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哈密地区志【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哈密地区志
  • 郑成加主编;哈密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10926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1527页
  • 文件大小:232MB
  • 文件页数:15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哈密地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10

第一编 行政区域与区划74

第一章 区域 位置71

第一节 位置71

第二节 辖区范围71

第三节 辖区面积72

第二章 建置 区划72

第一节 建置72

第二节 行政区划75

第三章 县(市)概况81

第一节 哈密市81

第二节 伊吾县82

第三节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84

第四章 驻哈主要生产建设单位85

第一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85

第二节 伊吾军马场86

第三节 新疆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87

第四节 自治区有色金属局704地质大队87

第五节 其他88

第二编 自然环境89

第一章 地质 地貌89

第一节 地质构造89

第二节 地形 地貌90

第二章 气候92

第一节 日照时数 太阳辐射92

第二节 气温93

第三节 降水97

第四节 风100

第五节 湿度和蒸发102

第六节 地温 冻土104

〔附〕哈密地区气象处104

第七节 物候105

第三章 水文107

第一节 地表水107

第二节 地下水109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12

第一节 土地面积112

第二节 土壤113

第三节 植被116

第五章 生物资源和矿产119

第一节 植物资源119

第二节 野生动物125

第三节 矿产资源133

第六章 自然灾害137

第一节 干旱137

第二节 大雪 严寒138

第二节 低温 冻害141

第四节 洪灾142

第五节 风沙 浮尘 沙暴144

第六节 热害 干热风147

第七节 雷暴148

第八节 雹灾148

第九节 地震150

第三编 人口 人民生活152

第一章 人口发展及分布152

第一节 历代人日152

〔附〕明代哈密人避难苦峪153

第二节 人口分布及密度155

第二章 人口构成157

第一节 民族构成157

第二节 性别构成159

第三节 年龄构成161

〔附一〕预期寿命163

〔附二〕1982年、1990年百岁老人简介163

第四节 文化构成164

第五节 职业构成165

第六节 城乡人口构成166

第三章 家庭 婚姻167

第一节 家庭规模167

第二节 婚姻状况167

第四章 人口管理169

第一节 计划生育管理机构170

第二节 计划生育171

第三节 控制人口数量173

第四节 人口普查175

第五节 提高人口素质177

第五章 人民生活17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生活177

〔附〕哈密回王对属民的残酷剥削17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生活180

第四编 民族 宗教194

第一章 民族194

第一节 维吾尔族194

〔附一〕元、明、清代哈密的翻译机构210

〔附二〕移居桃源县的哈密维吾尔族210

第二节 汉族214

〔附〕巴里坤县独特的汉族风味食品215

〔附〕巴里坤县汉族节日习俗218

第三节 哈萨克族234

第四节 回族257

第五节 蒙古族258

第二章 宗教261

第一节 古代宗教261

第二节 佛教262

〔附〕哈密佛教会265

第三节 道教265

第四节 伊斯兰教268

〔附〕回王统治时期的哈密伊斯兰教273

第五节 基督教280

第三章 民族宗教工作2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2

第二节 民族工作282

第三节 发展资金补助289

第四节 宗教工作290

第五编 农业295

第一章 机构沿革29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95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295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298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298

第二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300

第三节 互助合作301

第四节 人民公社302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305

第三章 农业区域和改土区划306

第一节 农业区域306

第二节 改土区划307

第四章 作物面积、种类及栽培310

第一节 耕地面积310

第二节 粮食作物312

第三节 油料作物315

第四节 棉花317

第五节 豆类作物317

第六节 蔬菜317

第七节 瓜果319

第五章 哈密瓜325

第一节 适于种瓜的自然条件325

第二节 哈密瓜的栽培史326

第三节 产区分布及产量327

第四节 主要品种328

第五节 贮运 加工330

〔附〕哈密瓜的物质成分和营养价值331

第六章 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332

第一节 耕作制度332

第二节 耕作技术演变333

第三节 土壤改良335

第四节 品种改良338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340

第七章 植物保护342

第一节 主要病虫害和草害342

第二节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344

〔附〕植物检疫和预报346

第八章 农业经济管理346

第一节 农业总产值和总收入的构成346

第二节 主要农产品的投入与产出349

第九章 农牧机具350

第一节 机构350

第二节 人工农具352

第三节 畜力农具352

第四节 农业机械353

第五节 牧业机械355

第六节 农机具修理与制造356

第七节 农机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357

第八节 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357

第九节 农机安全监理357

第六编 水利360

第一章 机构360

第一节 行政机构360

第二节 事业机构361

第三节 企业机构362

第二章 水利工程363

第一节 引水工程363

第二节 提水工程367

第三节 蓄水工程369

第四节 排水工程372

第五节 防洪工程373

第三章 坎儿井375

第一节 坎儿井简介375

第二节 坎儿井开挖376

第三节 坎儿井改造377

第四章 抗旱377

第一节 旱情377

第二节 抗旱组织378

第三节 抗旱措施378

第五章 水利管理379

第一节 用水管理379

第二节 水费管理381

第三节 机井管理381

第四节 水利效益382

第六章 水产383

第一节 水库养鱼383

第二节 乡村养鱼及养鱼专业户383

第三节 渔场养鱼384

第四节 鱼种池孵化鱼苗384

第七编 畜牧业385

第一章 机构385

第一节 地区机构385

第二节 县、市机构386

第三节 乡级畜牧兽医防治机构387

第二章 牧业生产关系变革及体制改革387

第一节 封建私有制387

第二节 牧区民主改革388

第三节 牧业合作化389

第四节 公私合营牧场389

第五节 牧业公社和农业公社牧场390

第六节 地方国营牧场391

第七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392

第三章 草场393

第一节 草场类型与利用393

第二节 牧草397

第三节 草场建设与改良399

第四节 草场保护401

第五节 草场管理404

第四章 饲料405

第一节 饲料加工405

第二节 饲料利用405

第五章 畜禽品种407

第一节 地方品种407

第二节 引进品种410

第三节 巴里坤马和伊吾马411

第六章 畜禽繁育改良413

第一节 本地品种选育413

第二节 品种杂交改良413

第三节 畜禽重点改良单位414

第七章 牲畜存栏和结构415

第一节 牲畜存栏415

第二节 畜禽结构418

第八章 牧区和农区畜牧业422

第一节 牧区畜牧业422

第二节 农区和城郊畜牧业423

第九章 畜牧业产值和畜牧产品424

第一节 畜牧业产值424

第二节 出栏率与商品率426

第三节 肉总产量427

第四节 毛绒产量428

第十章 畜禽疫病429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429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432

第八编 林业434

第一章 机构4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434

第二节 事业机构435

第三节 林场436

〔附〕哈密铁路分局火石泉林场437

第二章 林木资源437

第一节 林木类型与分布437

〔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密垦区林业440

第二节 林木而积与蓄积441

第二节 主要树种442

〔附〕古树 硅化木442

第三章 植树造林444

第一节 发展概况444

第二节 各种林营造447

第三节 义务植树448

第四节 平原林场建设449

第五节 采种育苗450

第四章 林业经营管理451

第一节 林业分区451

第二节 林木管护452

第三节 山区林木采伐455

第四节 林木病虫害及天敌457

第五章 哈密大枣459

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分布460

第二节 乡土枣树460

第三节 栽培技术460

第四节 红枣基地建设461

〔附〕蚕桑461

第九编 农垦462

第一章 历代屯垦462

第一节 兵屯 民屯 犯屯462

第二节 回屯464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屯垦466

第一节 组织机构466

第二节 垦区分布467

第三节 发展概况467

第四节 农垦团场470

第五节 兵团、地方相互支援475

第十编 乡镇企业478

第一章 管理机构478

第二章 企业概况478

第一节 发展过程478

第二节 职工队伍479

第三章 经营管理480

第一节 管理体制480

第二节 经济效益482

第三节 横向经济联合483

第四章 产业结构483

第一节 农业企业483

第二节 工业企业485

第三节 建筑业492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493

第五节 商业 饮食业494

第六节 服务业494

第五章 主要产品494

第一节 传统产品494

第二节 优势产品495

第十一编 工业502

第一章 机构502

第一节 地区机构502

第二节 县、市机构50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502

第一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02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503

第三节 建筑业改革506

第三章 企业所有制结构507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手工业507

第二节 集体企业508

第三节 国营企业509

第四章 工业门类515

第一节 森林业515

第二节 采矿业518

第三节 煤炭业522

第四节 冶金业525

第五节 电力527

第六节 维修 制造535

第七节 化工业537

第八节 建材工业541

第九节 食品业544

第十节 纺织业550

第十一节 皮革工业552

第十二节 缝纫业554

第十三节 民族特需用品业555

第十四节 工艺美术品556

第十五节 造纸 印刷业558

第十六节 五金制品业558

第十七节 其他工业560

第十八节 名优产品560

第十二编 交通562

第一章 道路562

第一节 古道562

第二节 公路566

〔附〕新疆武警交通二总队六支队修筑星哈段公路569

第三节 桥涵578

第四节 公路养护579

第五节 公路运输581

第六节 公路交通管理591

〔附〕民国32~37年(1943~1948)哈密交通单位593

第二章 铁路593

第一节 铁道594

〔附〕哈密地区境内重点车站简介595

第二节 客货运输596

第三章 民用航空597

〔附〕哈密中运会598

第十三编 邮电601

第一章 机构601

第一节 历代邮驿601

第二节 邮局607

第三节 电信局608

第四节 邮电局609

第二章 邮政610

第一节 邮政业务610

第二节 邮路615

第三章 电信623

第一节 线路623

第二节 电路625

第三节 电信设备625

第四节 电信业务630

第四章 邮电通信质量和经营管理632

第一节 邮电通信质量632

第二节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633

第三节 经营管理635

第十四编 商贸 粮油636

第一章 商业机构 职工队伍636

第一节 行政机构636

第二节 经营服务机构636

第三节 职工队伍637

第二章 商业经济结构638

第一节 私营商业638

第二节 集体商业640

第三节 供销商业640

〔附〕公务员消费合作社642

第四节 国营商业642

〔附〕民国时期苏新贸易公司哈密商务代办处643

第三章 生产资料经营644

第一节 机构644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经营644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646

第四节 燃料供应648

第四章 生活资料购销649

第一节 肉蛋禽649

第二节 蔬菜651

第三节 糖烟酒651

第四节 城市饮食服务652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653

第六节 日用土杂品654

第七节 民族特需商品655

〔附〕商场657

第八节 药品658

第五章 农牧副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659

第一节 农产品收购659

第二节 土碱、芒硝收购661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661

第六章 粮油购销662

第一节 机构662

第二节 农村粮食购销663

第三节 市镇粮食销售665

〔附〕哈密市“三八”粮店666

第四节 油脂购销666

第五节 粮油议购议销667

第六节 粮油储运668

第七节 粮油价格670

第七章 外贸674

第一节 机构674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674

第三节 出口商品调拨674

第十五编 财政 税务678

第一章 财政678

第一节 机构678

第二节 财政收入679

第三节 财政支出685

第四节 财政监督和管理689

第二章 税务692

第一节 机构692

第二节 税种693

第三节 税制695

第四节 减免698

第五节 征管工作700

第十六编 金融701

第一章 机构701

第一节 当铺701

第二节 官钱局701

第三节 新疆华俄道胜银行分行镇西代办处701

第四节 新疆省银行哈密分行702

第五节 中央银行哈密分行702

第六节 哈密邮政储汇分局703

第七节 中国人民银行哈密地区分行703

第八节 中国工商银行哈密地区中心支行704

第九节 中国农业银行哈密地区中心支行704

第十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哈密地区中心支行705

第十一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哈密地区中心支公司705

第十二节 信用合作社706

第二章 货币流通707

第一节 金属币707

第二节 布币711

第三节 纸币711

第三章 信贷713

第一节 工业信贷713

第二节 商业信贷716

第三节 农牧信贷717

第四节 乡镇企业贷款718

第五节 牧区扶贫贴息贷款719

第六节 基本建设贷款719

第七节 固定资产贷款721

第八节 专项贷款721

第四章 储蓄722

第五章 债券7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债券72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债券725

第六章 外汇725

第一节 贸易外汇725

第二节 非贸易外汇726

第七章 人民保险726

第一节 财产保险726

第二节 人身保险728

第三节 防灾与理赔730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731

第一章 机构 队伍731

第一节 行政机构731

第二节 事业机构732

第三节 职工队伍732

第二章 地区城镇建房与管理733

第一节 住宅建设733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734

第三节 驻哈单位建设735

第三章 哈密市市政建设736

第一节 街道建设736

第二节 桥梁 路灯738

第三节 防洪738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供热 供气739

第五节 绿化 园林741

第六节 公共建筑物742

第七节 环境卫生744

第四章 县城建设745

第一节 巴里坤县城745

第二节 伊吾县城748

第五章 乡村建设749

第一节 乡镇建设749

第二节 “五好”新农村建设752

第六章 建筑753

第一节 建筑队伍753

第二节 建筑设计759

第三节 建筑施工759

第四节 建筑管理760

第七章 环境保护761

第一节 地貌变迁761

第二节 环境质量与污染764

第三节 环境管理771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773

第十八编 经济管理776

第一章 计划 统计776

第一节 计划管理776

第二节 综合统计782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783

第一节 机构783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784

第二节 私营工商业管理785

第四节 集贸市场管理786

〔附〕1990年哈密地区城乡集市贸易主要商品成交量788

第五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789

第六节 企业外部经济活动检查791

第三章 计量管理 质量监督792

第一节 机构792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792

第三节 计量管理793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795

第四章 物价管理795

第一节 机构795

第二节 物价调整796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比价810

第四节 物价总水平和影响817

第五章 审计822

第一节 国家审计822

第二节 内部审计823

第三节 社会审计823

第四节 专项审计823

第六章 土地管理824

第一节 机构 人员825

第二节 土地管理工作825

第三节 土地监察827

第十九编 政党829

第一章 30年代中期联共党人在哈密的活动829

第一节 联共党人来到哈密829

第二节 联共党人在哈密的活动83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人在哈密的活动832

第一节 组织动员各族人民支援抗日833

第二节 努力做好教育工作834

第三节 革除弊政 整顿纪律835

第四节 治理财政 发展经济836

第五节 市容整顿 市政建设837

第六节 保护著名文化人士茅盾、张仲实837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哈密地区组织838

第一节 中共哈密地方委员会838

第二节 县、市党委839

第三节 行署党组和地直机关党委839

第四章 代表大会840

第一节 地区党代会840

第二节 各县、市党代会843

第五章 党的工作845

第一节 组织建设845

第二节 宣传教育852

第三节 统一战线工作857

〔附〕地、县政治学校860

第四节 纪律检查861

第五节 政法工作865

第六节 来信来访866

第七节 保密工作867

第六章 中国国民党哈密地区组织868

第一节 机构868

第二节 主要活动870

〔附〕哈密中正小学872

第七章 重大政事873

第一节 抗美援朝873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873

第三节 “三反”“五反”873

第四节 肃反 审干874

第五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874

第六节 “大跃进”875

第七节 “反右倾”和甄别平反875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876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877

第十节 揭批查880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880

第十二节 改革开放883

第二十编 政权 政协886

第一章 封建王朝时期政权和地方王权886

第一节 行政机购、职官体制的演变886

第二节 东晋伊吾王894

第三节 元末和明代哈密的地方王权895

第四节 明代哈密卫898

第五节 清代哈密回王902

第二章 地区政府机构9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区机构912

〔附〕行政长公署的一些主要活动912

〔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一些主要活动914

第二节 新中园成立后地区机构916

第三章 县级政府920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政府92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政府922

第三节 基层政权建设922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924

第一节 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哈密地区工作委员会924

第二节 县、市人民代表大会924

〔附〕民国时期的参议会927

第五章 人民政协928

第一节 自治区政协哈密地区二作委员会928

第二节 县、市人民政协930

第二十一编 群众团体931

第一章 职工团体931

第一节 工会理事会、监事会931

第二节 总工会931

第二章 青年团体934

第一节 民主青年团哈密活动小组934

第二节 共青团935

〔附〕青年服务社939

第三章 妇女团体939

第一节 哈密县民主妇女联合会939

第二节 哈密县妇女协会940

第三节 镇西县妇女联合会940

第四节 哈密地区妇女联合会941

第四章 农民团体944

第一节 农会944

第二节 农民协会944

第三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944

第五章 工商团体945

第一节 商务会 工商联合会945

第二节 地区消费者协会945

第三节 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946

第六章 文化团体946

第一节 各族文化促进会946

第二节 哈密地以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948

第三节 哈密地区社会科学学会948

第四节 哈密地区科学技术协会948

第五节 哈密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949

第七章 政治团体950

第一节 新疆人民民主同盟哈密分会950

第二节 先锋社镇西县、哈密县支部950

第三节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哈密反帝直属八分会952

第八章 其他社会团体954

第一节 同乡会馆954

第二节 哈密积谷备荒委员会954

第三节 黄埔军校同学会哈密联络组954

第四节 哈密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954

第五节 哈密市伊斯兰教协会955

第六节 哈密地区残疾人联合会955

第二十二编 民政 劳动 人事956

第一章 民政956

第一节 机构956

第二节 优抚957

第三节 拥军960

第四节 社会福利961

第五节 社会安置963

第六节 救济 救灾968

第七节 扶贫971

第八节 婚姻登记973

第九节 殡葬管理974

第二章 劳动974

第一节 职工队伍974

第二节 劳动工资976

第三节 劳保福利980

第四节 离休 退休982

第三章 人事983

第一节 编制管理983

第二节 干部队伍984

第二节 干部管理986

第四节 职称评聘987

第二十三编 外事 侨务 对台工作990

第一章 外事990

第一节 中蒙边界哈密段990

第二节 援助巴基斯坦修公路992

第三节 对外宣传992

第二章 侨务993

第一节 哈萨克族华侨分布993

第二节 归侨 侨眷994

第三节 侨务经济994

第三章 对台工作995

第一节 落实台胞、台属政策995

第二节 照顾台属 接待台胞995

第三节 对台宣传996

第二十四编 公安 司法997

第一章 公安997

第一节 机构997

第二节 社会治安998

〔附〕哥老会 一贯道 青帮 红帮999

第三节 户政管理1002

第四节 交通管理1002

第五节 消防管理1003

第六节 监所工作1004

第七节 边防管理1004

第八竹劳改、劳教管理1005

〔附〕民国时期的边务、警务机构1006

第二章 检察1008

第一节 机构1008

第二节 刑事检察1008

第三节 经济检察1010

第四节 法纪检察1012

第五节 监所检察101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1015

第三章 审判1016

第一节 机构1016

第二节 刑事审判1016

第三节 民事审判1018

第四节 经济审判1019

第五节 案件复查1020

第四章 司法行政1020

第一节 机构1020

第二节 法制宣传1021

第三节 律师事务1022

第四节 公证1023

第五节 民事调解1023

第二十五编 军事1025

第一章 军事机构1025

第一节 清代机构1025

第二节 民国机构1026

第三节 新中国成产后军事机构1028

第二章 驻军1032

第一节 清代以前驻军1032

第二节 清代驻军1032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驻军1033

〔附〕国民党统治时期哈密的军用电台1036

第四节 苏联军队在哈密1037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1038

第三章 边务设施1040

第一节 烽燧1040

第二节 驿站1041

第三节 军台 营塘 卡伦1046

第四节 关隘 达坂1047

第五节 兵城1049

第四章 兵役1051

第一节 募兵 抓丁1051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预备役1051

第五章 民兵1053

第一节 组织建设1053

第二节 教育 训练 武器管理1055

第三节 重要活动纪略1056

第六章 人民防空 军民联防1058

第一节 机构1058

第二节 人民防空1059

第三节 军民联防1059

第七章 重大兵事纪要1060

第一节 汉代战事1060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战事1061

第三节 隋唐宋元战事1061

第四节 明代战事1062

第五节 清代战事1063

第六节 民国时期战事1069

第七节 新中国成立后战事1082

第二十六编 精神文明建设1092

第一章 哈密精神1092

第二章 民族团结 军民团结1095

第一节 各民族情谊深1096

第二节 军民一家亲1102

第三章 互相帮助 乐于助人1107

第一节 助人为乐1107

第二节 一心为公1110

第三节 为人民发挥余热1112

第四章 优秀少年 “五好”家庭1114

第一节 优秀少先队员1114

第二节 和睦温馨的“五好”家庭1116

第五章 拥政爱民 军民共建1118

第一节 拥政爱民1118

第二节 军民共建1020

第六章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表1122

第二十七编 教育1144

第一章 行政机构1144

第一节 清代机构11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机构114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机构1144

第二章 义塾 书院 学堂1145

第一节 义塾1145

第二节 书院1145

〔附〕清代科举给镇西府分文、武童名额1146

第三节 学堂1146

第四节 经文学校1147

第三章 普通教育1148

第一节 学前教育1148

〔附〕哈密地区家长学校1149

第二节 小学教育1149

第三节 中学教育1156

第四章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1165

第一节 师范教育1165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1166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1169

第五章 成人教育1171

第一节 职工文化教育1171

第二节 农牧民文化教育1173

第三节 成人高、中等教育1176

第六章 教师 经费 设施1177

第一节 教师1177

第二节 教育经费1179

第三节 校舍 设施1181

第七章 勤工俭学1182

第八章 人才培养、输送1183

第二十八编 科学技术1186

第一章 机构 队伍11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186

第二节 科研机构1187

第三节 科技队伍1189

第二章 科技管理1194

第一节 科研机构改革1194

第二节 科研经费1194

第三节 科研计划管理1195

第三章 科技成果1195

〔附〕哈密地区气象台、站1211

第四章 科普活动1219

第一节 科普宣传1219

第二节 学术交流1220

第三节 技术培训1221

〔附〕地区首届农村科普集市1221

第二十九编 文化1223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12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23

第二节 群众文化机构、设施1224

第三节 表演团体1228

第二章 传统文艺1231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间文艺麦西莱甫1231

第二节 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和舞蹈1233

第三节 汉族自乐班、秧歌、社火、庙会1235

第四节 新疆曲子戏1237

第三章 民间工艺美术1238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美术1238

第二节 哈萨克族民间工艺美术1240

第四章 文艺演出1241

第一节 文艺团体演出1241

第二节 会演1244

第五章 展览 电影放映 图书1246

第一节 展览1246

第二节 电影放映1246

第三节 图书1248

第六章 民间文艺1250

第一节 伊州乐1250

第二节 哈密十二木卡姆1251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间器乐曲及乐器1254

第四节 哈密民歌1255

第五节 民间文学和古籍搜集、整理1266

第七章 文艺创作1267

第一节 文学创作1267

第二节 美术 摄影 书法1273

第三节 讲习班 笔会 画展1276

第八章 档案 史志1277

第一节 档案1277

第二节 史志工作1280

〔附〕哈密地区本届编史修志书目及主编1281

第九章 广播 电视12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82

第二节 有线广播1283

第三节 无线广播1287

第四节 电视1289

第十章 报纸 刊物1294

第一节 报纸1294

第二节 刊物1298

第三十编 文物 胜地1300

第一章 文物1300

第一节 机构1300

第二节 古遗址1301

第三节 古墓葬1304

第四节 古寺庙1308

第五节 祠堂 会馆1308

第六节 岩画 石人 石屋1309

第七节 碑碣1311

第八节 馆藏文物1324

第九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4

第二章 旅游 胜地1328

第一节 旅游概况 旅游服务1328

第二节 山川风光1330

第三节 陵园 纪念地1340

第三十一编 卫生 体育1343

第一章 卫生1343

第一节 机构1344

第二节 医疗队伍1348

第三节 医疗制度1350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1351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1353

第六节 妇幼保健1355

第七节 卫生防疫1360

第八节 公共卫生1362

第九节 药政管理1364

第十节 医政管理1364

第二章 体育1366

第一节 机构1366

第二节 学校体育1366

第三节 群众体育1368

第四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1372

第五节 体育竞赛1378

第六节 体育人才1383

第七节 体育设施与经费1386

第三十二编 人物1388

第一章 人物传1388

第二章 人物表1436

丛录1467

一、诗文、楹联、轶事、传说选1467

(一)散文1467

(二)诗词1471

(三)楹联1490

(四)轶事1492

(五)民间传说1505

二、1991~1995年哈密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1507

三、1991~1995年哈密地委、行署领导人名表1518

四、1956~1990年哈密地区重大伤亡事故1519

编后记1521

《哈密地区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15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