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层社区实用中医预防保健手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基层社区实用中医预防保健手册
  • 汤毅主编;石陨,蒋雪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8934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社区-中医学-预防医学-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层社区实用中医预防保健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预防保健、养生的理论1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1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涵及中医学的特点1

二、阴阳理论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2

三、气血理论3

四、脏腑4

五、病因9

第二节 中医预防保健理论11

一、中医预防医学的概念11

二、中医的健康标准11

三、中医预防保健具体方法11

第三节 中医养生理论14

一、生命14

二、天年15

三、衰老15

四、天人相应16

五、形神合一16

六、动静互涵16

七、协调平衡17

八、正气为本17

第二章 中医治未病18

第一节 中医治未病学历史渊源18

一、春秋战国前及战国时期18

二、秦汉时期23

三、晋隋、唐宋时期37

四、明清时期39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41

一、治未病学说41

二、中医体质学44

三、体质干预52

第三章 中医体质养生58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58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58

一、先天因素58

二、后天因素59

第三节 体质的特点64

一、体质的遗传性64

二、体质的稳定性64

三、体质的可变性65

四、体质的多样性65

五、体质的可调性65

第四节 体质与年龄65

第五节 中医体质的分类66

第六节 不同类别体质的形成与特征66

第七节 体质的辨识方法67

第八节 不同体质的养生与调治原则68

第四章 中医食疗与食养71

第一节 概念71

一、营养与中医食养食疗71

二、中医食养、中医食疗与中医药膳71

三、均衡饮食与膳食指南72

第二节 中医食疗养生理论的特点73

一、体现“治未病”思想73

二、食物基础是精气73

三、食物具有四性五味74

四、饮食应辨体质74

五、食勿伤胃、食需淡薄75

六、食物有相宜相忌76

七、食物可养五脏77

第五章 中医音乐养生78

第一节 中医音乐养生理论78

一、中医音乐养生与阴阳80

二、中医音乐养生与五行80

三、中医音乐养生与七情81

第二节 中医音乐养生作用与机制82

一、中医音乐养生作用82

二、中医音乐养生机制83

第三节 中医音乐养生方法84

一、五音养生方法84

二、音乐处方87

附:茶叶五行88

第四节 注意事项88

第六章 中医情志调养90

第一节 修德90

一、思想清净91

二、少私寡欲92

三、精神乐观92

四、心胸开阔95

五、意志坚强95

第二节 畅情96

一、畅情的理念96

二、畅情的基本原则及常见方法98

第三节 动形103

一、放松功104

二、松静功106

第七章 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手段107

第一节 膏方107

一、膏方的含义107

二、膏方的分类107

三、膏方的功效108

四、膏方的特点109

五、组方原则110

六、组方特点111

七、组方内容112

八、膏方的制作113

九、膏方的保存115

十、膏方的服用115

十一、膏方服用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17

十二、膏方的适用范围118

第二节 拔罐126

一、概述126

二、拔罐疗法的特点126

三、器具准备127

四、拔罐的手法128

五、操作步骤129

六、注意事项131

七、禁忌证131

八、不良反应和处理132

九、常见疾病举例132

十、罐印的诊断功能135

第三节 刮痧137

一、概述137

二、刮痧的功效137

三、刮痧工具138

四、刮痧时间及频率138

五、常用刮痧法139

六、刮痧的部位139

七、刮痧的步骤141

八、刮痧后的正常情况142

九、禁忌证142

十、常见疾病举例143

第四节 灸法146

一、概述146

二、作用特点147

三、适应证147

四、常见操作方法147

五、禁忌证149

六、注意事项150

七、常见疾病的灸法治疗150

第五节 针刺155

一、概述155

二、作用特点155

三、基本操作方法155

四、针灸前的准备157

五、禁忌证157

六、针刺注意事项158

七、不良反应和处理159

八、常见病治疗举例160

第六节 推拿163

一、概述163

二、推拿的功效163

三、推拿的时间、次数和强度164

四、推拿基本技术164

五、适应证167

六、禁忌证167

七、常见疾病举例167

第七节 贴敷170

一、概述170

二、作用特点171

三、特殊贴敷方法171

四、适应证及禁忌证172

五、基本操作方法172

六、注意事项173

七、常见疾病的穴位选择174

第八节 足浴175

一、概述175

二、功效175

三、适应证175

四、用具176

五、操作方法176

六、注意事项176

七、禁忌证177

八、常用单味足浴方177

第九节 功法锻炼178

一、概述178

二、功法锻炼的意义178

三、特点和作用178

四、禁忌情况179

五、常用功法179

第八章 季节养生214

第一节 各季节总的养生原则214

第二节 各季节饮食调理215

第三节 各季节生活起居调理219

第四节 各季节运动调理225

第五节 各季节自我保健方法226

第九章 常见慢性病易感人群的预防调理229

第一节 高血压病229

一、高血压易感人群的范围229

二、高血压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29

三、高血压易感人群病前调理的方法230

第二节 高脂血症233

一、高脂血症易感人群的范围233

二、高脂血症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34

三、高脂血症易感人群病前调理的方法234

第三节 糖尿病238

一、糖尿病易感人群的范围238

二、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39

三、糖尿病易感人群预防保健的方法与技术239

第四节 脂肪肝242

一、脂肪肝易感人群的范围242

二、脂肪肝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42

三、脂肪肝易感人群病前调理的方法243

第五节 冠心病246

一、冠心病易感人群的范围246

二、冠心病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46

三、冠心病易感人群预防保健的方法247

第六节 中风249

一、中风易感人群的范围249

二、中风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49

三、中风易感人群预防保健的方法250

第七节 痴呆252

一、痴呆易感人群的范围252

二、痴呆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52

三、痴呆易感人群预防保健的方法253

第八节 易患感冒255

一、易感冒人群的范围255

二、易感冒人群的中医分类255

三、易感冒人群预防保健方法256

第九节 慢性咳嗽258

一、慢性咳嗽易感人群的范围258

二、慢性咳嗽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59

三、慢性咳嗽易感人群预防保健方法259

第十节 颈椎病263

一、颈椎病易感人群的范围263

二、颈椎病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64

三、颈椎病易感人群预防保健方法264

第十一节 腰腿痛268

一、腰腿痛易感人群的范围268

二、腰腿痛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68

三、腰腿痛易感人群预防保健方法268

第十二节 痛风272

一、痛风易感人群的范围272

二、痛风易感人群的中医分类272

三、痛风易感人群预防保健的方法与技术272

附录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276

附录2:关于征求《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意见的通知281

附录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284

附录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287

附录5: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290

附录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的通知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