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探源【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吴荣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 ISBN:780166901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档案管理-文化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探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代编1
第一章 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经济探源1
一、农耕经济对古代中国档案载体的影响1
(一)就地取材的简牍档案2
(二)发达的“男耕女织”小农生产与缣帛档案2
(三)纸的发明及纸质档案源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3
二、古代中国档案集中地反映了农耕社会经济的发展4
(一)古代中国档案记载了历代农业生产的状况4
(二)古代中国档案记述了土地赋役关系的变化7
三、“重农抑商”的农本经济政策决定了古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13
(一)大量关于发展农业限制商业的诏令文书的颁行13
(二)注重对农业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15
第二章 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政治探源19
一、宗法制度的完备和延续对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19
(一)宗庙制度与古代中国档案事业19
(二)宗法分封制度与古代中国档案事业24
(三)家族制度的延续与古代中国谱牒档案的长盛不衰26
二、专制制度的强化对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30
(一)专制制度的强化与古代中国档案官吏地位的变迁30
(二)专制制度下土地档案与户籍档案的完备32
(三)专制制度下文书档案的抬头制度32
(四)专制制度下文书档案的避讳制度33
(五)专制制度下档案载体形式的等级区分制度35
(六)专制制度下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高度集中37
第三章 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文化探源39
一、较系统完备的史官与文书档案制度对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39
(一)夏商周史官制作保存的文书档案为孔子编纂六经奠定了基础40
(二)秦汉以后的文书档案官员、史官、史家对编史修志的杰出贡献41
(三)古代中国典籍和文化名人与文书档案、史官、史学的不解之缘49
二、孔子的文献编纂理念对古代中国编史修志的正面影响52
(一)以史为鉴52
(二)详近略远56
(三)秉笔直书59
(四)博大精深62
(五)良史工文65
(六)爱国情怀67
第四章 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科技探源73
一、科技发展对古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影响73
(一)科技的重大成就对古代中国档案事业的促进作用73
(二)消极的科技思想对古代中国档案事业的迟滞作用79
二、档案保护技术及制度对古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影响81
(一)档案库房建筑特点与古代中国档案82
(二)档案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及思想与古代中国档案83
(三)档案修裱技术及其特点与古代中国档案86
(四)档案装帧技术及其特点与古代中国档案88
(五)档案保护制度与古代中国档案91
近代编95
第五章 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经济探源95
一、由盛转衰:清代档案事业的式微95
(一)清代前期:经济发展促进档案事业纷繁96
(二)清代后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导致档案事业衰败97
二、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商品市场与经济文书档案的形成97
(一)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97
(二)洋务运动:商品市场开始形成98
(三)经济发展:经济文书档案开始形成99
(四)档案管理机构发生变化100
三、太平天国:新的经济思想和独特经济文书种类的创造102
(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经济思想102
(二)太平天国的经济发展103
(三)农业:“田凭”、“荡凭”等独特文书种类的出现104
(四)工商业:“商凭”、“执照”等独特文书种类的出现104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战后的经济萧条:凄风苦雨的民国档案事业105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前期档案工作的建立105
(二)经济萧条与凄风苦雨的民国档案事业107
五、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欣欣向荣的新民主主义档案事业110
(一)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壮大110
(二)欣欣向荣的新民主主义档案事业114
第六章 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政治探源119
一、鸦片战争后的清朝:社会动荡与档案事业的艰难转型120
(一)王朝政治转向近代国际政治:档案事业的艰难转型120
(二)清末“新政”与档案工作的改进124
二、太平天国:徘徊于守旧与变革之间的档案事业127
(一)因袭:体现封建政权等级行文关系文书的形成127
(二)变革:独特文书种类的形成127
(三)诏书衙: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机构和编史机构129
(四)发动革命:文书档案的汇编与编修史书129
三、辛亥革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档案工作130
(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档案的建立、搜集、保护与利用130
(二)南京临时政府:档案工作改革131
四、北洋政府:封建统治向近代议会政治制度过渡的档案工作132
(一)正面:确立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132
(二)负面:焚毁档案与“八千麻袋事件”133
五、国民政府:妄图提高行政效率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134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基础的奠定136
(一)文书档案工作136
(二)文件的编纂139
第七章 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文化探源144
一、中国传统文化: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144
二、整理明清档案: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力147
三、“文书档案改革运动”: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直接诱因150
四、创办档案教育: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理论、人才支撑151
(一)洋务运动:近代学校档案的形成151
(二)档案事业的理论、人才支撑:近代档案专业教育的创办152
五、研究主体多元: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多种文化合力154
六、引进西方学说:近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文化推动力156
七、革命领袖垂范:近代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158
(一)严密管理档案:绝密文件得以保存158
(二)广泛搜集资料:保存社会珍贵文献159
(三)汇编档案文献:借鉴历史扩大影响161
第八章 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科技探源165
一、明末清初:西方科技的传入与具有近代科技水准档案的诞生165
(一)《崇祯历书》:开近代科技风气之先的历法档案166
(二)《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具有西方近代测绘水平的地图档案167
(三)《海国图志》:晚清第一部用科学方法编制的世界史地志167
二、洋务运动:近代工矿企业的诞生与技术档案的形成168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68
(二)技术档案的形成169
三、清末“新政”:部门科技档案的形成170
四、中华民国:科技档案的分类建立与管理制度的形成171
(一)企业科技档案及其管理171
(二)地理档案及其管理172
(三)建筑工程档案及其管理174
(四)水利、医药以及天文、气象档案的形成与管理175
五、科学枝术:新的档案载体的运用177
(一)电报档案177
(二)照片档案179
(三)影片档案181
当代编185
第九章 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经济探源185
一、经济因素在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决定性186
(一)经济发展需求与档案事业187
(二)经济发展需求与档案事业体系架构194
(三)经济基础与档案事业的体制、目的与手段201
(四)经济水平与档案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07
(五)经济发展与档案信息内容的特征215
(六)经济发展与档案管理、保护技术217
(七)经济发展与档案意识219
(八)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24
二、经济因素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并非自发或万能227
(一)经济发展因素在档案事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有限性229
(二)经济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的不同步性233
第十章 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政治探源239
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政治动因241
(一)政治需要与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创建241
(二)服务政治与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244
(三)国际政治格局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254
二、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259
(一)体制与制度保障259
(二)组织机构保障263
(三)政策与法规保障265
三、群众运动——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特殊景观273
(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群众运动273
(二)曾三关于档案工作中群众运动的认识277
四、法制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279
(一)当代中国档案法制建设概述280
(二)当代中国档案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286
(三)当代中国档案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288
(四)完善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几点设想291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文化探源298
一、文化政策环境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298
(一)建国后17年影响中国档案事业的文化政策299
(二)“文革”后整顿恢复时期影响中国档案事业的文化政策300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档案事业的文化政策300
二、学术环境(理论学说)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30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影响303
(二)史学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影响310
(三)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信息科学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影响320
(四)管理学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影响327
三、教育环境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331
(一)教育对档案专业队伍的影响331
(二)教育对档案用户的影响335
(三)教育对拓展档案馆功能的影响338
四、社会心理环境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340
(一)浅淡的档案文化意识341
(二)较弱的民主意识和反思精神344
(三)急功近利心理345
(四)消极的传统文化心理影响346
五、文化新境遇与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347
(一)档案事业将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348
(二)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实现指向多元化更加明显352
(三)中国档案事业进一步走向世界358
(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仍是档案事业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361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科技探源366
一、电子文件对中国档案学理论的影响366
(一)电子文件及其特点366
(二)电子文件引发档案属性的异化368
(三)电子文件孕育了档案学理论的新思维373
二、信息网络化对中国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影响383
(一)数字档案馆及其特点383
(二)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发展388
(三)档案信息网络化与档案价值的实现390
(四)信息网络化对中国档案事业生态环境的影响393
(五)档案信息网络化与社会档案意识398
(六)信息网络化与中国档案事业的竞争力403
三、档案保护新技术对中国档案保护观的影响406
(一)新型档案载体材料407
(二)新型档案载体材料与纸质材料在保护技术上的差异410
(三)档案信息保护技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的新领域412
(四)新保护观:从单纯性载体保护到系统性高科技集成性保护415
主要参考文献427
后记433
热门推荐
- 504398.html
- 1696230.html
- 272565.html
- 686010.html
- 1533131.html
- 3077431.html
- 259678.html
- 2500542.html
- 2205040.html
- 1645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8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3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7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7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4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8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0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