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侵权法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张民安,梅伟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2443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侵权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二版总序1
第一编 侵权法的基本原理1
第一章 侵权与侵权法概述1
第一节 侵权行为与侵权法的性质1
一、侵权行为的界定1
第二版序3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3
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5
四、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7
五、侵权法的性质9
第二节 侵权法的历史10
一、古代社会的结果责任10
二、罗马法的侵权责任制度13
三、近代侵权责任制度14
四、现代侵权责任制度15
五、我国侵权法17
第三节 侵权法的目的20
一、导论20
二、有关侵权法目的的学说及其评价20
三、侵权法的利益平衡性22
一、导论24
第四节 过错侵权责任与其他替代性补偿制度24
二、保险制度对侵权法的影响25
三、社会保障制度对侵权法的影响27
四、严格责任对过错侵权法的影响29
第五节 公共政策在侵权法中的地位31
一、导论31
二、法官在侵权案件中考虑的公共因素32
三、公共政策被用来作为阻止侵权责任产生的具体情形39
一、侵权责任理论根据的意义44
第二章 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44
第一节 导论44
二、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过错45
三、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危险或其他45
第二节 过错侵权责任46
一、过错侵权责任的性质46
二、过错侵权责任的特征46
三、过错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47
四、过错的推定规则48
一、严格责任的性质52
第三节 严格责任52
二、严格责任的理论根据54
三、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56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其他理论根据58
一、公平责任58
二、担保理论59
三、物的行为理论62
第一节 侵权行为64
一、侵权行为的分类64
第三章 侵权责任的构成条件64
二、人的侵权行为与物的侵权行为65
三、单独的侵权行为与共同的侵权行为66
四、故意侵权行为与过失侵权行为69
五、作为侵权行为与不作为侵权行为70
第二节 损害70
一、损害的界定71
二、可予赔偿的损害的特征71
三、损害的分类:财产损害73
四、损害的分类:非财产损害74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76
第三节 因果关系76
二、因果关系的特征77
三、因果关系的学说78
第二编 过错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81
第四章 侵权过错的分析方法81
第一节 侵权过错分析方法的选择81
一、二元或三元过错理论81
二、主观过错和客观过错选择的后果81
三、当代客观过错的主导地位82
二、意志在主观性过错中的作用之一:过错的区分83
第二节 主观性过错83
一、主观性过错的意义83
三、意志在主观性过错中的作用之二:意志是过错可责难性的条件84
四、主观性过错理论存在的问题86
第三节 客观性过错87
一、侵权过错的客观界定87
二、客观过错的判断标准之一:危险理论89
三、客观过错的判断标准之二:理性人的标准91
二、法定义务的普遍性与特定性94
一、法定义务在我国现代侵权法中的空白94
第一节 法定义务在过错侵权责任中的地位94
第五章 法定义务的理论分析94
三、法定义务在过错侵权责任中的地位96
四、法定义务的渊源97
第二节 注意义务产生的渊源97
一、注意义务理论在现代法律中的确立97
二、注意义务的抽象性判断标准99
三、注意义务的具体判断标准100
四、本书的评价101
一、不作为不承担过错侵权责任的原则102
第三节 不作为过错产生的侵权责任102
二、基于特殊关系产生的积极作为义务103
三、责任的自愿承担产生的积极作为义务105
四、好人撒马利亚人:一般性民事救助义务107
第四节 违反制定法规定的注意义务承担的侵权责任109
一、制定法与过错侵权责任109
二、违反制定法规定的义务提起的侵权诉讼的性质110
三、违反制定法规定的义务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111
四、结论113
二、就他人行为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114
一、导论114
第六章 因他人的行为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114
第三编 各种形式的替代侵权责任114
第一节 就他人行为承担的特殊或一般侵权责任114
三、就他人行为承担的一般侵权责任115
四、我国法律应当采取的原则116
第二节 公司就其董事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117
一、导论117
二、公司就其董事的行为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公司机关理论117
三、董事个人承担的侵权责任119
一、导论121
第三节 父母就其未成年子女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121
二、父母就其子女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的性质122
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承担替代责任的构成要件123
四、法律效果125
第四节 公共服务经营者就他人的侵权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126
一、公共服务经营者承担侵权责任概述126
二、公共服务经营者承担侵权责任的要件127
三、法律效果127
二、学校就他人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的要件128
一、学校侵权责任概述128
第五节 学校就其他人的侵权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128
三、法律效果129
第七章 雇主就其雇员的过错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130
第一节 雇主承担侵权责任的性质130
一、导论130
二、有关雇主侵权责任性质的学说130
第二节 雇主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32
一、导论132
三、我国民法关于雇主侵权责任的性质132
二、雇佣关系的存在133
三、雇员所实施的过错侵权行为135
四、雇员的职务范围136
第三节 法律效果138
一、受害人的三种诉讼请求权139
二、雇主对雇员提起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140
三、雇主的责任抗辩140
第一节 有形人格与无形人格的区分141
一、一般人格权与特殊人格权理论的扬弃141
第四编 侵犯人身权益承担的侵权责任141
第八章 侵犯他人有形人格承担的侵权责任141
二、有形人格权和无形人格权理论的确立142
三、有形人格权的法律保护143
第二节 侵犯他人人身完整性承担的侵权责任144
一、导论144
二、人的身体的不可侵犯性145
三、人的身体的不可处分性146
四、人的身体组成部分的完整性的法律保护147
五、侵犯他人人身完整性的权利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148
一、导论154
第三节 侵犯他人生命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54
二、直接受害人享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继承权155
三、财产损害的赔偿156
四、非财产损害的赔偿157
第九章 侵害他人无形人格承担的侵权责任160
第一节 侵害他人姓名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60
一、姓名的界定160
二、姓名权的内容160
三、对他人姓名权的故意侵害161
一、名称与名称权162
第二节 侵害他人名称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62
四、侵害他人姓名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62
二、名称权的内容163
三、对他人名称权的故意侵害163
四、侵害他人名称权的行为承担的侵权责任164
第三节 侵害他人肖像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64
一、肖像的意义与特征164
二、肖像权的内容164
三、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165
四、侵害他人肖像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66
一、名誉与名誉权168
第四节 侵害他人名誉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68
二、侵害他人名誉权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69
三、侵害他人名誉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71
第五节 侵害他人隐私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72
一、隐私与隐私权172
二、隐私权的内容174
三、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174
四、对他人隐私权的故意侵害175
一、贞操与贞操权176
第六节 侵害他人贞操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76
五、侵害他人隐私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76
二、对他人贞操权的侵害177
三、侵害他人贞操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78
第七节 侵害他人自由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78
一、自由权与人身自由权178
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79
三、被告承担的侵权责任180
一、古罗马法对有形财产提供的保护181
第一节 过错侵权法对他人有形财产提供保护的历史181
第十章 侵害他人有形财产承担的侵权责任181
第五编 侵犯他人财产权益承担的侵权责任181
二、近现代一些国家法律对有形财产提供的保护182
三、过错侵权法对有形财产提供保护的原因183
第二节 侵害他人动产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184
一、动产与动产的过错侵权责任184
二、侵害他人动产的过错行为185
三、侵害他人动产承担的侵权责任187
四、抗辩事由187
二、侵害他人不动产所承担的侵权责任性质188
一、不动产与不动产的权利188
第三节 侵害他人不动产承担的过错侵权责任188
三、对他人不动产的过错侵害行为189
四、侵害他人不动产承担的侵权责任191
五、抗辩事由191
第十一章 侵害他人无形财产承担的侵权责任(一)——故意侵权法对无形财产的法律保护193
第一节 概论193
第二节 干预他人契约关系承担的侵权责任193
一、导论193
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94
三、对第三人干预他人契约关系的法律救济195
第三节 共谋侵权承担的侵权责任197
一、导论197
二、以非法手段所为的共谋侵权197
三、以合法手段所为的共谋199
四、共谋侵权责任的共同构成要件199
五、对共谋侵权的法律救济200
第四节 威胁侵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01
一、导论201
二、威胁侵权的种类201
三、威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02
四、威胁侵权的责任形式204
第五节 欺诈侵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04
一、欺诈行为的侵权性204
二、欺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05
三、欺诈侵权的责任形式208
第十二章 侵害他人无形财产承担的侵权责任(二)——过失侵权法对纯经济损失的法律保护210
第一节 纯经济损失在现代过失侵权法中的地位210
一、过失侵权法不对纯经济损失提供保护的原则210
二、过失侵权法不对纯经济损失提供保护的原因210
三、过失侵权法对纯经济损失的例外保护211
四、纯经济损失理论在我国民法中的确立212
第二节 专业人士就其过失侵权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213
一、专业人士概述213
二、专业人士就其过失陈述对其委托人承担的侵权责任215
三、专业人士就其过失陈述对第三人承担的侵权责任216
第三节 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218
一、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不受过错侵权法保护的原则218
二、现代侵权法不对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提供法律保护的理由218
三、我国过失侵权法对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的法律保护220
一、相关经济损失概述221
第四节 过错侵权法对相关经济损失的法律保护221
二、英美侵权法关于相关经济损失的法律规则222
三、大陆法系国家关于相关经济损失的法律原则223
四、公共政策在相关经济损失中的考量224
五、相关经济损失排除性规则的例外226
一、过错侵权责任的法律根据228
二、侵害著作权的过错责任228
第一节 侵害知识产权的理论根据228
第十三章 侵犯他人无形财产承担的侵权责任(三)——过错侵权法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228
三、侵害商标权和专利权的过错责任229
第二节 侵害他人著作权与邻接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30
一、侵害著作人身权230
二、侵害著作财产权231
三、侵害著作邻接权232
四、侵害著作权与邻接权的限制234
五、侵害他人著作权和邻接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35
第三节 侵害他人专利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35
一、专利权概述235
三、侵害专利权的限制236
二、侵害他人专利权的行为236
四、侵害他人专利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37
第四节 侵害他人商标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37
一、商标权概述237
二、侵害他人商标权的行为238
三、侵害他人商标权承担的侵权责任239
第一节 高度危险作业产生的严格责任241
一、各国关于高度危险作业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241
二、高度危险作业产生的严格责任的构成要件241
第十四章 物的行为产生的严格责任241
第六编 各种形式的严格责任241
三、高度危险作业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243
第二节 建筑物及物品产生的严格责任243
一、各国关于建筑物及物品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243
二、责任构成要件244
三、抗辩事由245
第三节 地下施工物产生的严格责任245
一、地下施工物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245
二、地下施工物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46
三、抗辩事由246
二、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侵权法概况247
一、环境污染侵权的概念247
第四节 环境污染产生的侵权责任247
三、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50
四、抗辩事由252
第五节 产品侵权责任253
一、产品侵权责任概念253
二、产品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253
三、产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254
四、免责条件257
一、赔偿全部损害原则的意义258
二、赔偿全部损害原则的实施258
第十五章 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258
第一节 赔偿全部损害的原则258
第七编 侵权损害赔偿258
第二节 仅仅赔偿损害的原则259
一、仅仅赔偿损害原则的意义259
二、损害赔偿请求权竞合的禁止原则259
三、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例外允许原则260
第三节 一次性要求全部损害赔偿的原则261
一、一次性要求全部损害赔偿原则的意义261
二、一次性要求全部损害赔偿原则的例外261
第四节 司法的自由裁量原则263
第十六章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抗辩264
第一节 侵权责任抗辩事由概述264
一、侵权责任抗辩的界定264
二、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种类264
三、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类型264
第二节 被告无过错的责任抗辩265
一、被告已尽了合理注意义务的抗辩265
二、不可抗力的抗辩266
一、法定职权的行使268
第三节 法定秩序的抗辩268
三、第三人过错的抗辩268
二、权利的正当行使269
三、自卫行为269
四、紧急避险271
第四节 受害人态度的抗辩273
一、受害人自愿承担危险273
二、原告对损害行为的明示同意273
三、原告对危险的默示接受274
四、受害人权利的事先免除274
主要参考文献276
热门推荐
- 1689609.html
- 1729200.html
- 2299144.html
- 450847.html
- 1407112.html
- 1615684.html
- 769158.html
- 136636.html
- 2126072.html
- 3885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4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3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2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3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5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1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5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8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