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施工手册 2 第5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建筑施工手册 2 第5版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3692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74页
  • 文件大小:274MB
  • 文件页数:1109页
  • 主题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施工手册 2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7 建筑施工测量1

7.1 施工测量前期准备工作1

7.1.1 施工资料收集、分析1

7.1.1.1 资料收集1

7.1.1.2 资料分析1

7.1.1.3 测绘成果资料和测量控制点的交接与复测2

7.1.2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2

7.1.2.1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基本要求2

7.1.2.2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提纲2

7.2 测量仪器及其检校2

7.2.1 常用测量仪器介绍2

7.2.1.1 GPS接收机2

7.2.1.2 经纬仪和全站仪3

7.2.1.3 水准仪4

7.2.1.4 激光垂准仪8

7.2.1.5 激光扫平仪9

7.2.2 测量仪器检验和校正10

7.2.2.1 全站仪(经纬仪)检验和校正10

7.2.2.2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12

7.2.2.3 激光垂准仪的检验与校正15

7.2.2.4 激光扫平仪的检验与校正15

7.3 测设的基本方法17

7.3.1 平面位置的测设17

7.3.1.1 角度、距离测设17

7.3.1.2 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19

7.3.1.3 直角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19

7.3.1.4 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19

7.3.1.5 距离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19

7.3.1.6 距离测量20

7.3.2 已知高程的测设22

7.3.2.1 已知高程点测设22

7.3.2.2 高程传递22

7.4 平面控制测量23

7.4.1 场区平面控制测量24

7.4.1.1 导线测量24

7.4.1.2 三角形网测量27

7.4.1.3 GPS测量28

7.4.2 建筑物平面控制测量31

7.4.2.1 导线网测量32

7.4.2.2 建筑方格网测量32

7.4.2.3 建筑基线测量35

7.5 高程控制测量36

7.5.1 水准测量36

7.5.1.1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方法36

7.5.1.2 三、四等水准测量37

7.5.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39

7.6 建筑施工场地测量41

7.6.1 场地平整测量41

7.6.1.1 场地平整的依据和合理规划41

7.6.1.2 场地平整的工序和准备工作41

7.6.1.3 场地平整的技术要求41

7.6.1.4 场地平整标高的计算41

7.6.1.5 场地平整测量方法43

7.6.1.6 填挖土方计算43

7.6.2 场地地形和布置测量47

7.6.2.1 场地地形测量47

7.6.2.2 场地布置测量49

7.6.2.3 场地布置测量允许误差技术要求50

7.7 基础施工测量50

7.7.1 基槽开挖施工测量50

7.7.1.1 条形基础施工测量51

7.7.1.2 杯形基础施工测量51

7.7.1.3 整体开挖基础施工测量51

7.7.2 支护结构施工测量53

7.7.2.1 护坡桩施工测量53

7.7.2.2 地下连续墙施工测量54

7.7.2.3 土钉墙施工测量55

7.7.2.4 沉井施工测量56

7.7.3 基础结构施工测量59

7.7.3.1 桩基工程施工测量59

7.7.3.2 基础结构施工测量61

7.7.3.3 施工高程控制63

7.8 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测量64

7.8.1 混凝土结构施工测量64

7.8.1.1 轴线竖向传递测量64

7.8.1.2 楼层平面放线测量70

7.8.1.3 标高竖向传递测量72

7.8.1.4 楼层标高测量73

7.8.1.5 混凝土结构施工测量验收73

7.8.2 钢结构安装测量76

7.8.2.1 钢结构安装基本方法76

7.8.2.2 钢结构安装测量方法76

7.8.2.3 钢结构安装测量注意事项91

7.8.2.4 钢结构工程安装测量验收要求91

7.8.2.5 钢结构工程强制验收的主要项目92

7.9 建筑装饰施工测量92

7.9.1 室内装饰测量93

7.9.1.1 室内装饰测量主要内容和常用测量仪器工具93

7.9.1.2 室内装饰测量作业基本要求93

7.9.1.3 装饰测量误差要求94

7.9.1.4 室内装饰测量主要方法95

7.9.2 幕墙结构施工测量98

7.9.2.1 幕墙结构工作内容和测设技术要求98

7.9.2.2 幕墙结构测设方法100

7.9.2.3 屋面装饰结构测量104

7.9.2.4 小型单体结构测量106

7.10设备安装施工测量107

7.10.1 机械设备安装测量107

7.10.1.1 机械设备安装测量准备107

7.10.1.2 机械设备安装测量108

7.10.2 场区管线工程测量111

7.10.2.1 管线工程测量的准备111

7.10.2.2 管道中线定位测量111

7.10.2.3 地下管线测量111

7.10.2.4 架空管线测量112

7.10.2.5 管线工程的竣工总图编绘113

7.10.3 电梯安装测量114

7.10.3.1 垂直电梯安装测量114

7.10.3.2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测量121

7.11变形监测126

7.1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126

7.11.1.1 变形监测内容126

7.11.1.2 变形监测等级划分126

7.11.1.3 变形监测精度要求127

7.11.2 变形监测控制测量127

7.11.2.1 变形监测控制测量一般要求127

7.11.2.2 沉降位移监测控制测量128

7.11.2.3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测量131

7.11.3 变形监测133

7.11.3.1 沉降位移监测133

7.11.3.2 水平位移监测139

7.11.3.3 特殊变形监测144

7.11.4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147

7.11.4.1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147

7.11.4.2 变形监测成果整理150

7.11.5 远程自动化监测150

7.11.5.1 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方法150

7.11.5.2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151

7.11.5.3 GPS动态实时差分测量法152

7.12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152

7.12.1 竣工总图的编绘153

7.12.1.1 编绘竣工总图的一般规定153

7.12.1.2 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准备工作153

7.12.1.3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154

7.12.1.4 竣工总图的附件155

7.12.2 竣工总图的实测155

7.12.2.1 实测范围155

7.12.2.2 实测内容156

7.12.2.3 竣工总图实测方法157

参考文献157

8 土石方及爆破工程159

8.1 土石的性质及分类159

8.1.1 土石的基本性质159

8.1.1.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159

8.1.1.2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159

8.1.1.3 土的力学性质指标160

8.1.1.4 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162

8.1.1.5 黏性土、砂土的性质指标162

8.1.2 土石的基本分类163

8.1.2.1 黏性土163

8.1.2.2 砂土163

8.1.2.3 碎石土163

8.1.2.4 岩石164

8.1. 3土石的工程分类与性质165

8.1.3.1 土石的工程分类165

8.1.3.2 土石的工程性质166

8.1.4 岩土的现场鉴别方法167

8.1.4.1 碎石土的现场鉴别167

8.1.4.2 黏性土的现场鉴别167

8.1.5 特殊土168

8.1.5.1 湿陷性黄土168

8.1.5.2 膨胀土170

8.1.5.3 软土172

8.1.5.4 盐渍土173

8.1.5.5 冻土174

8.2 土石方施工175

8.2.1 工程场地平整175

8.2.1.1 场地平整的程序175

8.2.1.2 平整场地的一般要求176

8.2.1.3 场地平整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176

8.2.2 土石方开挖及运输181

8.2.2.1 土石方施工准备工作181

8.2.2.2 开挖的一般要求181

8.2.2.3 浅基坑、槽和管沟开挖182

8.2.2.4 浅基坑、槽和管沟的支撑方法183

8.2.2.5 浅基坑、槽和管沟支撑的计算183

8.2.2.6 土石方开挖和支撑施工注意事项187

8.2.2.7 土石方运输一般要求188

8.2.2.8 基坑边坡防护188

8.2.2.9 土石方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189

8.2.3 土石方回填190

8.2.3.1 填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190

8.2.3.2 基底处理191

8.2.3.3 填方边坡191

8.2.3.4 人工填土方法191

8.2.3.5 机械填土方法192

8.2.4 土石方的压实192

8.2.4.1 压实的一般要求192

8.2.4.2 填土压(夯)实方法193

8.2.4.3 填石压(夯)实方法194

8.2.4.4 质量控制与检验194

8.2.5 土石方工程特殊问题的处理195

8.2.5.1 滑坡与塌方的处理195

8.2.5.2 冲沟、土洞、古河道、古湖泊的处理197

8.2.5.3 橡皮土处理197

8.2.5.4 流砂处理197

8.2.6 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安全技术措施198

8.3 爆破工程198

8.3.1 爆破器材198

8.3.1.1 炸药及其分类198

8.3.1.2 电雷管201

8.3.1.3 导爆索202

8.3.1.4 导爆管雷管202

8.3.1.5 爆破仪表203

8.3.1.6 电力起爆法204

8.3.1.7 导爆索起爆法205

8.3.1.8 导爆管起爆法206

8.3.1.9 混合网路起爆法207

8.3.2 露天爆破208

8.3.2.1 露天深孔爆破208

8.3.2.2 露天浅孔爆破211

8.3.2.3 路堑深孔爆破212

8.3.2.4 沟槽爆破213

8.3.3 岩土控制爆破214

8.3.3.1 深孔预裂爆破214

8.3.3.2 深孔光面爆破215

8.3.4 建(构)筑物拆除爆破216

8.3.4.1 拆除爆破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16

8.3.4.2 拆除爆破工程设计217

8.3.4.3 砖混结构楼房拆除爆破219

8.3.4.4 框架结构楼房拆除爆破220

8.3.4.5 烟囱、水塔类构筑物拆除爆破220

8.3.4.6 钢筋混凝土桥梁拆除爆破221

8.3.4.7 钢筋混凝土支撑爆破222

8.3.5 水压爆破224

8.3.5.1 水压爆破拆除设计原则224

8.3.5.2 水压爆破拆除施工225

8.3.6 爆破工程施工作业225

8.3.6.1 爆破施工工艺流程与施工组织设计225

8.3.6.2 爆破工程的施工准备228

8.3.6.3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229

8.3.6.4 爆破施工的现场组织管理229

8.3.6.5 爆破工程效果的评价230

8.4 绿色施工技术要求231

8.4.1 爆破危害控制231

8.4.1.1 爆破地震的控制231

8.4.1.2 爆破空气冲击波控制232

8.4.1.3 爆破个别飞散物的控制233

8.4.1.4 爆破对环境影响的控制234

8.4.2 爆破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评估235

8.4.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35

8.4.2.2 安全评估程序235

8.4.2.3 预先危险性分析235

8.4.2.4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237

8.4.2.5 原因—结果分析237

8.4.2.6 职业卫生健康评估238

参考文献239

9 基坑工程240

9.1 基坑工程的特点和内容240

9.1.1 基坑工程特点240

9.1.2 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240

9.2 基坑工程勘察241

9.2.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241

9.2.1.1 勘察内容和要求241

9.2.1.2 测试参数243

9.2.1.3 勘察成果244

9.2.2 周边环境勘察244

9.2.2.1 基坑周边临近建(构)筑物状况调查244

9.2.2.2 基坑周边管线状况调查244

9.2.2.3 基坑周边道路及交通状况调查245

9.2.2.4 基坑周边施工条件调查245

9.2.3 地下结构设计资料246

9.3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和选型246

9.3.1 总体方案选择246

9.3.1.1 顺作法246

9.3.1.2 逆作法247

9.3.1.3 顺逆结合247

9.3.2 基坑支护工程选型248

9.3.2.1 围护墙选型250

9.3.2.2 支撑体系选型254

9.4 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57

9.4.1 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原则257

9.4.1.1 基坑支护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257

9.4.1.2 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257

9.4.2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内容258

9.4.2.1 基坑支护工程破坏模式258

9.4.2.2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内容258

9.4.3 基坑支护结构主要荷载计算方法258

9.4.3.1 水土压力计算模式258

9.4.3.2 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259

9.4.4 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方法261

9.4.4.1 支挡式结构261

9.4.4.2 重力式水泥土墙273

9.4.4.3 土钉墙276

9.5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施工281

9.5.1 施工机械与设施281

9.5.2 施工准备281

9.5.3 施工工艺282

9.5.3.1 二轴水泥土墙工程(湿法)施工工艺282

9.5.3.2 三轴水泥土墙工程(湿法)施工工艺284

9.5.4 质量控制287

9.5.4.1 重力式水泥土墙的质量检验287

9.5.4.2 质量检验标准287

9.6 钢板桩工程施工288

9.6.1 常用钢板桩的种类288

9.6.1.1 拉森式(U形)钢板桩288

9.6.1.2 Z形钢板桩289

9.6.1.3 H形钢板桩290

9.6.1.4 箱形钢板桩290

9.6.1.5 组合钢板桩291

9.6.2 施工机械292

9.6.3 钢板桩施工292

9.6.3.1 施工准备292

9.6.3.2 钢板桩打设293

9.6.3.3 钢板桩拔除295

9.6.4 质量控制297

9.7 钻孔灌注排桩工程施工298

9.7.1 施工机械与设备298

9.7.2 施工工艺298

9.7.2.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299

9.7.2.2 钻孔灌注排桩施工要求299

9.7.3 质量控制300

9.8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工程施工301

9.8.1 施工机械与设备301

9.8.2 施工工艺301

9.8.2.1 施工准备301

9.8.2.2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流程302

9.8.2.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方法302

9.8.3 质量控制305

9.9 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305

9.9.1 施工机械与设备306

9.9.2 施工工艺306

9.9.2.1 工艺流程306

9.9.2.2 导墙制作306

9.9.2.3 泥浆配制307

9.9.2.4 成槽作业312

9.9.2.5 钢筋笼加工与吊装314

9.9.2.6 接头选择316

9.9.2.7 水下混凝土浇筑320

9.9.3 质量检验321

9.10土钉墙工程施工322

9.10.1 土钉墙的类型322

9.10.2 施工机械与设备322

9.10.3 施工工艺322

9.10.3.1 施工准备322

9.10.3.2 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323

9.10.3.3 土钉墙主要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323

9.10.3.4 质量控制325

9.11土层锚杆工程施工327

9.11.1 施工机械与设备328

9.11.2 施工工艺328

9.11.2.1 施工准备328

9.11.2.2 孔位测量校正329

9.11.2.3 成孔329

9.11.2.4 杆体组装安放330

9.11.2.5 灌浆331

9.11.2.6 腰梁安装331

9.11.2.7 张拉和锁定332

9.11.3 试验和检测332

9.11.3.1 基本试验332

9.11.3.2 验收试验333

9.11.3.3 蠕变试验333

9.11.3.4 永久性锚杆及重要临时性锚杆的长期监测334

9.11.4 锚杆防腐334

9.11.5 质量控制335

9.12基坑支撑系统施工336

9.12.1 支撑系统的主要形式336

9.12.1.1 圆形围护结构采用内衬墙方式336

9.12.1.2 圆形围护结构采用围檩方式336

9.12.1.3 内支撑有围檩方式337

9.12.1.4 内支撑无围檩方式338

9.12.2 支撑体系布置338

9.12.2.1 支撑体系的平面布置338

9.12.2.2 支撑体系的竖向布置339

9.12.3 支撑材料339

9.12.4 支撑系统构造措施339

9.12.4.1 钢支撑339

9.12.4.2 混凝土支撑341

9.12.5 钢支撑施工341

9.12.6 混凝土支撑施工343

9.12.7 支撑立柱施工344

9.12.8 支撑系统质量控制344

9.13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345

9.13.1 逆作法施工分类345

9.13.2 逆作法施工基本流程345

9.13.3 围护墙与结构外墙相结合的工艺346

9.13.3.1 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347

9.13.3.2 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348

9.13.4 立柱桩与工程桩相结合的工艺349

9.13.4.1 一柱一桩施工控制349

9.13.4.2 一柱一桩施工质量控制350

9.13.5 支撑体系与结构楼板相结合的工艺350

9.13.6 逆作法施工中临时的支撑系统施工352

9.13.7 逆作法结构施工措施352

9.13.7.1 协调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沉降的措施352

9.13.7.2 后浇带与沉降缝位置的构造处理353

9.13.7.3 立柱与结构梁施工构造措施353

9.13.7.4 水平结构与围护墙的构造措施354

9.13.8 逆作法施工的监测354

9.13.9 逆作法施工通风与照明355

9.14地下水控制355

9.14.1 地下水控制主要方法和原则355

9.14.1.1 地下水控制主要方法355

9.14.1.2 地下水控制主要原则356

9.14.1.3 涌水量计算356

9.14.2 集水明排359

9.14.3 基坑隔水361

9.14.4 基坑降水361

9.14.4.1 基坑降水井点的选型361

9.14.4.2 轻型井点降水362

9.14.4.3 喷射井点降水364

9.14.4.4 用于疏干降水的管井井点365

9.14.4.5 用于减压降水的管井井点368

9.14.5 回灌372

9.14.6 质量控制372

9.15基坑土方工程施工373

9.15.1 基坑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373

9.15.2 基坑土方开挖方案的选择373

9.15.3 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机械373

9.15.4 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原则373

9.15.5 基坑土方开挖常用施工方法374

9.15.5.1 盆式开挖374

9.15.5.2 岛式开挖375

9.15.5.3 分块挖土方法376

9.15.6 基坑土方回填376

9.15.7 基坑土方开挖注意事项377

9.15.8 基坑周边环境保护378

9.15.9 基坑土方开挖质量控制378

9.16基坑工程现场施工设施379

9.16.1 塔吊及其基础设置379

9.16.2 运输车辆施工道路设置381

9.16.3 施工栈桥平台的设置382

9.16.4 其他设施382

9.17基坑工程施工监测383

9.17.1 监测的目的和原则383

9.17.2 监测方案383

9.17.3 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384

9.17.4 监测点布置和监测主要方法386

9.18基坑工程特殊问题的处理390

9.18.1 特殊地质条件390

9.18.2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处理391

9.18.3 特殊使用条件下的处理392

9.18.4 基坑地下障碍物的处理392

9.19基坑工程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393

9.20特殊基坑工程施工396

9.20.1 沉井施工396

9.20.1.1 原理和特点396

9.20.1.2 沉井类型396

9.20.1.3 沉井施工技术397

9.20.1.4 沉井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404

9.20.1.5 质量控制406

9.20.2 气压沉箱施工406

9.20.2.1 原理和特点406

9.20.2.2 施工机械与设备408

9.20.2.3 气压沉箱施工技术408

9.20.2.4 质量控制411

9.21基坑工程的绿色施工413

9.22基坑工程施工管理415

9.22.1 信息化施工415

9.22.2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416

9.22.3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417

参考文献418

10 地基与桩基工程419

10.1 地基419

10.1.1 地基土的工程特性419

10.1.1.1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419

10.1.1.2 地基土的压缩性421

10.1.1.3 地基土的强度与承载力421

10.1.1.4 地基土的稳定性421

10.1.1.5 地基土的均匀性422

10.1.1.6 地基土的动力特性422

10.1.1.7 地基土的水理性422

10.1.2 地基土的工程地质勘察422

10.1.2.1 工程钻探422

10.1.2.2 原位测试423

10.1.2.3 室内试验423

10.1.2.4 其他方法426

10.1.3 地基承载力的现场静载试验426

10.1.3.1 现场静载荷试验426

10.1.3.2 仪器设备426

10.1.3.3 现场试验操作426

10.1.3.4 成果整理及应用427

10.2 天然地基428

10.2.1 天然地基的评价与防护428

10.2.1.1 天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428

10.2.1.2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430

10.2.1.3 天然地基的承载力计算与评价431

10.2.1.4 天然地基的防护433

10.2.2 地基局部处理433

10.2.2.1 松土坑、古墓、坑穴处理433

10.2.2.2 土井、砖井、废矿井处理434

10.2.2.3 软硬地基处理436

10.2.3 天然地基的检验与验收437

10.3 地基处理技术439

10.3.1 地基处理技术概述439

10.3.2 换填垫层442

10.3.2.1 砂和砂石垫层设计施工442

10.3.2.2 素土、灰土垫层设计施工447

10.3.2.3 粉煤灰垫层设计施工449

10.3.2.4 质量检验与验收450

10.3.3 预压法452

10.3.3.1 堆载预压法设计施工452

10.3.3.2 真空预压法设计施工461

10.3.3.3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法设计施工463

10.3.3.4 质量检验与验收464

10.3.4 夯实法465

10.3.4.1 强夯法设计施工465

10.3.4.2 强夯置换法设计施工470

10.3.4.3 重锤夯实法设计施工473

10.3.4.4 质量检验与验收474

10.3.5 振冲法475

10.3.5.1 振冲法设计施工475

10.3.5.2 质量检验与验收479

10.3.6 砂石桩复合地基480

10.3.6.1 砂石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480

10.3.6.2 质量检验与验收484

10.3.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FG桩)485

10.3.7.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FG桩)设计施工485

10.3.7.2 质量检验与验收489

10.3.8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490

10.3.8.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490

10.3.8.2 质量检验与验收491

10.3.9 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493

10.3.9.1 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设计施工493

10.3.9.2 质量检验与验收497

10.3.10旋喷桩复合地基499

10.3.10.1 旋喷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499

10.3.10.2 质量检验与验收504

10.3.11石灰桩复合地基505

10.3.11.1 石灰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505

10.3.11.2 质量检验与验收507

10.3.12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507

10.3.12.1 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507

10.3.12.2 质量检验与验收510

10.3.13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511

10.3.13.1 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511

10.3.13.2 质量检验与验收514

10.3.14多桩型复合地基514

10.3.14.1 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施工514

10.3.14.2 质量检验与验收517

10.3.15硅化法和碱液法517

10.3.15.1 硅化法设计施工517

10.3.15.2 碱液法522

10.3.15.3 质量检验与验收524

10.3.16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处理工程525

10.3.16.1 土工织物地基设计施工525

10.3.16.2 加筋土地基设计施工527

10.3.16.3 质量检验与验收531

10.3.17注浆加固532

10.3.17.1 注浆加固设计施工532

10.3.17.2 质量检验与验收535

10.4 桩基工程536

10.4.1 桩的分类与桩型选择536

10.4.1.1 桩的分类536

10.4.1.2 桩型的选择537

10.4.2 桩基构造538

10.4.2.1 基桩构造538

10.4.2.2 承台构造538

10.4.3 桩基承载力的确定538

10.4.3.1 桩基竖向受压承载力538

10.4.3.2 桩基水平承载力546

10.4.3.3 桩的抗拔承载力550

10.4.3.4 桩的负摩擦力551

10.4.4 桩基成桩工艺的选择553

10.4.5 灌注桩施工553

10.4.5.1 施工准备553

10.4.5.2 常用机械设备553

10.4.5.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555

10.4.5.4 旋挖成孔灌注桩561

10.4.5.5 冲(抓)成孔灌注桩563

10.4.5.6 长螺旋干作业钻孔灌注桩566

10.4.5.7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568

10.4.5.8 人工挖孔灌注桩570

10.4.5.9 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572

10.4.5.10 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DX桩)576

10.4.5.11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578

10.4.5.12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579

10.4.5.13 质量控制580

10.4.5.14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83

10.4.5.15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584

10.4.5.16 常见施工问题及处理587

10.4.6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589

10.4.6.1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589

10.4.6.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590

10.4.6.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591

10.4.6.4 施工准备592

10.4.6.5 桩锤的选择593

10.4.6.6 锤击法施工593

10.4.6.7 静压法施工595

10.4.6.8 钢桩施工599

10.4.6.9 钢桩的防腐蚀603

10.4.6.10 质量控制603

10.4.6.11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608

10.4.6.12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609

10.4.6.13 常见事故及处理609

10.4.7 特殊用途的桩611

10.4.7.1 抗拔桩611

10.4.7.2 微型桩612

10.4.8 承台施工614

10.4.8.1 基坑开挖和回填614

10.4.8.2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615

10.4.9 桩的检测615

10.4.9.1 桩的静载试验615

10.4.9.2 桩的动测620

参考文献624

11 脚手架工程627

11.1 脚手架的分类627

11.1.1 按用途划分627

11.1.2 按构架方式划分627

11.1.3 按脚手架的设置形式划分627

11.1.4 按脚手架的支固方式划分628

11.1.5 按脚手架平、立杆的连接方式划分628

11.2 脚手架工程的技术要求628

11.2.1 脚手架构架的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628

11.2.1.1 构架的基本结构628

11.2.1.2 整体稳定和抗侧力杆件629

11.2.1.3 连墙件、挑挂和卸载设施629

11.2.1.4 作业层设施630

11.2.2 脚手架产品或材料的要求630

11.2.3 脚手架的技术要求630

11.3 脚手架构架与设置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定631

11.3.1 脚手架构架和设置要求的一般规定631

11.3.1.1 构架尺寸规定631

11.3.1.2 连墙点设置规定631

11.3.1.3 整体性拉结杆件设置规定631

11.3.1.4 杆件连接构造规定632

11.3.1.5 安全防(围)护规定632

11.3.1.6 搭设高度限制633

11.3.1.7 单排脚手架的设置规定634

11.3.2 脚手架杆配件的一般规定634

11.3.2.1 脚手架杆件634

11.3.2.2 脚手架连接件634

11.3.2.3 脚手架配件635

11.3.2.4 脚手板635

11.3.3 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的一般规定635

11.3.3.1 脚手架的搭设规定635

11.3.3.2 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规定636

11.3.3.3 脚手架的使用规定637

11.3.3.4 脚手架的拆除规定637

11.3.3.5 特种脚手架的规定637

11.3.3.6 脚手架对基础的要求638

11.4 脚手架的设计和计算638

11.4.1 脚手架的计算规定638

11.4.1.1 脚手架和支撑架设计的基本要求638

11.4.1.2 脚手架设计注意事项639

11.4.1.3 脚手架设计的内容639

11.4.2 脚手架设计计算的统一规定639

11.4.2.1 脚手架设计计算要求和方法639

11.4.2.2 脚手架结构设计基本计算模式和实用设计表达式640

11.4.3 脚手架荷载的分类与取值642

11.4.3.1 荷载的分类642

11.4.3.2 荷载标准值的取值642

11.4.4 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652

11.4.4.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整体(立柱)稳定性计算652

11.4.4.2 其他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656

11.4.5 水平杆件、脚手板、扣件抗滑、立杆底座和地基承载力的验算657

11.4.5.1 水平杆件和脚手板657

11.4.5.2 扣件抗滑移承载力计算658

11.4.5.3 连墙件计算658

11.4.5.4 立杆底座和地基承载力验算658

11.4.6 脚手架挑支构造和设施的计算659

11.4.6.1 挑支构造的分类及其设置和构造要求659

11.4.6.2 挑支构造的内力计算661

11.4.6.3 挑支构造的杆件和连接验算665

11.5 常用落地式脚手架的设置、构造和设计666

11.5.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666

11.5.1.1 材料规格及用途666

11.5.1.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671

11.5.1.3 设计计算及常用资料684

11.5.1.4 搭设要求690

11.5.2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693

11.5.2.1 材料规格及用途693

11.5.2.2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698

11.5.2.3 设计计算方法及常用资料706

11.5.2.4 搭设要求708

11.5.3 门(框组)式钢管脚手架710

11.5.3.1 材料规格及用途710

11.5.3.2 门(框组)式钢管脚手架的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715

11.5.3.3 设计计算及常用资料719

11.5.3.4 搭设要求723

11.5.4 盘扣式脚手架726

11.5.4.1 材料规格及用途726

11.5.4.2 盘扣式脚手架的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730

11.5.4.3 设计计算及常用资料732

11.5.4.4 盘扣式脚手架的操作要求734

11.6 常用非落地式与移动式脚手架的设置、构造、设计和使用736

11.6.1 悬挑式脚手架736

11.6.1.1 悬挑式脚手架的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736

11.6.1.2 悬挑式脚手架的搭设要求738

11.6.1.3 设计计算方法740

11.6.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743

11.6.2.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形式、特点及构造要求743

11.6.2.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750

11.6.3 吊篮755

11.6.3.1 吊篮的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755

11.6.3.2 吊篮设计、制作和使用的安全要求762

11.6.4 移动式脚手架765

11.6.4.1 移动式脚手架的形式、特点765

11.6.4.2 移动式脚手架的主要构造要求769

11.6.4.3 设计计算方法770

11.7 卸料平台的设计与施工772

11.7.1 概述772

11.7.2 材料规格及用途773

11.7.2.1 材料规格773

11.7.2.2 用途773

11.7.3 卸料平台的形式及构造要求773

11.7.3.1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的卸料平台773

11.7.3.2 悬挑式钢平台774

11.7.4 卸料平台的设计775

11.7.4.1 钢管落地搭设的卸料平台775

11.7.4.2 悬挑搭设的卸料平台775

11.7.5 卸料平台的施工776

11.7.5.1 钢管落地搭设的卸料平台777

11.7.5.2 悬挑搭设的卸料平台778

11.7.6 卸料平台的安全施工要求778

11.8 脚手架工程的绿色施工779

11.9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780

11.9.1 脚手架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780

11.9.2 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780

11.9.3 脚手架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措施781

12 吊装工程782

12.1 吊装工程特点及基本要求782

12.1.1 吊装工程特点782

12.1.2 吊装基本要求782

12.2 起重设备选择783

12.2.1 塔式起重机783

12.2.1.1 塔式起重机的选择原则783

12.2.1.2 塔式起重机相关计算785

12.2.1.3 外附塔式起重机的安装、附着、拆除789

12.2.1.4 内爬塔式起重机的安装、爬升、拆除794

12.2.1.5 塔式起重机使用要点799

12.2.2 履带式起重机800

12.2.2.1 履带式起重机的特点800

12.2.2.2 履带式起重机的选用802

12.2.3 汽车式起重机807

12.2.3.1 汽车式起重机的特点807

12.2.3.2 汽车式起重机的选用808

12.2.4 液压油缸系统810

12.2.4.1 液压油缸系统简介810

12.2.4.2 液压油缸系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810

12.2.5 卷扬机812

12.2.5.1 卷扬机特点及选用812

12.2.5.2 电动卷扬机的技术参数812

12.2.5.3 电动卷扬机牵引力计算812

12.2.5.4 卷扬机的固定、布置和使用注意事项813

12.2.6 非标准起重装置815

12.2.6.1 独脚拔杆815

12.2.6.2 人字拔杆816

12.2.6.3 桅杆式起重机817

12.3 吊装索具、工具819

12.3.1 钢丝绳819

12.3.1.1 钢丝绳的构造和种类820

12.3.1.2 钢丝绳的技术性能820

12.3.1.3 钢丝绳的许用拉力计算822

12.3.1.4 钢丝绳的安全检查823

12.3.1.5 钢丝绳的使用注意事项824

12.3.2 绳夹824

12.3.2.1 绳夹类型824

12.3.2.2 构造要求824

12.3.2.3 使用注意事项824

12.3.3 吊装带826

12.3.3.1 吊装带的规格826

12.3.3.2 吊装带的选用826

12.3.4 捯链828

12.3.4.1 捯链用途及分类828

12.3.4.2 使用注意事项829

12.3.5 卡环829

12.3.5.1 卡环用途及分类829

12.3.5.2 卡环规格830

12.3.5.3 使用注意事项830

12.3.6 吊钩831

12.3.6.1 吊钩用途及分类831

12.3.6.2 吊钩规格831

12.3.6.3 使用注意事项832

12.3.7 滑车和滑车组833

12.3.7.1 滑车833

12.3.7.2 滑车组834

12.3.8 千斤顶835

12.3.8.1 分类及技术规格835

12.3.8.2 操作技术835

12.3.8.3 使用注意事项836

12.3.9 垫铁836

12.3.9.1 垫铁的规格要求836

12.3.9.2 使用注意事项837

12.3.10撬棍837

12.3.10.1 常用撬棍规格837

12.3.10.2 使用注意事项838

12.4 吊装绑扎838

12.4.1 吊点设置838

12.4.2 钢丝绳绑扎841

12.4.2.1 绑扎方法841

12.4.2.2 绑扎安全要求843

12.4.3 卡环绑扎843

12.4.3.1 卡环的选用843

12.4.3.2 卡环的使用方法843

12.4.4 吊带绑扎843

12.4.4.1 吊带的选用理由844

12.4.4.2 吊带的使用方法844

12.5 主要构件吊装方法844

12.5.1 一般柱的吊装方法844

12.5.2 一般梁的吊装方法845

12.5.3 特殊钢结构的吊装方法846

12.5.3.1 桁架的吊装方法846

12.5.3.2 网架及网壳的吊装方法848

12.6 吊装质量与安全技术851

12.6.1 吊装工程质量851

12.6.2 吊装安全技术853

12.7 有关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854

参考文献855

13 模板工程856

13.1 通用组合式模板856

13.1.1 55型及中型组合钢模板856

13.1.1.1 55型钢模板856

13.1.1.2 特点及用途858

13.1.1.3 施工设计863

13.1.1.4 模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864

13.1.1.5 中型组合钢模板867

13.1.2 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869

13.1.2.1 75系列钢框胶合板模板869

13.1.2.2 55型和78型钢框胶合板模板870

13.1.3 54型铝合金模板871

13.1.3.1 部件组成及特点871

13.1.3.2 模板施工872

13.1.4 模板的运输、维修和保管872

13.1.4.1 运输872

13.1.4.2 维修和保管872

13.2 现场加工、拼装模板872

13.2.1 木模板872

13.2.1.1 木模板选材及优缺点872

13.2.1.2 木模板配置注意事项873

13.2.1.3 木模板适用范围873

13.2.1.4 施工注意事项875

13.2.2 土模875

13.2.2.1 适用范围875

13.2.2.2 土模的种类876

13.2.2.3 施工注意事项876

13.2.3 胶合板模板876

13.2.3.1 木胶合板模板876

13.2.3.2 竹胶合板模板877

13.2.3.3 安装要点878

13.2.4 塑料模板879

13.2.4.1 塑料模板的种类879

13.2.4.2 塑料模板的优缺点880

13.2.4.3 施工工艺880

13.3 大模板882

13.3.1 大模板构造882

13.3.1.1 大模板的分类882

13.3.1.2 大模板的板面材料882

13.3.1.3 大模板的构造形式883

13.3.2 电梯筒模889

13.3.2.1 组合式铰接筒形模板889

13.3.2.2 滑板平台骨架筒模891

13.3.2.3 组合式提模892

13.3.2.4 电梯井自升筒模893

13.3.3 模板设计894

13.3.3.1 设计原则894

13.3.3.2 大模板的配制894

13.3.4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896

13.3.4.1 施工顺序896

13.3.4.2 施工工艺896

13.3.4.3 安全要求897

13.4 滑动模板899

13.4.1 滑模工程的基本要求899

13.4.2 滑模装置的组成900

13.4.2.1 模板系统900

13.4.2.2 操作平台系统904

13.4.2.3 液压提升系统908

13.4.2.4 施工精度控制系统913

13.4.2.5 水、电配套系统914

13.4.3 滑模装置的设计与制作914

13.4.3.1 总体设计914

13.4.3.2 部件的设计与制作917

13.4.3.3 滑模构件制作的允许偏差920

13.4.4 滑模装置的组装与拆除920

13.4.4.1 滑模装置的组装920

13.4.4.2 滑模系统的拆除922

13.4.5 滑模工艺与滑模工程923

13.4.5.1 滑模工艺的类别与基本特点923

13.4.5.2 各类工程滑模施工工艺924

13.5 爬升模板934

13.5.1 模板与爬架互爬技术935

13.5.1.1 技术特点935

13.5.1.2 结构组成及原理935

13.5.1.3 施工工艺及要点936

13.5.2 新型导轨式液压爬升(顶升、提升)模板937

13.5.2.1 导轨式液压顶升模板937

13.5.2.2 导轨式(穿心式)液压提升模板939

13.5.3 新型液压钢平台爬升(顶升、提升)模板942

13.5.3.1 液压钢平台顶升模板942

13.5.3.2 液压钢平台提升模板944

13.5.4 各类型爬模对比946

13.5.5 爬升模板的安全规定与使用947

13.5.6 环保措施948

13.6 飞模948

13.6.1 常用的几种飞模948

13.6.1.1 立柱式飞模948

13.6.1.2 桁架式飞模950

13.6.1.3 悬架式飞模953

13.6.2 升降、行走和吊运工具954

13.6.2.1 升降机具954

13.6.2.2 行走装置954

13.6.2.3 吊运装置955

13.6.3 飞模的选用和设计布置原则955

13.6.3.1 选用原则955

13.6.3.2 飞模的设计布置原则955

13.6.4 施工工艺955

13.6.4.1 飞模施工的准备工作955

13.6.4.2 立柱式飞模施工工艺955

13.6.4.3 铝木桁架式飞模施工工艺957

13.6.4.4 悬架式飞模施工工艺958

13.6.5 施工质量与安全要求959

13.6.5.1 飞模施工的质量要求959

13.6.5.2 飞模施工的安全要求960

13.7 模壳960

13.7.1 模壳的种类特点和质量要求961

13.7.1.1 模壳的种类961

13.7.1.2 加工质量要求962

13.7.2 支撑系统962

13.7.2.1 钢支柱支撑系统963

13.7.2.2 门式架支撑系统963

13.7.2.3 早拆柱头支撑系统963

13.7.3 施工工艺964

13.7.3.1 工艺流程964

13.7.3.2 模壳的支设964

13.7.3.3 模壳的拆除964

13.7.3.4 质量标准964

13.7.3.5 成品保护965

13.7.3.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965

13.8 柱模965

13.8.1 玻璃钢圆柱模板965

13.8.1.1 特点966

13.8.1.2 构造966

13.8.1.3 加工质量要求966

13.8.1.4 施工工艺967

13.8.2 圆柱钢模968

13.8.3 无柱箍可变截面钢柱模969

13.9 三角桁架单面支模970

13.9.1 三角桁架单面支模的传力体系及配件970

13.9.1.1 单面模板产生的背景970

13.9.1.2 单面模板工作原理971

13.9.1.3 单面模板支架组成971

13.9.1.4 支架特点971

13.9.1.5 适用范围972

13.9.2 三角桁架单面支模施工972

13.9.2.1 地脚螺栓预埋972

13.9.2.2 模板及单侧支架安装973

13.9.2.3 模板拼缝节点973

13.9.2.4 模板及单侧支架拆除975

13.9.3 异型结构单面支模施工975

13.9.3.1 阴角处施工缝的留设975

13.9.3.2 汽车坡道处单侧支架支设975

13.10隧道模976

13.10.1 双拼式隧道模977

13.10.1.1 隧道模构造977

13.10.1.2 隧道模模板配置978

13.10.1.3 隧道模的设计980

13.10.1.4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980

13.10.2 其他形式隧道模982

13.11早拆模板体系982

13.11.1 早拆模板施工特点及原理983

13.11.1.1 施工特点983

13.11.1.2 早拆模板施工原理983

13.11.2 基本构造及适用范围983

13.11.2.1 基本构造983

13.11.2.2 适用范围984

13.11.3 早拆模板施工设计原则及要点985

13.11.3.1 设计原则985

13.11.3.2 设计要点986

13.11.4 早拆模板施工工艺988

13.11.4.1 工艺流程988

13.11.4.2 施工要点988

13.11.5 质量控制989

13.11.5.1 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989

13.11.5.2 早拆模板安装的检查与验收989

13.11.5.3 早拆模板拆除的检查与验收989

13.12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990

13.12.1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特点、适用范围990

13.12.1.1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特点990

13.12.1.2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适用范围990

13.12.2 清水模板的深化设计990

13.12.2.1 一般规定990

13.12.2.2 模板体系的选用991

13.12.2.3 节 点设计992

13.12.3 模板的加工与验收995

13.12.3.1 模板加工制作995

13.12.3.2 模板制作验收995

13.12.4 施工工艺及模板安拆996

13.12.4.1 施工工艺996

13.12.4.2 模板安装996

13.12.4.3 模板拆除996

13.12.4.4 安装尺寸允许偏差与检验997

13.12.4.5 模板施工质量通病997

13.13楼梯模板998

13.13.1 直跑板式楼梯模板施工998

13.13.1.1 板式双折楼梯模板位置的确定998

13.13.1.2 板式折线形楼梯支模计算1000

13.13.1.3 模板施工1000

13.13.2 旋转楼梯模板施工1002

13.13.2.1 旋转楼梯支模位置计算1002

13.13.2.2 旋转楼梯支模计算实例1003

13.13.2.3 楼梯段螺旋面面积折算1008

13.13.2.4 弧形次龙骨的受力计算1010

13.13.2.5 支撑立杆计算1013

13.13.2.6 地基承载力核算1013

13.13.3 旋转楼梯模架施工1013

13.13.3.1 旋转楼梯施工1013

13.13.3.2 定位问题1016

13.13.3.3 注意事项1016

13.14永久性模板1017

13.14.1 压型钢板1018

13.14.1.1 种类、规格和使用原则1018

13.14.1.2 压型钢板模板的安装1021

13.14.2 混凝土薄板模板1024

13.14.2.1 品种、构造和规格1024

13.14.2.2 薄板制作、运输和堆放1026

13.14.2.3 安装工艺1028

13.15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的设计计算1031

13.15.1 模板设计的内容和原则1031

13.15.1.1 设计的内容1031

13.15.1.2 设计的主要原则1031

13.15.2 模板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1032

13.15.2.1 荷载及荷载组合1032

13.15.2.2 模板结构的受力分析1035

13.15.3 设计计算公式1037

13.15.4 模板结构设计示例1039

13.15.4.1 采用组合式钢模板组拼模板结构1039

13.15.4.2 模板支架计算1043

13.16脱模剂1061

13.16.1 脱模剂基本性能及要求1061

13.16.2 脱模剂的种类1062

13.16.3 脱模剂涂刷注意事项1062

13.17模板拆除1063

13.17.1 拆模时机与控制要求1063

13.17.2 拆模顺序与方法1064

13.17.2.1 一般要求1064

13.17.2.2 支架立柱拆除1064

13.17.2.3 普通模板拆除1064

13.17.2.4 特殊模板拆除1065

13.17.3 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065

13.18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要求1066

13.18.1 一般规定1066

13.18.2 模板安装1066

13.18.2.1 主控项目1066

13.18.2.2 一般项目1066

13.18.3 模板拆除1068

13.18.3.1 主控项目1068

13.18.3.2 一般项目1069

13.19绿色施工1069

13.19.1 水电、天然资源的节约和替代1069

13.19.1.1 技术措施1070

13.19.1.2 管理措施1070

13.19.2 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1070

13.19.2.1 使模板成为再生资源的可能性1070

13.19.2.2 模板设计思路与理念1071

13.19.3 施工降噪和减少污染1071

13.19.3.1 技术措施1072

13.19.3.2 管理措施1072

13.19.4 改善施工作业条件1072

13.19.4.1 提高机械化水平1072

13.19.4.2 促进施工标准化1073

参考文献10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