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吕红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3294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文体-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1
绪论1
一、研究视角与研究范畴的确定1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确定6
三、术语的澄清10
四、几点补充与思考12
第一章 先秦——文体观的孕育19
第一节 文类之源的社会行为意义20
一、早期言辞被包容在行为整体之中20
二、言辞意义在行为整体中的凸显34
(一)言辞在行为整体中的重要位置34
(二)言辞能力的不断增强38
三、中国古代早期未有文体观念之事实46
第二节 文类之源的社会功能流变及其对文辞类型化观念发展的意义——以诗赋为例48
一、诗在先秦的社会功能意义流变49
(一)“诗”从“志”中的分化及远古用于敬神仪式的意义50
(二)西周“诗”用于礼仪的社会功能意义53
(三)春秋时期“诗”用于“赋诗言志”的社会功能意义55
(四)礼崩乐坏下“诗”的仪式功能意义的消亡58
(五)《诗》亡以后世俗歌诗走向文辞类型化的契机59
二、赋在先秦的社会功能意义流变60
(一)赋在上古用于仪式的意义61
(二)赋在原始仪式中意义的分化63
(三)礼崩乐坏下赋的社会功能的消亡及其走向文辞类型化的契机65
三、其他文类之源的社会功能流变及其对文辞类型化观念发展的意义67
第三节 文辞审美观念在先秦的发展70
一、“辞”义原始及其在先民观念中的文饰属性72
(一)先秦“辞”义原始72
(二)“辞”的文饰属性在先民观念中的确立77
二、春秋战国说辞之美观念的发展78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孕育85
一、士人群体的形成85
二、书写工具的发展86
三、言辞的文本化进程87
四、体用一如整体思维方式的孕育95
五、实用文辞写作程式的内在规定性97
六、诸子对说辞方法和风貌的有意识的把握102
小结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孕育105
第二章 两汉魏晋——文体观的生成106
第一节 汉末以前文章繁盛与文体观念模糊的困境107
一、经学视域下文章审美观念发展的困境109
(一)从先秦演说辞之美到汉代文章之美观念的转变109
(二)文章审美观念在经学视域下的困境113
二、经学视域下文章类型化观念难以自觉的困境117
(一)文章类型化潜移默化的发展117
(二)宗经致用观念下自觉辨析文章类别观念的难以形成120
三、汉末以前文章本体范畴观念难以形成的困境127
(一)宗经致用观念下文章本体范畴观念的难以形成127
(二)价值序列观念对文章本体范畴观念形成的阻碍131
四、“述而不作”观念的制约140
(一)“述而不作”的观念140
(二)“述而不作”的观念对文体观念清晰化的制约141
第二节 汉末以后文体观生成的契机142
一、汉末经学的松动与士人对美丽之文的自觉追求142
二、文人群体与文章范畴渐趋形成的走向145
三、文体表现才性的人才观念的出现148
四、体用观念的明晰152
第三节 文体观念的生成154
一、中国古代文体观生成的标志之作(一):曹丕《典论·论文》155
(一)《典论·论文》文体观的生成155
(二)《典论·论文》的结构及其对文体观发展的导向意义157
二、中国古代文体观生成的标志之作(二):陆机《文赋》162
(一)《文赋》的文体形成过程观162
(二)《文赋》的文体价值观166
(三)《文赋》的文体观在南朝文体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68
三、汉末魏晋文体观念的发展与表现169
(一)品论文体现象的出现169
(二)以《文章志》的形式展现文体172
(三)对古今优秀文体的学习173
(四)以结集的方式展现文体175
(五)诗体观念的形成177
(六)对文类文体的自觉总结180
小结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初步发展186
第三章 南北朝——文体观的大盛188
第一节 文体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高度发展189
一、以结集的形式展现文体之繁盛189
二、文体成为家训要事192
三、“康乐体”、“永明体”、“宫体”等名号的涌现196
四、品论文体专著的出现——《诗品》198
五、对文类文体的细致化与全面化的总结202
第二节 体用一如的文体学巨著的出现:《文心雕龙》209
一、关于《文心雕龙》全书的结构210
二、《文心雕龙》的文体观213
(一)对文体理念的明晰213
(二)对文类文体的全面总结216
(三)对文体形成过程的详细阐释236
(四)文体的旨归——才情与求道247
三、《文心雕龙》文体观的意义与价值249
第三节 时代文体观250
一、南北朝以前时代文体观的发展250
二、南北朝时代文体观的繁盛254
(一)史家的时代文体观254
(二)其他士人的时代文体观258
(三)对时代文体理论的自觉总结263
小结 南北朝文体观之大盛266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体观范畴的形成及唐前普遍性的文体观念267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体观范畴的形成267
第二节 唐前形成的普遍性的文体观念275
一、文体来源:源于五经观276
二、文体序列:雅俗观278
三、文体审美:文质观282
四、文体分类:文笔观284
五、文体理论:整体观286
六、文章类属的多视域性288
七、文体技巧的非界限性292
小结 对唐前文体观念的总结302
余论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在近现代的淡退历程304
尾声 对中国文体精神缺失时代的现实思考319
附录一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百年历程322
附录二 对先秦语境下诗、歌、谣、谚的区分338
附录三 赋到底是诗还是散文的文体学阐释347
附录四 由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所引发的对撰写《中国古代文体史》的思考350
参考文献359
索引373
后记377
热门推荐
- 1795875.html
- 2227917.html
- 2662427.html
- 3862279.html
- 228902.html
- 3620601.html
- 1501844.html
- 3209486.html
- 1370109.html
- 1355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3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3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3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8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2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3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4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3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