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民经济史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国民经济史 上
  • 罗仲言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37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国民经济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中国经济进程之大势1

第二章 中国经济进步之实质6

第一节 经济领域之广度伸张6

第二节 经济重心之深度开发7

第三节 人口数量之增殖及其品质的淳固9

第四节 经济技艺之精进11

第五节 政制统一与民族创化之优势12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史之特性15

第四章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之远景17

第二篇 原始经济:史前期至夏19

等一章 中国经济生活之起源19

第二章 传说中之经济创制者20

第三章 对于经济创制传说之批评22

第四章 从考古学观察中国之原始经济24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经济状况之推测24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及其经济生活之剖视25

一、新石器之发现25

二、新石器时代年代之推定26

三、新石器时代中国部族之分布及其经济活动区域26

四、新石器时代之经济生活27

第三节 金石兼用时代之夏30

第五章 结论33

第三篇 封建王国经济:殷与西周35

第一章 概论35

第二章 经济领域36

第三章 公田制37

第一节 公田之发生37

第二节 公田划分之形式38

第三节 公田制之生产力及农民之负担39

第四节 公田制下之自由农夫40

第五节 井田主义42

第四章 封君政治44

第一节 封君政治发生之原理44

第二节 封建王国之建立44

一、殷以前之原始封君44

二、殷为初期封建王国45

三、西周封建之系统化46

第三节 封君政治组织46

一、封建之意义46

二、封君政治之组成:王室与诸侯46

第四节 宗法系统与封君政治之关系48

第五节 诸侯对王室之义务49

一、朝聘49

二、贡赋49

三、工役49

四、勤王49

第六节 王之权力49

第五章 农业时代52

第一节 重农之政52

一、农业状况52

二、重农之政53

三、历法54

第二节 农业技术55

一、耒耜56

二、自耦耕到牛犂56

三、其他农器56

第三节 农产品57

一、黍稷57

二、粟菽麦稻麻粱57

第四节 蚕桑59

第六章 经济分业与官府工肆61

第一节 分业61

第二节 职业定位化62

第三节 官府工肆62

第七章 铁之发现63

第一节 铁发现之意义63

第二节 中国用铁时代之推定63

第八章 经济诸技艺65

第一节 冶金与金属制造65

第二节 玉工66

第三节 漆工67

第四节 酿造67

第五节 建筑68

第九章 交通70

第一节 舟与车70

第二节 陆水运路71

第三节 域外交通72

第十章 自贝至金属货币74

第十一章 经济行政76

第十二章 王国财政78

第一节 赋税78

一、封君地租78

二、九州之赋与王畿九赋79

三、春秋战国诸侯租税之变迁81

第二节 军赋81

第三节 盐铁之征83

第四节 关税及市税等84

一、关税84

二、市税85

第五节 贡86

第六节 徭役87

第七节 制用之政88

一、九式88

二、量入为出88

第八节 财政官制89

一、理财89

二、会计89

第四篇 自王国经济到帝国经济之过渡时代:春秋战国91

第一章 概论91

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经济变迁之大势93

第一节 封建经济均衡的变动93

第二节 新兴经济区域94

第三节 各大领域经济95

一、齐95

二、燕96

三、赵96

四、楚97

五、秦97

第三章 铁生产之激增及广泛应用99

第一节 铁之应用范围99

一、兵器99

二、农工器具100

三、铁之其他用途100

第二节 铁矿经营101

第四章 农业改造102

第一节 深耕熟耨102

第二节 施肥辨土102

第三节 水利建置103

一、沟洫之制104

二、凿渠事业104

第五章 从公田制到土地私有制106

第一节 公田制败坏之原因106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106

二、政治变动方面的原因107

第二节 土地私有制之完成109

第六章 九州之经济地理110

第一节 九州释名110

第二节 九州之物产110

第七章 商业勃兴115

第一节 商业发生之原动力115

第二节 商业之特性116

第三节 城市之起源与发达117

第四节 各国之商业118

一、周118

二、齐118

三、晋(韩赵魏)119

四、楚(包吴越)119

五、秦120

第五节 工商理论121

第八章 货币与信用122

第一节 货币122

一、珠玉122

二、黄金122

三、刀布123

第二节 信用123

第三节 轻重理论125

第九章 封建王国经济之中落126

第五篇 秦汉帝国经济129

第一章 概论129

第二章 秦之统一中国及其经济方略132

第一节 商鞅之耕战方略132

第二节 秦始皇帝之统一方略134

一、民族合一134

二、政制集中135

三、土地改革完成135

四、交通统一135

五、水利统一135

六、财政统一136

七、货币统一136

八、度量衡统一136

九、文字统一136

第三章 帝国经济领域之统一与开拓139

第一节 秦汉经济区域之统一139

第二节 帝国经济疆域之开拓140

一、东北140

二、北方142

三、西南144

四、西方145

第四章 农家147

第一节 重农理论147

第二节 重农政策之实施149

一、劝课农桑149

二、减赋轻税149

三、人口奖励150

四、改进农业经营150

五、安定农村155

六、实行贵粟之令156

第三节 园艺156

第四节 木材与竹158

第五章 国防经济之移民与屯田160

第一节 移民160

一、秦之移民160

二、汉之移民161

第二节 屯田161

第六章 渔业164

第七章 矿冶165

第一节 黄金165

第二节 铜166

(附)汉金属矿产分布表166

第三节 丹砂169

第四节 墨井与盐井170

第八章 工艺171

第一节 铜器171

第二节 蚕丝172

第三节 纺织刺绣172

第四节 文化器材173

一、纸173

二、笔174

三、墨174

四、仪器175

第九章 建筑176

第一节 长城176

第二节 宫殿陵墓177

一、秦宫殿177

二、汉宫殿178

三、陵墓179

第十章 交通181

第一节 国内交通181

一、官道181

二、驿政182

三、水道183

第二节 国外交通184

一、通西域诸国之路184

二、通西南海上诸国之路185

三、通大秦之路186

四、通日本之路186

第三节 中外交通之影响187

第十一章 商业189

第一节 国内商业189

一、长安190

二、洛阳191

三、临淄191

四、宛192

五、成都192

六、其他都市192

第二节 国际商业192

一、对匈奴贸易193

二、对西域诸国之贸易193

三、对印度及南洋诸国贸易194

四、对东北乌桓与鲜卑贸易194

第三节 经济上之千户侯194

一、素封之形成195

二、素封之收入196

三、素封诸人物196

第十二章 算学199

第一节 计算方法之进演199

第二节 天算200

第十三章 汉武之经济政策201

第一节 盐铁专卖201

第二节 均输平准204

一、均输平准之思想204

二、均输平准之实施205

三、均输平准评价206

第三节 榷酤207

第十四章 新朝之经济改革政策208

第一节 王田制208

第二节 五均210

一、市平210

二、平市210

三、收滞货210

四、赊货210

五、贷本211

第三节 六筦211

第十五章 帝国财政212

第一节 支出212

一、国家政费212

(附)西汉官吏俸禄表 东汉官俸表215

二、皇室用费219

第二节 收入220

第三节 赋税与徭役221

一、田租221

二、算赋222

三、口赋222

四、王侯赋敛222

五、徭役及更赋223

六、工商业税224

七、六畜税226

八、山泽之税226

九、游惰税227

十、卖爵赎罪227

十一、酎金律228

十二、蛮夷之特殊赋税制229

第十六章 自二级币制至复合币制230

第一节 秦与西汉之币制230

一、黄金230

二、钱币231

三、白金232

四、皮币232

第二节 新朝之币制改革233

第三节 东汉恢复西汉旧制234

第四节 外币234

第五节 关于货币制度诸问题235

第十七章 度量衡238

第一节 度量衡之标准及其变迁238

第二节 度量衡之管制239

第十八章 经济与财政官制240

第一节 财政系统240

第二节 皇室财政241

第三节 上计之制242

第十九章 户口244

第一节 两汉户口及其变迁244

(附)两汉户口总数表244

第二节 户口之分布246

(附)东汉北方各大郡人口减少表247

东汉南方各大郡人口增加表249

东汉极边之郡人口增减表251

第三节 户口与垦田251

(附)两汉户口与垦田关系变动表251

校阅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