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构造【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978780216005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员-出入境管理-法规-汇编;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出入境管理-法规-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构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金融创新与资产证券化3
第一节 金融创新中的资产证券化3
一、作为金融创新的资产证券化3
二、资产证券化概念的定义7
(一)资产证券化概念的形成与传播7
(二)资产证券化概念的定义7
三、资产证券化概念的外延11
(一)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13
(二)汽车贷款债权证券化13
(三)租赁债权证券化14
(四)应收账款债权证券化14
(五)信用卡贷款债权证券化14
(六)中小企业放款债权证券化15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架构15
一、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15
(一)发起人15
(二)SPV(发行人,Issuers)16
(三)信用增级机构16
(四)信用评级机构16
(五)投资银行17
(六)服务人17
(七)受托人17
(八)投资者18
二、资产证券化的运行程序18
(一)资产的确定与资产池的构造18
(二)设立SPV并将资产转移于SPV19
(三)信用增级19
(四)信用评级20
(五)SPV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20
(六)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或转交发行收益20
(七)实施资产管理与服务工作20
(八)资产支撑证券的偿付21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模式21
一、“真实销售”模式与信托模式21
二、表外模式与表内模式22
三、“一次性”证券化结构模式与多卖方证券化管道模式23
四、FINCO模式24
五、循环型交易模式25
六、国内资产证券化模式与跨国资产证券化模式26
第四节 便利和阻碍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因素27
一、便利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因素27
(一)可预见的现金流27
(二)标准化的资料27
(三)广泛的支付史27
(四)完全分期摊还资产28
(五)地理和人口统计学分布上的差异28
(六)成熟的资产28
二、阻碍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因素28
(一)普遍遇到的障碍28
(二)特别障碍29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与法律31
第一节 法律对资产证券化的意义31
一、资产证券化交易中法律的作用31
二、促进资产证券化交易开展的法律模式33
(一)英美法模式——分散立法33
(二)大陆法模式——专门立法37
三、亚洲国家的资产证券化法律基础设施39
(一)《日本资产流动化法》40
(二)《韩国资产流动化法》40
(三)《印度证券化、金融资产重组和担保物权执行法令》41
(四)《马来西亚资产支撑债务证券发行指南》41
(五)《菲律宾证券化法》41
(六)《泰国关于证券化中特别目的法人的皇家法令》42
(七)《新加坡银行资产证券化规则》42
(八)《巴基斯坦公司资产证券化规则》42
(九)《印度尼西亚资产支撑证券募集说明书的内容和格式指南》43
(十)《香港关于资产证券化和抵押支撑证券的指导方针》43
(十一)《台湾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43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意义——债权利用说43
一、财产的利用方式43
(一)设定用益物权利用财产43
(二)设定债权利用他人之物44
(三)债权的利用45
二、债权利用的历史演进46
(一)债权的转让——债权利用的基本方式46
(二)债权证券化——债权广泛利用的方式48
(三)资产证券化——债权利用的高级形态49
三、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的法律基础与创新的法律制度52
(一)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的法律基础52
(二)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法律制度——破产隔离52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文件54
一、应收账款文件55
二、公司文件55
三、出售和购买文件55
四、管理文件56
五、信用增级文件56
六、其他辅助设施文件57
七、担保文件58
八、融资文件59
九、法律意见59
第二篇 证券化的资产63
第三章 资产转移的法律分析63
第一节 资产的法律界定63
一、资产的法律实质63
(一)资产与可证券化资产63
(二)可证券化资产的法律实质——合同债权65
二、可证券化资产的法律标准67
(一)理想的标准及评价67
(二)法律标准71
第二节 资产转移的类型82
一、资产转移的基本类型及总体评价82
(一)债务更新82
(二)从属参与83
(三)债权转让84
二、英国法上的转让:法律上的转让与衡平上的转让85
三、意大利法上的三种转让形式86
(一)cessione de credito87
(二)cessione dei credito d'impresa88
(三)《银行法》第58条规定的转让89
第三节 资产转移的完善90
一、债权转让完善的两种模式90
(一)通知完善模式90
(二)登记完善模式92
二、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移完善的走向95
(一)韩国的做法96
(二)日本的做法97
(三)泰国的做法97
(四)意大利的做法98
(五)美国的做法98
(六)中国台湾地区的做法99
(七)欧洲证券化论坛的设想100
第四节 附属担保权益的完善101
一、附属担保权益对证券化的意义101
二、附属担保权益完善的一般规定101
(一)自动转移101
(二)是否自动转移不确定102
(三)不自动转移102
三、资产证券化对附属担保权益完善的要求102
第五节 资产转移与银行的保密责任104
第四章 资产远离破产的法律要求108
第一节 资产远离破产的含义与要素108
一、资产远离破产的含义与意义108
二、资产远离破产的要素109
(一)资产与SPV的破产相隔离109
(二)资产与发起人的破产相隔离110
(三)资产与SPV的母公司的破产相隔离111
第二节 破产隔离法律实体——SPV的法律构造112
一、SPV的性质112
(一)关于SPV性质的诸观点及评价112
(二)SPV是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13
(三)SPV的监管问题116
二、SPV的类型和组织形态122
(一)SPV的类型122
(二)SPV的组织形态考察及评价124
三、构筑远离破产的SPV的方法138
(一)防止SPV的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非自愿破产)的方法139
(二)防止SPV自己提出破产申请(自愿破产)的方法144
(三)信用评级机构对SPV远离破产的要求147
第三节 真实销售的界定148
一、真实销售的含义与意义148
二、真实销售的认定:形式判断抑或实质判断149
三、真实销售的规范形式一——专门立法151
(一)新加坡151
(二)泰国152
(三)菲律宾152
(四)马来西亚153
(五)中国香港地区154
(六)巴塞尔委员会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报告》156
四、真实销售的规范形式二——标准的多元及克服不确定性的尝试157
(一)美国真实销售规范形式的多元性157
(二)追寻克服不确定性的途径——《破产改革法》的尝试165
第四节 《破产法》中的可撤销交易行为173
一、《破产法》中的撤销权和可撤销交易行为173
二、可撤销交易行为的立法例——以美、英、德、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175
(一)美国175
(二)英国176
(三)德国176
(四)日本177
(五)中国台湾地区178
三、资产证券化中可撤销交易行为风险的防范178
(一)诈害行为(欺诈行为)风险的防范178
(二)偏颇行为(优惠行为)风险的防范179
第五节 实质合并问题179
一、实质合并原则的渊源及其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180
二、实质合并的实证分析183
三、确保SPV的独立性——一种预防实质合并的有效途径187
第三篇 资产的证券化193
第五章 资产支撑证券的法律性质193
第一节 资产支撑证券的概念和类型193
一、资产支撑证券的概念和投资特征193
(一)信用质量194
(二)现金流的一致性195
(三)正的凸性195
(四)超额收益196
(五)流动性196
二、资产支撑证券的类型196
(一)抵押支撑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简称MBS)、狭义资产支撑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资产支撑商业票据(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简称ABCP)197
(二)过手证券(Pass-through)、转付证券(Pay-through)200
(三)受益证券、资产基础证券203
第二节 资产支撑证券的法律性质204
一、证券的学理解释204
(一)史尚宽先生的证券观204
(二)谢怀栻先生的证券观205
(三)有价证券206
二、证券的立法解释209
(一)美国法209
(二)中国台湾地区“法”212
(三)德国法213
(四)英国法213
三、对资产支撑证券(ABS)法律性质的比较法考察214
(一)美国法214
(二)日本法218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220
四、资产支撑证券(ABS)对固有证券思维的冲击221
(一)ABS是一种既非股权型证券也非债权型证券的新型证券221
(二)票据是货币性证券抑或资本性证券228
第六章 资产支撑证券的发行234
第一节 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主体的法律性质234
一、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主体与投资公司234
(一)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立法目的和一般管理要求234
(二)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主体被认定为投资公司的可能性及产生的问题235
二、1992年以前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主体可以援引的豁免规定236
(一)法定豁免236
(二)申请豁免238
三、1992年SEC的3a-7规则——《证券化规则——涉及1940年投资公司法》238
第二节 资产支撑证券发行的审核241
一、证券发行审核的三种模式241
(一)注册制241
(二)核准制241
(三)混合制242
二、ABS发行的注册(申报)模式——以美国为例244
(一)ABS注册登记的格式244
(二)免于注册登记的ABS248
(三)免于注册登记的ABS交易249
(四)橱柜登记(Shelf Registration)250
三、ABS发行的核准模式——以马来西亚为例252
(一)一般规定252
(二)资产支撑债务证券发行的申请252
(三)申请批准的时间253
四、ABS发行的混合模式——中国台湾地区的做法253
(一)双重审核制253
(二)《受托机构公开招募受益证券特殊目的公司公开招募资产基础证券处理准则》254
五、小结258
第三节 资产支撑证券的私募发行258
一、证券市场投资机构化与私募发行的普遍化258
二、ABS私募发行的法律问题(上)——特定人262
(一)特定资格的人262
(二)特定人数271
(三)转售限制272
(四)合并计算277
三、ABS私募发行的法律问题(下)——非公开279
第四节 银行在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中的法律地位281
一、分业经营银行、混业经营银行与资产支撑证券的发行281
二、美国银行在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中的法律地位282
(一)银行可以作为资产支撑证券发行过程中的承销商吗?282
(二)银行可以以其他角色参与资产支撑证券的发行工作吗?284
(三)《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对银行在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中的法律地位的影响286
三、新加坡法律对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提出的要求287
(一)对所有参与资产证券化交易的银行的一般要求287
(二)对作为出售方的银行所提出的要求287
(三)对提供服务、信用增级和/或流动性便利的银行所提出的要求287
(四)对作为投资者的银行所提出的要求288
第七章 资产支撑证券的信息披露制度289
第一节 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信息披露制度291
一、公开发行资产支撑证券信息披露制度291
(一)修正型信息披露制度292
(二)专门型信息披露制度297
二、私人募集资产支撑证券信息披露制度300
(一)私募资产支撑证券信息披露的必要性300
(二)信息备忘录立法例301
第二节 资产支撑证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304
一、ABS交易报告立法例304
(一)美国304
(二)菲律宾305
(三)比利时306
(四)中国台湾地区307
二、ABS交易报告的不足307
三、对ABS交易报告结构体系的建议309
(一)安全标准资料310
(二)担保标准资料312
(三)交易报告联系信息313
四、美国ABS交易报告认证制度314
(一)美国交易报告认证制度产生的背景314
(二)美国ABS交易报告认证制度的产生与具体内容315
第四篇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319
第八章 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及法律环境319
第一节 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及评价319
一、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319
(一)三亚地产投资券案319
(二)珠海机动车管理费和过路费证券化案320
(三)COSCO运费证券化案321
(四)重庆ABS融资方案321
(五)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证券化案323
(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方案323
(七)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324
(八)新华信托、深圳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资金信托计划325
(九)中远集团和工行的资产证券化置换项目326
二、总的评价327
(一)跨国资产证券化的“成”与国内资产证券化的“败”327
(二)MBS的缺失与可证券化资产的局限331
(三)期待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大规模展开332
第二节 当前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评估333
一、证券化的资产的法律环境评估333
(一)关于可证券化的资产333
(二)关于资产转移的方式336
(三)关于资产转移和附属担保权益的完善336
(四)关于SPV的组织形态338
(五)关于真实销售341
(六)关于破产法中的可撤销交易行为342
(七)关于实质合并343
二、资产的证券化的法律环境评估345
(一)关于资产支撑证券的法律性质与发行的审核345
(二)关于资产支撑证券的发行对象与私募发行348
(三)关于资产支撑证券的信息披露352
(四)关于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中的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353
(五)关于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中涉及的外汇管理问题355
三、小结356
(一)目前的选择:表外模式——跨国资产证券化,表内模式——国内资产证券化356
(二)大规模推进资产证券化应立法先行358
第九章 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立法构想359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立法模式359
一、分散立法模式及其原因359
二、专门立法模式及其原因360
三、中国立法模式的选择:渐进型的专门立法模式361
(一)选择渐进型专门立法的原因361
(二)渐进型专门立法的解释364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立法体例365
一、资产证券化的立法体系和内容365
二、资产证券化的规范体系366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立法367
一、监管的原因——证券化风险和信息不对称367
二、监管机构的设置369
(一)监管机构设置的模式369
(二)中国有关资产证券化监管机构设置的构想370
三、监管机构的权力371
(一)中国台湾地区371
(二)韩国372
(三)日本372
(四)中国的借鉴373
附录374
附录一 中国证券化立法374
附录二 美国证券化立法408
附录三 意大利证券化立法415
附录四 韩国证券化立法420
附录五 中国台湾地区证券化立法441
附录六 泰国资产证券化立法478
主要参考文献488
后记504
热门推荐
- 2228173.html
- 141479.html
- 1817387.html
- 886892.html
- 2230010.html
- 417124.html
- 987683.html
- 1790597.html
- 2035259.html
- 296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5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5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6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2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5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5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