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天山的构造变形【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崔可锐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3044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26页
- 主题词:天山-构造变形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天山的构造变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言1
1.1 选题的来由及工作概况1
1.2 天山地区构造的研究现状2
第2章 中天山北缘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研究5
2.1 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5
2.2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和变形路径及位移量计算6
2.2.1 变形构造6
2.2.2 糜棱岩的研究7
2.2.3 应变测量9
2.2.4 递进变形和变形路径11
2.2.5 韧性剪切带的位移量12
2.3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及变形时代研究14
2.3.1 多硅白云母研究14
2.3.2 变形环境的研究15
2.3.3 糜棱岩的岩组分析15
2.3.4 变形机制17
2.3.5 变形时代17
第3章 阿拉斯河—山顶道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研究18
3.1 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18
3.2.1 变形构造19
3.2.2 应变测量19
3.2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构造和应变测量19
3.3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机制20
第4章 中天山南缘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研究22
4.1 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22
4.2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位移量计量24
4.2.1 变形构造24
4.2.2 糜棱岩的显微构造25
4.2.3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构造分析27
4.2.4 韧性剪切带的应变测量28
4.2.6 韧性剪切带的体积变化和位移量计算31
4.2.5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路径31
4.3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和变形机制的研究34
4.3.1 韧性剪切带中的岩石组构34
4.3.2 多硅白云母的研究35
4.3.3 变形环境的研究35
4.3.4 变形时代37
4.3.5 变形机制及演化37
第5章 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38
5.1 蛇绿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38
5.2 蛇绿混杂岩带的变形研究39
5.2.1 混杂岩的磁性组构的研究39
5.2.2 混杂岩的有限应变测量及石英光轴组构的研究39
5.3 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机理42
第6章 中天山北缘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43
6.1 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43
6.2 混杂岩带中高压矿物的发现45
6.2.1 青铝闪石的发现及研究45
6.2.2 多硅白云母的发现及研究47
6.3 中天山北缘构造混杂岩带的变形特征研究48
6.3.1 混杂岩的磁性组构特征48
6.3.2 构造混杂岩的其他变形特征50
6.4 构造混杂岩带形成时代和机制的研究54
7.1 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56
第7章 南天山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56
7.2 构造混杂岩带中的矿物学研究58
7.3 混杂岩带的变形研究59
7.3.1 混杂岩带的磁性组构分析59
7.3.2 混杂岩带的应变测量及石英光轴组构的研究61
7.4 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环境和机制的研究64
第8章 西天山伸展构造作用的研究66
8.1 西天山伸展构造作用的确立和地质特征66
8.2 张性角砾岩的变形研究和阴极发光测试68
8.3 伸展构造作用的形成机制71
8.3.1 形成机制71
8.4 有待研究的问题72
8.3.2 形成时代72
8.3.3 拉伸量的估算72
第9章 库车-拜城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74
9.1 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特征74
9.2 前陆盆地的应变测量76
9.2.1 磁性组构特征76
9.2.2 三维有限应变测量77
9.2.3 石英光轴组构77
9.3 前陆盆地的平衡剖面及应力场方向78
9.4 库车-拜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油气领域79
10.1.1 晚泥盆世之前的变形旋回80
第10章 西天山的变形序列和构造层次80
10.1 变形序列及变形特征80
10.1.2 石炭纪-三叠纪的变形旋回87
10.1.3 中新生代的变形旋回94
10.2 西天山的构造层次分析101
10.2.1 以晚泥盆世之前地层为代表的深层次变形102
10.2.2 以上泥盆统和石炭系为代表的中部构造层次103
10.2.3 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代表的浅部构造层次104
第11章 结论106
参考文献108
热门推荐
- 822243.html
- 1193652.html
- 1141287.html
- 3762609.html
- 2218197.html
- 2751933.html
- 3748344.html
- 2531750.html
- 1174706.html
- 514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1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8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5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3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2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3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