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金融排斥 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徐少君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2489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金融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金融排斥 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3
1.3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4
1.3.1研究内容与思路4
1.3.2研究方法6
1.4核心概念界定7
1.4.1包容性增长7
1.4.2金融排斥7
1.4.3金融排斥与一些类似概念的区分10
1.5结构安排11
1.6创新之处13
1.6.1研究内容13
1.6.2研究视角14
1.6.3研究方法14
2文献综述16
2.1金融排斥研究的借鉴理论基础16
2.1.1基础之一——金融地理学的借鉴16
2.1.2基础之二——金融发展理论的借鉴18
2.2金融排斥的研究之一——地理指向性研究22
2.3金融排斥的研究之二——人文指向性研究25
2.4世界各国金融排斥的现状综述28
2.5进一步分析30
3历史的演变:金融排斥的缘起33
3.1产生的背景——金融排斥在国外的起源与关注33
3.2对中国的关注——部分银行分支机构的撤并36
3.2.1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36
3.2.2银行分支机构关闭引发了对金融排斥的关注38
3.3本章小结42
4我国金融排斥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现状研究43
4.1中国金融排斥指标体系的构建43
4.1.1总体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43
4.1.2地理渗透性的衡量47
4.1.3使用效用性的衡量49
4.1.4产品接触性的衡量54
4.2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金融排斥相对指数构建57
4.2.1全局主成分分析法57
4.2.2综合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与分布状态58
4.3省际金融排斥的分布状态61
4.3.1从性质分的金融排斥三大维度的分布状态61
4.3.2从服务产品角度分的金融排斥三大维度的分布状态64
4.4本章小结65
5金融排斥的空间分析:演化趋势67
5.1空间自相关性分析67
5.1.1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方法67
5.1.2各地区空间自相关性分析69
5.1.3关于空间自相关性结果的进一步分析73
5.2金融排斥的空间收敛性分析:基于β—收敛74
5.2.1相关文献综述和基本模型的设置74
5.2.2我国省际金融排斥收敛性的实证研究77
5.2.3关于β—收敛结果的进一步分析80
5.3金融排斥差异的分形分析81
5.3.1基于分形理论的金融排斥发展模型81
5.3.2我国省际金融排斥的分形研究83
5.3.3关于R/S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86
5.4本章小结87
6金融排斥的诱因:理论分析89
6.1基础模型89
6.1.1需求视角90
6.1.2供给视角91
6.1.3均衡分析94
6.2扩展模型之一:对储蓄服务类的排斥分析97
6.2.1需求分析97
6.2.2供给分析97
6.2.3均衡分析98
6.3扩展模型之二:对信贷服务的排斥分析99
6.3.1信贷服务排斥的均衡分析99
6.3.2信贷歧视的进一步分析101
6.4扩展模型之三:对基本保险服务的排斥分析106
6.5本章小结107
7金融排斥的诱因:实证分析110
7.1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110
7.1.1影响函数之一:g1(person it)111
7.1.2影响函数之二:g2(macro it)112
7.1.3影响函数之三:g3(facilities it)113
7.1.4影响函数之四:g4(institution it)113
7.1.5影响函数之五:g5(social it)115
7.1.6影响函数之六:g6(region it)116
7.1.7影响函数间的相关性检验117
7.2金融排斥的诱因: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122
7.2.1模型的建立及SYS-GMM估计方法122
7.2.2实证检验结果124
7.2.3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132
7.3基于浙江省的调研分析133
7.3.1变量、方法和数据133
7.3.2实证结果与分析137
7.3.3结论142
7.4本章小结143
8金融排斥的后果分析154
8.1金融排斥对各地区微观个体的影响154
8.1.1研究方法: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和因果性检验155
8.1.2金融排斥对各地区微观个体影响的实证分析158
8.1.3基于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检验166
8.1.4结果的进一步分析169
8.2金融排斥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171
8.2.1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171
8.2.2基于各地区的实证173
8.2.3基于三大地区的实证175
8.2.4结果的进一步分析177
8.3金融排斥对金融制度的影响179
8.3.1金融排斥对现有正规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冲击180
8.3.2金融排斥所诱导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竞争分析182
8.3.3金融排斥对非正规金融的诱导作用184
8.4本章小结186
9降低我国的金融排斥程度:障碍与对策191
9.1降低金融排斥措施的世界借鉴191
9.1.1各主体积极发挥作用共同降低金融排斥程度191
9.1.2信用联盟的成功运营193
9.2降低我国金融排斥程度所面临的障碍194
9.2.1降低金融排斥程度所面临的普遍性障碍195
9.2.2我国降低金融排斥程度所面临的障碍196
9.3积极开展对部分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降低金融排斥程度198
9.3.1降低金融排斥程度的具体对策之一——小额贷款199
9.3.2降低金融排斥程度的具体对策之二——社区银行203
9.4引导非正规金融合理发展,提高对金融排斥人群的金融服务能力205
9.4.1提高金融包含程度的具体对策之三——互助会205
9.4.2其他非正规金融形式207
9.5本章小结207
10总结与展望210
10.1我国的金融排斥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10
10.2我国省际金融排斥的发展呈现收敛性趋势211
10.3我国金融排斥程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11
10.4我国区域金融排斥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后果212
10.5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我国的金融排斥程度213
10.6未来研究展望214
参考文献215
索引237
热门推荐
- 147167.html
- 3456789.html
- 1857698.html
- 1785269.html
- 3019136.html
- 1914842.html
- 2438592.html
- 3450170.html
- 1463076.html
- 493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2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4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7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3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1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6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3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9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4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