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子评传【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匡亚明编 著
- 出版社: 山东省出版总社组织
- ISBN:753330094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152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孔子评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孔子访问列国诸侯示意图1
古鲁国图1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中国古代有重要贡献的人物为什么要以孔子为起点1
二、“以世论人”和“以人论世”3
三、人类文化知识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问题6
四、对孔子思想实行“三分法”问题10
五、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的区别24
六、关于文献资料等问题30
第二章 生平概略32
一、没落的贵族家庭33
二、幼年在贫贱中成长38
三、独立谋生,勤奋好学43
四、“三十而立”和仕鲁之前49
五、进入贵族统治集团——初次碰壁61
(一)中都宰65
(二)小司空67
(三)大司寇68
(四)堕三都的失败71
(五)孔子诛少正卯实无其事考74
(六)矛盾显露,弃官离鲁75
六、访问列国诸侯,到处碰壁78
(一)访问列国诸侯的目的79
(二)访问列国诸侯的简要经历80
(三)访问列国诸侯的三个阶段82
(四)结束流浪,回到鲁国90
七、“不知老之将至”的晚年91
(一)关于反对季孙氏实行“田赋”问题93
(二)关于“西狩获麟”问题95
(三)关于陈恒杀君,孔子请讨问题98
(四)妻、儿、弟子相继死亡100
(五)孔子病逝103
第三章 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105
一、西周是领主制封建社会(或初期封建社会)106
(一)殷周间斗争不仅是两个王朝兴替之争,而且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斗争106
第一、有了这一大变革的存在,就可以更好地说明五种生产方式(或五种社会制度)在中国的递嬗108
第二、有了这一大变革的存在,就可以正确说明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110
第三、有了这一大变革的存在,就可以科学地解释孔子思想产生的条件115
(二)西周领主制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117
第一、西周各级领主对土地的占有117
第二、主要直接生产劳动者的身份118
第三、剥削形式121
第四、分封、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123
第五、意识形态126
(三)从西双版纳解放前领主制封建社会看西周128
第一、历史简况130
第二、“土地王有”和“公田”、“私田”132
第三、村寨制度135
第四、地租形态138
第五、直接生产者的社会身份142
1.“傣勐”与西周的“众”或“庶人”143
2.“滚很召”与西周的“臣”144
3.“召庄”与西周的“士”146
(四)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实际148
〔附录〕考察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解放前领主制封建社会时四位老人的谈话150
一、家奴玉香中的谈话150
二、农奴歌手艾迈肯的谈话152
三、原“召片领”管宫廷事务的内务大臣刀福汉的谈话154
四、原末代“召片领”刀世勋的谈话155
二、从领主制向地主制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时代——产生孔子思想的社会土壤157
(一)经济结构上领主制向地主制的急剧过渡158
(二)政治结构上王权衰落和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168
(三)思想意识上某些传统观念在动摇和某些新思潮在萌芽173
1.“天”和“天命”观念的变化173
2.“礼”观念的变化174
3.君臣观念的变化175
4.人才标准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176
第四章 仁的哲学思想179
一、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和人本哲学180
(一)春秋时代民本思想的发展180
(二)孔子仁的多重涵义181
(三)为什么用人本哲学这一名词来表述孔子仁的思想184
(四)仁的人本哲学思想是孔子博大庞杂思想体系的总纲191
二、作为仁的表现形式的礼192
(一)仁与礼192
(二)尊尊与亲亲197
(三)正名200
三、作为仁的方法论的中庸203
(一)中庸的本义203
(二)中庸的主要特征205
第一、反对过头和不及205
第二、提倡“和而不同”207
(三)中庸的灵活运用209
四、仁的重人道轻天道的现实主义思想210
(一)论上帝鬼神210
(二)论命215
第五章 仁的伦理思想218
一、对贵族统治阶级及士的要求是以德修身,以德治国218
二、仁礼统一,爱有差等222
三、重道义,轻私利226
四、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230
(一)孝悌232
(二)忠信233
(三)恭敬236
(四)智勇237
五、君子——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峰238
六、好学是促进品德修养的关键244
第六章仁的政治思想248
一、政治理想249
(一)关于大同思想249
(二)关于小康思想250
(三)关于《礼记·礼运》篇是否反映孔子政治理想问题251
(四)关于小康时代文、武、周公之治的主要特征和正确对待大同思想问题253
二、政治主张255
(一)忠君尊王256
(二)仁政德治257
(三)明“夷狄”、“诸夏”之别260
(四)举贤才262
(五)庶、富、教265
三、孔子的政治品格和才略267
第七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273
一、成效卓著的教育实践273
(一)创办私学聚徒讲学的业绩273
(二)从事教育活动的三个主要时期275
二、“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277
(一)人人应受教育277
(二)人人可以通过教育革新自我280
(三)教育家的义务和职责281
三、培养实现仁政德治的优秀人才282
(一)政治理想与教育目的282
(二)培养政治改革的人才284
四、文质彬彬与德才并重287
(一)品德修养287
(二)文献知识290
(三)体育锻炼和美育陶冶294
五、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296
(一)学、思结合的辩证原理297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298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299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300
(五)联系实际的人评和时评301
六、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303
(一)一视同仁,平等相待303
(二)平易近人,亲密团结305
(三)尊师爱生的楷模306
〔附录〕孔子弟子简介308
第八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家322
一、孔子以前的文献概况322
(一)古代文献鸟瞰322
(二)“六艺”和“六经”325
二、孔子与“六经”328
(一)两种偏向328
(二)整理“六经”的指导思想330
(三)整理“六经”简况335
1.关于《诗》335
2.关于《乐》339
3.关于《礼》342
4.关于《书》345
5.关于《易》347
6.关于《春秋》352
三、不朽的历史功绩355
第九章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357
一、孔子对国内的影响357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358
(二)汉唐经学363
(三)宋元明清的理学369
(四)清代的新经学373
(五)近现代的政治斗争与孔子376
(六)孔子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导致了两种不同后果384
1.孔子思想的消极因素与历代的腐败封建王朝相结合,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385
2.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劳动人民、进步知识分子相结合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尚388
二、孔子在国外的影响391
(一)孔子与朝鲜391
(二)孔子与日本396
(三)孔子与西方400
第十章 结论408
〔附录〕426
孔子年谱426
《论语》箴言六十条译释448
后记471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CONFUCIUS CONTENTS480
热门推荐
- 3299251.html
- 2032227.html
- 13596.html
- 284107.html
- 3612603.html
- 2353305.html
- 2730967.html
- 3674058.html
- 743448.html
- 765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1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7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1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5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4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1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9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3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