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惠安县志【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陈万里,王春来主编;王良周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352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288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1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惠安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二节 境域59
第一节 隶属59
第一篇 建置59
第一章 隶属 境域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60
第一节 宋至清代区划60
第二章 行政区划6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63
第一节 螺城镇68
第三章 乡、镇、场建置68
第二节 螺阳乡69
第三节 黄塘乡71
第四节 洛阳镇73
第五节 东园镇74
第六节 百崎回族乡75
第七节 张坂镇76
第八节 涂寨镇77
第九节 山霞乡79
第十节 崇武镇80
第十二节 净峰乡81
第十一节 小岞乡81
第十三节 东岭镇82
第十四节 辋川镇84
第十五节 山腰乡85
第十六节 后龙乡87
第十七节 南埔乡88
第十八节 涂岭乡89
第十九节 山腰盐场91
第一章 地质126
第二篇 自然地理126
第一节 地层127
第二节 侵入岩128
第四节 构造129
第三节 变质岩129
第五节 矿产131
第一节 类型133
第二章 地貌133
第二节 山脉山峰134
第三节 海区底质地貌138
第一节 四季特征139
第三章 气候139
第二节 常年性天气140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146
第一节 地表水147
第四章 水文147
第二节 地下水152
第三节 海区153
第一节 土壤155
第五章 土壤 植被155
第二节 植被159
第一节 野生动物163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163
第二节 野生植物164
第七章 自然灾害165
第二节 水灾166
第一节 旱灾166
第三节 风灾167
第四节 其他灾害168
第一节 人口源流171
第一章 人口演变171
第三篇 人口171
第二节 人口变动172
第三节 人口分布176
第一节 性别、年龄结构178
第二章 人口构成178
第三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结构181
第二节 文化素质181
第四节 职业构成182
第六节 民族构成183
第五节 姓氏构成183
第一节 婚姻184
第三章 婚姻 家庭184
第四章 人口管理与控制185
第二节 家庭185
第一节 人口统计186
第二节 计划生育188
第三节 管理机构189
第一章 经济总量190
第四篇 经济综述190
第一节 农业经济192
第二节 工业和建筑业经济194
第四节 财政金融195
第三节 商业和交通邮电业经济19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96
第二章 经济结构196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200
第三节 产业结构201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3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203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206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206
第一节 收入207
第四章 人民生活207
第二节 消费208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0
第一章 粮油作物210
第五篇 农业210
第二节 油料作物217
第一节 水果218
第二章 经济作物218
第二节 蔬菜221
第三节 茶222
第四节 蔗麻223
第三节 海肥224
第二节 绿肥224
第三章 肥料224
第一节 有机肥(农家肥)224
第一节 植物保护225
第四章 农技农艺225
第三节 无机肥(化肥)225
第二节 农技推广230
第一节 畜类231
第五章 畜禽饲养231
第二节 禽类232
第一节 传统农具233
第六章 农业机具233
第三节 畜禽防疫233
第二节 农业机械234
第一节 开荒和围海造田235
第七章 农田建设235
第二节 改良土壤237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240
第一章 林木资源240
第六篇 林业240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243
第三节 古树 名木245
第一节 采种育苗246
第二章 营林育林246
第二节 造林绿化248
第三节 封山育林254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55
第一节 森林防火255
第三章 森林保护255
第四章 林业生产257
第一节 木材生产257
第一节 机构258
第五章 林业机构与管理258
第二节 林副产品258
第二节 管理260
第一节 水域 渔场265
第一章 渔业资源265
第七篇 水产265
第二节 水产资源266
第一节 捕捞作业267
第二章 海洋捕捞267
第二节 转场生产274
第三节 捕捞工具278
第一节 海水养殖280
第三章 水产养殖280
第二节 淡水养殖283
第一节 水产品购销285
第四章 购销 加工285
第二节 保鲜加工2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9
第五章 管理289
第二节 渔政管理290
第一节 盐场295
第一章 盐业生产295
第八篇 盐业295
第二节 盐埕296
第三节 制盐299
第四节 食盐精加工300
第一节 盐价301
第二章 销售301
第五节 盐类化工产品301
第二节 运销303
第一节 机构306
第三章 管理306
第二节 盐工307
第三节 盐政管理309
第一节 粮食加工业312
第一章 食品饮料工业312
第九篇 工业312
第三节 酿造业313
第二节 油脂加工业313
第五节 糖果糕饼业315
第四节 制糖业315
第六节 水产品加工业316
第一节 火力发电317
第二章 电力工业317
第七节 饮料业317
第二节 水力发电318
第三节 电力联网320
第四节 管理321
第一节 机械制造业322
第三章 机械工业322
第二节 铸造业323
第四章 金属制造业324
第三节 汽车配件324
第一节 砖瓦业325
第五章 建材工业325
第三节 石板材业326
第二节 陶瓷业326
第四节 壳灰业327
第六章 纺织工业328
第五节 水泥业328
第一节 印刷业330
第七章 印刷、纸品业330
第二节 纸品业331
第一节 服装业332
第八章 服装、制鞋、皮革业332
第二节 制鞋业333
第九章 船舶制造业335
第三节 皮革业335
第十章 化学工业336
第十一章 橡塑工业337
第一节 竹制品338
第十二章 竹木制品业338
第一节 木雕339
第十三章 工艺美术339
第二节 木制品339
第二节 竹编340
第五节 书画341
第四节 石雕341
第三节 纸雕341
第六节 其他工艺342
第四节 制盐343
第三节 玻璃制品343
第十四章 其他工业343
第一节 饲料343
第二节 电器343
第五节 渔网344
第一节 溪流整治工程345
第一章 水利建设345
第十篇 水利345
第二节 蓄水工程347
第三节 引水工程352
第四节 提水工程355
第五节 围垦工程357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360
第二章 水利管理360
第二节 灌溉管理361
第三节 水利工程保安加固362
第四节 水费征收363
第一章 县城建设364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364
第一节 市政设施建设365
第二节 房屋建设369
第三节 环境卫生375
第四节 园林绿化376
第一节 镇驻地建设377
第二章 乡镇建设377
第二节 乡驻地建设383
第三节 村庄建设390
第三章 建筑业391
第一节 建筑队伍392
第二节 设计 施工394
第三节 施工设备395
第四节 建筑技术396
第五节 主要建筑工程398
第一节 环境污染400
第四章 环境保护400
第二节 综合治理401
第二节 规划管理4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2
第五章 建设管理402
第三节 用地管理403
第五节 建筑管理404
第四节 房产管理404
第一章 石雕种类406
第十二篇 石雕406
第一节 建筑石雕407
第二节 器用石雕408
第三节 工艺石雕409
第一节 石材415
第二章 石雕生产415
第二节 石雕机具416
第三节 石雕企业417
第一节 古道425
第一章 陆路425
第十三篇 交通425
第二节 公路426
第三节 桥梁429
第一节 港口431
第二章 水路431
第三章 陆路运输435
第二节 渡口435
第一节 客运436
第二节 货运438
第三节 搬运装卸440
第四章 水路运输442
第二节 客运443
第一节 航线443
第三节 货运445
第一节 行政管理450
第五章 管理450
第二节 路政管理451
第三节 运政管理453
第四节 航政管理454
第五节 交通监理456
第二节 邮政代办所(局)459
第一节 驿站 驿铺459
第十四篇 邮电459
第一章 机构459
第四节 邮电局460
第三节 电报局460
第一节 邮路462
第二章 邮政462
第二节 设备464
第三节 业务465
第三章 电信470
第二节 电话472
第一节 电报472
第二节 思想教育476
第一节 经营管理476
第四章 企业管理476
第一节 集市478
第一章 集市网点478
第十五篇 商业478
第二节 商业网点480
第一节 副食品购销482
第二章 商品购销482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484
第三节 药品购销487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489
第五节 农用物资购销491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494
第一节 对外贸易495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495
第二节 劳务输出4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8
第五章 管理498
第二节 计划管理499
第四节 储运管理500
第三节 财务管理500
第一节 集市贸易502
第一章 粮油市场502
第十六篇 粮油经营502
第二节 网点503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504
第一节 公粮征收506
第二章 粮油征购506
第二节 粮食统购507
第三节 花生统购509
第一节 城镇粮油供应511
第三章 粮油供应511
第二节 农村粮油供应513
第一节 仓储515
第四章 粮油储运加工515
第三节 粮油调运516
第二节 粮油保管516
第四节 粮油加工5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0
第五章 管理520
第二节 财务管理521
第三节 票证管理522
第一节 计划编制523
第一章 计划管理523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523
第二节 计划种类524
第四节 物资调配527
第三节 计划检查527
第一节 物价调整528
第二章 物价管理528
第二节 物价检查532
第一节 市场管理533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533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536
第四节 商标管理538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538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540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542
第一章 财税体制542
第十八篇 财税542
第一节 预算内收入543
第二章 财政收入543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543
第二节 预算外收入544
第三章 财政支出546
第三节 其他收入546
第一节 预算内支出547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550
第四章 赋税552
第三节 上解支出552
第一节 农业税553
第二节 盐税554
第三节 工商各税556
第四节 专项基金561
第一节 财政管理562
第五章 财税管理562
第二节 税收管理563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汇兑庄566
第一章 金融机构566
第十九篇 金融566
第二节 银行567
第四节 保险公司569
第三节 信用社合作联合社569
第一节 种类570
第二章 货币570
第五节 其他机构570
第二节 流通572
第三节 货币管理573
第一节 存款574
第三章 金融业务574
第二节 借贷577
第四节 外汇583
第三节 结算583
第五节 代理业务586
第二节 业务587
第一节 种类587
第四章 保险58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惠安县地方组织588
第二十篇 政党588
第一节 早期组织及活动589
第二节 中共惠安县委会597
第三节 县委重要领导活动609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614
第五节 组织建设615
第六节 纪律检查633
第七节 宣传教育635
第八节 统战工作638
第九节 信访640
第一节 组织沿革64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惠安县地方组织641
第三节 基层组织642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642
第四节 主要活动643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惠安县基层组织645
第三章 民主党派惠安县基层组织645
附:三青团惠安县地方组织645
第三节 中国致公党惠安县基层组织646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惠安县基层组织646
第一节 普选647
第一章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647
第二十一篇 人大 政府 政协64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48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650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653
第五节 主要活动656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58
第一节 县署659
第二章 县署 县公署 县政府659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662
第一节 办事机构663
第三章 人民政府663
第二节 基层政权677
第三节 政务纪要689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694
第四章 人民政协694
第二节 工作机构698
第三节 主要活动699
第一节 行业工会703
第一章 工人团体703
第二十二篇 群团703
第二节 总工会704
第一节 农民协会708
第二章 农、渔民团体708
第二节 渔会709
第一节 妇女会710
第三章 妇女团体710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711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714
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714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717
第三节 青年联合会717
第二节 学生联合会717
第一节 商会719
第五章 工商团体719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721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723
第六章 学术团体723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723
第一节 华侨公会725
第七章 华侨、归侨团体725
第二节 其他学会、协会、研究会725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726
第三节 红十字会727
第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727
第八章 其他团体727
第一节 抗美援朝分会727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协会728
第一节 机构729
第一章 公安729
第二十三篇 公安司法729
第二节 剿匪73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731
第四节 社会治安732
第五节 刑事侦查733
第六节 户籍管理734
第八节 犯人管理735
第七节 出入境管理735
第一节 机构736
第二章 检察736
第九节 消防736
第二节 刑事检察737
第四节 经济检察738
第三节 法纪检察73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739
第五节 监所检察739
第一节 机构740
第三章 审判740
第二节 刑事审判741
第三节 民事审判743
第五节 申诉复查744
第四节 经济审判744
第二节 法制宣传746
第一节 机构746
第四章 司法行政746
第四节 公证748
第三节 律师748
第五节 民事调解749
第一节 关隘750
第一章 军事要地750
第二十四篇 军事750
第二节 澳口751
第一节 城池752
第二章 军事设施752
第二节 烽火台753
第四节 哨所754
第三节 营寨7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755
第一节 宋至清驻军755
第三章 驻军75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756
第二节 红色武装757
第一节 民国政府的地方武装757
第四章 地方武装757
第五章 民兵758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装部758
第一节 组织759
第三节 训练760
第二节 装备760
第四节 主要活动761
第二节 征兵制763
第一节 募兵制763
第六章 兵役76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764
第一节 抗倭765
第七章 重要战事765
第二节 邱二娘起义766
第三节 武装抗捐767
第四节 惠安暴动768
第五节 剿匪769
第六节 反偷渡770
第七节 海战771
第一章 拥军 优抚773
第二十五篇 民政773
第一节 支前 拥军774
第二节 抚恤775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777
第二章 安置777
第二节 移民和知青安置778
第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779
第三章 福利 救济779
第二节 灾害救济782
第一节 扶持老区建设788
第四章 扶持建设788
第二节 农村扶贫789
第三节 扶持少数民族792
第一节 婚姻登记797
第五章 其他民政事务797
第二节 地名管理798
第三节 少数民族事务799
第四节 殡葬改革800
第一节 工人就业801
第一章 工人801
第二十六篇 劳动人事801
第二节 工人队伍802
第四节 劳动管理804
第三节 用工形式804
第二节 干部调配806
第一节 干部构成806
第二章 干部806
第三节 干部管理808
第一节 工人工资福利811
第三章 工资 福利811
第一节 干部离退休814
第四章 离退休工作814
第二节 干部工资福利814
第二节 工人离退休816
第一节 清至民国时期出国818
第一章 出国818
第二十七篇 华侨818
第一节 分布819
第二章 华侨分布与活动81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国819
第三节 社会活动821
第二节 经济活动821
第四节 文化教育822
第五节 社团823
第一节 参加辛亥革命828
第三章 参加祖国革命828
第三节 参加抗日战争829
第二节 参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829
第一节 侨汇830
第四章 支援家乡建设830
第四节 参加解放战争830
第二节 投资办实业832
第三节 文教卫生834
第一节 分布840
第五章 侨乡840
第二节 主要侨乡简介841
第一节 安置 救济843
第六章 华侨事务843
第三节 接待844
第二节 落实华侨政策844
第一节 明清往台845
第一章 惠人往台845
第二十八篇 惠台关系8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往台847
第一节 分布848
第二章 在台惠人848
第二节 团体849
第一节 探亲谒祖851
第三章 惠台交往851
第二节 文化交流852
第三节 经济活动854
第一节 台眷台属858
第四章 台眷台属及在惠台胞858
第一节 对台宣传859
第五章 对台事务859
第二节 在惠台胞859
第三节 接待 安置861
第二节 落实政策861
第一节 文学创作864
第一章 文学864
第二十九篇 文化864
第二节 民间文学865
第一节 书法 美术 摄影866
第二章 艺术866
第二节 戏剧 杂艺86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870
第四节 艺术团体871
第一节 报刊873
第三章 报刊 图书 档案873
第二节 图书875
第三节 档案878
第一节 广播879
第四章 广播 电影879
第二节 电影880
第一节 文化馆(站)881
第五章 文化设施8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882
第六章 管理882
第二节 剧场 影院882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883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社学885
第三十篇 教育885
第一节 学前教育889
第二章 普通教育889
第二节 小学教育891
第三节 中学教育893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895
第三章 职业、专业教育895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898
第四章 成人教育899
第四节 特殊教育899
第三节 高等专业教育899
第一节 业余教育900
第二节 成人职业教育904
第三节 其它成人教育905
第一节 队伍907
第五章 教师907
第二节 待遇909
第三节 进修培训910
第一节 教育经费911
第六章 经费 设施911
第二节 校舍916
第一节 科研机构918
第一章 机构 队伍918
第三十一篇 科技918
第二节 科技队伍920
第一节 科学普及921
第二章 科普活动921
第二节 科技示范925
第一节 农业技术科研926
第三章 科研成果926
第二节 工业技术科研929
第三节 医药卫生技术科研932
第四节 其他科研933
第一节 农业技术引进推广936
第四章 技术引进与推广936
第二节 工业技术引进推广939
第三节 医疗技术引进推广940
第一节 人才管理949
第五章 管理949
第二节 项目与经费管理950
第五节 专利报批952
第四节 情报管理952
第三节 成果管理952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53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953
第三十二篇 医药卫生953
第二节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956
第五节 其他医疗机构961
第四节 私人诊所961
第三节 村卫生所(站)961
第二节 培训962
第一节 构成962
第二章 医疗队伍962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963
第三章 卫生防疫963
第二节 公共卫生965
第三节 预防接种96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967
第四章 疾病防治967
第二节 地方病调查970
第四节 寄生虫病防治971
第三节 慢性病防治971
第一节 妇科病查治973
第五章 妇幼保健973
第二节 优生优育974
第一节 中医975
第六章 医疗 护理975
第三节 儿童保健975
第二节 西医976
第四节 护理977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977
第二节 加工炮制978
第一节 地产药材978
第七章 药物978
第二节 医政管理9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979
第八章 管理979
第三节 药政管理980
第四节 经费管理981
第五节 医疗制度管理982
第一节 文化遗址984
第一章 古遗址984
第三十三篇 文物984
第二节 古窑址985
第四节 烟墩遗址986
第三节 古城址986
第一节 古代一般墓葬987
第二章 古墓葬987
第五节 其他遗址987
第二节 历史名人墓988
第一节 寺观庙宇990
第三章 古建筑990
第二节 祠堂民宅992
第四节 塔 经幢994
第三节 教堂994
第五节 桥995
第七节 水利工程996
第六节 古城墙996
第八节 亭阁997
第一节 摩崖石刻998
第四章 石刻 造像998
第二节 碑刻999
第三节 造像 石雕1000
第一节 革命旧址1001
第五章 革命文物1001
第三节 烈士墓 纪念碑1002
第二节 纪念碑1002
第一节 陶瓷器1003
第六章 文物藏品1003
第二节 金属器1004
第三节 石器、玉器及其他1005
第四节 墓志铭1006
第一节 保护管理1008
第七章 文物保护1008
第三节 考古调查与发掘1011
第二节 陈列1011
第一节 婚嫁1012
第一章 人生习俗1012
第三十四篇 风俗1012
第二节 丧葬1016
第三节 喜庆1018
第一节 衣饰1019
第二章 生活习俗1019
第二节 饮食1021
第三节 住宅1022
第四节 出行1023
第三章 节令习俗1024
第一节 春节1024
第二节 上元节1024
第三节 清明节1025
第四节 端午节1025
第五节 半年节 乞巧节1025
第六节 中元节 中秋节1026
第七节 冬节 除夕1026
第四章 行业习俗1027
第一节 农事习俗1027
第二节 工匠习俗1027
第三节 开店习俗1027
第四节 造船和出归航习俗1027
第一节 信仰“三一教”1028
第五节 驾驶员习俗1028
第五章 民间信仰1028
第二节 其他民间信仰1029
第一章 语音1031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1031
第三十五篇 方言1031
第二节 连读变调1033
第三节 轻声1034
第四节 文白异读1035
第二章 同音字表1036
第三章 词汇和语法1055
第一节 词汇1055
第二节 语法1061
第四章 语料标音1062
第一章 道教1066
第一节 庙观1066
第三十六篇 宗教1066
第二章 佛教1067
第三节 主要活动1067
第一节 寺院庵堂1067
第二节 道士1067
第二节 僧尼1069
第三节 主要活动1070
第一节 清真寺1072
第二节 信徒1072
第三章 伊斯兰教1072
第四章 基督教1073
第一节 教堂1073
第三节 主要活动1073
第二节 教徒1077
第三节 主要活动1079
第五章 天主教1081
第一节 教堂1082
第二节 教徒1082
第三节 主要活动1083
第三十七篇 人物1084
第一章 人物传1084
第二章 人物录1166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1166
第二节 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1180
第三章 人物表1184
第一节 抗日阵亡战士表1184
第二节 职官表1188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称)名表1208
附录1256
一、旧志序文1256
二、文章、碑文选辑1260
三、重要文件选辑1270
后记1287
热门推荐
- 3806204.html
- 78581.html
- 3828581.html
- 3873944.html
- 3443516.html
- 3263604.html
- 1601130.html
- 1682720.html
- 3414656.html
- 2907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3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1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8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1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7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9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9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