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崇喜主编;殷红,万茹,时震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91667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体育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上篇 基本理论3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思想3
一、我对“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认证与探究4
二、关于“体质教育”思想实践的特点与反思8
三、体育课程性质辨析——兼评体质(健康)说的非课程化倾向9
四、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论——百年学校体育主线索厘澄12
五、再谈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13
六、当代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研究之三——快乐体育论14
七、“成功体育”的呼唤16
八、互补原理与技术健身论18
九、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获得整体运动效益21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23
一、关于体育课程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的思考24
二、关于体育新课程目标争论的原因分析与思考25
三、关于学校体育功能目标“一元论”、“多元论”和“整体论”体育思想的讨论27
四、论体育课程目标29
五、还体育课程以本来面目31
六、体育课程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与贾齐、钟远金商榷35
七、浅谈体育课的三项基本任务37
八、体育教学目标对接40
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42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45
一、论素材、教材、教材研究——体育教学改革思考之二46
二、体育(运动)“教材”概念初探48
三、试从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比较来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上)49
四、论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双重性特征及实践性意义51
五、论体育教材的真义:用什么教什么52
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54
七、体育教材排列理论与方法研究55
八、论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兼析“目标引领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问题57
九、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什么要划分学习领域59
十、略论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61
第四章 体育教学模式63
一、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64
二、体育教学模式论65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69
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71
五、对十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72
六、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75
七、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化趋势反思77
八、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79
九、体育教学模式的走向80
十、要正确“认识和运用体育教学模式”82
第五章 教学方法84
一、从三维观建立体育学法的分类体系85
二、关于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关系的辨析89
三、教法、教学法和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释义——兼论体育教材教法的本质91
四、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关系95
五、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层次98
六、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准实验研究——以上海市第一中学为例102
七、运动技能初步形成阶段运动指导的方法论考察——以身体练习的选择为中心106
八、重论体育教学方法110
九、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促进体育学法研究113
第六章 教学评价120
一、好的体育课首先要像体育课121
二、当代美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123
三、论“有效的体育教学”125
四、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129
五、论体育课程评价的研究视点——“以教学设想为中心的课程评价模式”的提案132
六、论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评价136
七、什么是成功的体育课——四国评课标准简介138
八、体育教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140
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143
下篇 改革实践149
第七章 阳光体育运动149
一、教育部官员解读阳光体育运动150
二、美国SPARK项目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153
三、阳光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156
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59
五、积极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161
六、阳光体育运动催生出的大课间行为艺术——河南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谈非学科课程对课改的贡献162
七、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165
八、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167
九、创设主题式大课间活动,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重构体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系列研究之二170
十、“2+1项目”体育类实验运行过程控制研究——以郑州试验区为例172
十一、“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中球类运动技能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74
十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177
十三、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178
十四、校园足球运动县域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临颍县校园足球发展工程为例181
第八章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84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184
二、对国内外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综述190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193
四、中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美国最佳体适能标准比较研究197
第九章 体育课程标准实施203
一、体育课改的当务之急是什么204
二、谈谈体育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若干问题207
三、试论体育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偏见与极端化现象209
四、我国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12
五、治标更需治本——基于体育新课程所面临问题与困难的思考215
第十章 教学内容体系构建217
一、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史论纲(二)218
二、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看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220
三、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及教材理论的几点质疑(下)——读《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后的思索223
四、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224
五、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226
六、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227
七、作为“关系”的体育课程内容——以“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为中心229
八、选择体育教材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31
九、学习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习内容的关系233
十、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若干热点问题对话234
十一、对“竞技运动教材化”有关问题的研究236
十二、论新体育运动项目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教改的意义237
十三、中国动作发展研究的历史沿革及其对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价值239
十四、大中小学足球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研究240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246
一、关于现代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247
二、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249
三、制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250
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运用的研究252
五、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走出四大误区254
六、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组织255
七、提高体育教学组织有效性之三问257
八、试论体育教学中的集团(集体)问题259
九、我国中学开设专项体育课的实验研究261
十、普通高中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与思考263
十一、浅谈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264
十二、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探讨266
十三、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回顾与展望267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270
一、论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271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与趋向分析272
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274
四、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276
五、合作学习——激发共同创造体育教学模式278
六、身体锻炼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79
七、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281
八、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及其运用282
九、论小组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284
十、“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286
第十三章 教学评价探索289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可操作性学习评价的设计289
二、试谈体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卡片式评价295
三、美国SOFIT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简介297
第十四章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300
一、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01
二、对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303
三、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304
四、关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形式的研究306
五、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评价、文本内容与形式308
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309
七、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312
八、体育课程学生经验资源开发探悉314
九、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机制研究316
十、只有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做得好——关于场地器材布置有效性的思考318
十一、浅谈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挖掘利用320
十二、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对比321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专业化324
一、我国优秀体育教师的成才之路325
二、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问题初探327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329
四、走向贯通: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观330
五、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335
六、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338
七、对2003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四维视角的反思340
八、专业化: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生命力344
九、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目标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346
十、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的构建349
十一、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352
十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反思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354
十三、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意蕴探寻——基于四位教师的叙事研究357
十四、专业化进程中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修炼359
十五、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路径与走向362
参考文献369
后记373
热门推荐
- 3012465.html
- 3329579.html
- 2881521.html
- 1322208.html
- 2312441.html
- 2648365.html
- 1919511.html
- 1634021.html
- 120143.html
- 1923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3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6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4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5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6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9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8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7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