图书介绍
通信网 基本概念与主体结构【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美)Alberto Leon-Garcia,(美)Indra Widjaja著;乐正友,杨为理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050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8页
- 文件大小:186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网 基本概念与主体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译者序1
第1章通信网及其业务1
1.1网络与业务1
前言3
1.2网络设计的方法6
1.2.1 网络功能与网络拓扑7
1.2.2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10
1.2.3 电报网与报文交换11
1.2.4电话网与电路交换12
1.2.5因特网与分组交换14
1.2.6关于交换方式的讨论20
1.3通信网发展的关键因素21
1.3.1技术的作用21
1.3.2政策的作用22
1.3.3 市场的作用23
1.3.4标准的作用23
1.4本书概述24
主要术语表26
参考读物27
习题28
第2章应用与层次体系结构31
2.1层次举例32
2.2 OSI参考模型36
2.2.1层次、协议与服务36
2.2.2 7层协议模型38
2.3 TCP/IP网络体系结构概述41
2.3.1 TCP/IP协议43
◆2.4应用编程接口46
2.4.1套接字系统调用48
2.4.2网络的实用功能51
◆2.5 应用协议与TCP/IP实用软件61
2.5.1 远程登录61
2.5.2文件传送协议62
2.5.3 IP实用软件64
小结66
主要术语表66
参考读物67
习题68
第3章数字传输基础73
3.1.1不同信息类型的二进制表示74
3.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74
3.1.2各种信息类型对网络的要求77
3.2为什么需要数字化传输79
3.2.1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特性81
3.3信道特性84
3.3.1频域特性84
3.3.2时域特性87
3.4数字传输的基本限制88
3.4.1奈奎斯特速率88
3.4.2香农信道容量90
3.5线路编码92
3.6 Modem与数字调制94
3.6.1信号星座图与电话Modem标准98
3.7介质与数字传输系统的特性100
3.7.1 双绞线101
3.7.2 同轴电缆104
3.7.3光纤107
3.7.4无线电传输110
3.7.5红外光113
3.8检错与纠错113
3.8.1检错114
3.8.3因特网校验和117
3.8.2二维奇偶校验117
3.8.4多项式码119
3.8.5标准的多项式码121
3.8.6多项式码的检错能力122
◆3.8.7线性码123
◆3.8.8纠错128
小结131
主要术语表132
习题134
参考读物134
附录3A异步数据传输139
附录3B 傅里叶级数140
第4章传输系统与电话网142
4.1 复用142
4.1.1频分复用143
4.1.2时分复用144
4.2 SONET146
4.2.1 SONET复用技术147
4.2.2 SONET的帧结构151
4.3波分复用154
4.4电路交换器156
4.4.1空分交换器157
◆4.4.2时分交换器159
4.5 电话网162
4.5.1传输系统164
4.5.2端到端的数字业务167
4.6信令168
4.6.1 7号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171
4.7.1 集中器172
4.7电话网中的话务量与过载控制172
4.7.2路由控制175
4.7.3过载控制176
4.8蜂窝电话网178
4.9卫星蜂窝网182
小结185
主要术语表185
参考读物187
习题188
第5章对等层协议195
5.1对等层协议和服务模型196
5.1.1 服务模型199
5.1.2端到端请求和适配功能200
5.1.3端到端法与逐跳法之间的比较202
5.2 ARQ协议203
5.2.1停止等待式ARQ协议204
5.2.2后退N帧的ARQ208
5.2.3选择性重发ARQ214
5.2.4 ARQ协议的传输效率217
5.3其他适配功能223
5.3.1滑动窗流量控制223
5.3.2 同步业务的定时恢复224
5.3.3可靠的信息流服务227
5.4数据链路控制228
5.4.1 HDLC数据链路控制228
5.4.2点到点协议234
◆5.5使用分组复用的链路共享236
5.5.1统计复用236
5.5.2语音内插和分组化语音的复用242
小结246
主要术语表247
参考读物248
习题249
第6章局域网与介质访问控制协议257
6.1多路访问通信258
6.2局域网264
6.2.1局域网的结构264
6.2.2介质访问控制子层265
6.2.3逻辑链路控制层267
6.3随机访问268
6.3.1 ALOHA269
6.3.2 分隙ALOHA271
6.3.3CSMA272
6.3.4 CSMA-CD274
6.4介质访问控制的预约方式277
6.4.1预定系统277
6.4.2轮询279
6.4.3令牌传送环282
6.4.4介质访问控制的预约方式比较287
6.4.5 随机访问和预约式介质访问控制的比较287
◆6.5信道化288
6.5.1 FDMA288
6.5.2 TDMA289
6.5.3 CDMA290
6.5.4蜂窝电话网络中的信道化296
6.5.5信道化技术在突发型业务方面的性能301
6.6局域网标准303
6.6.1 以太网和IEEE 802.3 LAN标准303
6.6.2令牌环和IEEE 802.5 LAN标准310
6.6.3 FDDI315
6.6.4无线局域网和IEEE 802.11标准317
6.7局域网网桥332
6.7.1透明网桥334
6.7.2源路由网桥339
6.7.3混合介质网桥342
小结342
主要术语表343
参考读物346
习题346
第7章分组交换网352
7.1 网络服务和网络的内部操作353
7.2分组网络的拓扑结构356
7.3数据报和虚电路361
7.3.1 交换机/路由器的结构361
7.3.2无连接的分组交换363
7.3.3虚电路分组交换367
7.4分组网络中的路由选择370
7.4.1路由算法的分类371
7.4.2路由表372
7.4.3分级路由选择374
7.4.4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与距离矢量路由算法375
7.5最短路径算法375
7.5.1 Bellman-Ford算法376
7.5.2 Dijkstra算法381
7.5.3其他路由算法383
7.6 ATM网络386
7.7流量管理和QoS390
7.7.1 FIFO和优先级队列391
7.7.2公平队列392
7.8拥塞控制397
7.8.1 开环控制398
7.8.2闭环控制405
小结411
主要术语表411
习题413
参考读物413
第8章TCP/IP419
8.1 TCP/IP体系结构420
8.2 网际协议422
8.2.1 IP分组422
8.2.2 IP地址424
8.2.3子网地址425
8.2.4 IP路由427
8.2.5无类域间路由429
8.2.7反向地址解析430
8.2.6地址解析430
8.2.8分段和重组431
8.2.9 ICMP:差错和控制消息432
8.3 IPv6433
8.3.1 报头格式434
8.3.2 网络地址434
8.3.3扩展报头437
8.4用户数据报协议439
8.5.1 TCP的可靠流服务440
8.5.2 TCP操作440
8.5传输控制协议440
8.5.3 TCP协议444
8.6 DHCP和移动IP454
8.6.1动态主机配置协议454
8.6.2移动IP454
8.7因特网路由协议457
8.7.1路由信息协议458
8.7.2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459
8.7.3边界网关协议465
8.8组播路由473
8.8.1反向路径广播474
8.8.2因特网组管理协议476
8.8.3反向路径组播477
8.8.4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477
小结478
主要术语表479
参考读物481
习题482
第9章ATM网络487
9.1为什么需要ATM487
9.2 BISDN参考模型488
9.3 ATM层491
9.3.1 ATM信头492
9.3.2虚连接493
9.3.3 QoS参数494
9.3.4流量描述器495
9.3.5 ATM业务类型496
9.3.6流量合约、连接接纳控制和流量管理497
9.4 ATM适配层498
9.4.1 AAL1499
9.4.2 AAL2501
9.4.3AAL3/4504
9.4.4 AAL5506
9.4.5信令AAL507
9.4.6应用、AAL以及ATM业务类型508
9.5ATM信令511
9.5.1 ATM地址511
9.5.2 UNI信令512
9.5.3 PNNI信令515
9.6 PNNI路由选择516
小结519
主要术语表519
习题520
参考读物520
第10章现代网络结构524
10.1 IP传送体系524
10.2重叠模型525
10.2.1经典ATM上的IP525
10.2.2局域网仿真527
10.2.3 NHRP528
10.2.4 MPOA530
10.3 MPLS532
10.3.1标签的基本原理533
10.3.2标签栈534
10.3.3虚连接的合并535
10.3.4标签分配协议536
10.3.5流量工程的显式路由537
10.3.6 MPLS对虚拟网的支持538
10.4因特网上的综合服务539
10.4.1确保服务540
10.4.2负荷受控服务540
10.5 RSVP540
10.5.1接收端启动的预留542
10.5.3预留方式543
10.5.2预留合并543
10.5.4软状态545
10.5.5RSVP消息结构545
10.6区分服务548
10.6.1 DS字段548
10.6.2逐跳处理549
10.6.3流量调节551
10.6.4带宽代理552
小结552
主要术语表553
参考读物554
习题555
第11章 网络安全协议558
11.1安全与加密算法558
11.1.1 密码系统在网络安全性中的应用560
11.1.2密钥分配564
11.2安全协议566
11.2.1应用场合566
11.2.2服务类型568
11.2.3建立一个安全连接570
11.2.4 IPSec572
11.2.5安全套接层和传输层安全574
11.3加密算法578
11.3.1 DES578
11.3.2 RSA580
小结581
主要术语表582
参考读物583
习题584
12.1无损数据压缩587
第12章 多媒体信息与网络587
12.1.1哈夫曼编码588
12.1.2游程编码591
12.1.3 自适应编码595
12.2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表示597
12.2.1模拟信号的性质597
12.2.2模拟到数字的转换598
12.2.3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600
◆12.2.4量化器的信噪比性能604
12.3增大压缩率的技术605
12.3.1预测编码607
12.3.2变换编码608
12.3.3子带编码609
12.3.4离散余弦变换编码610
12.3.5 JPEG图像编码标准610
12.3.6视频信号的压缩613
12.3.7 MPEG视频编码标准615
12.3.8 MPEG多路复用617
12.4实时传输协议618
12.4.1 RTP场景及术语619
12.4.2 RTP分组格式620
12.4.3 RTP控制协议620
12.5.1会话初始化协议621
12.5会话控制协议621
12.5.2 H.323多媒体通信系统623
12.5.3媒质网关控制协议624
小结625
主要术语表626
参考读物627
习题628
结束语——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633
附录A延迟和丢失性能635
附录B 网络管理651
热门推荐
- 1591554.html
- 40150.html
- 2998745.html
- 169527.html
- 678549.html
- 1769935.html
- 1724509.html
- 413642.html
- 3900826.html
- 2374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1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8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5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4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8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6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3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6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