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磁兼容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刘培国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346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电磁兼容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磁兼容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磁兼容内涵1
1.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1
1.1.1 电磁兼容概念1
1.1.2 电磁兼容三要素2
1.1.3 电磁兼容技术6
1.1.4 电磁兼容的作用9
1.2 电磁兼容标准10
1.2.1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10
1.2.2 电磁兼容标准制定与内容13
1.3 相关概念间的关系14
1.3.1 电磁骚扰与电磁干扰14
1.3.2 电磁敏感和电磁兼容14
1.3.3 传导干扰与辐射干扰14
1.3.4 电子对抗与电磁兼容15
1.3.5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15
1.3.6 电磁频谱管理与电磁兼容16
第2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17
2.1 信号完整性基础17
2.1.1 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17
2.1.2 基本电路元件的物理基础20
2.2 传输线理论基础25
2.2.1 传输线方程25
2.2.2 传输线工作参数与工作状态28
2.2.3 传输线上的反射与损耗29
2.3 传输线间的串扰32
2.3.1 串扰的来源32
2.3.2 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33
2.3.3 近端串扰与远端串扰33
2.4 差分传输线35
2.4.1 差分对与差分信号35
2.4.2 奇模、偶模与差分阻抗36
2.4.3 差分传输优势37
第3章 电路与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分析38
3.1 电路与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分析38
3.1.1 经典的非线性模型38
3.1.2 带外非线性模型41
3.2 非线性敏感度的双频测试方法43
3.2.1 双频测试的基本原理43
3.2.2 自动双频测试系统硬件配置47
3.2.3 双频测试案例51
第4章 复杂系统电磁兼容仿真预测技术66
4.1 天线电磁兼容性预测67
4.1.1 简单预测67
4.1.2 基于高频近似算法的预测73
4.1.3 基于全波算法的预测77
4.2 线缆电磁兼容预测84
4.2.1 传输线模型85
4.2.2 线缆间串扰预测方法89
4.2.3 场线电磁耦合预测方法96
第5章 电磁兼容现场测量技术107
5.1 系统级EMC现场测量的难点及关键技术107
5.1.1 系统级EMC现场测量的难点107
5.1.2 电磁兼容现场测量关键技术108
5.2 辐射发射特性测试中的环境干扰抑制技术109
5.2.1 传统的虚拟暗室技术109
5.2.2 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环境干扰抑制技术110
5.3 辐射源现场快速测量技术133
5.3.1 宽带时域EMI测量技术133
5.3.2 时频结合快速测量技术及其实现140
5.4 现场测量与分析系统147
5.4.1 系统集成设计147
5.4.2 舰船平台的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151
5.4.3 综合测试与干扰分析案例158
第6章 电磁兼容设计技术165
6.1 电磁兼容工程方法165
6.2 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175
6.2.1 电路方案设计176
6.2.2 PCB设计182
第7章 电磁兼容维护技术188
7.1 电磁兼容维护内涵188
7.1.1 电磁兼容维护的含义188
7.1.2 电磁兼容维护的需求分析188
7.1.3 电磁兼容预知性维护190
7.1.4 电磁兼容可靠性191
7.2 电磁兼容模型综合概述193
7.3 电磁兼容模型综合算法196
7.3.1 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与设计196
7.3.2 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及预测应用205
7.3.3 群体智能仿生算法分析216
7.3.4 模糊数学及电磁兼容性能预测应用220
7.3.5 预测算法混合设计与分析229
7.4 电磁兼容维护效果评估231
第8章 电磁兼容评估技术235
8.1 发射特性分析评估235
8.1.1 概述235
8.1.2 非标分析236
8.1.3 标准分析242
8.1.4 发射特性分析评估示例247
8.2 敏感特性分析评估248
8.2.1 概述248
8.2.2 非标分析249
8.2.3 标准分析250
8.2.4 敏感特性分析评估示例251
8.3 综合分析评估252
8.3.1 耦合途径的确定252
8.3.2 频点匹配253
8.3.3 普通分析评估254
8.3.4 非线性分析评估256
8.3.5 综合分析评估示例257
8.4 电磁环境适应性分析评估259
8.4.1 人员活动区的电磁环境259
8.4.2 燃油加注区域的电磁环境260
8.4.3 电引爆设备处的电磁环境260
8.4.4 关键区域分析评估示例260
8.5 电磁兼容专家系统261
8.5.1 专家系统的构造261
8.5.2 专家系统在电磁兼容分析评估中的应用263
第9章 电磁防护技术265
9.1 雷电防护技术265
9.1.1 雷电危害及常用防护措施265
9.1.2 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266
9.1.3 典型防雷措施267
9.2 核辐射防护技术270
9.2.1 核辐射防护基本措施270
9.2.2 核辐射源安全防护271
9.2.3 加速器辐射安全275
9.2.4 同位素辐照装置安全276
9.2.5 辐射环境安全277
9.3 强电磁防护技术278
9.3.1 强电磁脉冲源及强脉冲作用278
9.3.2 强电磁脉冲耦合途径280
9.3.3 强电磁脉冲毁伤效应281
9.3.4 强电磁防护技术282
9.4 电磁信息泄漏防护技术287
9.4.1 电磁泄漏的危害287
9.4.2 系统电磁泄漏产生机理288
9.4.3 电磁泄漏防护289
9.5 生物电磁效应及其防护技术290
9.5.1 生物电磁效应现象290
9.5.2 生物电磁效应机理291
9.5.3 电磁环境卫生标准293
9.5.4 电磁环境影响防护295
第10章 电磁兼容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297
10.1 电磁兼容发展现状297
10.1.1 仿真预测技术297
10.1.2 设计与全寿命周期控制技术299
10.1.3 试验与评估技术300
10.1.4 电磁防护技术304
10.1.5 电磁兼容与防护材料310
10.1.6 电磁生物效应313
10.1.7 电磁兼容与防护标准313
10.2 电磁兼容发展趋势314
参考文献317
热门推荐
- 3401021.html
- 169132.html
- 2302797.html
- 2008144.html
- 1032982.html
- 3409000.html
- 433177.html
- 1638349.html
- 2720234.html
- 2513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1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8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4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7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9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4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1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