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国演义》的哲学艺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三国演义》的哲学艺术
  • 刘向军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4943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国演义》的哲学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哲学的形象阐释1

一 《三国演义》借助三国历史事实,形象地阐释了中国古代哲学1

1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具有鲜明的思想主题1

2 《三国演义》的鲜明思想主题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全面阐释4

3 三国人物和事件是阐释中国古代哲学观念的形象载7

二 加强对《三国演义》的哲学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1

1 《三国演义》思想道德的影响13

2 加强对《三国演义》的哲学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7

3 本书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19

第一编 曹操、刘备、孙权在群雄争霸中崛起的哲学基础24

第一章 《三国演义》与英雄崇拜24

一 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28

二 正确的发展战略33

三 王霸之度38

四 重视人才41

1 曹操的人才观41

2 刘备的人才观47

3 孙权的人才观56

4 袁绍、刘表等人在用人方面的教训63

五 多谋善断70

第二编 “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哲学依据76

第二章 《三国演义》与正统观念76

一 中国古代正统观念76

二 关于帝蜀帝魏的争论80

1 刘备和曹操,谁是正统,历来看法不一80

2 尊蜀汉为正统,反映了为汉族地主阶级政权争正统的倾向81

三 对刘备皇帝血统的强调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正统观念83

四 拥汉派与反汉派的斗争史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正统观念87

1 否定黄巾起义,肯定对黄巾起义的镇压87

2 否定董卓,肯定反对董卓的斗争89

3 否定李傕、郭汜,肯定反对李傕、郭汜的斗争95

4 否定曹操,肯定反对曹操集团的斗争97

5 否定曹丕代汉,肯定反对曹丕的斗争111

五 刘备集团的奋斗史充分地体现了浓厚的正统观念112

1 刘备集团面临的形势115

2 取荆州为家116

3 取西川建基业117

4 刘备、关羽、张飞之死118

5 图中原119

6 蜀亡120

第三章 《三国演义》与仁政观念121

一 中国古代仁政观念121

1 仁政观念的渊源121

2 仁政观念的完善123

3 拥护仁政,反对暴政是人民的理想129

二 对暴政的揭露131

1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对董卓暴政的揭露132

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对曹操暴政的揭露134

三 “宽仁厚德”——对刘备仁政的歌颂139

1 对老百姓广施仁政140

2 誓守信用,以德行仁142

3 顺从权变,不拘常理144

4 刘备的泪为百姓而流146

第四章 《三国演义》与谶纬神学148

一 谶纬神学产生的背景149

1 董仲舒唯心主义天人感应论为谶纬神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149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确立为谶纬神学的泛滥提供了社会条件153

二 谶纬神学的主要内容154

1 “谶”、“纬”释义155

2 两汉时期的谶纬神学156

三 《三国演义》与谶纬神学159

1 神灵符纪159

2 有关国祚的谶纬162

3 生死有命,人不可改变164

4 帝王将相生死有异兆165

5 歌谣预告事变167

6 紧急关头有神助168

7 帝王将相有瑞应169

第三编 刘备集团最终失败原因的哲学分析172

第五章 《三国演义》与义的伦理道德观172

一 义的伦理道德观与结义现象172

1 义与结义现象172

2 桃园结义174

二 关羽崇拜179

1 义和勇的化身179

2 关羽崇拜187

三 刘关张义的伦理道德观批判190

1 关于关羽190

2 关于张飞198

3 关于刘备205

第六章 《三国演义》与宗法制度209

一 嫡长子继承制209

1 曹操后代在立嗣问题上的争斗214

2 袁绍后代在立嗣问题上的争斗221

3 刘表后代在立嗣问题上的争斗222

4 孙吴的立嗣问题223

5 刘备对待刘禅的态度225

二 宦官与外戚的冲突232

1 外戚执政的必然性233

2 宦官与外戚冲突的必然性235

3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宦官与外戚的冲突236

三 司马氏篡魏238

1 曹操时期239

2 曹丕、曹睿时期239

3 曹芳时期241

第七章 《三国演义》与忠的伦理道德观243

一 忠的伦理道德观243

二 赵云的忠贞248

1 赵云的选择之明249

2 赵云的忠贞250

三 诸葛亮的忠贞256

1 诸葛亮的选择之明257

2 诸葛亮的忠贞264

四 其他人的忠与不忠269

1 马超之择269

2 陈宫之择273

3 张绣之择275

4 吕布之择276

5 蔡邕的愚忠278

6 沮授等人的愚忠279

7 王累等人的愚忠280

8 张悌的愚忠282

第八章 《三国演义》与人和论283

一 仁政、忠勇离不开智谋284

1 没有智谋,仅有仁政、忠勇是不行的284

2 以周瑜、曹操为陪衬,突出地描写了诸葛亮的智谋286

二 智谋也离不开仁政、忠勇301

1 马谡无勇,魏延无忠302

2 以司马懿为陪衬,夸张地描写了诸葛亮的智谋315

第九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历史哲学326

一 治乱分合论326

1 有关治乱分合的四种理论326

2 《三国演义》的治乱分合论333

二 “五德始终论”335

1 战国末期邹衍“五行相胜”的“五德始终论”336

2 两汉谶纬神学“五行相生”的“五德始终论”339

3 《三国演义》中有关“五德始终论”历史观的描述342

第四编 《三国演义》所阐释的其他一些哲学观念346

第十章 《三国演义》与早期道教346

一 道教产生的根源及早期道教的主要内容346

1 道教产生的根源346

2 早期道教的主要内容348

二 早期道教的宣传组织功能359

1 黄巾军对道教(太平道)的利用361

2 张鲁对道教(五斗米道)的利用363

三 统治者对早期道教的限制与镇压365

1 曹操对道教的限制366

2 “小霸王怒斩于吉”366

第十一章 《三国演义》与人文意识370

一 反对两汉经学的神秘主义,建立魏晋玄学的理论体系371

1 魏晋玄学产生的根源371

2 早期魏晋玄学的主要内容374

3 玄学理论是现实政治斗争的反映375

二 反对两汉经学的禁欲主义,注重人的自我价值378

三 反对两汉经学的蒙昧主义,歌颂人的聪明才智383

1 歌颂人的智慧383

2 提倡学以致用385

第十二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传统妇女观388

一 《三国演义》宣扬了中国古代传统妇女观中落后的一面388

二 《三国演义》形象地阐释了中国女性的闪光点394

第十三章 《三国演义》与古代军事哲学399

一 《三国演义》形象地阐释了“知己知彼”的唯物论原则402

二 《三国演义》形象地阐释了“奇正”军事辩证法原则407

三 《三国演义》形象地阐释了“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411

附录一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415

一 东汉末人物415

二 刘备集团423

三 曹操集团427

四 孙权集团432

五 西晋人物436

附录二 《三国演义》重大事件年表437

主要参考文献440

后记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