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inux宝典【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任雪莲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291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804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822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Linux宝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Linux系统概述1
1.1 Linux起源及特点1
1.1.1 Linux起源2
1.1.2 Linux的特点及主要优势2
1.2 Linux版本发展4
1.2.1 Linux内核版本4
1.2.2 Linux发行版本4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及其新特点6
1.3.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7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新特点8
1.4 小结10
第2章 安装Linux11
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1
2.1.1 硬件需求11
2.1.2 光盘启动安装12
2.2 安装Linux12
2.2.1 引导安装程序12
2.2.2 选择安装方式13
2.2.3 选择安装界面语言14
2.2.4 选择键盘类型15
2.2.5 选择存储设备16
2.2.6 初始化磁盘16
2.2.7 定义主机名17
2.2.8 配置网络17
2.2.9 选择时区19
2.2.10 设置根口令19
2.2.11 选择安装类型20
2.2.12 基本服务安装21
2.2.13 新欢迎界面23
2.2.14 许可证信息24
2.2.15 设置软件更新25
2.2.16 创建新用户25
2.2.17 设置日期和时间26
2.2.18 配置Kdump26
2.2.19 完成27
2.3 卸载Linux28
2.4 登录Red Hat Linux29
2.4.1 图形化登录30
2.4.2 远程登录31
2.4.3 图形化环境31
2.5 小结32
第3章 图形桌面管理33
3.1 桌面系统简介33
3.2 使用GNOME34
3.2.1 进入GNOME桌面34
3.2.2 GNOME面板38
3.2.3 GNOME命令行模式39
3.2.4 输入法设置40
3.2.5 屏幕分辨率和屏幕保护程序设置41
3.2.6 声卡检测42
3.2.7 添加和删除软件包42
3.2.8 刻录光盘43
3.2.9 搜索文件43
3.2.10 编辑菜单44
3.2.11 其他个性化设置44
3.2.12 退出GNOME桌面46
3.3 使用KDE47
3.3.1 进入KDE47
3.3.2 KDE桌面和面板48
3.3.3 Konqueror文件管理器50
3.3.4 KDE控制中心53
3.3.5 退出KDE桌面54
3.4 桌面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55
3.4.1 图形界面无法正常启动55
3.4.2 调整显示器和显卡56
3.5 小结56
第4章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57
4.1 普通用户的管理57
4.1.1 添加新用户57
4.1.2 解析/etc/passwd文件61
4.1.3 解析/etc/shadow文件63
4.1.4 修改用户的账号65
4.1.5 删除用户67
4.1.6 用户的临时禁用68
4.1.7 用户默认配置文件/etc/login.defs68
4.1.8 使用newusers命令批量添加用户69
4.2 根用户的管理71
4.2.1 修改root密码71
4.2.2 使用su命令切换为root71
4.2.3 root密码丢失的处理72
4.3 用户组的管理73
4.3.1 添加新用户组73
4.3.2 修改用户组属性76
4.3.3 删除用户组76
4.3.4 解析/etc/group文件77
4.3.5 解析/etc/gshadow文件78
4.4 用户和用户组的图形化管理80
4.4.1 添加新用户80
4.4.2 修改用户属性81
4.4.3 删除用户82
4.4.4 添加新用户组82
4.4.5 修改用户组83
4.4.6 删除用户组83
4.5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常见问题83
4.5.1 对/etc/shadow文件的编辑导致用户密码丢失83
4.5.2 /etc/nologin文件引起普通用户无法登录84
4.5.3 账户到期或密码失效导致用户无法登录84
4.5.4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85
4.5.5 账号管理的常用命令86
4.5.6 创建用户共享目录88
4.6 小结89
第5章 磁盘管理90
5.1 常用的磁盘管理工具90
5.1.1 Linux磁盘分区90
5.1.2 fdisk磁盘分区工具93
5.1.3 进入fdisk交互模式94
5.1.4 使用fdisk划分磁盘分区实例99
5.1.5 使用Partition Magic管理磁盘分区102
5.1.6 parted磁盘分区工具106
5.1.7 进入parted交互模式106
5.1.8 使用mkfs命令创建文件系统108
5.1.9 使用fdformat命令格式化磁盘109
5.1.10 使用e2fsck命令修复磁盘110
5.2 磁盘配额管理111
5.2.1 磁盘配额的系统配置111
5.2.2 对用户设置磁盘配额113
5.2.3 对用户组设置磁盘配额114
5.2.4 启动和终止磁盘配额116
5.2.5 使用quota命令监视磁盘使用116
5.2.6 使用du命令进行磁盘空间统计117
5.3 磁盘管理常见问题119
5.3.1 添加新磁盘119
5.3.2 修复受损文件系统120
5.3.3 无法引导文件系统120
5.4 小结123
第6章 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124
6.1 文件系统的概念124
6.2 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124
6.3 Linux系统的默认安装目录125
6.4 Linux文件系统的类型126
6.5 使用fstab文件挂载文件系统128
6.6 LVM——辑卷管理129
6.7 Linux文件系统的组成131
6.8 创建Linux文件系统133
6.9 Linux文件的类型134
6.10 文件和目录的权限136
6.10.1 权限的常规表示136
6.10.2 使用chmod命令进行权限设置138
6.10.3 设置特殊权限140
6.10.4 设置文件或目录的默认权限141
6.10.5 访问控制列表ACL142
6.10.6 权限的图形化管理144
6.11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用命令145
6.11.1 文件和目录操作常用通配符145
6.11.2 ls或dir命令:列出当前目录的内容146
6.11.3 cd命令:更改当前目录148
6.11.4 cp命令:复制目录或文件150
6.11.5 rm命令:删除目录或文件151
6.11.6 mkdir命令:创建目录152
6.11.7 rmdir命令:删除空目录152
6.11.8 mv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153
6.11.9 find命令:查找文件154
6.11.10 grep命令:在文件中搜索指定的字符串155
6.11.11 chown命令: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157
6.11.12 chgrp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158
6.11.13 cat命令:把一个文件发送到标准输出设备158
6.11.14 more命令:一次显示一屏信息160
6.11.15 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允许用户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后翻阅文件161
6.11.16 head命令:查看文件前面的部分内容162
6.11.17 touch命令:改变文件的时间戳163
6.11.18 sort命令:对文件中的所有行进行排序163
6.11.19 comm命令:对两个已排序文件逐行进行比较164
6.11.20 diff命令:比较两个文本文件,并显示它们的不同165
6.11.21 cut命令:移出文件中的部分内容166
6.11.22 locate命令:查找所有名称中包含指定字符串的文件166
6.11.23 split命令:将一个文件拆分成几个文件167
6.11.24 IO重定向及管道操作169
6.12 文件和目录的图形化管理172
6.12.1 启动Nautilus文件管理器172
6.12.2 打开文件和目录174
6.12.3 书签175
6.12.4 文件与目录的创建、重命名和删除176
6.12.5 文件和目录的移动、复制和链接177
6.12.6 修改文件和目录的属性178
6.12.7 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179
6.13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见问题180
6.13.1 无法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180
6.13.2 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181
6.13.3 查询设备上采用的未知文件系统181
6.13.4 恢复已删除的文件182
6.14 小结183
第7章 Linux终端常用命令184
7.1 Linux的终端窗口184
7.1.1 启动终端窗口185
7.1.2 终端窗口的常规操作185
7.1.3 命令行自动补全187
7.2 常用的信息显示命令188
7.2.1 pwd命令188
7.2.2 stat命令189
7.2.3 hostname命令189
7.2.4 dmesg命令189
7.2.5 free命令189
7.2.6 locale命令190
7.2.7 cat/etc/issue命令190
7.2.8 lastb命令190
7.2.9 date命令190
7.2.10 cal命令190
7.2.11 time命令191
7.2.12 clock命令191
7.2.13 cat/proc/cpuinfo命令191
7.2.14 cat/proc/interrupts命令192
7.2.15 cat/proc/filesystems命令192
7.2.16 lsmod命令192
7.2.17 set命令193
7.2.18 runlevel命令193
7.2.19 sysctl-a命令194
7.2.20 uptime命令194
7.2.21 ps命令194
7.2.22 top命令195
7.2.23 pstree命令196
7.2.24 history命令197
7.2.25 mesg命令197
7.3 常用的系统管理命令197
7.3.1 mkbootdisk命令197
7.3.2 kill命令198
7.3.3 killall命令198
7.3.4 alias和unalias命令199
7.3.5 clear命令199
7.3.6 reboot命令200
7.3.7 shutdown命令200
7.3.8 &命令200
7.3.9 jobs命令200
7.3.10 fg命令200
7.3.11 exit命令201
7.3.12 halt命令201
7.3.13 sync命令201
7.3.14 mknod命令201
7.3.15 chattr命令202
7.3.16 echo命令202
7.3.17 wc命令202
7.4 软盘操作命令集mtools203
7.5 Linux与DOS常用命令比较204
7.6 使用mount命令挂载外设205
7.6.1 软磁盘的挂载206
7.6.2 CDROM的挂载207
7.6.3 USB存储设备的挂载207
7.7 Linux备份与压缩的策略208
7.8 打包程序tar209
7.8.1 打包和解包的常规操作209
7.8.2 查看tar包中的内容210
7.8.3 打包链接文件210
7.8.4 向包中添加新文件211
7.8.5 生成.tar.gz压缩包211
7.9 压缩程序gzip与gunzip212
7.9.1 常规压缩与解压缩操作213
7.9.2 查看.gz压缩包中的内容213
7.9.3 自定义压缩包后缀名214
7.10 压缩程序zip与unzip214
7.10.1 使用zip生成压缩文件214
7.10.2 使用unzip进行解压219
7.11 其他常用备份与压缩工具220
7.11.1 压缩程序bzip2与bunzip2220
7.11.2 dump与restore命令223
7.11.3 cpio命令225
7.11.4 dd命令226
7.11.5 rsync命令226
7.11.6 使用cp命令制作软盘镜像227
7.11.7 制作光盘镜像228
7.12 常用联机帮助命令228
7.12.1 man命令229
7.12.2 info命令232
7.12.3 help命令233
7.12.4 其他相关命令234
7.13 小结235
第8章 系统监测与维护236
8.1 监测系统资源和性能236
8.1.1 使用proc文件系统查看系统内核信息236
8.1.2 系统监视器240
8.1.3 磁盘使用分析器241
8.2 查看用户使用系统资源情况242
8.2.1 w命令242
8.2.2 who命令243
8.2.3 last命令243
8.2.4 ac命令243
8.3 利用自动作业程序实现系统自维护244
8.3.1 Cron程序244
8.3.2 Anacron程序247
8.3.3 at程序248
8.3.4 batch命令250
8.4 改变进程优先级250
8.4.1 nice命令250
8.4.2 renice命令251
8.4.3 使用系统监视器更改优先级252
8.5 Linux系统日志252
8.5.1 启动syslog日志进程253
8.5.2 系统日志配置文件syslog.conf253
8.5.3 测试syslog.conf256
8.5.4 清空运行日志256
8.5.5 系统日志的图形化管理256
8.5.6 使用日志进行故障诊断257
8.6 小结258
第9章 常用应用软件259
9.1 互联网软件259
9.1.1 Firefox Web浏览器259
9.1.2 Konqueror浏览器263
9.1.3 KNewsTicker新闻播报器264
9.1.4 Kopete客户消息即时工具265
9.1.5 Krdc远程桌面连接工具267
9.2 图像处理软件269
9.2.1 gThumb图像浏览器269
9.2.2 GIMP图像处理软件269
9.3 影音软件277
9.3.1 CD播放机277
9.3.2 音乐榨汁机CD提取器278
9.3.3 命令行播放器ogg123279
9.4 文本编辑器279
9.4.1 VI编辑器279
9.4.2 gedit文本编辑器282
9.4.3 Evince pdf查看器283
9.5 小结284
第10章 Linux网络基础285
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85
10.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285
10.1.2 初级计算机网络286
10.1.3 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286
10.1.4 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286
10.2 网络基本类型286
10.2.1 按地理覆盖范围286
10.2.2 按拓扑结构288
10.3 网络体系结构290
10.3.1 OSI/RM参考模型290
10.3.2 TCP/IP参考模型292
10.4 网络配置基本内容295
10.4.1 主机名295
10.4.2 IP地址295
10.4.3 子网与子网掩码(subnet mask)298
10.4.4 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298
10.4.5 网关地址(gateway)299
10.4.6 域名服务器地址(DNS)299
10.4.7 DHCP服务器299
10.5 配置以太网连接299
10.5.1 添加以太网连接299
10.5.2 修改网络配置301
10.5.3 使用配置文件302
10.6 连接Internet303
10.6.1 使用modem拨号上网303
10.6.2 使用xDSL拨号上网308
10.6.3 使用ISDN拨号上网309
10.6.4 使用无线连接310
10.7 网络管理常用命令及应用实例312
10.7.1 hostname命令312
10.7.2 ifconfig命令312
10.7.3 ifup命令315
10.7.4 ifdown命令315
10.7.5 route命令315
10.7.6 ping命令317
10.7.7 nslookup命令319
10.7.8 arp命令320
10.7.9 netstat命令320
10.7.10 traceroute命令321
10.7.11 利用常用命令分析局域网连通故障322
10.8 小结322
第11章 DN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23
11.1 DNS服务概述323
11.1.1 DNS域名空间324
11.1.2 DNS的工作原理326
11.1.3 DNS的分类327
11.1.4 域名的注册申请327
11.2 DNS的安装328
11.2.1 Bind软件包329
11.2.2 Bind的安装331
11.3 DNS的启动、停止及测试332
11.3.1 DNS的启动与停止332
11.3.2 测试DNS服务器334
11.4 DNS服务器配置336
11.4.1 根服务器信息文件named.root336
11.4.2 DNS配置文件named.conf338
11.4.3 DNS正向解析区域文件343
11.4.4 DNS反向解析区域文件347
11.5 配置DNS服务器实例348
11.5.1 搭建一个简单的DNS服务器348
11.5.2 搭建具有视图功能的DNS服务器352
11.5.3 利用DNS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355
11.5.4 泛域名的解析356
11.5.5 直接解析域名357
11.6 DNS客户端配置358
11.6.1 Windows客户端配置358
11.6.2 Linux客户端配置359
11.7 DNS服务器的常见问题分析360
11.7.1 DNS服务器的安全配置360
11.7.2 不能完成反向解析361
11.7.3 缺少主机名后的“.”362
11.7.4 工作目录设置错误363
11.7.5 忘记改变顺序号363
11.7.6 重新装载named进程363
11.7.7 从DNS服务器不能复制分区数据库364
11.8 小结364
第12章 WWW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65
12.1 WWW服务概述365
12.1.1 WWW的起源365
12.1.2 Apache概述366
12.1.3 Web服务的工作原理367
12.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与运行367
12.2.1 安装Apache服务器367
12.2.2 启动和停止Apache服务器371
12.3 Apache服务器的基本配置373
12.3.1 httpd.conf文件374
12.3.2 配置目录权限375
12.3.3 创建虚拟目录378
12.3.4 用户认证378
12.4 配置虚拟主机380
12.4.1 虚拟主机概述380
12.4.2 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381
12.4.3 配置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383
12.4.4 动态虚拟主机技术384
12.5 管理日志文件385
12.5.1 日志文件类型385
12.5.2 日志文件格式385
12.5.3 实现日志滚动386
12.5.4 Webalizer日志统计分析工具388
12.6 Apache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390
12.6.1 基本配置390
12.6.2 虚拟主机配置391
12.6.3 服务器设置393
12.6.4 性能设置393
12.7 配置动态Web服务运行环境394
12.7.1 配置CGI运行环境394
12.7.2 配置PHP运行环境396
12.8 小结397
第13章 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98
13.1 FTP概述398
13.1.1 文件传输服务器FTP工作原理398
13.1.2 Port与Passive传输模式398
13.2 Vsftpd简介399
13.2.1 Vsftp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399
13.2.2 启动和关闭Vsftpd402
13.3 Vsftpd服务器配置404
13.3.1 配置vsftpd.conf文件404
13.3.2 vsftpd/ftpusers与vsfptd/user-list文件配置405
13.3.3 匿名FTP设置406
13.3.4 真实账号设置413
13.4 FTP客户端配置421
13.4.1 FTP常用命令421
13.4.2 在Windows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422
13.4.3 在Linux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424
13.5 查看FTP日志426
13.6 小结428
第14章 打印服务的配置与管理429
14.1 通用UNIX打印系统(CUPS)概述429
14.2 CUPS服务的安装430
14.2.1 图形化安装方式431
14.2.2 命令行安装方式431
14.3 CUPS的启动与停止432
14.3.1 使用图形化方式432
14.3.2 在终端窗口中使用命令方式432
14.4 CUPS的配置文件433
14.4.1 CUPS服务器配置文件433
14.4.2 CUPS打印机类配置文件435
14.4.3 CUPS打印机配置文件436
14.5 CUPS打印服务管理436
14.5.1 打印服务器基本设置436
14.5.2 添加本地打印机437
14.5.3 添加远程打印机442
14.5.4 添加其他打印机444
14.5.5 修改打印机设置445
14.6 CUPS打印机类管理446
14.6.1 添加打印机类447
14.6.2 修改打印机类447
14.7 基于Web的CUPS管理448
14.7.1 使用Web添加打印机449
14.7.2 使用Web添加打印机类451
14.7.3 使用Web查看CUPS帮助452
14.7.4 使用Web管理打印作业453
14.7.5 使用Web管理打印机453
14.8 常用的打印命令454
14.8.1 lpr命令454
14.8.2 lpc命令455
14.8.3 lpq命令455
14.8.4 lprm命令456
14.9 小结457
第15章 NF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458
15.1 NFS文件服务器概述458
15.2 NFS的安装459
15.3 配置NFS服务器460
15.3.1 配置/etc/exports文件460
15.3.2 利用exportfs命令修改设置463
15.4 配置NFS客户端464
15.4.1 使用mount命令挂载NFS文件系统464
15.4.2 卸载NFS文件系统466
15.4.3 利用fstab文件自动挂载NFS文件系统466
15.4.4 使用autofs按需挂载NFS文件系统467
15.5 NFS服务器的启动与停止469
15.5.1 启动NFS服务器469
15.5.2 使用checkconfig命令设置NFS自动运行471
15.5.3 NFS服务器的停止472
15.6 NFS服务器的测试473
15.6.1 检查NFS服务是否正常工作473
15.6.2 检查客户端选项设置473
15.6.3 检查NFS服务器输出目录状态474
15.7 NFS图形化配置方法475
15.7.1 使用【服务配置】对话框启动和终止NFS475
15.7.2 使用【NFS服务器配置方案】配置NFS476
15.8 NFS故障分析与排除479
15.8.1 共享目录输出失败479
15.8.2 显示“设备正忙”无法卸载480
15.8.3 挂载失败480
15.8.4 权限错误481
15.8.5 看不到共享子目录的内容481
15.8.6 NFS请求挂起481
15.8.7 NFS挂载在引导时挂起482
15.9 小结482
第16章 Samba服务的配置与管理483
16.1 Samba服务概述483
16.1.1 SMB协议483
16.1.2 Samba工作原理483
16.2 Samba服务的安装与启动484
16.2.1 Samba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484
16.2.2 启动与停止Samba服务485
16.3 配置Samba服务器486
16.3.1 smb.conf文件基本配置486
16.3.2 配置Samba用户认证489
16.3.3 配置Samba日志文件490
16.4 Samba服务器安全设置491
16.4.1 Samba服务器安全级491
16.4.2 加密口令493
16.4.3 口令服务器494
16.5 实现Samba资源共享494
16.5.1 共享目录494
16.5.2 共享打印机495
16.6 Samba客户端配置496
16.6.1 Linux客户端配置496
16.6.2 Windows客户端配置498
16.7 Samba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498
16.7.1 添加共享499
16.7.2 编辑共享目录500
16.7.3 服务器设置500
16.7.4 编辑Samba用户501
16.8 小结501
第17章 DHC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502
17.1 DHCP服务概述502
17.1.1 DHCP协议简介502
17.1.2 DHCP服务工作原理503
17.2 DHCP服务的安装与使用503
17.2.1 安装DHCP服务503
17.2.2 启动与停止DHCP服务504
17.3 配置DHCP服务器505
17.3.1 配置dhcpd.conf文件505
17.3.2 设置IP地址范围508
17.3.3 设置客户端选项508
17.3.4 设置IP租用期限509
17.3.5 静态IP分配509
17.3.6 动态IP分配510
17.3.7 DHCP服务器双机备份512
17.4 配置DHCP客户端513
17.4.1 Windows环境下的DHCP客户端设置513
17.4.2 Linux环境下的DHCP客户端设置515
17.5 小结516
第18章 电子邮件服务的配置与管理517
18.1 E-mail概述517
18.1.1 E-mail系统的组成517
18.1.2 E-mail工作原理517
18.1.3 电子邮件协议518
18.2 配置SMTP服务器522
18.2.1 Sendmail522
18.2.2 Postfix523
18.3 POP和IMAP的实现534
18.3.1 dovecot534
18.3.2 cyrus-imap534
18.4 配置邮件客户端538
18.4.1 使用客户端软件539
18.4.2 Web方式收发邮件541
18.5 邮件服务的安全问题547
18.5.1 垃圾邮件过滤547
18.5.2 邮件杀毒550
18.6 小结550
第19章 NAT服务的配置与管理551
19.1 NAT概述551
19.1.1 NAT的工作原理551
19.1.2 NAT的分类553
19.2 NAT的地址概念553
19.2.1 内部本地地址553
19.2.2 内部全局地址553
19.2.3 外部本地地址553
19.2.4 外部全局地址553
19.3 NAT地址转换方式553
19.3.1 静态地址转换554
19.3.2 动态地址转换555
19.3.3 端口地址转换556
19.4 NAT配置实例556
19.4.1 实例模型557
19.4.2 配置NAT服务器557
19.4.3 配置NAT客户端558
19.5 NAT的安全问题560
19.5.1 NAT与代理服务560
19.5.2 NAT与防火墙560
19.5.3 安全问题560
19.6 小结561
第20章 MySQL数据库的配置与管理562
20.1 MySQL概述562
20.2 MySQL服务的安装与启动563
20.2.1 MySQL的安装563
20.2.2 启动和停止MySQL服务566
20.3 MySQL数据库的管理568
20.3.1 启动MySQL客户端568
20.3.2 修改管理员口令568
20.3.3 MySQL配置文件569
20.3.4 管理MySQL服务器569
20.3.5 MySQL客户端操作570
20.4 MySQL数据库的备份和修复583
20.4.1 MySQL数据库备份和恢复583
20.4.2 MySQL数据库的故障修复585
20.5 phpMyAdmin的安装与使用587
20.5.1 MySQL的图形化配置工具587
20.5.2 phpMyAdmin的安装588
20.5.3 使用phpMyAdmin590
20.6 小结595
第21章 代理服务的配置与管理596
21.1 代理服务概述596
21.1.1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原理596
21.1.2 Squid代理服务器简介597
21.2 Squid软件包的安装与运行597
21.2.1 Squi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597
21.2.2 启动和停止Squid599
21.3 配置Squid服务器600
21.3.1 配置squid.conf文件601
21.3.2 初始化squid603
21.4 Squid服务器安全管理605
21.4.1 访问控制605
21.4.2 用户认证609
21.5 配置透明代理611
21.6 多级缓存612
21.7 Squid服务器日志管理614
21.8 客户端配置616
21.8.1 Firefox中的客户端设置616
21.8.2 在Internet Explorer中的客户端设置617
21.9 小结618
第22章 LDA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619
22.1 LDAP概述619
22.1.1 目录服务简介619
22.1.2 LDAP协议及其特点620
22.1.3 LDAP的基本模型621
22.1.4 规划LDAP目录结构622
22.2 OpenLDAP软件包的安装623
22.2.1 OpenLDAP简介623
22.2.2 OpenLDAP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624
22.2.3 Berkeley DB数据库的安装625
22.3 配置OpenLDAP服务器626
22.3.1 配置slapd.conf文件626
22.3.2 使用slappasswd命令创建加密口令628
22.3.3 测试slapd.conf设置628
22.4 OpenLDAP的启动与停止628
22.5 使用phpLDAPadmin630
22.5.1 初始化数据630
22.5.2 下载与安装631
22.5.3 phpLDAPadmin的配置632
22.5.4 使用phpLDAPadmin633
22.6 设置LDIF文件638
22.7 小结641
第23章 VPN服务的配置与管理642
23.1 VPN服务简介642
23.1.1 VPN的概念642
23.1.2 VPN协议642
23.1.3 VPN的身份认证方法643
23.2 VPN服务的安装与使用643
23.2.1 网络设置与软件下载644
23.2.2 安装VPN服务645
23.2.3 启动与停止VPN服务646
23.3 配置VPN服务器647
23.4 配置VPN客户端648
23.4.1 配置Windows VPN客户端648
23.4.2 配置Linux VPN客户端650
23.5 小结652
第24章 Webmin管理工具653
24.1 Webmin管理工具概述653
24.2 Webmin管理工具的安装与启动654
24.2.1 安装前准备654
24.2.2 下载并安装Webmin655
24.2.3 登录Webmin655
24.2.4 设置中文界面656
24.2.5 Webmin界面656
24.2.6 启动与停止Webmin657
24.3 Webmin管理模块简介658
24.3.1 Webmin配置管理模块658
24.3.2 系统配置管理模块659
24.3.3 服务器配置管理660
24.3.4 网络配置管理模块661
24.3.5 硬件配置管理模块662
24.3.6 集群配置管理模块663
24.3.7 其他配置管理模块663
24.4 Webmin配置管理664
24.4.1 Webmin用户管理664
24.4.2 升级Webmin665
24.5 系统配置管理666
24.5.1 用户与组666
24.5.2 改变口令667
24.5.3 Cron任务调度667
24.5.4 文件系统备份668
24.5.5 开机和关机670
24.6 服务器配置管理670
24.6.1 Apache服务670
24.6.2 Samba服务671
24.6.3 DNS服务671
24.6.4 DHCP服务672
24.6.5 MySQL数据库672
24.6.6 Postfix邮件服务673
24.6.7 SSH服务674
24.6.8 Squid代理服务674
24.6.9 Webalizer日志分析674
24.7 网络配置管理675
24.7.1 网络接口675
24.7.2 路由和网关676
24.8 硬件配置管理676
24.8.1 本地磁盘分区676
24.8.2 系统时间676
24.9 其他配置管理677
24.9.1 系统和服务器状态677
24.9.2 Perl模块678
24.9.3 PHP配置679
24.10 小结680
第25章 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681
25.1 Linux网络安全对策681
25.1.1 确保端口安全681
25.1.2 确保连接安全682
25.1.3 确保系统资源安全683
25.1.4 确保账号、密码的安全684
25.1.5 系统文件的安全性685
25.1.6 日志文件的安全性687
25.2 Linux下的防火墙配置688
25.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689
25.2.2 Red Hat安全级别设置689
25.2.3 使用iptable管理防火墙691
25.3 入侵检测技术(IDS)698
25.3.1 入侵检测技术简介698
25.3.2 Snort软件概述700
25.3.3 安装Snort700
25.3.4 使用Snort702
25.3.5 snort.conf配置文件705
25.3.6 配置Snort规则710
25.4 OpenSSH实现网络安全连接715
25.4.1 SSH安装715
25.4.2 启动和停止OpenSSH守护进程717
25.4.3 配置OpenSSH服务器718
25.4.4 配置OpenSSH客户721
25.4.5 使用ssh客户端722
25.4.6 使用scp客户端726
25.4.7 使用sftp客户端726
25.4.8 使用SSH Secure Shell访问SSH服务器727
25.5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730
25.5.1 计算机病毒种类730
25.5.2 计算机病毒特征732
25.5.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733
25.5.4 常见病毒的分析与预防733
25.6 小结735
第26章 文本编辑器的使用736
26.1 vim的使用736
26.1.1 vim的启动736
26.1.2 在桌面上创建vim启动器737
26.1.3 vim的工作模式737
26.1.4 保存与打开文件738
26.1.5 移动光标739
26.1.6 插入740
26.1.7 删除741
26.1.8 取消742
26.1.9 保存742
26.1.10 退出742
26.1.11 查找743
26.1.12 替换743
26.1.13 选项设置743
26.1.14 调用shell命令744
26.2 vim使用实例744
26.2.1 字符的插入与删除744
26.2.2 字符的查找与替换745
26.3 gvim746
26.3.1 文件的新建与保存746
26.3.2 查找与替换747
26.4 gedit748
26.4 .1gedit的启动与打开文本748
26.4.2 在gedit中编辑文件749
26.4.3 在gedit中打印文件750
26.4.4 gedit的首选项751
26.5 小结753
第27章 Shell编程754
27.1 概述754
27.1.1 命令补齐功能754
27.1.2 命令通配符755
27.1.3 使用命令的历史记录755
27.1.4 命令的别名756
27.2 Shell程序的基本结构756
27.3 局部变量757
27.4 环境变量758
27.4.1 环境变量的查看758
27.4.2 环境变量的访问759
27.4.3 环境变量的定义759
27.4.4 在系统配置文件中定义环境变量759
27.4.5 位置变量760
27.5 Shell的运算符760
27.5.1 变量赋值761
27.5.2 算术运算符761
27.6 输入和输出763
27.6.1 用echo命令输出结果763
27.6.2 用read命令读取信息764
27.6.3 文件重定向765
27.7 引号的使用方法766
27.7.1 双引号767
27.7.2 单引号767
27.7.3 反引号767
27.7.4 反斜线768
27.8 测试语句768
27.8.1 文件状态测试768
27.8.2 数值测试769
27.8.3 字符串测试770
27.8.4 逻辑测试770
27.9 流程控制结构771
27.9.1 if语句771
27.9.2 if语句应用实例772
27.9.3 for语句774
27.9.4 for循环应用实例775
27.9.5 until语句776
27.10 Shell编程实例777
27.10.1 程序的功能777
27.10.2 编写程序的代码777
27.11 小结779
第28章 Linux下C语言编程780
28.1 编译的概念和理解780
28.1.1 程序编译的过程780
28.1.2 编译器781
28.2 gcc编译器781
28.2.1 gcc编译器简介781
28.2.2 gcc对源程序扩展名的支持781
28.3 C程序的编译782
28.3.1 编写第一个C程序782
28.3.2 用gcc编译程序783
28.3.3 查看gcc的参数783
28.3.4 设置输出的文件784
28.3.5 查看编译过程785
28.3.6 设置编译的语言786
28.3.7 用-asci设置ANSIC标准786
28.3.8 用g++编译C++程序786
28.4 编译过程的控制787
28.4.1 编译过程简介787
28.4.2 控制预处理过程788
28.4.3 生成汇编代码789
28.4.4 生成目标代码790
28.4.5 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790
28.5 gdb调试程序790
28.5.1 gdb简介790
28.5.2 在程序中加入调试信息791
28.5.3 启动gdb791
28.5.4 在gdb中加载需要调试的程序791
28.5.5 在gdb中查看代码791
28.5.6 在程序中加入断点792
28.5.7 查看断点792
28.5.8 运行程序793
28.5.9 变量的查看793
28.6 程序调试实例795
28.6.1 编写一个程序795
28.6.2 编译文件796
28.6.3 程序的调试796
28.6.4 gdb帮助的使用798
28.7 gdb常用命令799
28.8 编译程序时常见的错误与问题800
28.8.1 逻辑错误与语法错误800
28.8.2 C程序中的错误与异常800
28.8.3 编译中的警告提示801
28.8.4 找不到包含文件的错误801
28.8.5 错误的逗号使用801
28.8.6 括号不匹配错误802
28.8.7 小括号不区配错误802
28.8.8 变量类型或结构体声明错误803
28.8.9 使用不存在的函数的错误803
28.8.10 大小写错误803
28.8.11 数据类型的错误803
28.8.12 赋值类型错误804
28.9 小结804
热门推荐
- 2053581.html
- 888295.html
- 2416979.html
- 3506850.html
- 813371.html
- 810782.html
- 1289859.html
- 3833640.html
- 1688478.html
- 3337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1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8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3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3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4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2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7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3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8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