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学总论=Criminal law subjects【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学总论=Criminal law subjects
  • 林怀艺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5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学总论=Criminal law subject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何为刑法学1

二、刑法学原理7

三、刑法学体系14

四、刑法学研究方法30

第一编 刑法基础理论43

第一章 刑法概述43

第一节 刑法的定义及特征43

一、刑法的定义43

二、刑法的特征46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与功能47

一、刑法的本质47

二、刑法的功能49

第三节 刑法的目的与任务50

一、刑法的目的50

二、刑法的任务51

第四节 刑法的渊源与类型52

一、刑法的渊源52

二、刑法的类型54

第二章 刑法的制定与规范56

第一节 刑法的制定及其程序56

一、刑法制定的根据56

二、刑法制定的程序59

第二节 刑法的规范及其内容61

一、规范与法律规范61

二、刑法规范的类型68

三、刑法规范的内容69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修改与完善81

一、1979年刑法典的制定及评价81

二、25个单行刑法的先后出台82

三、1997年对刑法典的系统修订83

四、刑法修正案(一)至(九)85

五、未来刑法典修订的建议87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89

第一节 罪责法定原则89

一、“罪刑法定”的思想渊源89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价值91

三、“罪刑法定”的理论分歧95

四、罪刑法定原则与类推制度100

五、我国“罪责法定原则”的确立101

六、罪责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103

第二节 罪责相适应原则104

一、“罪刑相适应”的思想渊源104

二、我国“罪责相适应原则”的确立106

三、“罪责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108

四、“罪责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109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10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111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化111

三、我国“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确立113

四、“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实现114

第四章 刑法体系116

第一节 刑法的形式体系117

一、混合式117

二、编纂式117

三、典籍式118

第二节 刑法典的体系118

一、刑法典的结构118

二、刑法典的编、章、节119

三、刑法典的条、款、项120

第三节 刑法的本质体系121

第五章 刑法解释123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基本范畴123

一、刑法解释的含义和特征123

二、刑法解释的目标125

三、刑法解释的原则127

四、刑法解释的方法130

五、刑法解释的分类132

第二节 刑法立法解释134

一、刑法立法解释的含义和特征134

二、刑法立法解释的形式135

三、刑法立法解释的效力136

四、刑法立法解释的兴起137

第三节 刑法司法解释138

一、刑法司法解释的含义和特征138

二、刑法司法解释的分类140

三、刑法司法解释的效力142

第四节 刑法学理解释143

一、刑法学理解释的含义和特征143

二、刑法学理解释的意义144

三、刑法学理解释的分类144

四、刑法学理解释的立场:实质解释与形式解释145

五、刑法学理解释的再创:分层解释和阶段推进147

第六章 刑法效力149

第一节 刑法的规范效力149

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151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一般理论151

二、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155

第三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160

一、我国刑法生效和诉讼时效160

二、我国刑法的溯及力161

三、刑法时间效力的法律适用162

第四节 刑法的其他效力164

一、刑法总则的效力164

二、刑法的追诉时效164

三、“告诉才处理”案件的效力166

四、行刑时效167

第二编 犯罪成立及其认定171

第七章 犯罪概述171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171

一、犯罪的一般定义171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173

三、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179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182

一、法益及其功能182

二、社会危害与法益侵害185

三、刑法的法益及其确认187

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190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190

二、犯罪的法定分类191

第四节 犯罪的标准192

一、以犯罪成立要件为基本标准192

二、以刑法规范的规定为修正标准193

三、以立法与司法解释为补充标准193

第八章 犯罪成立195

第一节 犯罪论体系的梳理195

一、犯罪构成的由来195

二、德国和日本的犯罪成立理论197

三、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成立理论199

四、苏联和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200

第二节 犯罪成立理论的分析202

一、犯罪客体与刑法法益202

二、犯罪构成与刑法法益203

三、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204

四、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205

五、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206

六、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207

第三节 犯罪成立要件的重构208

一、犯罪成立要件的界定209

二、犯罪成立要件的分类209

三、犯罪概念与犯罪成立的关系214

第九章 犯罪客观要件216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216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定义和特征216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主要内容217

三、犯罪客观要件的重要意义218

第二节 法益侵害行为219

一、侵害行为的定义和特征219

二、侵害行为的表现形式220

三、侵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223

四、“违反国家规定”之含义223

五、刑法中典型的非侵害行为224

第三节 侵害行为对象226

一、侵害行为对象的定义和特征226

二、研究侵害行为对象的意义226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227

四、“公共财产”的范围227

五、“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范围227

第四节 侵害结果228

一、研究侵害结果的意义228

二、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侵害结果229

三、我国刑法中的侵害结果230

四、作为罪过认定根据的侵害结果234

五、侵害结果与侵害行为的同一性235

第五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36

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定义及特征236

二、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237

三、不作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238

第十章 犯罪主观要件239

第一节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239

一、犯罪主观要件的定义和特征239

二、犯罪主观要件的基本内容240

第二节 犯罪主体242

一、犯罪主体的定义和特征242

二、研究犯罪主体的意义244

三、犯罪主体的基本类型244

四、特殊主体与定罪量刑247

五、“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界定248

六、“司法人员”身份的界定250

第三节 刑事责任能力251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和特征251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基本内容251

三、刑事责任能力的等级划分252

四、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253

第四节 犯罪的故意和过失256

一、犯罪故意256

二、犯罪过失259

三、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262

第五节 认识错误263

一、认识错误的概念263

二、事实认识错误264

三、法律认识错误266

第六节 意外事件266

一、意外事件的概念266

二、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267

第七节 违法性认识267

一、“不知法不赦”原则遭遇的挑战267

二、国外有关违法性认识的理论学说268

三、我国刑法对违法性认识的基本立场269

第十一章 犯罪量度要件271

第一节 犯罪量度要件概述271

一、犯罪量度要件的定义和特征271

二、具备犯罪量度要件的根据273

三、犯罪量度要件的本质276

四、犯罪量度要件的评价277

第二节 犯罪数额277

第三节 犯罪情节279

第四节 侵害程度279

第五节 正当防卫282

一、正当防卫的定义和成立条件282

二、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89

第六节 紧急避险289

一、紧急避险的定义和成立条件289

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296

三、紧急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96

第十二章 犯罪形态(Ⅰ):未完成形态297

第一节 未完成犯罪形态概述299

一、未完成犯罪形态的界定299

二、未完成犯罪形态的范围302

三、未完成犯罪形态的成立305

第二节 犯罪预备307

一、犯罪预备的定义和特征308

二、犯罪预备的类型310

三、犯罪预备的处罚311

第三节 犯罪未遂312

一、犯罪未遂的定义及特征313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318

三、未遂犯的刑事责任320

第四节 犯罪中止322

一、犯罪中止的定义和特征322

二、犯罪中止的类型325

三、中止犯的刑事责任325

第十三章 犯罪形态(Ⅱ):共同犯罪327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327

一、共同犯罪的定义和学说327

二、共同犯罪人之间的关系329

三、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330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334

一、一般共同犯罪335

二、聚众共同犯罪335

三、集团共同犯罪336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及其刑事责任338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338

二、主犯、从犯、胁从犯的刑事责任340

三、教唆犯的刑事责任342

第四节 共同犯罪认定中的特殊问题345

一、共同犯罪中的未完成形态345

二、共同犯罪中的片面共犯346

三、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347

四、共同犯罪中的身份确定348

第十四章 犯罪形态(Ⅲ):单位犯罪350

第一节 单位犯罪概述351

一、单位犯罪的定义和特征352

二、单位犯罪的理论根据353

三、单位犯罪与法人犯罪354

四、单位犯罪的基本类型354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认定355

一、单位犯罪成立的客观要件355

二、单位犯罪成立的主观要件356

三、单位犯罪中的量度要件359

第三节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360

一、单位犯罪刑事责任承担的理论根据360

二、单位犯罪中单位与自然人责任的分配361

三、单位犯罪刑事责任承担的模式362

四、单位犯罪中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罚金363

五、单位犯罪中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主刑、附加刑及其他处罚364

第四节 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适用364

一、累犯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364

二、自首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365

三、立功与单位犯罪刑事责任367

第十五章 犯罪形态(Ⅳ):一罪与数罪368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概述368

一、一罪与数罪的界定及其意义368

二、区分一罪与数罪的一般标准369

三、一罪与数罪的主要分类371

第二节 一罪的认定373

一、实质的一罪373

二、法定的一罪377

三、处断的一罪382

第三节 数罪的认定388

一、同种数罪388

二、异种数罪391

三、法条竞合392

第三编 刑事责任及其承担399

第十六章 刑事责任概述399

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述399

一、刑事责任概念的梳理399

二、刑事责任概念的界定401

三、刑事责任的目的403

四、刑事责任的类型404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和原则407

一、刑事责任的根据407

二、刑事责任的原则412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定位及进程414

一、刑事责任的定位414

二、刑事责任的进程418

第十七章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Ⅰ):刑罚425

第一节 刑罚概述425

一、刑罚425

二、刑罚权427

三、刑罚功能428

第二节 刑罚体系430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和种类430

二、我国的刑罚体系431

第三节 主刑433

一、管制433

二、拘役436

三、有期徒刑438

四、无期徒刑439

五、死刑441

第四节 附加刑442

一、罚金443

二、剥夺政治权利445

三、没收财产446

第十八章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Ⅱ):驱除出境和剥夺军衔449

第一节 驱逐出境449

一、适用对象450

二、适用范围450

三、适用方式450

四、驱逐出境期限451

第二节 剥夺军衔451

一、国内外有关剥夺军衔等制度的法律规定451

二、剥夺军衔及剥夺勋章、奖章和荣誉称号等制度的完善452

第十九章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Ⅲ):赔偿经济损失454

第一节 赔偿经济损失的法律规定454

一、我国刑法典的规定454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456

第二节 赔偿经济损失的立法前瞻458

一、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或救助制度459

二、完善“赔偿经济损失”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460

三、建立犯罪人终身偿付被害人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461

第二十章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Ⅳ):有罪宣告462

第一节 有罪宣告概述462

一、有罪宣告的概念462

二、有罪宣告的属性463

三、有罪宣告的意义464

第二节 有罪宣告的适用464

一、有罪宣告的适用条件464

二、有罪宣告的机关465

三、有罪宣告的后果465

第三节 有罪宣告与不起诉制度466

一、从免于起诉到不起诉466

二、有罪宣告与不起诉和撤销案件的区别467

三、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的性质与后果467

第四节 有罪宣告与期待可能性468

一、期待可能性的概念468

二、期待可能性的成立469

三、期待可能性对刑事责任的影响470

第二十一章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Ⅴ):非刑罚处罚措施472

第一节 非刑罚处罚措施概述472

一、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界定472

二、非刑罚处罚的适用条件473

第二节 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具体内容474

一、训诫474

二、责令具结悔过474

三、责令赔礼道歉475

四、责令赔偿损失475

五、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476

六、剥夺“职业资格”477

第二十二章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Ⅵ):责令管教或收容教养479

第一节 责令管教479

一、“责令管教”的定性480

二、“责令管教”的对象及其“责令主体”481

三、不履行管教或监管职责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81

第二节 收容教养482

一、收容教养的早期规定483

二、收容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483

三、收容教养制度的未来改进484

四、收容教养制度的立法展望485

第四编 刑事责任的裁量、实现、变更与消灭491

第二十三章 刑事责任的裁量491

第一节 刑事责任裁量概述491

一、刑事责任裁量的定义491

二、刑事责任裁量的特性493

三、刑事责任裁量的根据494

四、刑事责任裁量的原则495

第二节 刑事责任裁量的情节496

一、刑事责任裁量情节的概念和分类497

二、法定情节498

三、酌定情节502

四、累犯情节504

五、自首情节505

六、立功情节508

第三节 刑事责任裁量制度510

一、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制度510

二、数罪并罚制度512

三、缓刑制度516

四、禁止令制度519

五、对犯罪财物的处理制度520

第四节 刑事责任裁量的偏差与规范化521

一、刑事责任裁量偏差的原因521

二、刑事责任裁量偏差的矫正523

三、刑事责任裁量的方法523

四、刑事责任裁量的基准524

第二十四章 刑事责任的实现527

第一节 刑事责任实现概述527

一、刑事责任实现的界定527

二、刑事责任实现的原则528

三、刑事责任实现的效益529

第二节 刑事责任实现的刑罚方法531

一、主刑的执行531

二、附加刑的执行534

第二十五章 刑事责任的变更536

第一节 缓刑的变更536

一、缓刑的一般撤销及处理537

二、缓刑考验期满及其处理537

三、特别缓刑的撤销及处理537

第二节 减刑538

一、减刑的概念538

二、减刑的条件538

三、减刑的具体规则541

四、减刑的主要程序543

第三节 假释544

一、假释的定义及特征544

二、假释的条件545

三、假释的程序547

四、假释的考验期限547

五、假释的考察547

六、假释的撤销547

第四节 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变更执行548

一、死缓制度的起源与概念548

二、死缓制度的适用条件549

三、死缓制度的变更执行549

四、死缓变更的特殊限制550

第二十六章 刑事责任的消灭552

第一节 刑事责任消灭概述552

一、刑事责任消灭的界定552

二、刑事责任消灭的理论依据552

三、刑事责任消灭的事由553

第二节 时效554

一、时效的种类554

二、追诉时效的期限554

三、追诉期限的计算555

第三节 赦免556

一、大赦557

二、特赦557

第四节 前科消灭制度558

一、国外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借鉴558

二、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前科保密制度558

三、刑事登记及前科消灭制度的建立559

后记5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