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病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温病学
  • 尹锡泰主编;毛有丰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14096·55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温病学说的发展概况1

目 录1

第二节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8

第三节 新感与伏邪10

一、新感11

二、伏邪12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13

一、卫气营血的病机证候13

第二章 温病的辨证13

二、卫气营血的浅深传变16

第二节 三焦辨证18

第三节 常见证候的辨证20

一、寒热20

二、汗液21

三、头身痛22

四、二便23

五、饮食23

六、斑疹24

七、白?25

八、昏谵26

九、痉厥27

第四节 舌质、舌苔、牙齿的辨证27

一、辨舌质28

二、辨舌苔30

三、验牙齿32

第五节 五官、神色、气味的辨证33

一、审五官33

二、察神色35

三、辨气味35

一、切脉象36

第六节 脉象、胸腹的辨证36

二、按胸腹37

第三章 温病的治法38

一、解表法38

二、清气法40

三、化湿法42

四、攻下法43

五、清营法45

六、凉血法45

七、开窍法46

八、熄风法47

九、救阴法48

十、回阳法50

第四章 四时温病简介52

第一节 风温52

第二节 春温55

第三节 暑温59

第四节 湿温65

第五节 伏暑72

第六节 秋燥77

三、兼气郁 (182

第七节 冬温83

第八节 温疫86

第九节 温毒90

中篇辨证论治98

第一章 温热类证治98

第一节 卫分证治99

一、风温客于肺卫99

(一)表证较重99

(二)咳嗽较重101

二、燥伤肺卫103

三、表热兼气分湿热104

四、表热兼营分热炽104

第二节 气分证治105

一、上焦气热证治105

(一)痰热阻肺105

(二)邪热壅肺106

(三)燥热伤肺107

(四)燥火上干清窍108

(五)热郁胸膈109

二、上焦气热兼证110

(一)热郁胸膈、阳明腑实110

(二)痰热阻肺、腑有热结111

(三)痰火壅肺、腑气不通111

三、中焦气热证治112

(一)无形热盛112

(二)有形热结115

(三)迫肠下利117

四、中焦气热兼证118

(一)气热发疹118

(三)阳明腑实、小肠热结119

(二)阳明腑实兼痰涏壅盛119

(四)温热挟滞、内阻胃肠120

五、热在少阳胆121

六、火盛于三焦121

第三节 营分证治122

一、热灼营阴122

二、气营两燔123

四、气营热盛发痉124

三、气营热盛发斑124

五、逆传心包125

(一)热闭心包兼有腑实127

六、营热兼证证治127

(二)热在心营下移小肠128

一、热深入血、耗血动血129

第四节 血分证治129

二、热闭心包、血络瘀滞130

三、热与血结131

四、经来热陷、搏结不行132

五、热入血室、血结较轻133

六、病温经来、邪陷发痉133

七、邪陷血分、经期早至134

八、经水适断、邪乘虚陷134

九、温热疫毒、耗液伤血135

十、邪留血脉、主客交浑136

十一、毒火燔灼气血138

十二、肝热动风139

第五节 伤阴证治140

一、肺胃阴伤140

二、胃阴耗伤141

三、液枯便秘142

四、肺燥肠闭144

六、肝肾阴伤145

五、肺肾阴虚145

七、肝肾阴伤、心阳失守147

八、肝肾阴伤、大肠不固147

九、肝肾阴伤、虚风初动148

十、肝肾阴伤、心体失养148

十一、阴虚扰动冲脉149

十二、邪热已去、真阴欲竭150

十三、邪留阴分151

(一)暑伤津气152

十四、阴伤兼暑热152

(二)暑伤心肾153

十五、阴伤兼腑实未去154

十六、气阴均伤、腑实未去154

十七、阳亢阴虚156

十八、津气欲脱157

第二章 湿温类证治158

第一节 卫分证治159

一、湿遏卫阳159

二、暑兼寒湿159

(一)湿遏卫气161

第二节 气分证治161

一、湿重于热161

(二)三焦升降失司162

(四)湿热郁发白?164

(三)秽浊阻于膜原164

(五)湿阻下焦、泌别失职166

(六)湿阻肠道、传导失职166

(七)湿热内结、卫阳暂亡167

二、热重于湿167

(一)暑湿困阻中焦167

(二)暑湿弥漫三焦168

(三)湿热郁阻三焦黄疸169

(四)湿热挟滞、内阻胃肠170

(五)湿热酿痰、蒙蔽心包170

(一)湿热交阻脾胃171

三、湿热并重171

(二)湿热发为疫毒172

(三)湿热弥漫三焦173

(四)湿热交结173

(五)湿热蕴于经络174

(六)湿热郁阻少阳175

第三节 营血证治176

一、湿热化燥、迫血外溢176

二、下血过多、气虚欲脱177

第一节 兼证178

一、兼痰饮178

第三章 兼证与复证178

二、兼食滞181

四、兼血瘀183

第二节 复证184

一、劳复证治184

二、食复证治185

第四章 温病瘥后调理与后遗证治疗186

第一节 瘥后调理186

第二节 后遗证的治疗188

下篇原著类选205

一、温病的种类205

二、温病的病因205

三、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210

四、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的证治212

五、温病的治法231

六、温病的证治242

七、温病的预后297

附: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298

方剂索引303

编后记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