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工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工学
  • (日)佐佐木忠义等编;吴锦等译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13286·62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工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Ⅰ、 大 气篇1

一、大气环境工学总论1

(一)大气物质的发生源1

(三)大气污染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18

(二)大气物质的物理化学10

1.二氧化硫19

2.悬浮粒子21

3.一氧化碳22

4.氮氧化物22

5.光化学氧化剂25

(四)对植物的影响27

1.二氧化硫27

2.臭氧29

3.氟化物30

4.氯化氢31

5.氯31

(五)对器具的影响32

二、分析测定33

(一)总论33

1.大气污染物质的种类33

2.测定方法的种类33

3.样气体积的校正法和测定值的换算方法34

1.采样方法35

(二)环境大气35

2.气态物质38

3.粒状物质51

(三)排气54

1.取样位置和采样点的选定54

2.气态物质55

3.煤尘62

(一)脱硫64

1.排烟脱硫64

三、大气污染的防止技术64

2.重油脱硫67

3.副产硫化合物的有效利用71

(二)集尘器72

(三)汽车尾气的污染防止技术74

1.污染物质的产生74

2.污染物质发生源77

3.排气的防止技术79

4.汽车废气的防止技术84

5.蒸发损失的防止技术84

6.其他防止技术85

(一)大气扩散模式86

四、大气保护系统工学86

1.扩散方程式88

2.大气的湍流89

3.烟羽模式90

4.气团模式92

5.箱模式93

6.光化学反应94

(二)模拟95

1.固定排放源造成的地区污染96

2.汽车排气造成的污染98

3.光化烟雾的发生99

1.工地条件104

(三)环境评价104

2.总量控制105

3.防止大气污染的系统工程技术(处理对策)106

Ⅱ、 陆 水篇108

五、陆水环境工学总论108

(一)陆水污染的现状108

1.河流的污染108

2.湖泊、水库的污染(富营养化)116

3.地下水的污染120

2.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122

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122

(二)陆地水的污染与保护的物理化学122

3.水的循环和利用的本质124

4.水的污染与处理的热力学124

5.陆地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自净作用126

6.河流的自净作用129

7.河水的氧平衡130

8.陆水污染和水的利用、污染、131

处理三者间的关系131

9.水质污染的机理及控制污染的本质134

1.采水的场所、时间和季节139

(一)取样139

六、陆水环境测定法139

2.采水量和试样处理的注意事项140

(二)陆水的一般环境要素测定分析法140

1.水温140

2.透明度和透视度142

3.氢离子浓度(PH)142

4.电导度(Ec)143

5.氯离子(C1-)144

6.悬浮物(SS)及全蒸发残留物145

7.溶氧(DO)147

8.生物化学耗氧量(BOD)148

10.总耗氧量(TOD)149

9.化学耗氧量(COD)149

11.总有机碳(TOC)150

12.氮和磷化合物151

13.叶绿素152

14.一般细菌153

15.大肠菌群155

16.生物156

(三)流量及湖泊容量157

(四)底质158

七、防止陆水污染的技术159

(一)现代的下水处理技术及其处理工程160

(二)处理技术的分类161

(三)物理化学处理164

1.过筛164

2.沉砂165

3.沉淀165

4.浮上167

5.过滤169

6.凝聚170

(四)活性污泥法171

1.活性污泥法的梗概171

2.活性污泥法的原理172

4.处理工程和操作条件175

3.曝气175

(五)设计操作参数179

1.BOD——悬浮物负荷量179

2.污泥指数180

3.曝气时间183

(六)活性污泥的增殖、BOD去除186

及氧移动的动力学186

(七)从前的活性污泥法存在的问190

题及其对策190

(八)用高浓度活性污泥法除氮、191

磷和难分解性物质191

(九)高浓度活性污泥法曝气194

八、陆水保护系统工学195

(一)来自流域的污水195

(二)河流污浊解析197

1.BOD及其减少197

2.河水中的BOD减少198

3.来自大气的氧200

4.计算公式201

(三)湖沼的污浊解析202

1.湖沼水的出入量202

2.污浊参数204

3.湖沼模型的内部关系205

1.深度处理和三级处理208

4.模型的适用情况208

(四)城市下水的深度处理和再利用208

2.再利用及其实例211

Ⅲ、 海洋 篇217

九、海洋环境工学总论217

(一)海洋污染的现状217

1.海洋的污染218

2.污染物质与污染途径219

3.日本沿岸海域的污染状况223

4.全球规模的污染228

5.水质标准230

1.污染物质在海洋中的运动236

(二)海洋污染的物理化学性质236

2.海水的混浊239

3.海洋油污染241

4.向海洋的热排放242

5.海洋的富营养化249

6.污染物质的浓缩252

十、海洋环境测定法——无机环境与生物环境257

(一)海洋测定的设想257

(二)一般海洋观测测定259

1.观测的动机259

2.观测的方法259

3.测量仪器262

(三)生物环境的测定267

1.生物环境267

2.生物环境测定的方法和器材270

(四)测定结果的处理法272

十一、海洋环境保护技术274

(一)温排水274

1.温排水问题的现状274

2.温排水在海域的扩散预测277

3.冷却水的取水排水流动解析及在生物影284

响评价方面的运用284

4.减少温排水影响的对策287

(二)海洋中油类的滴漏扩散及其防除290

1.油类向海洋的排放291

2.油的扩散形态及其实验293

3.关于油扩散的理论探讨298

4.流出油的防除304

十二、海洋环境保护系统工学309

(一)环境评价310

1.环境评价方法的分类310

2.海域环境的模式实验与模拟314

(二)环境监测系统325

(三)数据库系统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