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和国元帅读古书实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共和国元帅读古书实录
  • 黄丽镛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397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元帅-生平事迹-中国;元帅-治学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和国元帅读古书实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892年1

读《三字经》1

1893年1

读《诗》、《书》1

1896年2

听席先生讲古书2

1897年2

听摆龙门阵2

1898年3

读《左传》、《史记》3

1901年4

一本《三字经》,没几天就背下来了4

1902年4

像岳飞、史可法、戚继光一样4

1903年5

入塾念书5

读私塾5

1904年5

读《三国演义》5

1905年6

只有一个题目还有点价值6

跟父亲读“三、百、千”6

教他背一些唐诗绝句6

1906年7

忠于民众,报答国家7

考核学生的方法是“背课程”7

1907年8

读《包公案》8

1908年8

读《论语》、《孟子》8

艺不少学过时悔8

张献忠是否真杀了这么多人,值得怀疑9

1909年11

杂货担里的唱本11

听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11

1910年12

另找私塾老师教《诗经》12

竹戒的教育12

1911年13

照旧读《百家姓》、《千字文》13

两件事读书耕地14

1912年15

学习古代兵法15

高声朗诵《满江红》16

1913年16

《三国演义》成了他喜爱的读物16

“陈刷板”17

读书之要旨在善于取舍17

吟诵《金刚经》1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

1914年19

大禹、墨翟、苏武……19

话说张献忠19

背诵屈原的《国殇》20

隐居读兵书20

对私塾产生了反感21

1915年22

秀山上读《孙子兵法》22

秀山观茶花23

像大禹那样23

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24

三更灯火五更鸡25

1916年25

请看砥柱正中流25

学习身残志坚的孙膑26

作一把斩除恶竹的“剑”27

《易经》是古代文献27

店里的小说差不多都看过28

1917年29

崇拜诸葛亮的用兵之道29

“知行合一”的要者何在29

屋里存有大量的书籍32

1918年33

李广和程不识33

用笔唤醒人民群众的觉悟33

为人处世的需要34

爱惜光阴34

面壁读书35

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35

制订读书计划36

游武侯祠和杜甫草堂36

历史考了86分38

1919年39

知过能悔,可以为明39

秦亡之大原因40

项羽不成功,未始非不学之故也40

汉高真无赖子40

勤而不怨,必能兴邦41

上台报私仇,器之小矣41

范蠡千古奇人也42

成大事者起兵以义42

恃势力大者可耻43

坐失机会,不协力,自亡也44

尚才不尚德,功成而民无生气矣45

不听谏,危矣哉45

创业之君与继之者、再继者46

以家为重,何能保国46

凭吊巴曼子将军47

买了两箱子中国线装书47

1920年48

《好了歌》讲的也像是“了尘”的意思48

孔子为我中华教宗49

1921年50

背诵了一段《后赤壁赋》50

读《资治通鉴》51

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52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52

1922年54

大江东去54

蘸着墨水读《史记》54

文天祥威武不屈55

续汉代卜式输财之美谈55

1924年56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56

1925年57

周武以三千人为一心57

不作冯妇事57

1926年58

留取丹心照汗青58

赠诗寓意58

关云长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59

程不识刁斗谨严59

1927年60

高尚的民族气节60

民之好恶61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61

1928年63

兵者,国之大事63

打虎牵羊63

有些类似李逵64

秦观词调悲观不足取65

想起蒋干盗书65

讲“围魏救赵”的故事66

千万不要像马谡67

1929年68

煮酒论英雄68

孙武的话对极了69

骄兵必败69

1930年70

田单的火牛阵70

举头望明月71

崎岖山路讲《红楼》72

战斗空当看古书72

1931年72

强而避之,击其惰归7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3

1932年74

痛心屈原的死74

蜀道之难74

1933年75

封建时代兵家的战略75

昨天的正确战术到今天不一定是正确的76

从挎包里掏出一本《今古奇观》77

1934年78

笑说“夜郎”78

1935年78

欲有所得,必有所失78

结合历史讲形势79

应该比诸葛亮高明一些79

那是孔明的方法81

草地露营逢夜雨81

比岳家军更为巩固82

夜吹《苏武牧羊》82

诸葛亮懂得一点气象知识82

赵普的主张83

1936年84

锐卒勿攻84

孙悟空借来了芭蕉扇84

读书,开卷有益嘛85

司马光笔下的战争85

买《孙子兵法》86

1937年86

雨不张盖86

决不会比吕蒙差87

战斗间隙看《三国》88

陈涉首义,群雄蜂起88

再读《红楼梦》诸书89

1938年91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91

“三先生”赠送《石头记》91

薛仁贵征东,咱们也征东93

我们就是孙悟空93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94

论经品茶94

不教倭寇度茅山95

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96

兵家必争的古战场97

三部书必须看97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98

老子有道理98

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99

历史是经常会重演的100

祖逖誓复中原101

绵山的故事102

1939年102

忠肝不洒中原泪102

中间小谢又清发103

话说寒食节104

山中宰相104

学习的方法10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救亡106

应该像唐三藏一样107

楚汉相争,先入关者王107

乃是一只破船,且漏风又当风浪之中108

顷得《韵海大全》一部109

梁山脚下看《水浒》109

《红楼梦》里的贾府110

食少事烦诸葛亮111

屯兵在古城墙下111

敬老尊贤是传统美德112

1940年113

并不比孙膑的办法高明113

不破楼兰终不还113

愚公移山114

白居易的诗道出了百姓的喜怒哀乐115

继光能拒敌,秦桧自和戎117

仲连智免蹈东海117

做到老,学到老118

夜读兵书118

宋明亡于内部私战之争119

异族入侵,百姓涂炭119

白居易为大众而歌唱120

朱元璋三请秦裕伯121

这些书写得多好呀122

1941年122

大演《将相和》122

朝有秦桧,岳飞不得不死124

军队屯田,自古就有124

柴桑口吊孝125

谋晋谢公饶善策126

表扬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26

剩有残躯效李牧126

1942年127

断头丧身以殉127

忠言逆耳利于行128

不赞成内部“不团结”128

工农兵里就有韩荆州129

残缺不全的线装书《杜甫诗集》129

知己知彼知天知地130

有似江南好130

寻求《红楼梦》的古本131

“一部中国史,吾以此云云”132

宋朝社会实况,跃然纸上134

斗法普救寺134

纵论诗坛诸名家135

细柳营中寂不哗136

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136

1943年137

天生我材必有用137

退避三舍138

脑海中闪过《孙子兵法》138

操心也危,虑患也深139

小黠大痴,小隙沉舟140

接过了那部《孙子兵法》140

诸葛亮被人神化了141

1944年14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42

丘貉古今同一慨142

这一着十分厉害143

民以食为天143

1945年144

怎样用兵144

韩信、林冲是正规军144

韩信将兵145

剑外忽传收蓟北145

岳飞是杰出的民族英雄146

能掷孤注寇莱好147

“退思堂”与“寅畏堂”147

山东知名人物多148

将军之事149

反唱《空城计》149

1946年150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150

还是“将相和”好151

《将相和》、《打金枝》很有教育意义152

《三打祝家庄》对大家是很有启发的153

吕翁的青瓷枕153

以少胜多154

在莫斯科讲故事155

模棱宰相155

孙膑用减灶示弱156

项羽的命运157

学《推背图》157

1947年158

我们的格言158

军事运筹学159

汤恩伯没有司马懿聪明160

率三个团摆“空城计”160

《将相和》有阶级教育意义161

替古人担忧161

先天下之忧而忧162

城防基本法则162

李铁拐的神仙葫芦163

兵以诈立163

你是萧何吗?164

廉颇老矣,尚能斗食嘛!165

想起了“投鞭断流”的故事166

一棍将教头打倒167

漫话窦尔敦168

牛皋竟笑死于马下169

意在三山四河170

1948年171

后发制人,以退为进171

多看看刘姥姥171

李自成不懂得城市政策171

纷纭千古伤心事172

司马懿多么主观172

《李闯王》这个戏演得好173

土行孙战法173

曹操对袁绍的了解可以说是入木三分174

多算胜175

刘备光讲仁爱,但原则性不强17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76

孔子迂腐不切实际176

楚霸王缺乏战略指导177

逐鹿中原178

百闻不如一见179

金圣叹读书做顶批180

不教而战是谓弃之180

刘备带三员大将当新野县长181

大将南征胆气豪181

一入关便成了汉贼曹操182

中国历史和平统一的时候多183

有志者,事竟成184

诸葛亮也有责任184

1949年185

千万不能做李自成185

常山之蛇186

胜利与失败186

争功诿过,弄得内讧迭起187

不入民宅188

四美具,二难并189

兵家必争之地189

要看《将相和》,不看《玉堂春》190

“管宁割席”的故事191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191

为政不在多言192

“空城计”唱得再好也不行,还得靠战斗192

“赵城藏”和《经典释文》195

刘姥姥进大观园196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96

华南人民的历史197

想点历史198

霍去病与酒泉199

一点一滴地从“头”做起200

1950年201

《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分久必合之说201

自己翻看《本草纲目》202

五十而知天命202

善则归诸人,过则归诸己203

黄巢、梁山好汉都是这一带的人204

崇祯本《松江府志》204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05

贺龙的书柜206

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206

这是我们祖先的经验207

君命召,不俟驾而行208

读武侯《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208

1951年209

要多读点唐诗、元杂剧209

一位“市民”捐赠的图书209

所惭居位崇,未睹斯民康210

吾国艺文之富诚足自豪211

其身正,不令而行211

头悬梁、锥刺股212

保存古籍212

成由勤俭败由奢213

1952年213

自古以来兵强第一213

古色古香令人悦目214

几番心血一堂课214

读《水浒》等古典文学作品可以熟知中国人如何说话215

赵武灵王知道以敌为师215

兵力布势216

统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216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217

为将者必求之术218

正兵和奇兵,是辩证统一的220

三国时的“空城计”虚构得合理221

马谡是个不知灵活运用的书呆子222

项羽“多疑信谗”也是一个致命所在222

1953年224

朱元璋长得并不这样难看224

朝鲜前线看《西厢》224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25

人才难得225

《封神榜》上的东西,有许多都在我们时代出现了226

1954年227

敏于事而慎于言227

诸葛亮只是降伏了孟获227

齐鲁代代有名贤228

《聊斋》的妙处228

忽忆刘亭长228

李自成听信奸臣的话229

看了高鹗续的后40回230

现代战争的特性230

1955年231

傥年七十犹强健,尚得工作十五春231

汉朝就有过征兵制度232

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中医药泰斗232

曹操的《龟虽寿》233

不要把孔孟夸大成“万世师表”233

清朝皇帝们的功过是非234

1956年235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235

后启文明莫忘前236

八月飞雪寒236

养不教,父之过236

学而时习之237

项羽太无自知之明238

1957年238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38

诗圣著千秋239

现代地方戏剧的艺术源泉239

马谡、庞涓是教条主义239

1958年240

信陵君得到的忠告240

祸兮福所倚241

荀子的方向是对的241

闲暇之际上街寻书242

尽信书,不如无书242

茅屋与广厦243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243

重思想重劳动自古皆然244

1959年245

观看《游园惊梦》245

忠心为国声名在246

那是神话246

案头放着《明史·海瑞传》247

帝王兴废长已矣247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248

唯独书舍不得交248

千古诗人,诗人千古249

1960年250

守常与应变250

围棋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250

有草名含羞251

吾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251

1961年252

要善于读古书252

李自成和黄巢254

最不喜欢《东莱博议》这本书254

贾似道刻书255

岳飞是个悲剧人物256

吸收古代的养分257

强调健很重要257

业精于勤,荒于嬉258

古时候的大学问家258

听《广陵散》古曲259

微斯人,吾谁与归260

劫富济贫,为民除害260

罗太公钓鱼261

1962年262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262

倒屐出迎及其他262

不能让格律束缚思想264

晋宁是郑和的故乡264

寻找多年的《南诏野史》265

荆卿豪气渐离情266

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267

世上疮痍空有泪267

1963年268

苏家三父子真是了不得268

翻阅“龙门二十品”269

水性柔死于水者比比皆是270

讲了一段明末清初的历史270

像李时珍上山采药那样271

工部此诗为创格271

1964年272

孔明治蜀留有遗爱272

“史通”与“史家”272

正好是孙悟空一个筋斗273

听其言,观其行274

司马懿父子就是先夺军权的274

1965年275

西出阳关有故人275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275

景升父子皆豚犬276

一套二十四史是近几年新买的277

读《黄琼传》、《李固传》277

1966年277

朝闻道,夕死可矣277

研究宫廷政变权术278

恶竹应须斩万竿279

1967年279

教儿学《辨奸论》279

忍小忿而就大谋280

1969年281

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可以参考281

研究历代开国帝王传记281

病阅《聊斋》282

讲“邯郸学步”的故事28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83

1970年285

行廉志洁泥无滓285

1971年286

自比李后主286

不要学那“无事忧天”的杞国人286

草萤有耀终非火287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88

年高须告老288

君子坦荡荡289

1972年289

儿曹当鹤立,接力竞无前289

1973年290

想把二十四史都买来读290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90

1974年29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91

1975年291

天下英雄谁敌手291

读《诸葛传》292

不战而屈人之兵292

1976年292

典出《逍遥游》292

讲《捕蛇者说》293

韩愈祠的对联294

欲投鼠而忌器294

《三国》里的学问可多着咧296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299

西山不可以久留300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300

1977年301

吕端当愧公一筹301

行若吕端识大事301

1980年302

诸葛亮并没有照刘备的话去办302

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303

周公辅成王303

1982年304

漫卷诗书喜欲狂304

事无巨细,亮皆专之305

先汉的兴隆与后汉的倾颓306

霍去病与士兵有酒共饮306

雏凤清于老凤声307

诸葛亮的《隆中对》很了不起307

1984年308

要防止妒贤嫉能308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308

1985年309

为将之道要知理、知势、知节309

1988年310

我是喜欢看兵书的310

元帅读古书索引312

元帅评论历史人物索引322

再版后记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