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
  • 杨占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389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鸭绿江流域及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3

一、地理范围与研究概况3

(一)地理范围3

(二)研究概况4

二、中国境内各遗址材料的分析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11

(一)典型遗址材料的分组11

(二)典型遗址材料的分段43

(三)一般遗址材料所属段别的确定52

(四)诸遗址材料的分段82

(五)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与分期83

三、朝鲜境内各遗址材料的分析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93

(一)典型遗址材料的分组93

(二)典型遗址材料的分段100

(三)一般遗址材料所属段别的确定103

(四)诸遗址材料的分段107

(五)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与分期108

四、中朝两国境内相同新石器文化的整合109

(一)小珠山下层-美松里下层一组文化109

(二)后洼上层-细竹里二组文化110

(三)小珠山中层-堂山下层文化110

(四)三堂一期-堂山上层文化111

(五)小珠山上层文化112

(六)北沟-新岩里二组文化112

五、鸭绿江流域及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编年113

(一)鸭绿江流域及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年代113

(二)鸭绿江流域及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编年118

第三章 图们江流域及大彼得湾沿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119

一、地理范围与研究概况119

(一)地理范围119

(二)研究概况119

二、中国境内各遗址材料的分析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123

(一)典型遗址材料的分组123

(二)典型遗址材料的分段129

(三)一般遗址材料所属段别的确定132

(三)诸遗址材料的分段137

(四)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与分期138

三、朝鲜境内各遗址材料的分析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141

(一)典型遗址材料的分组141

(三)一般遗址材料所属段别的确定147

(四)诸遗址材料的分段153

(五)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与分期153

四、俄罗斯境内各遗址材料的分析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155

(一)典型遗址材料的分组155

(二)典型遗址材料的分段161

(三)一般遗址材料所属段别的确定162

(四)诸遗址材料的分段173

(五)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与分期174

五、中朝俄三国境内相同新石器文化的整合175

(一)博伊斯曼一组类型175

(二)迎花南山H1-罗津-博伊斯曼文化175

(三)金谷-西浦项-扎伊桑诺夫卡文化176

(四)东风-西浦项五组-奥列尼二组文化176

六、图们江流域及大彼得湾沿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编年177

(一)图们江流域及大彼得湾沿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年代177

(二)图们江流域及大彼得湾沿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编年179

第四章 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181

一、地理范围与研究概况181

(一)地理范围181

(二)研究概况181

二、中国境内各遗址材料的分析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184

(一)典型遗址材料的分组184

(二)典型遗址材料的分段189

(三)一般遗址材料所属段别的确定193

(四)诸遗址材料的分段198

(五)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与分期199

三、俄罗斯境内各遗址材料的分析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202

(一)典型遗址材料的分组202

(二)典型遗址材料的分段209

(三)一般遗址材料所属段别的确定212

(四)诸遗址材料的分段222

(五)考古学文化的划分与分期224

四、中俄两国境内相同新石器文化的整合225

(一)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225

(二)刀背山一组遗存226

(三)小南山M1226

(四)金厂沟遗存226

(五)鲁德纳亚集合12遗存226

(六)龙庙山-青树林Ⅰ遗存226

五、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编年227

(一)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年代227

(二)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编年228

第五章 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格局229

一、时空框架的构建229

(一)三个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229

(二)六个时段的划分230

(三)时空框架的构建231

(四)文化格局的总体特征232

二、纹系纹类的划分与分布234

(一)纹系纹类的划分234

(二)各纹类在同一区域不同时段的分布235

(三)各纹类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分布238

第六章 结语244

参考文献247

附表259

后记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