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苗族通史 1【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吴荣臻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08982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苗族-民族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苗族通史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吴荣臻1
前言1
一、说“苗”道“蛮”6
(一)“苗”与“蛮”的由来7
1.“田”字头上一把“草”——“苗”即最先种田人7
2.“苗子”——禾苗生产技术的传承人——苗族11
3.“庆鼓坛”——苗族“抬丧踩田”遗风考13
(二)多元一体的“三苗”——古代苗民族的形成15
1.对苗族族源的看法15
2.对苗族形成的看法30
3.应当正确评价蚩尤37
(三)当代苗族40
1.当代苗族的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40
2.当代苗族的主要特征44
(四)关于苗族通史编著的几个具体问题48
1.关于苗族历史阶段划分的问题48
2.关于苗族“支系”问题53
3.关于苗族发祥、迁徙与定居的问题55
二、论经正道58
(一)发展和进步是道移经转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必依59
1.中国“经”、“道”中的封建主义糟粕,应当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而废止59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民族研究的真经60
3.《宪法》所规定的民族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大法和正道61
4.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64
5.维护“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各民族不可偏移的严正立场66
(二)民族观念中的封建主义“正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离经叛道,必纠68
1.推倒“血统论”,是学术思想解放的根本出路69
2.罢黜“正统论”,是写好《苗族通史》的基本要求80
3.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是打破陈腐观念的唯一出路83
第一部 先民聚落期(原始社会始末)89
前言89
卷一 先民聚落期(原始社会始末) 吴荣臻 吴运宏第一编 石器时代的氏族93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95
第一节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及其文化遗址95
一、长江北系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及其遗址95
二、长江南系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及其遗址97
第二节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101
一、早期智人的出现102
二、晚期智人的基本特征和蒙古人种的形成103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的苗蛮先民105
第一节 江汉及五湖流域苗蛮先民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状况107
一、槃瓠氏族社会109
二、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118
第二节 江汉及五湖流域苗蛮先民的新石器遗址122
一、江汉地区新石器遗址123
二、环洞庭湖新石器遗址131
三、环鄱阳湖新石器遗址134
四、环太湖新石器遗址136
第二编 禾苗先民139
第三章 最先种植“苗”(水稻)的原始人群143
第一节 始种水稻,开创人类文明纪元143
第二节 发明陶器,开启手工业的历史先河147
第三节 建造村落,改善居住环境150
第四节 制作玉器,美化人生151
第四章 原始的苗巫文化156
第一节 巫文化的起源156
第二节 苗巫文化流传千古157
一、神秘的阴阳八卦与河图数理157
二、葫芦笙文化160
三、由祈神娱神到娱人乐神163
第二部 拓土立国期(九黎—楚灭)169
前言169
卷二 拓土立国期(上) 吴荣臻 吴曙光172
第三编 “铜头”部落172
第五章 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存173
第一节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遗存173
第二节 “衡山”、“汶山”间的青铜器文化遗存178
第六章 “铜头铁额”的九黎三苗182
第一节 铜石并用时代的九黎部落183
一、苗夷文化大融合185
二、苗族始祖蚩尤190
三、奋战中原204
第二节 青铜器时代的三苗国211
一、三苗国的建立及古代苗族的形成212
二、三苗国抗击唐虞夏商南下征剿及其灭亡的主要原因228
三、三苗国遗民的去向归属232
卷三 拓土立国期(中) 吴曙光 吴运宏247
第四编 钢铁古国(上)247
第七章 荆楚铜铁器文化遗存和钢化技术250
第一节 荆楚铜铁并用时期的文化遗存250
一、荆楚青铜器的地下发现及铜矿的开采和铸造技术252
二、荆楚铁器的地下发现及铁器的冶炼技术258
第二节 荆楚的钢化技术266
一、炼钢技术的重大发明267
二、钢铁广泛使用,生产划时代发展270
三、锋利无比的军事武器271
第八章 楚国的建立273
第一节 三苗遗民 熊楚兴起273
一、鬻熊为三苗遗民,“熊楚”之祖273
二、拓土立国 雄踞江汉283
第二节 楚统一南疆 挺进中原297
一、收复三苗故地297
二、专攻华夏 挺进中原307
三、修筑楚方城 问鼎中原324
第三节 庄蹻入滇 拓疆西南332
第四节 楚国中衰与复兴340
一、内乱外扰 国势衰弱340
二、蛮夷自重 楚国中兴352
附:楚国疆域全图(鼎盛时期)365
第九章 楚国灭亡366
第一节 楚国灭亡的历史过程367
一、连横失败 秦楚开战368
二、合纵无信 诸夏犯楚370
三、游说六国 事秦攘楚372
四、怀王赴秦 困死异国376
五、楚都三迁 终归秦灭379
六、楚国疆域 方五千里383
第二节 楚国灭亡的主要原因383
一、文化渗透 蛮国夏化384
二、政体腐化 拒绝革新388
三、腐败嫉贤 楚才他用390
四、亲善诸夏 封君叛离393
五、连横亲秦 四海归一397
卷四 拓土立国期(下) 吴曙光401
第五编 钢铁古国(下)401
第十章 楚国历史成就402
第一节 楚国政治的重大建树402
一、走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道路402
二、开创了法制的文明国度418
三、制定了保障国计民生的经济制度455
四、建立了有民族特色的国家行政体制464
第二节 楚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472
一、遵循规律,尊重民心,加速经济发展进程472
二、借助地利,改造自然,修建了宏伟的水利工程,水运四通八达479
三、手工业与建筑业发达484
四、金融贸易一体化508
第三节 楚国科技、文化及学术成果513
一、科学发明513
二、学术成果527
三、文化艺术成果530
热门推荐
- 3027823.html
- 2871567.html
- 3483599.html
- 3504937.html
- 1250031.html
- 3847690.html
- 2453218.html
- 2092810.html
- 2431128.html
- 3136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1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8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0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6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8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2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