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
  • 胡培兆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生产关系1

(一)一个误解仍在继续1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需要独立的科学研究7

(三)要消除生产关系研究中的“左”的影响12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起点18

(一)确定一个理论体系研究起点的原则19

(二)《资本论》研究的结论可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23

(三)作为研究起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30

(四)对《资本论》的体系切忌教条式的模仿34

三、我国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39

(一)在所有制问题上引起种种非议的理论根源39

(二)现阶段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社会所有制42

(三)实践已证明社会所有制的存在46

(四)全民所有制必然表现为国家所有制50

(五)人民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剩余产品的归属上53

(六)国家所有制与官僚主义并不相容58

(七)全民所有制优越性的发挥关键是要消除惰性经营61

四、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66

(一)生产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的幸福66

(二)产品生产还需要采用商品生产形式71

(三)生产过程的特点74

(四)生产过程的表述78

五、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计划工作82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82

(二)商品经济的特性之一就是活跃90

(三)价值规律是革命规律93

(四)计划经济要通过计划工作来实现102

(五)计划调节是实行计划经济的主要手段109

(六)市场调节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副手113

六、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价值生产118

(一)一个值得再研究的问题118

(二)不能以产品经济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商品经济120

(三)重视价值生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124

七、社会主义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129

(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至今没有摆正129

(二)社会主义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二重地位133

(三)社会主义劳动过程需要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139

八、社会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145

(一)废除了旧的界限,又有新的界限145

(二)从实践中来看社会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148

(三)迎接技术革命与注意机器使用界限并不矛盾154

(四)掌握界限,争取主动157

九、社会主义的成本理论160

(一)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的不合理的范畴161

(二)成本范畴在社会主义同样是不合理的164

(三)社会主义的成本论应该是价值论169

(四)利润、成本亏损率174

十、社会主义不存在生产价格的客观必然性177

(一)生产价格不是生产力范畴178

(二)生产价格是生产关系方面的范畴181

(三)生产价格根源于资本本性183

(四)生产高度社会化只是助成生产价格形成的物质条件187

(五)社会主义商品应以价值为订价基础191

十一、按劳分配是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的分配制度198

(一)按劳分配的出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198

(二)劳动力生产的责任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05

(三)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与按劳分配同义209

(四)按劳分配运动的两条曲线轨道216

(五)现阶段只能基本实现按劳分配220

(六)奖金不该起物质刺激的主要作用225

(七)要记取贯彻按劳分配的历史教训228

十二、要保障合理的个人物质利益235

(一)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界限235

(二)劳动者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是革命和建设的动力之一239

(三)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正确途径243

十三、劳动致富是社会主义原则247

(一)社会主义社会以劳动为本位248

(二)个人和集体的收入只能以劳动收入为限251

(三)“万元户”之富并非来自横财255

(四)对个体经济要指导、帮助和监督257

十四、正确处理土地级差收益是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261

(一)土地级差收益是客观存在的261

(二)土地级差收益应归土地所有者和耕作者所有264

(三)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是实现级差收益的条件272

十五、社会主义开创人民消费的新阶段278

(一)人民消费的性质和特点279

(二)人民消费的分类和变化趋势282

(三)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享受消费率285

(四)鼓励消费就是鼓励生产288

(五)商业工作要力求人民消费接近完全消费292

(六)消费品生产要创造新需求298

附录301

一、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范畴只有一重性——评卓炯同志的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301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这样的探索——读于光远同志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316

后记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