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溶水文地质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韩行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4573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62页
- 主题词:岩溶水-水文地质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岩溶水文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岩溶及岩溶水的分布1
1.2岩溶地下水的功能2
1.2.1宝贵的水资源3
1.2.2不可忽视的生态功能3
1.2.3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4
1.2.4岩溶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4
1.3岩溶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5
1.4岩溶水文地质学的发展6
1.4.1国外岩溶水文地质学6
1.4.2中国岩溶水文地质学的发展9
第2章 岩溶发生及发育基本理论13
2.1概述13
2.2碳酸盐岩溶解理论14
2.2.1岩溶动力系统理论14
2.2.2灰岩与白云岩溶蚀差异性研究16
2.2.3岩溶分异作用17
2.2.4温度变化产生的混合溶蚀作用18
2.2.5含碳酸盐的水溶液与卤水的混合溶蚀作用19
2.2.6硫化物对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20
2.3硫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21
2.3.1硫酸盐岩的分布21
2.3.2硫酸盐岩溶蚀作用22
2.3.3硫酸盐岩-碳酸盐岩复合岩溶作用——以中国华北地区为例23
2.4岩溶含水层中溶隙-管道-通道系统的发育理论28
2.4.1概述28
2.4.2洞穴系统形成演化模式的研究现状29
2.4.3溶隙-管道-通道系统形成演化模式研究33
2.4.4典型地质构造条件下岩溶裂隙管道系统发育特征36
第3章 岩溶地下水的赋存45
3.1岩溶含水介质特征45
3.1.1岩溶含水介质的不均一性45
3.1.2岩溶含水介质的各向异性48
3.1.3岩溶含水介质的演化48
3.2岩溶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49
3.3岩溶含水层系统49
3.4岩溶地下水的垂直分带51
3.5按埋藏条件的岩溶地下水分类53
第4章 岩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56
4.1岩溶含水层的水力参数56
4.1.1岩溶含水层的孔隙度56
4.1.2水头58
4.1.3水力传导率和导水率59
4.1.4水力传导率的规模效应59
4.1.5岩溶地下水流速60
4.2岩溶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62
4.2.1概述62
4.2.2多孔连续介质渗透定律62
4.2.3裂隙介质水力学定律64
4.2.4岩溶管道介质水力学定律65
第5章 岩溶水系统72
5.1岩溶水系统的基本概念72
5.2岩溶水系统的构成73
5.2.1构成要素73
5.2.2岩溶水系统边界74
5.2.3岩溶蓄水构造77
5.2.4岩溶水系统的排泄77
5.3岩溶水系统分类78
5.3.1概述78
5.3.2岩溶水系统分类80
5.4岩溶水系统分析与系统模式83
5.4.1岩溶水系统分析概述83
5.4.2岩溶水系统形成模式84
第6章 岩溶水动力特征90
6.1概述90
6.2中国北方岩溶裂隙水的水动力特征92
6.3中国北方岩溶水动力场类型97
6.3.1单斜逆置型岩溶水系统水动力场97
6.3.2单斜顺置型岩溶水动力场100
6.3.3向斜-盆地型岩溶水动力场102
6.3.4复杂结构的岩溶水动力特征104
6.4中国南方岩溶裂隙-管道水及岩溶裂隙-管道-通道水的水动力特征106
6.5中国南方岩溶裂隙-管道-通道水水动力类型107
6.5.1峰林谷地平缓构造区的岩溶裂隙-管道-通道水系统——以桂林冠岩地下河为例107
6.5.2岩溶化背斜山地岩溶水动力特征110
6.5.3覆盖岩溶区岩溶裂隙-管道水动力特征112
第7章 岩溶水化学特征117
7.1概述117
7.2干旱-半干旱区岩溶水化学特征——以山西为例117
7.2.1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水化学特征117
7.2.2岩溶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及溶蚀速度121
7.2.3岩溶大泉水化学场分析——以丹河岩溶水系统为例124
7.3热带-亚热带岩溶水化学特征——以洛塔岩溶水系统为例131
7.3.1概述132
7.3.2岩溶水化学特征133
7.3.3溶蚀速度136
7.4巨型盆地的岩溶水动力-水化学特征137
7.4.1鄂尔多斯盆地岩溶水动力-水化学分带137
7.4.2华北平原古潜山水动力-水化学特征140
第8章 岩溶水系统模型化研究146
8.1概述146
8.1.1岩溶水系统评价147
8.1.2岩溶地下水科学管理147
8.1.3岩溶区大型地下工程涌水及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47
8.2岩溶水系统方法研究流程148
8.3岩溶水系统水均衡研究149
8.3.1岩溶泉域水均衡——以山西丹河岩溶泉域为例149
8.3.2地下河系统水均衡——以贵州仁怀长岗地下河为例152
8.4泉水流量衰减分析法157
8.4.1方法讨论157
8.4.2中国北方岩溶泉水流量衰减分析159
8.4.3中国南方岩溶裂隙-管道泉流量衰减分析162
8.5泉水流量频率分析法165
8.5.1经验频率法165
8.5.2理论频率法166
8.6泉水流量与降水量相关分析方法167
8.6.1一元回归分析168
8.6.2多元回归分析170
8.7岩溶水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172
8.7.1概述172
8.7.2大型泉域岩溶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以山西丹河岩溶水系统为例174
8.7.3岩溶裂隙含水层与岩溶管道耦合线性流模型化数值模拟研究192
8.7.4岩溶裂隙水线性流与岩溶管道非线性流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研究197
8.7.5美国地质调查局管道流数值模拟方法(2008)简介206
第9章 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19
9.1岩溶地下水资源的特性219
9.2中国北方岩溶泉域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220
9.2.1概述220
9.2.2丹河岩溶水系统的综合开发利用222
9.3中国南方岩溶水的开发利用224
9.3.1概述224
9.3.2中国南方岩溶泉的开发利用225
9.3.3中国南方地下河的开发利用229
9.3.4中国南方岩溶水系统的综合开发利用236
9.4国外岩溶水开发利用246
9.4.1概述246
9.4.2岩溶泉开发利用246
9.4.3岩溶水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克罗地亚欧姆布拉泉域为例253
第10章 岩溶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259
10.1国内外研究现状259
10.2中国北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与保护263
10.2.1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263
10.2.2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成因272
10.2.3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282
10.3中国南方岩溶水资源及环境保护300
10.3.1概况300
10.3.2地下河污染问题300
10.4国外岩溶水资源及环境保护306
10.4.1岩溶地下水保护带划分306
10.4.2岩溶含水层的人工补给和保护——以美国爱德华岩溶含水层为例309
参考文献315
热门推荐
- 1188593.html
- 3741912.html
- 389808.html
- 1509760.html
- 1526163.html
- 2303808.html
- 701384.html
- 2584973.html
- 2685288.html
- 1261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1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2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4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3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9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53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6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3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9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