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进中国电力 电力知识读本【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郝卫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2685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电力工业-概况-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进中国电力 电力知识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火力发电1
1.1凝汽式发电厂1
火力发电厂1
蒸汽动力发电厂1
凝汽式发电厂2
蒸汽参数3
水的临界点3
蒸汽参数对火力发电厂的影响4
超超临界机组5
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状况5
1.2热电厂6
热电厂的工作原理6
热电厂的总热效率7
热电比7
热负荷8
热网8
热化系数9
年节约吨标煤净投资9
热、电、冷三联产9
全能量系统10
1.3 联合循环电厂1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基本原理1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基本型式1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特点12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典型性能数据12
联合循环机组发展概况14
1.4 洁净煤发电技术14
洁净煤发电技术14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CFBC)15
循环流化床燃烧的特点15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5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CC)16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展概况16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17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特点17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发展概况18
1.5水煤浆技术18
水煤浆的构成18
水煤浆的主要特点19
水煤浆发展应用情况19
1.6燃煤电厂主要设备19
汽轮机19
汽轮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与指标20
汽轮机型式与分类21
电站锅炉22
电站锅炉类型22
电站锅炉主要性能指标23
电站锅炉的技术流派24
电站锅炉发展趋势25
汽轮发电机25
发电机的励磁26
发电机的冷却26
发电机的功率27
除尘设施27
1.7脱硫、脱硝技术29
燃料脱硫29
烟气脱硫29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30
炉内喷钙加尾部烟气增湿活化脱硫30
喷雾干燥法脱硫30
电子束法脱硫30
海水脱硫31
脱硝技术31
1.8厂址32
厂址选择32
国家土地政策33
厂址标高的确定34
电厂用地的内容35
电厂和贮灰场的用地指标35
1.9燃料37
火力发电厂的燃料37
电力工业节能技术发展方向37
坑口发电厂38
煤的成分及其表示符号38
煤的成分分析基准39
燃料发热量40
标准煤(标煤)及其折算40
煤的挥发分41
标准煤量和耗煤量的关系41
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41
电厂耗煤量计算42
国家对发电厂的煤耗率的要求44
我国火力发电厂的节能目标44
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44
标杆电价45
1.10铁路运输45
我国北煤外运的三大铁路通道45
发电厂铁路专用线等级及其运量的规定48
铁路专用线接轨及货物交接方式的规定48
铁路专用线最小曲线半径49
对电厂铁路电化的规定49
运煤车整列进厂的条件49
铁路超限货物49
长大货物车辆49
长大货物车的组成50
长大货物车的分类50
1.11水路运输52
1.12 公路运输52
1.13供水53
国家节约水资源政策53
火力发电厂的用水类别53
循环冷却水系统54
空气冷却系统(干式冷却系统)54
火力发电取水定额标准56
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57
海水淡化57
1.14贮灰场60
各类型机组的年排灰渣量(ta台)(参考表)60
对贮灰场的要求60
1.15施工组织61
施工地区分类61
施工用地面积控制指标61
建设工期62
大件运输63
1.16环境保护64
环境影响评价64
气体污染物65
液体污染物65
固体污染物66
噪声污染67
噪声防治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7
水体热污染67
酸雨68
“两控区”的划分68
“两控区”内对火电项目的规定70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1
环保时段的划分72
烟尘最高污染物排放限值72
SO2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73
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74
标准状态74
过量空气系数及其折算74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75
“西部地区”的范围75
1.17技术经济75
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75
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76
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2008.9.16调整)76
负债融资77
出口信贷77
投资估算的构成77
税费(2004年度规定)78
工程造价(参考)78
电厂各类费用所占比例79
各年度投资比例80
标准煤耗水平81
脱硫、空冷设施及大件运输费用(静态)参考造价(2004年水平)81
电厂主设备参考价格81
电厂财务评价中的基本指标(参考)82
1.18火电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支持性文件82
2 水力发电84
2.1水力发电站84
国外水力发电概况85
我国水力发电资源及目前开发利用程度88
我国水力发电的发展方向88
水轮机发电机组91
我国水电投资状况(1994—2005年)94
水电年利用小时94
2.2抽水蓄能电站95
抽水蓄能的优势及其在电网中的作用95
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趋势96
几个抽水蓄能电站简介97
3 核能发电99
3.1核电站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类型99
核电站的基本原理99
核电站的主要类型101
沸水堆核电站(英文简写BWR)103
重水堆核电站(英文简写PHWR)104
轻水和重水105
轻水反应堆105
我国核电站的发展和选型105
我国核电站选型为压水堆核电站106
发展中的几种先进类型的核电站106
第四代堆型选择目标108
3.2核电发展概况109
世界核电站发展概况109
我国核电发展概况111
我国的核电发展方针113
3.3核电的安全问题113
核电具有环保和安全能源的特性113
核电特有的安全性114
3.4核电的造价115
世界核电站造价与经济性115
国内核电站造价与经济性117
4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120
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120
可再生能源的定义120
《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120
4.1 风电122
世界风电发展概况122
中国风电发展概况123
风电机组制造概况国内、国外对比表124
风能124
风能资源125
风能密度126
风玫瑰图126
风电场127
风电场场址127
风电场容量系数128
风电系统的组成128
风力发电场机组129
运行方式129
发电成本130
4.2 太阳能发电131
太阳能资源131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分类132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132
太阳能电池方阵133
太阳能光伏电池13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33
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发达国家的应用状况134
发展现状及前景135
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136
太阳能集热发电的三种型式137
太阳能发电的成本137
4.3 潮汐发电138
国外发展情况138
我国潮汐发电站的发展138
潮汐发电的开发方式139
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大型潮汐电站140
法国朗斯潮汐电站140
潮汐发电的发电成本140
潮汐电站发展前景141
4.4 生物质发电141
生物质能源的分类141
生物质能资源142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142
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143
国外生物质能发电概况143
国内生物质能发电概况144
我国利用秸秆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144
灰色秸秆和黄色秸秆144
生物质燃料的特性145
生物质电厂与常规火电厂的不同145
4.5 地热发电146
地热资源与利用146
我国地热能利用居世界第一147
我国地热资源总量尚待摸清148
地热发电及其前景148
5 高压输变电工程150
5.1 高压交流输电150
我国现行电压等级150
我国电压等级发展情况151
特高压输电从研发到实施152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152
输电能力153
输电能力与电压等级、距离的关系153
超高压经济输电能力154
超高压线路的自然功率154
高压输电线路的损耗155
降压变压器的有功损耗156
输电线路的有功损耗157
国外典型超高压及特高压输电159
国内外超高压输电技术发展159
5.2交流高压变电164
升压站与降压站164
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164
500、330、220kV输电线路单位造价166
750kV输电工程单位造价实例(已建)167
变电站工程造价(2005年水平)168
500、330、220kV变电工程单位造价168
750kV变电站工程单位造价实例(已建官亭站)170
500kV开关站工程建设趋势171
5.3 直流输电工程172
直流输电概述172
两端直流输电系统173
背靠背直流系统174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175
直流输电的特点175
直流输电的优点175
直流输电的缺点177
直流输电的应用178
国外直流输电的发展179
我国直流输电的发展180
我国已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181
我国已建的大型直流输电工程的经济指标182
直流工程投资控制指标182
目前在建的直流工程项目183
6 人类未来新能源的曙光184
“863”计划中的能源目标184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184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184
可燃冰——人类未来的新型燃料185
核聚变能——俗称“人造太阳”185
附件188
热门推荐
- 1206065.html
- 1588940.html
- 3823834.html
- 1186129.html
- 1517714.html
- 1609962.html
- 36950.html
- 3434641.html
- 238603.html
- 2683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0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4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8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2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7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9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5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9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