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阳市志 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德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629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013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1121页
- 主题词:德阳市-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阳市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五篇 中国共产党937
第一章 党的组织938
第一节 德阳市委938
第二节 县级党委940
第三节 机关党委941
第四节 基层组织942
第五节 原德阳工业区党委943
第二章 领导决策944
第一节 重大会议944
第二节 战略部署947
第三节 政策研究951
第三章 党建工作952
第一节 党员队伍952
第二节 干部管理955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959
第四章 纪检监察960
第一节 纪律检查960
第二节 监察工作964
第五章 宣传教育965
第一节 理论教育965
第二节 舆论导向968
第三节 干部培训974
第四节 精神文明976
第六章 统一战线983
第一节 党派合作983
第二节 对台工作988
第七章 保密 信访 党史992
第一节 保密992
第二节 信访994
第三节 党史997
第十六篇 人民代表大会999
第一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1000
第一节 人民代表1000
第二节 历届会议1001
第二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003
第一节 机构1004
第二节 历届会议1005
第三节 重要活动1014
第三章 县(市、区)人大常委会1032
第一节 机构1032
第二节 重要活动1033
第十七篇 人民政府1035
第一章 机构1036
第一节 德阳市人民政府1036
第二节 职能部门1038
第三节 县(市、区)人民政府1040
第二章 制度1042
第一节 领导工作制度1042
第二节 会议制度1044
第三节 公文管理制度1045
第四节 工作联系制度1046
第五节 信息管理制度1047
第六节 调研制度1048
第七节 政务督办制度1048
第三章 政务1049
第一节 经济1049
第二节 城市建设1059
第三节 文化1061
第四节 法制工作1064
第五节 人民生活1065
第六节 外事1066
第七节 侨务1067
第八节 无线电管理1068
第九节 监察1069
第十节 档案1071
第十八篇 人民政协1075
第一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阳市委员会1076
第一节 委员1076
第二节 会议1076
第三节 提案1079
第二章 政协德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079
第一节 工作机构1079
第二节 会议1081
第三节 工作1082
第三章 县(市、区)政协1096
第一节 机构1096
第二节 活动1099
第十九篇 民主党派 工商联110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德阳市委员会1110
第一节 组织1110
第一节 会议1111
第三节 活动1111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德阳市委员会1113
第一节 组织1113
第二节 会议1116
第三节 活动1117
第三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德阳市委员会1120
第一节 组织1120
第二节 会议1122
第三节 活动1122
第四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阳市委员会1125
第一节 组织1125
第二节 会议1126
第三节 活动1127
第五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阳市委员会1130
第一节 组织1130
第二节 会议1132
第三节 活动1133
第六章 九三学社德阳市委员会1134
第一节 组织1134
第二节 会议1136
第三节 活动1138
第七章 德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1141
第一节 组织1141
第二节 会议1145
第三节 活动1147
第二十篇 社会团体1155
第一章 共青团德阳市委员会1156
第一节 组织1156
第二节 活动1158
第二章 德阳市妇女联合会1161
第一节 组织1161
第二节 活动1161
第三章 德阳市总工会1167
第一节 组织1167
第二节 活动1168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德阳市委员会1172
第一节 组织1172
第二节 活动1172
第五章 德阳市科学技术协会1174
第一节 组织1174
第二节 活动1175
第六章 德阳市红十字会1177
第一节 组织1177
第二节 活动1178
第七章 德阳市残疾人联合会1183
第一节 组织1183
第二节 活动1184
第八章 德阳市老龄委员会1187
第一节 组织1187
第二节 活动1188
第九章 德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1189
第一节 组织1189
第二节 活动1190
第十章 德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德阳市私营企业协会1193
第一节 组织1193
第二节 活动1195
第十一章 德阳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1198
第一节 组织1198
第二节 活动1200
第二十一篇 军事1203
第一章 军事机关1204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德阳军分区1204
第二节 德阳警备区和什邡警备区1205
第三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德阳市支队1206
第四节 县级军事机构1206
第二章 治军1208
第三章 驻军1220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1220
第二节 国民党起义部队1224
第四章 地方武装1226
第一节 民众武装1226
第二节 地方部队1226
第三节 地方游击队1227
第四节 县基干大队 警卫营 县中队1228
第五章 兵役1229
第一节 兵役机构1229
第二节 兵员征集1230
第三节 预备役1236
第四节 征兵 共育 安置一条龙1238
第六章 民兵1242
第一节 组织建设1242
第二节 领导管理体制1246
第三节 军事训练1248
第四节 全民国防教育1250
第五节 民兵工作“四个一”达标1251
第六节 民兵武器装备1251
第七节 发动民兵干四化,围绕四化办民兵1252
第八节 重大贡献1253
第七章 防空1255
第一节 防空组织1255
第二节 防空工程建设1257
第三节 空袭 警报 信号1257
第八章 重大战事1258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125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1263
第三节 解放德阳地区1264
第四节 剿匪战斗1265
第二十二篇 政法1269
第一章 公安1270
第一节 治安管理1271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272
第三节 户政管理1274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1276
第五节 经济文化保卫1279
第六节 看守所1280
第七节 消防管理1283
第二章 检察1287
第一节 刑事检察1287
第二节 经济检察1291
第三节 法纪检察1294
第四节 监所检察129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1298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1300
第三章 审判1300
第一节 刑事审判1301
第二节 民事审判1305
第三节 经济审判1309
第四节 行政审判1313
第五节 申诉复查1314
第六节 执行13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1319
第一节 律师1319
第二节 公证1322
第三节 调解与服务1324
第四节 法制宣传和法学教育1325
第五节 狱政1327
第二十三篇 民政1331
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1332
第一节 乡镇政权建设1332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1333
第二章 优抚1335
第一节 拥军优属1335
第二节 抚恤1339
第三节 烈士褒扬1340
第三章 安置1341
第一节 退伍军人安置1341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1343
第四章 救济1345
第一节 社会救济1345
第二节 灾害救济1348
第五章 社会福利1350
第一节 福利事业1350
第二节 福利生产1352
第三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53
第四节 收容遣送1353
第五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1355
第六章 婚丧及收养管理1356
第一节 婚姻管理1356
第二节 殡葬管理1357
第三节 收养管理1359
第七章 社团登记管理1359
第一节 社团概况1359
第二节 登记管理1360
第八章 地名管理1361
第一节 地名普查1361
第二节 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1362
第三节 地名管理1364
第九章 行政区划及边界管理1365
第一节 行政区划1365
第二节 边界管理1367
第二十四篇 人事 劳动1371
第一章 编制管理1372
第一节 编制管理机构1372
第二节 机构编制1373
第三节 精简与改革1376
第二章 人事管理1377
第一节 干部状况1377
第二节 录用安置1381
第三节 干部管理1389
第三章 劳动管理1397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1397
第二节 劳动制度1399
第三节 劳动就业1399
第四节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1401
第五节 社会保险1405
第六节 职业培训1408
第七节 劳动争议1410
第四章 工资福利1411
第一节 工资制度1411
第二节 假日工休1413
第三节 伤亡抚恤1415
第四节 奖金 补贴1416
第五章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1417
第一节 专业技术队伍1417
第二节 职称改革1420
第三节 评聘管理1420
第六章 人才交流1423
第一节 人才交流机构1423
第二节 人才流动及人才市场1424
第二十五篇 教育1427
第一章 学校1428
第一节 基础教育1428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1444
第三节 高等教育1455
第四节 成人教育1458
第二章 教师1466
第一节 教师队伍状况1466
第二节 任用1470
第三节 培训1472
第四节 待遇1475
第三章 教育教学1477
第一节 德育1477
第二节 智育1480
第三节 体育与学校卫生工作1483
第四节 教育研究1486
第五节 教学改革1488
第六节 电教教仪1489
第四章 管理1492
第一节 机构1492
第二节 体制改革1494
第三节 勤工俭学1497
第四节 教育经费1500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1505
第一章 科技机构15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506
第二节 科研机构1507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511
第二章 科技队伍与管理1513
第一节 分布与构成1513
第二节 科技人才流动1514
第三节 开展技术承包活动1515
第四节 培训农村科技人才1516
第五节 评选科技拔尖人才1518
第三章 科技管理1519
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1519
第二节 科技计划管理1520
第三节 科技成果管理1522
第四节 技术市场管理1529
第五节 专利工作1531
第六节 科技外事管理1532
第七节 科技情报与信息工作1534
第四章 科技兴工1535
第一节 企业科技进步与发展1535
第二节 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1540
第三节 微电子技术的推广应用1542
第五章 科技兴农1544
第一节 农村科技综合示范1544
第二节 四川省德阳星火科技产业带示范工程1545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1545
第二十七篇 文化艺术1547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1548
第一节 剧团1548
第二节 群众艺术馆与文化馆(站)1550
第三节 图书馆1554
第四节 文物管理所 博物馆 纪念馆1557
第五节 新华书店1561
第六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565
第七节 文化娱乐场所1568
第二章 文艺创作1571
第一节 文学创作及作品1572
第二节 艺术创作及作品1576
第三章 文化活动1583
第一节 演出1584
第二节 电影放映1588
第三节 社会文化活动1589
第四节 民间文化活动1593
第五节 文化学术交流1600
第四章 文物1601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1602
第二节 馆藏文物1603
第五章 文化市场1607
第一节 文化市场发展状况1607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1608
第二十八篇 新闻 广播 电视1611
第一章 新闻机构1612
第一节 德阳日报社1612
第二节 德阳市广播电视局1613
第三节 通讯社1613
第四节 记者站1614
第五节 新闻管理1615
第二章 报刊1616
第一节 县办小报1616
第二节 《德阳日报》1618
第三节 工业内刊1619
第四节 广播电视报1622
第五节 其他专业报1623
第三章 广播1626
第一节 有线广播1626
第二节 调频广播台1629
第三节 中波广播台1630
第四节 德阳人民广播电台1631
第五节 县级广播电台1633
第四章 电视1638
第一节 台塔建设1638
第二节 德阳电视台1640
第三节 县级电视台1642
第五章 管理1645
第一节 农网管理1645
第二节 电视差转台、发射台管理1645
第三节 卫星地面站管理1646
第四节 音像管理1646
第五节 服务体系1648
第六节 佳作奖励1648
第二十九篇 卫生1651
第一章 机构16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652
第二节 医疗机构1653
第三节 防疫保健机构1657
第四节 专业机构1658
第五节 个体诊所1659
第二章 设施1659
第一节 病床1659
第二节 器械1660
第三节 医卫经费1663
第三章 队伍1666
第一节 分布1666
第二节 结构1667
第三节 培训1668
第四章 疫病防治1670
第一节 医卫技术1670
第二节 卫生防疫1677
第三节 卫生监督监测1684
第五章 保健1692
第一节 妇女保健1692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1694
第三节 老年保健1694
第四节 科技人员保健1695
第六章 药政管理1696
第一节 药品1696
第二节 药剂及制品1698
第七章 爱国卫生1700
第一节 除害灭病1700
第二节 群众卫生1703
第三节 卫生宣传1705
第四节 公厕管理1706
第三十篇 体育1709
第一章 机构1710
第一节 行政机构1710
第二节 事业机构1710
第三节 德阳市体育总会1710
第二章 设施1712
第一节 场馆1712
第二节 设备1714
第三章 群众体育1716
第一节 学校体育1716
第二节 职工体育1717
第三节 农村体育1719
第四节 伤残人体育1720
第五节 民间体育1720
第六节 体育协会1721
第四章 运动训练1723
第一节 业余训练1723
第二节 训练项目及教练1726
第五章 运动竞赛1726
第一节 竞赛活动1726
第二节 承办竞赛活动1735
第六章 人才培养1737
第一节 培训1737
第二节 输送1740
第三十一篇 宗教 民族1745
第一章 管理机构1746
第一节 市级管理机构1746
第二节 县级管理机构1746
第二章 宗教1747
第一节 宗教工作1747
第二节 宗教概况1755
第三章 民族1763
第一节 构成1763
第二节 分布1764
第三节 习俗1765
第四节 民族工作1769
第三十二篇 地方志1775
第一章 机构 队伍1776
第一节 市地方志机构1776
第二节 县(市、区)地方志机构1778
第三节 修志队伍1779
第四节 职称评聘1780
第二章 修志业务1781
第一节 地方志编纂1781
第二节 指导修志1787
第三节 业务培训1789
第四节 县志审查1790
第三章 志后工作1793
第一节 整理旧志1793
第二节 地情资料1794
第三节 民俗编纂1794
第四节 学术研讨1795
第五节 咨询服务1796
第六节 资料工作1797
第三十三篇 名胜 旅游1799
第一章 风景名胜1800
第一节 山水1800
第二节 园林1806
第二章 文化古迹1812
第一节 古遗址1812
第二节 祠墓1814
第三节 寺庙1821
第四节 纪念地1829
第五节 石刻 雕塑1831
第六节 古建筑1833
第三章 旅游1835
第一节 服务设施1835
第二节 管理1836
第三十四篇 民俗1839
第一章 宗族 家庭1840
第一节 宗族1840
第二节 家庭1842
第二章 生活习俗1847
第一节 居住1847
第二节 服饰1850
第三节 饮食1853
第四节 交通1854
第三章 人生礼仪1855
第一节 婚姻1855
第二节 养育1858
第三节 祝寿1860
第四节 丧葬1861
第五节 社交1863
第四章 生产习俗1865
第一节 农事1865
第二节 手工生产与工匠1869
第五章 民间商贸与金融1872
第一节 集市1872
第二节 城镇店铺与摊点1874
第三节 钱庄 当铺与借贷1876
第六章 岁时习俗1878
第一节 传统节日1878
第二节 庙会1880
第三节 地方节日1882
第四节 生产节日1883
第五节 法定节日1883
第七章 民间组织1885
第一节 袍哥1885
第二节 丐帮1888
第三节 青帮1890
第四节 其他民间组织1891
第八章 崇信习俗1894
第一节 供奉 朝拜1894
第二节 迷信 禁忌1895
第九章 方言1898
第一节 语音1898
第二节 语法 词汇1901
第三节 俚语1906
第四节 谚语 歇后语1908
第三十五篇 人物1911
第一章 传记1912
卫元嵩1912
马道一1912
苏易简 苏舜钦1913
张浚 张栻1913
李调元1914
张邦伸1915
纪大奎1916
王光甸1916
张宗法1917
杨锐1917
侯橘园1918
罗光烈1919
萧朴生1919
孟本斋1920
黎冠英1921
刘庆恩1922
安晋彦1922
戴资杰1923
戴仲贤1924
王乃征1924
舒荣衢1925
缪嘉文1926
阮举刚1926
傅春吾1927
王干青1927
戴季陶1929
刘骏达1930
王本鉴1930
孙路平 陈文高1931
马嗣良1931
吴贯之1932
黄继光1932
赖发均1933
蒋元伦1934
萧培清1934
梁华1935
郭敬宇1935
黄怀英1936
李炳英1937
涂孝臣1937
夏骑风1938
李成祥1938
张思全1939
陈豹隐1939
曾?元1940
刘丹梧1941
王国仁1942
卢铸之1942
李云琡1943
覃子豪1944
曾天明1944
能海1945
张学源1945
冯灌父1946
何北衡1946
朱智涵1947
邹本富1948
王范之1949
邓芳芝1949
妙能1950
唐爱之1951
刘华瑜1951
姜尚峰1951
毛羽宾1952
邓登会1952
莫定森1953
邓义和1953
吕孝先1954
向朝金1954
骆是愚1955
吴肇武1956
彭明经1956
王逸群1957
张继寅1957
李英1958
范加林1959
刘钧天1959
任乾元1959
郑少清1960
曾祥祜1961
张玉峰1962
景晓村1962
第二章 名录1963
一、历代进士名录1963
二、德阳市1984~1994年度表彰的先进人物名录1964
三、德阳市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名录1970
附录1973
一、历届领导名录1974
(一)历届中共德阳市委领导名录1974
(二)历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名录1976
(三)历届市人民政府领导名录1978
(四)历届政协德阳市委员会领导名录1980
(五)历届中共德阳市纪委领导名录1982
(六)德阳军分区领导名录1983
(七)历届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名录1984
(八)历届德阳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名录1985
二、筹建德阳市的有关资料及批文1986
关于德阳地区体制改革的建议1986
关于再次请求建立德阳市的补充报告1990
德阳建市筹备组成员名单1992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德阳市的报告1993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成立四川省德阳市筹备组的通知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四川省设立德阳市的批复1994
中国共产党德阳市委员会关于启用中共德阳市委印章的通知1995
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同志在德阳市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95
三、撤县建市(区、县)批复1996
国务院关于四川省撤销德阳县的批复1996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广汉县设立广汉市的批复1996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什邡县设立什邡市(县级)的批复1997
省政府转发经国务院批准建置旌阳区、罗江县的函件1997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绵竹县设立绵竹市(县级)的批复1998
四、新县志综录1998
五、德阳市建置问题与县名考1999
六、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编纂《德阳市志》的决定2006
中共德阳市委 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编纂《德阳市志》的决定2006
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德阳市志》初稿编写分工的通知2006
七、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出版《德阳市志》的批复2007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出版《德阳市志》的批复2007
八、《德阳市志》编纂人员名单2008
德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任主任委员2008
德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任副主任委员2008
德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2008
《德阳市志》编纂领导小组2008
《德阳市志》历任总编2009
《德阳市志》历任常务副总编2009
《德阳市志》历任副总编2009
《德阳市志》编辑人员2009
德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任委员2009
《德阳市志》初稿主要编写人员2010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历届组成人员2010
德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德阳市志》通审小组2010
四川省市州志审查验收小组《德阳市志》审稿人员2011
编后记2013
热门推荐
- 2003969.html
- 591459.html
- 116073.html
- 2813556.html
- 2183658.html
- 365417.html
- 1357122.html
- 501296.html
- 455577.html
- 279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1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3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1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8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7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4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0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9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