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赵家升,杨显清,杨德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363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98页
- 主题词:电磁兼容性-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磁兼容概论1
1.1电磁干扰及其危害1
1.2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3
1.2.1电磁兼容的含义3
1.2.2基本电磁兼容技术术语3
1.2.3电磁干扰效应7
1.3电磁兼容学科的研究领域8
1.4电磁兼容的研究方法10
1.4.1电磁兼容学科的特点10
1.4.2电磁兼容的实施11
1.4.3电磁兼容研究的几个重要发展趋势12
1.5电磁兼容性标准概况13
1.5.1电磁兼容性标准的基本内容13
1.5.2国内外电磁兼容性标准简介14
1.6电磁兼容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18
习题20
第2章 电磁干扰源21
2.1电磁干扰源的分类21
2.2自然电磁干扰源22
2.3人为电磁干扰源26
2.4电磁干扰源的基本性质29
习题31
第3章 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32
3.1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32
3.2传导干扰传输线路的性质33
3.3传导耦合分析34
3.3.1电阻性耦合34
3.3.2电容性耦合36
3.3.3电感性耦合40
3.4辐射耦合分析41
3.4.1电基本振子的辐射41
3.4.2磁基本振子(磁流元)的辐射43
3.4.3辐射耦合方式44
习题44
第4章 接地与搭接技术45
4.1接地的概念45
4.2安全接地46
4.3信号接地47
4.3.1单点接地47
4.3.2多点接地49
4.3.3浮地50
4.3.4混合接地51
4.3.5转换接地51
4.4地线回路的干扰及抑制技术52
4.4.1地线回路中的电磁干扰52
4.4.2两点接地时的噪声电压53
4.4.3抑制地回路耦合电磁干扰的技术55
4.5电缆屏蔽体的接地61
4.5.1低频电缆屏蔽体接地点的选择61
4.5.2高频电缆屏蔽体的接地63
4.6屏蔽盒的接地64
4.6.1单层屏蔽盒的接地64
4.6.2双层屏蔽盒的接地65
4.7搭接65
习题67
第5章 屏蔽技术69
5.1概述69
5.2电屏蔽70
5.2.1电屏蔽的原理和分析70
5.2.2低频电屏蔽效能的计算71
5.2.3电屏蔽的设计要点73
5.2.4多级级联电路的屏蔽盒结构73
5.3磁屏蔽74
5.3.1磁屏蔽的原理和分析74
5.3.2磁屏蔽效能的计算75
5.3.3磁屏蔽体的设计要点77
5.4电磁屏蔽77
5.4.1电磁屏蔽的原理和分析77
5.4.2单层金属板的电磁屏蔽效能78
5.4.3双层屏蔽的电磁屏蔽效能82
5.4.4薄膜屏蔽的电磁屏蔽效能83
5.4.5非实心型屏蔽体的电磁屏蔽效能84
5.4.6装配面处接缝泄漏的抑制85
5.4.7通风孔的屏蔽86
5.4.8观察窗口(显示器件)泄漏的抑制91
5.4.9器件调谐孔(有连接杆的操作器件)泄漏的抑制92
5.5电磁屏蔽设计要点92
习题93
第6章 滤波技术94
6.1电磁干扰滤波器的特性和分类94
6.2插入损耗的计算方法96
6.3反射式滤波器97
6.3.1低通滤波器97
6.3.2高通滤波器103
6.3.3带通滤波器105
6.3.4带阻滤波器105
6.4电容、电感的高频特性105
6.4.1电容的频率特性106
6.4.2电感的频率特性108
6.5有源滤波器109
6.6吸收式滤波器110
6.7反射-吸收组合式低通滤波器111
6.8电源滤波器111
6.9滤波器的选择和使用112
习题114
第7章 电磁干扰预测115
7.1电磁干扰预测的目的和作用115
7.2电磁干扰预测建模115
7.3电磁干扰发射机模型118
7.3.1基波发射模型119
7.3.2谐波发射模型120
7.3.3非谐波发射模型121
7.4电磁干扰接收机模型122
7.4.1接收机的选择性122
7.4.2基本接收通道模型123
7.4.3乱真响应模型123
7.4.4接收机互调125
7.4.5接收机交调125
7.4.6接收机减敏126
7.5天线模型126
7.5.1天线的方向性126
7.5.2全向天线的方向性图127
7.5.3定向天线的方向性图128
7.5.4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对的极化匹配修正130
7.5.5近场天线模型130
7.5.6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对的配置131
7.5.7天线扫描132
7.6电磁干扰预测方法133
7.6.1电磁干扰预测的基本步骤133
7.6.2分级预测方法133
7.7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135
7.7.1干扰预测方程135
7.7.2系统间干扰预测实施过程137
7.8系统间电磁干扰控制140
7.8.1频率管理141
7.8.2时间管理142
7.8.3空间管理143
7.9系统内部电磁干扰预测145
7.9.1系统内部电磁干扰预测流程145
7.9.2系统内部EMI预测实例146
习题148
第8章 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149
8.1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149
8.2测试场地151
8.2.1开阔测试场地151
8.2.2屏蔽室152
8.2.3电波暗室153
8.2.4混波室153
8.2.5平行板线154
8.2.6横电磁波传输室155
8.2.7吉赫横电磁波(GTEM)传输室156
8.3常用测试仪器与设备156
8.3.1电磁干扰测量仪/电磁干扰接收机157
8.3.2频谱分析仪/电磁干扰接收机160
8.3.3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161
8.3.4亥姆霍兹线圈161
8.3.5电流探头162
8.3.6功率吸收钳162
8.3.7信号发生器163
8.3.8功率放大器166
8.4电磁兼容性试验用天线166
8.4.1电磁兼容性试验用天线的特点166
8.4.2各种天线简介167
8.5电磁发射与电磁敏感度测量169
8.5.1一般要求169
8.5.2传导发射测量171
8.5.3传导敏感度测量172
8.5.4辐射发射测量176
8.5.5辐射敏感度测量177
8.6电磁兼容的自动测试技术简介181
8.6.1电磁干扰自动测试系统181
8.6.2电流传导敏感度自动测试系统182
8.7电磁干扰扫描装置183
8.8移动电话比吸收率(SAR测试系统184
习题186
参考文献187
热门推荐
- 1418766.html
- 3795673.html
- 2535028.html
- 1702992.html
- 3112043.html
- 1099820.html
- 2141425.html
- 2882900.html
- 3738931.html
- 3672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0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6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9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7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1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2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4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