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防锈材料应用手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张康夫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40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96页
- 主题词:金属材料-防锈-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防锈材料应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金属腐蚀和大气腐蚀1
1.1 金属腐蚀1
表1-1 金属腐蚀分类1
目录1
(2002年确认)]1
表1-3 各种腐蚀类型举例4
表1-4 航空产品腐蚀故障分析实例8
1.2 大气腐蚀14
表1-5 大气腐蚀与金属表面水膜厚度的关系15
表1-6 露点和湿度的定义15
表1-7 湿度的测量15
1.2.1 工业大气腐蚀17
表1-8 大气中不同成分对金属腐蚀的影响18
1.2.2 海洋大气腐蚀20
表1-9 海水的组成21
表1-12 东南沿海各地盐雾沉降量年平均值(以NaCl计)22
表1-11 离海岸距离不同时,空气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含量22
1.2.3 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22
表1-10 海平面附近清洁的干燥空气的成分22
表1-13 防止大气腐蚀的方法25
1.3 金属材料的选择原则25
1.2.4 防止大气腐蚀的方法25
表1-14 金属的耐蚀性26
表1-16 热处理影响耐蚀性能的举例28
1.4 金属镀层及化学转换膜的选择28
表1-15 易引起应力腐蚀而破裂的环境28
表1-17 镀覆层使用条件的分类29
1.4.2 防止接触腐蚀29
1.4.1 镀层及化学转换膜的分类29
表1-18 关于连接结构的金属合金和防护方案的使用指南30
(使用条件:海水、海洋大气及工业大气)30
表1-19 推荐的保护处理方案顺序(摘自MIL-STD-899B附录A)31
表1-20 双金属接触腐蚀的等级(摘自英BS PD 6484)33
表1-21 同材料和镀覆层相互接触时接触腐蚀的等级34
(摘自HB 5033)34
表1-23 铜及铜合金表面镀覆层选择原则35
表1-22 钢铁表面镀覆层选择原则35
表1-24 铝及铝合金表面镀覆层选择原则35
1.4.3 镀层和化学覆盖层选择和应用35
表1-26 钛及钛合金表面镀覆层选择原则36
表1-27 钢基体表面镀覆层的应用及特性36
表1-25 镁合金表面两种防护层特性36
表1-28 铜及铜合金表面镀覆层的应用及特性43
表1-29 铝及铝合金表面镀覆层的应用及特性46
表1-30 镁合金表面镀覆层的应用及特性49
附录 有机气氛对金属的腐蚀49
附表1-1 有机材料对锌的气氛腐蚀50
附表1-2 高分子材料对金属在(1)密封空间和(2)接触时的腐蚀作用52
附表1-3 一些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腐蚀作用53
附表1-4 橡胶对金属在(1)密封空间和(2)接触时的腐蚀作用53
参考文献54
第2章 金属暂时性防腐蚀55
2.1 防锈包装方法55
表2-1 防锈包装方法种类[JIS Z 0303(2)—1985(2002年确认)]55
2.2 清洗方法57
表2-2 清洗方法分类[JIS Z 0303(3.2)]57
表2-3 媒液对干燥要求的适应情况59
2.3.2 干燥方法59
表2-4 干燥方法(JIS Z 0303及对应的MIL-P-116J标准)59
2.3.1 干燥工艺对清洗用媒液的要求59
2.3 干燥方法59
2.4 防锈材料60
表2-5 防锈材料的种类[JIS Z 0303(3.4.1)]60
2.4.1 防锈油61
表2-6 防锈油用语[摘自JIS K 2246(2)]62
表2-7 日本、美国、中国防锈油规格对照表63
2.4.2 气相防锈材料64
表2-8 各类气相防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65
2.4.3 可剥性塑料65
表2-9 可剥性塑料的特点及用途66
2.4.4 使用防锈剂的防锈处理方法66
1.金属清洗用溶剂概述67
附表2-1 金属清洗用溶剂的一些性能67
附录 金属清洗用溶剂、清洗方法及日本防锈标准67
附表2-2 有机溶剂的KB值68
附表2-4 日本消防法规定第四类危险物品名称及限定数量69
附表2-5 急性中毒等级与溶剂LD50值关系69
附表2-3 溶剂的溶解度参数δ[单位:(J/dm3)?]69
附表2-7 正己烷和环己烷的性质70
2.烃类溶剂70
附表2-8 120#、200#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质量指标70
附表2-6 金属清洗常用溶剂70
附表2-10 松油的主要特性71
3.碳、氢、氧有机化合物71
附表2-9 清洗煤油技术标准(JB 3034—82)71
附表2-11 一元醇的性质72
附表2-12 低水溶性一元醇的性质72
附表2-13 五氟丙醇的物理性质73
附表2-14 乙二醇及其衍生醚主要性质73
附表2-16 酯类溶剂的主要性质74
附表2-15 酮类溶剂的性质74
附表2-17 酚类溶剂的主要性质75
4.卤代烃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合成溶剂)75
附表2-18 几种常用的卤代烃溶剂主要性质75
附表2-19 常用的卤代烃溶剂的特点及适用范围75
5.水77
附表2-20 常见溶剂的比热容[单位:J/(g·K)]77
附表2-21 常见溶剂的汽化热(单位:J/g)77
表9-8 耐油性内包装材料技术要求[摘自JIS Z 1705—78
附表2-22 几种液体表面张力(单位:mN/m)78
附表2-25 混合溶剂的分散形式79
附表2-24 超纯水水质标准(电子工业用)79
附表2-23 各种水的电阻率(20℃)79
6.碱液80
附表2-26 常用碱液清洗材料及其特性80
附表2-27 碱性清洗各种方法比较81
7.几种清洗方法81
附表2-28 各种媒体中声波的速度和波长83
附表2-29 各种媒体的声阻抗率83
8.与防锈相关的日本工业规格85
附表2-30 已作废的日本工业规格目录86
参考文献87
3.1.1 临界胶束浓度88
第3章 表面活性剂与金属水基清洗剂88
3.1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功能88
表3-1 影响表面活性剂CMC值的因素89
表3-2 各种羧酸盐的CMC值90
表3-3 非离子型乳化剂疏水基对CMC值的影响90
表3-4 各种乳化剂的A值和B值90
表3-5 各种烷基苯磺酸钠盐CMC值91
表3-6 硫酸根位置对十四烷基硫酸钠CMC值的影响91
表3-7 亲水基团对CMC值的影响91
表3-8 氧化乙烯亲水基对CMC值的影响91
3.1.2 胶束形状、大小91
表3-9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数92
表3-10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数94
表3-11 氯化钠浓度对十二烷基硫酸钠聚集数和荷电分率的影响94
3.1.3 增溶度94
表3-12 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度的因素95
表3-13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各种有机液体的增溶作用95
表3-14 各种正烷基羧酸钾对乙苯的增溶作用(25℃)96
表3-15 各种表面活性剂对极性有机液体的增溶96
3.1.4 浊点97
表3-16 C13H27O?CH2CH2O?mH的浊点98
表3-17 CH3?CH2?O?CH2CH2O?6H的浊点98
3.1.5 三相点99
表3-18 不同浓度OP类表面活性剂的浊点99
3.1.6 亲油亲水平衡值100
表3-19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其在水中的分散100
表3-20 HLB值和浊点的关系100
表3-21 表面活性剂HLB值的求取101
表3-22 计算HLB值的基团常数102
表3-23 无机性基团值102
表3-24 商品表面活性剂的HLB值103
3.1.7 钟形曲线的应用104
表3-25 乳化各种介质所需要的HLB值105
(单位:mN/m)106
表3-27 油酸钠降低水的界面张力(25℃)(单位:mN/m)106
表3-26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25℃)106
3.1.8 润湿、乳化、增溶、起泡106
表3-28 部分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108
3.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08
表3-29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类109
表3-30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类110
表3-31 两性表面活性剂分类110
表3-3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类111
表3-33 水溶性高分子分类112
3.3 金属水基清洗剂112
表3-34 金属加工用油(液)残留污垢113
3.3.1 污垢113
3.3.2 温度114
3.3.3 压力115
3.3.4 防锈剂、整合剂等116
3.3.5 表面活性剂116
3.3.6 用于清洗的行业标准117
表3-35 金属材料和零件用水基清洗剂技术条件(HB 5226—85)117
表3-36 通用水基金属净洗剂(QB/T 2117—95)117
表3-37 HB 5226、QB/T 2117标准中清洗剂中污垢组成118
附录 表面活性剂原料及部分商品表面活性剂118
1.表面活性剂原料118
附表3-2 常用商品脂肪酸性质119
附表3-1 脂肪酸的物理化学性质119
附表3-3 合成脂肪酸120
附表3-4 脂肪醇的物化性能121
附表3-5 烷基苯(QB 960—85)121
附表3-6 烷基二甲基叔胺121
附表3-7 壬基酚122
附表3-8 环氧乙烷(GB 13098—91)122
附表3-9 环氧丙烷122
附表3-10 山梨醇122
附表3-11 月桂醇(GB/T 16451—1996)122
附表3-12 植物油的几种性质122
附表3-14 植物油的平均组成123
附表3-13 动物脂肪的几种性质123
2.部分商品表面活性剂124
参考文献170
第4章 水溶性缓蚀剂和水基防锈材料171
4.1 水溶性缓蚀剂171
表4-1 水溶性缓蚀剂分类172
4.1.1 酸性介质缓蚀剂172
表4-2 部分黑色金属用国产盐酸酸洗缓蚀剂及其应用条件174
表4-3 几种盐酸酸洗缓蚀剂适用条件和对碳钢的缓蚀效果175
表4-6 几种硫酸酸洗缓蚀剂组分和适用条件及缓蚀效率176
表4-5 硫酸酸洗缓蚀剂种类和应用条件范围176
表4-4 几种缓蚀剂对盐酸介质中Q235钢的缓蚀性176
表4-7 主要的国产酸洗缓蚀剂一览表177
表4-8 几种氢氟酸缓蚀剂的使用条件和缓蚀效果178
表4-9 柠檬酸清洗液缓蚀剂使用状况和缓蚀效果178
表4-10 国内近10年新研制的部分酸洗缓蚀剂179
表4-11 国外引进的部分酸洗缓蚀剂179
表4-12 酸洗缓蚀剂的组成和应用范围之间的关系180
表4-13 Lan-826性能181
表4-14 Lan-826适用条件和缓蚀效果181
表4-18 25%磷酸溶液中铜及其合金腐蚀情况182
表4-17 铜及其合金在硝酸、盐酸、硫酸中腐蚀情况182
表4-16 几种非氧化性酸中铜的腐蚀182
表4-15 氧化性酸及非氧化性酸溶液中铜腐蚀情况(15℃,24h)182
表4-19 氢氟酸的浓度、温度与70Ni-30Cu合金腐蚀速度的关系183
表4-20 铜及铜合金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剂183
表4-21 苯并三唑在各种酸性介质中对铜的缓蚀结果(缓蚀率/%)183
表4-22 铝和铝合金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剂184
表4-23 锌在酸、碱溶液中的腐蚀速度184
表4-24 酸性介质中锌的缓蚀剂184
4.1.2 碱性介质缓蚀剂185
表4-25 通用金属在碱溶液中的腐蚀情况(17~20℃)185
4.1.3 中性介质缓蚀剂186
表4-26 碱性介质中铝的缓蚀剂186
表4-27 中性介质缓蚀剂按作用方式分类187
表4-28 常用的几种中性介质缓蚀剂187
表4-29 硼系、钼系、缓蚀剂等189
表4-30 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性能按CMC分类189
4.2 水基防锈材料189
表4-31 GB 7631.6中四种水基防锈材料190
4.2.1 RB类水溶性防锈剂190
表4-32 Gastrol水溶性防锈剂191
4.2.2 RH类水基防锈材料191
表4-33 乳化型防锈油191
表4-34 蜡乳化液(防锈用)(摘自MIL-W-3688B)192
表4-35 KATS 5080汽车保护涂层特性193
4.2.3 RM类水基防锈材料193
表4-36 KATS 5080喷涂要求和喷涂方法194
表4-37 KATS 8075喷涂去除剂特性194
表4-38 KATS 8075去除剂的使用195
附录 水处理剂196
附表4-1 阻垢剂分类196
附表4-2 影响聚合磷酸盐缓蚀效果的因素197
附表4-3 聚合磷酸盐的P2O5含量及pH值197
附表4-4 聚合磷酸盐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单位:g·(100g)-1]197
附表4-6 有机多元膦酸分类198
附表4-7 聚羧酸阻垢剂分类198
附表4-5 在25℃时磷酸盐和氨基羧酸盐螯合钙离子的能力198
参考文献199
第5章 油溶性缓蚀剂和防锈油脂200
5.1 油溶性缓蚀剂200
5.1.1 磺酸盐及其他含硫化合物201
表5-1 石油磺酸钡(SH 0391—1995)202
表5-2 石油磺酸钠(Q/HG 171—86)202
表5-3 石油磺酸钙(SH 0042—91)203
表5-4 二壬基萘磺酸钡(SH 0554—93)204
表5-5 重烷基苯磺酸钡(Q/SH 004)205
表5-6 非钡型重烷基苯磺酸盐(企业标准)205
5.1.2 胺类及其他含氮化合物205
表5-8 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206
表5-7 N-油酰肌氨酸(企业标准)206
表5-9 苯并三氮唑(SH 0397—94)207
表5-10 苯并三氮唑衍生物208
表5-11 咪唑啉衍生物209
表5-12 辛酸三丁胺、癸酸三丁胺209
5.1.3 酯类化合物210
表5-13 工业羊毛脂(企业标准)210
表5-14 羊毛脂镁皂(企业标准)211
表5-15 羊毛脂铝皂211
表5-16 斯盘-80(GB 13482—92)212
5.1.4 羧酸及其金属皂类213
表5-17 十二烯基丁二酸半甲酯(企业标准)213
表5-18 十二烯基丁二酸(SH 0043)214
表5-19 环烷酸锌(SH/T 0390—92)215
表5-20 硬脂酸铝(企业标准)215
表5-21 氧化石油脂216
表5-22 氧化石油脂钡皂(企业标准)216
5.1.5 含磷化合物及其他216
表5-23 十二烷基酸性磷酸酯(企业标准)217
表5-24 聚氧乙烯烷基醚酸性磷酸酯(企业标准)217
表5-25 T8-MC防锈润滑添加剂(企业暂行标准)217
表5-26 T83防锈添加剂(企业暂行标准)218
5.2 基础油219
表5-27 T83A 防锈添加剂(企业暂行标准)219
表5-28 T9油溶性缓蚀剂(企业暂行标准)219
5.2.1 L-AN全损耗系统用油220
表5-29 L-AN全损耗系统用油(GB 443—89)220
5.2.2 锭子油220
表5-30 锭子油222
5.2.3 变压器油222
表5-31 变压器油(GB 2536—90)222
5.2.4 汽轮机油222
表5-32 汽轮机油(GB 11120—89)223
5.2.5 蒸汽汽缸油223
5.2.6 溶剂油226
表5-33 蒸汽汽缸油(GB/T 447—94)226
表5-34 溶剂汽油(GB 1922—88)227
表5-35 煤油(GB 253—89)227
表5-36 金属清洗油(企业标准)228
5.2.7 合成润滑油229
表5-37 合成润滑油分类229
表5-38 合成油的温度特性230
表5-39 各种合成油与矿物油的性能对比230
表5-40 合成油的用途230
5.3 辅助材料231
5.3.1 凡士林231
表5-41 一些合成润滑油标准231
表5-42 工业凡士林(SH 0039—90)232
表5-43 普通凡士林(GB/T 6732—86)232
表5-44 电容器凡士林(GB/T 6732—86)233
表5-45 医用凡士林(GB 1790—94)233
5.3.2 石蜡233
表5-46 粗石蜡(GB 1202—87)234
表5-47 半精炼石蜡(GB 446—87)235
表5-48 全精炼石蜡(GB 446—87)235
表5-49 微晶蜡(SH 0013—90)236
5.3.3 沥青236
表5-51 油漆石油沥青(SH/T 0523—92)237
表5-50 管道防腐沥青(SH 0098—91)237
表5-52 防水防潮石油沥青(SH/T 0002—90)238
5.3.4 树脂238
表5-53 2402酚醛树脂(沪Q/HG 14—624—79)238
表5-54 松香(GB 8149—87)239
表5-55 萜烯树脂239
表5-56 改性醇酸树脂240
表5-57 乙基纤维素240
表5-58 E-44环氧树脂(HG 2—741—72)241
表5-59 聚苯乙烯(GB 12671—90)241
表5-60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GB 11116—90)242
表5-62 过氯乙烯树脂(HG 2—344—66)243
表5-61 聚氯乙烯树脂(HG 2—883—76)243
表5-63 聚丙烯树脂244
表5-64 聚异丁烯树脂(SH 0392—92)245
表5-65 二元乙丙橡胶245
表5-66 油树脂246
5.3.5 抗氧剂246
表5-67 2,6-二叔丁基对甲酚(SH 0015—90)246
表5-68 二苯胺(SH 0015—90)247
表5-69 丁基辛基二硫代磷酸锌(SH 0394—92)247
5.4 防锈油248
表5-70 暂时保护防腐蚀产品的分类(GB/T 7631.6—89)248
5.3.6 其他248
表5-71 SH/T 0692—2000与JIS K 2246—1994防锈油分类对照表250
5.4.1 除指纹型防锈油250
表5-72 除指纹型防锈油的技术指标(摘自SH/T 0692,JIS K 2246)251
5.4.2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251
表5-73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的技术指标(摘自SH/T 0692,252
JIS K 2246)252
5.4.3 脂型防锈油252
表5-74 脂型防锈油的技术指标(摘自SH/T 0692,JIS K 2246)252
5.4.4 润滑油型防锈油252
表5-75 润滑油型防锈油的技术指标(摘自SH/T 0692,JIS K 2246)253
表5-76 气相防锈油的技术指标(摘自SH/T 0692,JIS K 2246)254
5.4.5 气相防锈油254
5.4.6 其他255
附录 部分添加剂及防锈油脂配方255
附表5-1 部分石油产品添加剂分组、命名及代号对照表255
附表5-2 部分油溶性缓蚀剂的分子结构256
附表5-3 除指纹型防锈油举例259
附表5-4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硬膜)举例260
附表5-5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软膜)举例262
附表5-6 脂型防锈油举例263
附表5-7 润滑油型防锈油(封存防锈油)举例265
附表5-8 润滑油型防锈油(防锈润滑两用油)举例266
附表5-9 气相防锈油267
附表5-10 其他268
参考文献269
第6章 金属加工液270
6.1 摩擦与润滑270
6.1.1 摩擦、磨损270
表6-1 摩擦的基本类型270
表6-2 磨损的基本类型270
6.1.2 润滑271
表6-3 润滑类型271
表6-5 四类润滑剂的性能比较273
表6-4 润滑剂的分类273
表6-6 GB 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274
根据应用场合划分274
6.2 金属加工液分类274
6.2.1 GB 7631.5中金属加工液274
表6-7 金属加工润滑剂的分类(摘自GB 7631.5)275
表6-8 按使用范围的M组产品品种分类表(GB 7631.5附录A)276
表6-9 按性质和特性M组产品品种分类表第1部分:纯油276
(GB 7631.5附录B)276
表6-10 按性质和特性的M组产品品种分类表第2部分:水溶液277
(GB 7631.5附录B)277
表6-11 各类切削液的特性比较277
6.2.2 日本JIS K 2241中金属加工液277
表6-13 非水溶性切削油的种类和性状(JIS K 2241)278
表6-12 金属加工液相关名词定义(摘自JIS K 2241)278
表6-14 水溶性切削液的种类和性状(JIS K 2241)279
表6-15 水不溶性切削油剂试验项目(摘自JIS K 2241)280
表6-16 铜板腐蚀分类表280
表6-17 水溶性切削油剂试验项目(摘自JIS K 2241)281
表6-18 JIS K 2241以外的相关试验项目281
6.3 金属加工液组成及性能282
6.3.1 油基切削液282
表6-19 GB 7631.5(M组)中油基切削液组成、使用282
表6-20 油基切削液的成分举例283
6.3.2 水基切削液283
表6-21 GB 7631.5(M组)中水基切削液组成、使用284
表6-22 水基切削液原液的成分举例284
6.3.3 各种切削液的性能比较285
表6-23 水基切削液的原液组成285
表6-24 油基切削液的性能比较286
表6-25 水基切削液的性能比较286
表6-26 油基切削液与水基切削液的性能比较287
6.4 金属加工液的选择、使用287
6.4.1 GB 7631.5(M)组(与ISO 6743/7等效288
采用)选择、使用288
表6-27 金属塑性加工用加工液选用表288
表6-28 金属板材成形用加工液选用表289
表6-29 变薄拉伸、强力旋压工艺用加工液选用表289
表6-30 拉伸工艺用加工液选用表289
表6-31 锻压工艺用加工液选用表289
表6-32 金属切削加工用加工液选用表290
表6-33 M组(金属加工)润滑剂各品种组成、特性和应用场合的比较(GB 7631.5—89标准的附录)292
6.4.2 JIS K 2241的选择、使用293
表6-34 油基切削液的选择原则293
表6-35 切削液的适用加工举例(根据JIS解说)294
表6-36 磨削液的适用加工举例(根据JIS解说)298
6.4.3 切削、磨削加工液使用中的故障排除299
表6-37 切削加工方面的问题299
表6-38 磨削加工方面的问题301
表6-39 切削液管理方面的问题302
6.4.4 金属非切削(塑性)加工用润滑剂303
表6-40 石墨和非石墨两类润滑剂性能比较304
表6-41 锻造润滑剂应用中的名词304
表6-42 锻造润滑剂组分304
表6-44 有色金属冷挤压润滑剂306
表6-43 冷挤压常用润滑剂组成及毛坯表面处理方法306
表6-45 热挤压用的润滑剂307
表6-46 热轧液组分和用量308
表6-47 各种轧制润滑剂用油的耐热温度308
表6-48 不同组分的油膜强度309
表6-49 不同组分的摩擦系数309
表6-50 润滑组分对轧制压下率的影响309
表6-51 拉拔润滑剂的分类和应用311
表6-52 油性润滑剂的组成及性能312
表6-53 铜拉丝油(Q/SH 039-02-007—86)312
表6-54 高速铜拉丝油(Q/JH 4009—92)312
表6-55 铜拉拔用乳液浓度313
表6-57 常用冲压润滑剂组成314
表6-56 冲压加工润滑剂构成组分314
6.4.5 水基切削液的防腐败与净化315
表6-58 水质对水基切削液中细菌繁殖的影响316
6.5 切削液的安全与环保318
6.5.1 切削液的安全性318
表6-59 油基切削液毒性试验(鼷鼠)319
表6-60 水基切削液的口服毒性试验(LD50)319
6.5.2 皮肤疾患及呼吸器官损伤319
表6-61 水基磨削液的皮肤刺激性试验320
6.5.3 切削液的废液处理320
表6-62 水基切削液的更液原因(汽车制造厂的场合)321
表6-63 用凝聚法处理为主的五个实验用试样数据323
表6-64 用活性炭二次处理后的数据323
6.6 国内水基切削液标准324
表6-65 合成切削液(GB/T 6144—85)325
表6-66 乳化油(SH 0365—92)326
表6-67 微乳化油(企业标准)326
附录 金属加工液部分商品信息327
1.瑞士科莱恩(Clariant)公司产品327
附表6-1 腐蚀抑制剂327
附表6-2 乳化剂/防腐蚀剂329
附表6-3 润滑剂330
附表6-4 杀菌剂331
附表6-5 聚醚类润滑剂332
2.德国舒美(Schülke Mayr)公司金属加工液用杀菌剂333
附表6-6 德国舒美(Schülke Mayr)金属切削液专用杀菌剂337
参考文献338
表7-1 气相防锈剂的用语定义(摘自JIS Z 1519,JIS Z 0320)339
7.1 气相防锈剂339
第7章 气相防锈材料339
表7-2 几种气相缓蚀剂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340
表7-3 几种气相缓蚀剂在25℃溶剂中的溶解度(g/100mL)340
表7-4 气相缓蚀剂技术条件(JB/T 6071—92)341
表7-5 气相防锈剂[摘自JIS Z 1519—1994(2002年确认)]343
(2002年确认)]343
7.2 气相防锈纸343
表7-7 气相防锈纸的用语定义(摘自JIS Z 1535,JIS Z 0321)343
表7-8 亚硝酸二环己胺气相防锈纸技术要求(摘自WJ 1597)344
表7-9 气相防锈纸技术条件(摘自QB 1319—91)345
表7-10 气相防锈纸[摘自JIS Z 1535—94(2002年确认)]346
(摘自GJB 2726—1996)347
表7-12 气相缓蚀剂处理的不透明包装材料(VCIP)分类347
表7-13 气相缓蚀剂处理的不透明包装材料性能(摘自347
(2002年确认)]347
GJB 2726—1996)347
表7-14 常用的气相防锈纸的配方348
7.3 气相防锈薄膜350
表7-15 气相防锈塑料薄膜技术条件(摘自JB/T 6067—1999)351
表7-16 JF-120气相防锈薄膜技术要求(摘自GJB 145A—93表A13)351
7.4 气相防锈材料的选用通则352
规范(摘自GJB 2748—1996)352
7.4.1 气相防锈包装材料及其包装制品的贮存保管352
7.4.2 气相防锈材料的使用限制352
表7-17 气相缓蚀剂处理的柔韧性可封合透明的阻隔材料352
表7-18 气相防锈包装材料的贮存保管(摘自GB/T 14188—93)353
7.4.3 气相防锈包装材料的应用353
参考文献354
第8章 可剥性塑料355
表8-1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种类(摘自JIS Z 1704:1981)356
8.1.1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的分类356
8.1.2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的质量指标356
8.1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356
表8-2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的质量指标356
8.1.3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的特点357
8.1.4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的主要成分358
8.1.5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的配方及配制359
表8-3 乙基纤维素可剥性塑料配方359
表8-4 国外醋酸丁酸纤维素可剥性塑料配方360
表8-5 醋酸丁酸纤维素可剥性塑料配方360
8.1.6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的涂覆方法360
表8-6 热浸型可剥性塑料技术条件(国内外标准对照表)361
8.2.1 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分类和质量指标363
8.2 溶剂型可剥性塑料363
表8-7 溶剂型(涂装型)可剥性塑料的分类及用途(摘自JIS Z 1708:1976,2002年确认)363
(摘自JIS Z 1708:1976)364
表8-8 溶剂型(涂装型)可剥性塑料的质量指标364
8.2.2 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特点364
8.2.3 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主要成分365
8.2.4 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配方及配制365
表8-9 美军规格MIL-B-12121C(1956)中推荐配方366
表8-10 国内溶剂型可剥性塑料配方366
8.2.5 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涂覆工艺及应用367
表8-11 溶剂型可剥性塑料技术条件(国内外标准对照表)368
参考文献369
9.1.1 防水包装370
9.1 包装370
表9-1 防水包装等级(摘自GB/T 7350—1999)370
第9章 包装与包装材料370
9.1.2 防潮包装371
表9-2 防潮包装等级(GB/T 5048—1999)371
表9-3 防潮包装用材料的水蒸气透过量和容器的透湿度372
9.1.3 防霉包装373
表9-4 防霉包装等级(GB/T 4768—1995)374
9.1.4 缓冲包装376
9.1.5 防锈包装377
表9-5 防锈包装等级(GB/T 4879—1999)377
(2003年确认)]380
9.2.2 非耐油性内包装材料380
表9-11 特种用途的内包装材料(摘自GB 12339—90)380
表9-9 非耐油性内包装材料实例及用途(摘自GB 12339—90)380
表9-10 非耐油性内包装材料技术要求(摘自GB 12339—90)380
9.2.3 特种用途的内包装材料380
表9-7 耐油性内包装材料技术要求(摘自GB 12339—90)380
表9-6 耐油性内包装材料实例及用途(摘自GB 12339—90)380
9.2.1 耐油性内包装材料380
9.2 内包装材料380
9.2.4 国内相关的内包装材料标准384
表9-12 国内现有的内包装材料标准385
9.3 包装用塑料薄膜及缓冲材料386
9.3.1 塑料薄膜387
表9-13 塑料薄膜的气体透过性[mL·(m2·24h·atm)-1]387
表9-14 各种塑料薄膜特性(摘自GB 5048中A1)387
表9-15 复合薄膜一览表388
表9-17 柔韧性防水耐油阻隔材料(摘自GJB 2492—1995)389
表9-16 铝塑布挤出复合材料(摘自GJB 756—89)389
表9-18 各种包装薄膜的热封合性能390
表9-19 各种薄膜的热封方法390
表9-20 纸胶粘带的性能(摘自GJB 3841—1999)391
表9-21 塑料胶粘带的性能(摘自GJB 3840—1999)391
表9-22 纤维胶粘带的性能(摘自GJB 3379—1998)391
9.3.2 缓冲材料392
表9-23 缓冲材料的种类和品种392
表9-24 缓冲材料的种类、特性和使用方法392
表9-25 包装用缓中材料特性比较394
附录 干燥空气封存与干燥剂395
1.干燥空气封存395
2.干燥剂397
附表9-1 包装用硅胶干燥剂(摘自GB 10455—89)398
附表9-2 细孔硅胶(摘自HG/T 2765.1—1996)399
附表9-4 蓝胶指示剂和变色硅胶(摘自HG/T 2765.4—1996)400
附表9-3 粗孔硅胶(摘自HG/T 2765.2—1996)400
附表9-5 包装用硅胶干燥剂[摘自JIS Z 0701—1997(2001确认)]401
附表9-6 硅胶规格标准402
附表9-7 铝胶规格(沪Q/HG 12-560)403
附表9-8 分子筛按分子大小吸附分类表403
附表9-9 X型和Y型分子筛规格403
附表9-10 A型分子筛规格404
附表9-11 有关干燥剂的干燥条件405
附表9-12 常用干燥剂的性能405
附表9-13 几种干燥剂在相对湿度5%时的吸附能力405
附表9-14 几种干燥剂在25℃时平衡水蒸气压405
附表9-15 常用干燥剂的特性和适用范围406
附表9-17 包装用静态吸湿袋装活性干燥剂分类407
(摘自GJB 2714—1996)407
附表9-16 硅胶指示剂及湿度指示纸的特性及适用范围407
参考文献407
10.1 产品设计中的腐蚀控制409
10.1.1 环境条件409
第10章 生产过程中的防锈409
表10-1 军用产品寿命期一般历程410
表10-3 各种环境因素的破坏效应411
表10-2 主要的环境因素411
表10-4 各环境因素对产品在不同环境下影响的重要程度413
表10-5 常用环境试验方法414
表10-6 航空结构件材料的极限最小厚度416
10.1.2 结构设计416
10.1.3 材料选择418
表10-7 不同类别铝合金的耐腐蚀性418
表10-8 不同铝合金及时效状态短横向的抗应力腐蚀断裂性能419
表10-9 不锈钢的腐蚀特性422
表10-10 美军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和辅助电气设备用抗霉材料423
表10-12 塑料的吸潮性424
表10-11 美国军用电子设备抗霉材料424
表10-13 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耐光氧化性能425
表10-14 白蚁侵蚀425
表10-15 能作为腐蚀蒸气源的有机材料425
表10-16 部分不能共用材料426
表10-17 塑料对化学侵蚀的抵御性426
10.1.4 金属腐蚀与预防426
10.1.5 表面防护427
10.1.6 采用有效的防护包装428
表10-18 封存包装方法429
10.2 工序间防锈430
10.2.1 工序间产生锈蚀的基本原因430
10.2.2 预防工序间锈蚀的主要方法430
10.2.3 工序间防锈一般要求430
表10-19 各工序的防锈技术要求431
10.2.4 防锈处理的工艺要点431
表10-21 各种清洗方法及其特征432
表10-20 清洗方法选定原则432
表10-22 一般干燥方法与程序434
表10-23 防锈油的选用基准434
10.2.5 防锈材料的技术要求434
10.3 机械制品防锈包装工艺技术条件举例435
10.3.1 轴承防锈、包装工艺概要435
表10-24 轴承清洗方法(摘自JB/T 3034—93)436
表10-25 用于轴承的防锈材料(摘自JB/T 3034—93)436
表10-26 油膜防锈油(摘自JB/T 3034—93)436
表10-27 脂膜防锈油(摘自JB/T 3034—93)437
表10-28 防锈剂(摘自JIS B 1517—84)438
10.3.2 重型机械防锈、包装工艺概要438
表10-29 重型机械除锈质量要求(摘自JB/ZQ 4001—83)438
表10-30 重型机械清洗质量要求(摘自JB/ZQ 4001—83)439
表10-31 减速器清洗等级规定(摘自JB/ZQ 4001—83)439
表10-32 重型机械防锈剂使用质量要求(摘自JB/ZQ 4001—83)439
表10-33 重型机械防锈包装质量要求(摘自JB/ZQ 4001—83)440
表10-34 重型机械除锈方法及使用工具、材料(摘自441
JB/ZQ 4001—83)441
表10-36 重型机械防锈中的干燥方法(摘自JB/ZQ 4001—83)442
表10-37 防锈油使用方法(摘自JB/ZQ 4001—83)442
表10-35 重型机械清洗方法(摘自JB/2Q 4001—83)442
表10-38 重型机械包装方法(摘自JB/ZQ 4001—83)443
表10-39 零部件防锈包装方法规定(摘自JB/ZQ 4001—83)445
表10-40 重型机械储运中锈蚀等级(摘自JB/ZQ 4001—83)446
表10-41 重型机械防锈质量分类与适用范围(摘自JB/ZQ 4001—83)446
10.3.3 光学仪器防霉、防雾、防锈技术要求446
表10-42 光学仪器及附件三防等级(摘自ZBY 251—84)447
表10-43 零部件长霉、结雾、锈蚀等级(摘自ZB Y 251—84)447
10.3.4 有关行业防锈技术条件及工艺规范447
表10-45 有关行业防锈工艺规程、技术条件448
表10-44 量具、刃具常用防锈材料类别(摘自JB/Z 132—85)448
10.4 仓库防锈449
10.4.1 露天库防锈工艺449
表10-46 露天存放材料的防锈工艺449
表10-47 金属材料的防锈保管449
10.4.2 仓库防锈450
附录 锈蚀的鉴别与除锈453
1.锈蚀的鉴别453
10.4.3 洞库的防潮及防锈453
附表10-1 各种金属的锈蚀特征453
附表10-2 鉴别锈蚀时用的工具及适用范围455
附表10-3 常用鉴别金属锈蚀用试剂455
附表10-4 外观与锈蚀相似的表面缺陷与损伤举例455
2.除锈457
附表10-6 钢材表面除锈质量等级(GB/T 8923—88)457
附表10-5 钢材表面锈蚀程度等级(GB/T 8923—88)457
附表10-7 机械方法除锈458
附表10-9 滚筒及振动精整用工作介质460
附表10-8 磨料的种类及用途460
附表10-10 除锈常用的主要酸类461
附表10-11 黑色金属化学除锈法462
附表10-12 铝、镁合金化学除锈法464
附表10-13 铜合金、锌、镉镀层等除锈法465
附表10-14 有关除锈膏的配方467
附表10-15 金属锻、铸、轧皮的化学除锈方法示例467
参考文献468
第11章 防锈材料试验方法470
11.1 防锈油脂主要实验方法470
11.1.1 防锈油脂种类实验项目470
表11-1 防锈油脂种类试验规定项目一览表(中、日对照)471
11.1.2 防锈油脂试验试片制备法473
表11-2 金属试片规格474
11.1.3 防锈油脂试验试片锈蚀度试验法476
表11-3 锈蚀分级(SH/T 0217)477
11.1.4 防锈油脂防锈试验试片锈蚀评定方法478
表11-4 锈蚀分级(SH/T 0533)478
11.1.5 防锈油脂湿热试验法478
11.1.6 防锈油盐水浸渍试验法480
11.1.7 防锈油脂蒸发量测定法481
11.1.8 防锈油水置换性试验法483
11.1.9 防锈脂吸氧测定法484
11.1.10 防锈油干燥性试验法484
11.1.11 防锈油脂腐蚀性试验法485
11-5 部分试片的材质规格486
11.1.12 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法487
11.1.13 防锈油脂流下点试验法490
11.1.14 防锈油耐候试验法491
11.1.15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油膜厚度测定法493
11.1.16 防锈油人汗防蚀性试验法496
11.1.17 防锈油人汗洗净性试验法497
11.1.18 防锈油脂低温附着性试验法499
11.1.20 防锈油脂分离安定性试验法500
11.1.19 防锈油脂除膜性试验法500
11.1.21 防锈油脂沉淀值和磨损性测定法501
表11-6 离心管刻度允许误差502
11.1.22 防锈油喷雾性试验法503
11.1.23 防锈油脂包装贮存试验法(百叶箱法)504
11.1.24 气相防锈油试验方法506
表11-7 沉淀用溶剂规格506
11.1.25 防锈油脂加速凝露腐蚀试验方法511
11.1.26 防锈油膜抗热流失性试验方法514
11.2 气相防锈材料试验方法515
表11-8 气相防锈材料性能试验项目(中国、日本、美国)一览表516
11.2.1 气相防锈纸试验方法517
11.2.2 气相防锈(粉、片)剂试验方法522
11.2.3 气相防锈塑料薄膜试验方法525
11.2.4 防锈材料百叶箱试验方法527
表11-9 试片材质528
表11-10 试片锈蚀的评定530
11.2.5 气相缓蚀剂主要试验方法530
表11-11 气相缓蚀剂主要试验方法531
表11-12 有关气相缓蚀剂的纯度和腐蚀性杂质含量的分析536
11.2.6 有关气相缓蚀剂的纯度和腐蚀性杂质含量的分析536
11.2.7 压敏胶粘带和纸张性能测试方法537
表11-13 压敏胶粘带性能测试方法(摘自GB 4850~4852—84)537
表11-14 纸张的试验方法及其标准号538
11.3 金属清洗剂试验方法539
11.3.1 通用水基金属净洗剂试验方法539
表11-15 批量及样品大小545
表11-16 金属清净度的检验方法546
11.3.2 清净度检验方法546
11.4 切削油(液)试验方法547
11.4.1 金属加工油(液)的理化性能试验547
表11-17 切削油(液)试验项目(中、日对照表)548
11.4.2 金属切削油(液)模拟台架评定试验558
参考文献561
部分防锈材料企业简介563
表1-2 防锈、防腐蚀中一般术语[摘自JIS Z 0103—1996
表7-6 铜及铜合金用气相腐蚀抑制剂[摘自JIS Z 0320—1997
表7-11 铜及铜合金用气相腐蚀抑制纸[摘自JIS Z 0321—1997
热门推荐
- 2015308.html
- 3256147.html
- 2397623.html
- 1394156.html
- 3099081.html
- 2166419.html
- 1799559.html
- 1880979.html
- 3234826.html
- 1726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3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1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89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8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2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5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2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