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旅游瑰宝-大熊山【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陈代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418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山-旅游指南-湖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旅游瑰宝-大熊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地质地貌2
一、地质构造2
二、地形地貌3
第二节 气候土壤4
一、气候4
二、土壤4
第三节 宝地价值5
一、宝地5
二、价值5
第四节 城镇文化6
一、城镇风格6
二、特色文化7
第五节 科教卫生8
一、科学教育8
二、卫生设施8
第六节 建设历程8
一、历史沿革8
二、建设成就9
三、新的跨越11
第二章 木本植物资源14
第一节 木本植物资源14
一、木本植物资源14
二、木本植物用途15
三、保护树种资源16
四、木本植物分布18
第二节 木本植物垂直分布类型19
一、低海拔常绿阔叶林20
二、中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21
三、中低山暖性针叶林23
四、中低山毛竹林24
五、中山上部灌丛24
第三节 保护树种25
一、保护树种25
二、保护珍稀树种25
三、古木大树26
四、群落类型27
五、季相特征27
第三章 森林植被资源29
第一节 植被类型29
一、针叶林(植被型组)29
二、阔叶林30
三、灌丛37
四、竹林、竹丛38
五、人工经济林39
六、草丛39
七、田土植被40
第二节 天然植被演替与垂直分布40
一、天然植被演替40
二、垂直分布40
第三节 森林植被资源41
一、森林植被资源41
二、森林植物分布41
三、经济植物资源42
四、野生经济林分布与优势45
第四节 草场资源46
一、草场类型46
二、分布特点46
三、兽用中草药资源47
第五节 观赏植物和野生蔬菜47
一、观赏植物47
二、野生蔬菜植物47
第四章 药用植物资源49
第一节 药用植物种类及优势品种49
一、药用植物种类49
二、优势品种51
第二节 中药资源分布规律及珍稀品种52
一、中药资源分布规律52
二、新资源与珍稀品种54
第五章 野生动物资源55
第一节 两栖纲55
一、物种与区系55
二、生态类型56
三、优势种及分布57
第二节 爬行纲57
一、物种与区系57
二、优势种58
三、生态分布58
第三节 鸟纲58
一、物种与区系58
二、居留类型59
三、鸟类群落分布59
四、优势种群60
第四节 兽类61
一、兽种与区系61
二、优势资源61
第五节 保护动物62
一、蛙类62
二、鹰鸟类63
三、鲮鲤类71
四、猫类71
五、鹿类75
第六节 珍稀保护野生动物76
一、珍稀保护动物76
二、经济资源动物77
第六章 水资源78
第一节 水资源量与优势78
一、水资源量78
二、水能资源79
第二节 地面水环境质量79
一、地面水监测79
二、水环境质量80
第三节 水体质量82
一、水体测定82
二、水体质量82
第七章 森林小气候84
第一节 气候特点84
一、海洋性气候明显84
二、季风气候变化分明85
三、森林中空气和阴离子密集87
第二节 森林小气候87
一、小气候观测87
二、小气候观测结果88
第三节 气象要素90
一、温度90
二、降水量95
三、日照时数96
四、相对湿度97
五、风向风速98
六、立体气候层带明显99
第四节 森林气候特征101
一、森林气候101
二、林内外小气候107
第八章 森林生态环境质量112
第一节 空气质量112
一、环境空气质量测定标准112
二、环境空气质量测定113
第二节 空气负离子含量116
一、空气负离子功能及测定标准116
二、空气负离子产生条件与作用117
三、空气负离子测定结果118
四、空气负离子丰富120
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120
一、空气中微生物含量120
二、空气微生物测定122
第九章 自然景观126
第一节 地质地貌景观126
一、山峰与象形山石126
二、笔架山132
三、洞穴景观133
第二节 水文景观136
一、溪流风光136
二、瀑布景观137
三、池、湖、泉景点142
第三节 植物景观143
一、原始森林景观144
二、植物群落景观146
三、古树名木景观147
第四节 气象气候景观151
一、云海151
二、冬雪152
三、雾凇、雨凇153
四、日出、晚霞153
第五节 自然景观价值154
一、自然景观丰富多彩155
二、自然景观景点级别与数量155
三、大熊山有十二怪156
四、六日游线路157
第十章 人文景观资源160
第一节 宗教礼制建筑群160
一、古寺160
二、殿堂162
第二节 石刻163
一、乾隆御笔163
二、古石碑群163
三、熊山古寺石碑文164
四、礼照碑文164
五、熊山古寺复修序165
六、古塔像石刻166
第三节 桥梁166
一、石拱桥166
二、木桥167
第四节 石阶167
一、古代石阶167
二、新建石阶168
三、石阶游道168
第五节 墓168
一、西泉寺墓塔群168
二、古寺普同塔168
第六节 亭169
一、黄阳界茶亭169
二、长行界茶亭169
第七节 观景地170
一、十里坪170
二、瞭望台171
第十一章 名人游山题词172
第一节 古近代名人172
一、古代名人172
二、近代名人173
第二节 近代伟人和现代名人173
一、毛泽东同志为大熊中学题校名173
二、现代名人176
第十二章 历史神山181
第一节 神奇熊山181
一、蚩尤之山181
二、蚩尤文化182
三、蚩尤屋场184
四、神山英雄185
五、苗瑶祖山187
第二节 探游神山188
一、黄帝祭奠蚩尤188
二、黄帝游大熊山189
三、探访蚩尤故里190
第十三章 名山风采192
第一节 自然仙境192
一、沉醉熊山192
二、绿色明珠194
三、生态胜地196
四、生物王国197
第二节 熊山风光200
一、神秘风韵200
二、深山奥妙202
三、雾漫高山204
四、巍峨九龙峰205
五、雄伟瀑布207
第三节 特色大观208
一、特色农家乐208
二、天造花园211
三、森林野趣212
四、杜鹃美景215
第十四章 诗词歌赋218
第一节 散文诗218
一、赞大熊山218
二、触景写意220
第二节 诗词抒情223
一、人文景点抒情223
二、春夏大溪自然风光225
三、秋游大溪生态沟227
四、山水清音228
五、松风礼赞230
第三节 歌词231
一、杜鹃红似火231
二、熊山恋232
三、林海觅珠233
四、熊山秀美235
第十五章 神话传说237
第一节 圣山传说237
一、战神蚩尤237
二、娘娘修行238
第二节 乾隆皇帝故事240
一、乾隆圣迹240
二、乾隆皇帝家世241
三、乾隆私访大熊山243
第三节 宝地传奇245
一、熊山传说245
二、飞马腾云246
三、神仙洞247
四、樊公公251
五、摇钱树252
第十六章 保护发展生态旅游254
第一节 保护扩大森林资源254
一、树立生态保护意识254
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255
三、科学培育森林资源255
第二节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256
一、保护森林植物资源256
二、植物景观培育与开发257
第三节 经济林保护与发展257
一、保护发展有机茶叶257
二、开发野生生态水果258
三、发展仿生经济林261
第四节 开发中药材资源262
一、市场导向262
二、科学种植263
三、保护开发珍稀品种263
四、因地制宜全面发展263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264
一、自然生态系统保护264
二、科学经营森林公园264
三、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265
四、开展珍稀动植物生态研究265
五、保护珍稀动物中药材资源265
六、保护珍稀植物中药材资源266
七、植物抗癌中药材资源266
八、走科学发展道路267
九、申报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
第六节 森林小气候利用268
一、利用垂直变化气候268
二、开发森林小气候268
三、享受人体舒适时间269
四、胜地避暑消夏269
第七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269
一、科学利用水资源270
二、先建站后连网272
三、加强管理272
第十七章 旅游购物274
第一节 美味山珍274
一、土鸡274
二、兔肉274
三、柴火腊肉275
四、蜂蜜275
第二节 神奇水果与茶饮276
一、神奇水果276
二、茶饮278
第三节 野菜佳肴279
一、魔芋279
二、小竹笋280
三、沙参280
四、蕨菜281
五、野芹菜281
六、天子葱281
第四节 名贵药材282
一、杜仲282
二、天麻282
三、黄柏283
四、厚朴283
五、三七284
六、五加皮284
七、遥逍竹285
八、玉竹285
第十八章 科学管理287
第一节 国家现行管理体制287
一、森林公园等级287
二、法律地位287
第二节 公园管理体制288
一、管理沿革288
二、管理职责288
第三节 管理机构289
一、机构设置原则289
二、管理机构289
第四节 行政法制和安全管理289
一、行政管理289
二、法制管理290
三、安全管理291
第五节 经营管理291
一、创新体制291
二、探索新机制292
三、门票管理292
四、旅游设施管理293
五、环境卫生管理293
六、行业卫生管理294
七、游览安全管理294
八、人才管理295
九、旅游促销管理295
第六节 生态文明管理296
一、生态和环境保护指标体系296
二、地形地貌保护297
三、人文古迹管理297
四、景区风景点管理297
大熊山乔、灌木名录299
大熊山野生动物名录315
大熊山药用植物、动物名录325
热门推荐
- 2681212.html
- 3278447.html
- 1821483.html
- 35093.html
- 1632884.html
- 1976777.html
- 1230055.html
- 1014039.html
- 2188552.html
- 1938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4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0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7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0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7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4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2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8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5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