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语言学探索【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认知语言学探索
  • 王寅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7314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语言学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前言1

第一章 总论1

一、认知语言学之我见2

(一)概述2

(二)学科的归属与分类4

(三)认知语言学的权宜性定义和主要内容8

(四)结语12

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13

(一)概述13

(二)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15

(三)体验哲学是划分两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22

(四)体验哲学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认知基础23

(五)认知语言学是对乔姆斯基革命的一场革命29

三、Lakoff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32

(一)概述32

(二)认知科学33

(三)认知语言学35

第二章 语言的体验性46

四、语言的体验性47

(一)语言的体验性47

(二)词汇化的体验性55

(三)结语59

五、再论语言的体验性61

(一)概述61

(二)语言体验性与体验哲学63

(三)体验性与社会性68

(四)体验性与人文性70

(五)体验性与劳动创造语言70

(六)隐喻的体验性71

(七)如何分析语言的本质特征73

六、中西学者对体验哲学的论述对比初探76

(一)概述76

(二)中西学者对体验性的论述对比77

(三)中西学者对隐喻的论述对比84

(四)结语92

七、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94

(一)概述94

(二)词汇建构的体验性95

(三)词法范畴的体验性98

(四)结语106

八、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107

(一)概述107

(二)句法成因解释108

(三)评述117

第三章 三种认知方法:原型范畴、ICM和ECM120

九、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比121

(一)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的区分121

(二)基本层次范畴与英汉构词对比129

十、二山之石,必可攻玉138

(一)进一步加大克服“两张皮”的力度138

(二)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的应用140

十一、事件域认知模型(ECM)150

(一)事件域认知模型提出的理论背景151

(三)兼顾动态与静态分析154

(二)兼顾线性和层级分析154

(四)缺省信息与转喻机制155

(五)间接言语行为157

(六)词性转换159

(七)转喻的体验基础159

(八)词义变化方式160

(九)反义同词现象163

(十)结语167

第四章 认知语义学169

(一)认知语义学概述170

十二、认知语义学170

(二)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174

(三)结语186

十三、语义外在论与语义内在论188

(一)概述188

(二)语义外在论189

(三)语义内在论193

(四)结语199

(一)概述202

十四、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的再思考202

(二)中西学者对意义本体的认识203

(三)音义关系论述对比215

(四)21世纪的展望221

第五章 隐喻认知理论223

十五、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224

(一)概述224

(二)中西隐喻研究对比225

(三)隐喻的工作机制及理解过程226

(四)两类不同隐喻的工作机制232

十六、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234

(一)概述234

(二)隐喻能力应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三合一”237

(三)培养隐喻能力的设想238

(四)结语245

第六章 认知与语篇246

十七、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247

(一)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247

(二)认知语法与语篇分析249

(三)语篇分析方法实例介绍257

(四)结语260

十八、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261

(一)概述261

(二)认知世界简述263

(三)认知世界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267

(四)连贯性的程度与原型理论277

(一)概述280

十九、认知参照点原则与语篇连贯280

(二)认知参照点与语篇连贯281

(三)认知参照点与论题统领性283

(四)认知参照点与代词运用289

(五)心智路径290

(六)结语295

第七章 象似性研究296

二十、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298

(一)概述298

(二)两论相持时期(古希腊-19世纪末)300

(三)索绪尔时期(20世纪初至60年代)301

(四)后索绪尔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304

(五)结语312

二十一、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314

(一)概述314

(二)术语的狭义与广义理解315

(三)客观主义与非客观主义317

(四)象似性辩证说与任意性支配说320

(一)概述324

二十二、象似性辩证说优于任意性支配说324

(二)理论框架325

(三)单个符号与符号组合问题326

(四)符号的二分说与三分说328

(五)单层面与多层面329

(六)描写性与解释性330

(七)理论性与实践性333

(八)百花齐放的象似性研究局面335

二十三、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340

(一)概述340

(二)标记象似性与文体特征342

(三)结语350

二十四、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352

(一)概述352

(二)拟象性话语的语用分析353

(三)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358

(四)结语367

第八章 认知语言学存在的问题368

二十五、认知语言学值得思考的八个问题369

(一)概述369

(三)基于原型成员的延伸问题370

(二)认知的无意识性问题370

(四)语义链问题371

(五)范畴容忍度问题374

(六)概念的体验性问题375

(七)隐喻问题375

(八)主观性问题381

(九)框架和意象图式问题383

(十)结语385

主要参考书目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