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来宽带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未来宽带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
  • 王宝生,吕绍和,陈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3751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宽带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来宽带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宽带互联网1

1.1.1 互联网的历史沿革1

1.1.2 互联网的发展现状2

1.1.3 未来的宽带互联网络5

1.2 互联网基础技术7

1.2.1 OSI与TCP/IP7

1.2.2 IPv49

1.2.3 IPv611

1.3 宽带网络12

1.3.1 基本含义12

1.3.2 网络体系结构13

1.4 宽带网络的支撑技术14

1.4.1 支撑技术总览15

1.4.2 功能支撑技术16

1.4.3 平台支撑技术16

1.4.4 应用支撑技术16

1.5 本书的组织17

参考文献17

第2章 物联网技术19

2.1 引言19

2.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20

2.2.1 物联网的内涵20

2.2.2 物联网与其他网络的关系21

2.3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22

2.3.1 物联网的结构组成22

2.3.2 感知层23

2.3.3 网络层24

2.3.4 应用层24

2.4 射频识别25

2.4.1 概述25

2.4.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26

2.4.3 访问控制与防碰撞27

2.4.4 EPC Gen-2标准简介30

2.5 无线传感器网络31

2.5.1 概述32

2.5.2 传感器33

2.5.3 媒体访问控制(MAC)34

2.5.4 数据聚合36

2.5.5 能量有效的通信与感知40

2.6 物联网的未来43

2.7 小结44

参考文献44

第3章 云计算的网络支撑技术47

3.1 云计算简介47

3.1.1 云计算的概念47

3.1.2 云计算的特点48

3.1.3 云计算服务模型49

3.1.4 云计算核心技术49

3.2 网络虚拟化51

3.2.1 网络节点虚拟化51

3.2.2 网络平台虚拟化52

3.3 网络设备虚拟化53

3.4 链路虚拟化54

3.4.1 链路虚拟化体系结构55

3.4.2 虚拟接口切分技术56

3.4.3 多跳链路虚拟化技术57

3.4.4 链路虚拟化关键技术58

3.4.5 支持链路虚拟化的路由器转发平面结构59

3.5 统一交换63

3.5.1 Fibre Channel协议63

3.5.2 InfiniBand63

3.5.3 多协议存储网络系统65

3.5.4 数据中心以太网68

3.6 软件定义网络(SDN)68

3.6.1 SDN的架构69

3.6.2 SDN的特点70

3.6.3 SDN的部署和应用71

3.7 小结71

参考文献71

第4章 移动性的支撑技术74

4.1 引言74

4.2 移动性管理75

4.2.1 移动性的定义75

4.2.2 位置登记77

4.2.3 越区切换77

4.3 移动IP81

4.3.1 基本概念81

4.3.2 基本架构与过程84

4.3.3 关键技术85

4.3.4 移动IPv688

4.4 无缝切换88

4.4.1 切换的基本分类89

4.4.2 移动IP中的无缝切换90

4.4.3 WLAN无缝切换93

4.4.4 LTE中的切换97

4.5 标地分离的网络101

4.5.1 概念与意义101

4.5.2 基本的设计理念102

4.5.3 标识/位置分离的移动方案103

4.5.4 移动主机协议栈的设计103

4.5.5 主机移动后的通信流程104

4.5.6 增强移动平滑性的机制105

4.6 未来发展趋势106

4.7 小结107

参考文献107

第5章 测量与测试技术110

5.1 网络测量111

5.1.1 网络测量研究的意义与分类111

5.1.2 常用网络测量工具113

5.1.3 研究项目114

5.1.4 网络测量体系结构117

5.1.5 拓扑测量122

5.1.6 性能测量123

5.1.7 流量测量128

5.2 网络测试131

5.2.1 网络测试方法131

5.2.2 网络测试的分类132

5.2.3 协议一致性测试133

5.2.4 性能测试139

5.2.5 健壮性测试143

5.3 网络测试与测量的未来144

5.3.1 传统测试仪向虚拟仪器发展趋势144

5.3.2 测试序列生成技术研究趋势144

5.3.3 网络测量体系结构的研究趋势145

5.3.4 网络拓扑测量的研究趋势145

参考文献146

第6章 资源管理和优化技术149

6.1 引言149

6.2 QoS技术149

6.2.1 QoS体系结构151

6.2.2 主要的QoS控制机制155

6.2.3 QoS的研究热点159

6.2.4 QoS的发展趋势161

6.3 广域网优化162

6.3.1 传输优化技术162

6.3.2 多路径路由164

6.3.3 负载均衡166

6.4 流量工程170

6.4.1 流量工程研究热点171

6.4.2 流量工程的支撑技术172

6.5 应用层优化技术177

6.5.1 应用层优化技术产生背景177

6.5.2 应用层优化技术的本质179

6.5.3 应用层优化的支撑技术180

6.6 小结187

参考文献188

第7章 互联网态势感知191

7.1 概述191

7.1.1 网络态势感知概述191

7.1.2 网络态势感知模型193

7.1.3 网络态势知识表示196

7.1.4 网络态势评估方法197

7.2 网络态势感知模型201

7.2.1 模型概述201

7.2.2 网络态势指标体系206

7.2.3 态势因子选择方法207

7.3 传输态势感知技术208

7.3.1 概述208

7.3.2 大象流识别方法213

7.4 网络态势评估与预测216

7.4.1 基于粗集的态势评估技术216

7.4.2 基于神经网络的态势预测方法222

参考文献224

第8章 安全技术227

8.1 网络安全概述227

8.1.1 安全的基本概念227

8.1.2 网络安全威胁228

8.1.3 网络安全防护235

8.2 密码技术237

8.2.1 密码技术概述237

8.2.2 身份基加密240

8.2.3 属性基加密241

8.2.4 同态加密244

8.3 认证技术245

8.3.1 网络认证技术245

8.3.2 生物认证技术249

8.3.3 证书认证协商中的敏感信息保护251

8.4 信任管理技术252

8.4.1 信任管理概述252

8.4.2 基于身份策略的信任254

8.4.3 基于行为信誉的信任255

8.5 其他安全技术256

8.5.1 信息隐藏技术256

8.5.2 数字取证技术258

8.5.3 零知识证明259

8.5.4 秘密共享260

8.5.5 入侵检测技术262

8.5.6 DDoS检测技术264

参考文献265

名词索引268

作者简介2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