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原始信仰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原始信仰研究
  • 孟慧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591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06页
  • 主题词:原始宗教-研究-中国;远古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原始信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关于原始社会的理解1

二 中国原始社会的复杂性5

(一)中国原始文化历史延续的复杂性5

(二)中国原始文化类型的丰富性8

(三)中国原始文化演变方式的多样性10

三 中国原始信仰研究的基本构思12

四 本项研究的意义16

甲编21

第一章 中国原始宗教信仰的发生21

第一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宗教遗迹21

第二节 岩画中的原始信仰25

一 阴山岩画26

二 新疆岩画28

三 左江崖壁画29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宗教31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的一般面貌31

一 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31

二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类型33

三 新石器时代的经济生活35

四 制陶与彩陶艺术37

五 新石器时代的聚落与社会组织39

第二节 母系社会的宗教遗迹42

一 裴李岗遗址43

二 仰韶文化中反映的母系社会墓葬46

三 崧泽遗址48

四 查海—兴隆洼文化50

五 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葬俗特点51

(一)母系社会拥有氏族墓地51

(二)随葬品与社会身份相关52

(三)出现巫师萌芽52

(四)割体葬仪53

第三节 父系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宗教现象55

一 仰韶文化墓葬的变迁56

二 大汉口文化及其墓葬58

三 父系社会的葬俗特点61

(一)男性祖先崇拜地位的确立62

(二)男性生殖力崇拜62

(三)首领崇拜与英雄崇拜65

第四节 关于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几点思考67

一 生殖信仰与图腾崇拜67

(一)再说“鱼”68

(二)其他母性生殖信仰象征72

(三)关于此类象征的认识73

二 信仰的差异与变异74

(一)鹳鱼石斧图74

(二)阴阳人彩陶壶76

(三)丧葬观念的发展78

三 巫术仪式与巫师84

第三章 铜石并用时代的宗教现象88

第一节 铜石并用时代的社会面貌88

一 等级分化与古国形成89

二 手工业发展与财富占有礼制93

三 古国的统治能力和方式96

第二节 铜石并用时代各文化区域的宗教现象99

一 海岱文化区的龙山文化99

(一)贫富分化的墓葬制度100

(二)城市祭祀102

(三)巫师与宗教礼制1033

(四)刻文符号104

二 甘青地区的龙山文化104

(一)中国最早的铜镜104

(二)男权墓葬制度105

(三)等级墓葬制度105

(四)卜骨和祭祀遗迹106

三 良渚文化的宗教现象107

(一)祭坛107

(二)神徽110

(三)等级墓葬体制113

(四)玉葬体制115

四 石家河文化的宗教现象118

五 红山文化的宗教现象119

(一)积石冢的等级120

(二)祭坛121

(三)女神庙122

(四)关于牛河梁宗教现象的认识123

六 陶寺遗址的宗教现象124

(一)聚族而葬126

(二)墓葬等级习俗127

(三)随葬礼制128

(四)占卜与祭祀130

(五)陶寺遗址的意义132

第三节 五帝时代的宗教现象133

一 五帝及其传说133

二 五帝传说中的宗教现象142

(一)祖先崇拜142

(二)帝为巫144

(三)三界观念145

(四)礼乐通神146

第四节 铜石并用时代的宗教特点147

一 祖先信仰的变迁147

二 宗教主掌权149

三 宗教礼制的兴起150

乙编157

第四章 萨满教与北方民族157

第一节 萨满教以北方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传统158

第二节 考古学者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萨满教现象164

第三节 北方经济生活环境与萨满教166

一 狩猎经济下的萨满教167

二 畜牧经济下的萨满教174

第五章 萨满教与原始社会182

第一节 母系社会的萨满教184

一 图腾崇拜185

二 女神崇拜188

第二节 父系家族公社的萨满教190

一 男性祖先崇拜191

二 男神祟拜197

三 多神信仰199

第三节 氏族萨满制度205

第四节 萨满的演变210

第六章 北方民族政权对萨满教的改造219

第一节 从传统信仰到战神崇拜219

第二节 从传统信仰到帝王神化226

第三节 从萨满到天子、天命229

第四节 国家祭祀对萨满教的改造238

一 改造萨满教淫祀之风239

二 改造萨满跳神传统240

三 向汉式宗法宗教转化242

丙编249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南方民族巫术宗教249

第一节 南方自然环境与原始农耕250

第二节 原始农业与农事祭祀260

一 农神祭祀260

二 水神祭祀263

三 自然神祭祀265

四 丰收祭祀266

五 农业巫术269

第八章 原始社会与南方民族的巫术宗教277

第一节 母系血缘公社的宗教信仰278

一 女性生殖器崇拜283

二 图腾崇拜284

三 始祖女神290

四 女神崇拜293

第二节 父系家族公社与巫术宗教296

一 南方民族中的父系家庭公社遗存及其宗教现象296

(一)拉祜族的父系公社与原始宗教297

(二)珞巴族的社会生活与原始宗教302

二 父系家族公社的男性神灵信仰及其祭祀活动306

(一)男性生殖器信仰307

(二)图腾崇拜308

(三)远祖崇拜311

(四)近祖供奉319

三 灵魂信仰与各种巫术322

四 亡魂归属信仰与丧葬仪式331

五 多神、多鬼信仰及其巫术、祭祀活动336

六 巫师及其发展347

第九章 原始社会晚期南方巫术宗教的演变351

第一节 等级分化与宗教信仰的变迁352

第二节 农村公社与寨神崇拜363

一 原始家族公社的寨神364

二 农村公社的寨神367

三 地方社会的守护神372

四 守护地方的英雄、本主373

第三节 巫师的分化与专业化378

一 祭司长老378

二 处于自然分工状态的巫师379

三 从“领神”到“祭司”383

四 参与政治管理巫师386

五 专业巫师391

(一)宗教神灵的系统化与丰富的宗教经典392

(二)巫师的巫祖396

(三)巫师的职业装束与法器398

(四)巫师的巫术和祭祀活动399

(五)职业培训与巫师认证400

第四节 外来宗教影响下的南方民族信仰变化403

一 佛教、道教对南方民族的影响403

(一)佛教、道教神灵与原始宗教信仰对象杂糅404

(二)佛教、道教人士地位升高407

(三)原始宗教观念变化408

(四)原始宗教行为变化409

二 基督教、天主教对南方民族的影响412

(一)基督教、天主教传播的反复性413

(二)基督教、天主教与少数民族原始信仰的“磨合”415

(三)基督教、天主教对少数民族文化行为的改造417

丁编421

第十章 原始宗教信仰对中华文化的影响421

第一节 从原始信仰到国家意识形态421

一 夏人的服天与天罚422

二 商祖宾天430

三 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436

四 小结445

第二节 从原始信仰到艺术创造447

第三节 原始宗教与科学459

第四节 从原始信仰到哲学468

戊编485

第十一章 再论原始宗教的产生485

第一节 从文化的产生看原始宗教的产生485

一 文化的产生486

二 人类需要多样性与文化形式的多样性489

三 原始宗教应对的是怎样的人类需要492

(一)认知需求论492

(二)恐惧、挫折论492

(三)剥夺、补偿论493

(四)性抑制论494

(五)群体需要论495

四 原始社会条件下的宗教需要496

第二节 从原始思维状况看原始宗教的发生497

一 关于原始思维的各种理论498

(一)原始思维与原始宗教的表达手段——拟人化499

(二)原始思维习惯的无意识状态501

(三)原始思维的社会投射503

(四)原始思维的集体表象与互渗逻辑506

(五)神话思维及其逻辑510

(六)如何理解原始思维512

二 原始思维与原始宗教517

第三节 从原始社会条件看原始宗教的产生519

一 原始生产、技术能力下的生活保障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互动520

二 原始社会极弱生存能力下的生物性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互动525

(一)生育信仰526

(二)成年礼528

(三)婚姻仪式530

(四)死亡与丧葬532

三 原始血缘、地缘关系上的社会秩序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互动534

四 原始社会变迁的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互动535

第十二章 原始宗教的习俗性538

第一节 习俗与原始宗教539

第二节 原始宗教习俗的特点544

一 原始宗教提供的文化认知习俗544

二 原始宗教展示的巫术、祭祀功能习俗546

三 作为情感表达习俗的原始宗教553

第三节 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558

一 原始宗教习俗变迁的可能性558

(一)原始宗教习俗的生物性、技术性、社会性功能的具体性558

(二)原始宗教习俗的历史性560

(三)原始宗教习俗结构的开放性561

(四)原始宗教习俗的超机体性563

二 原始宗教习俗自身的演变565

三 外部文化影响下的原始宗教习俗变化569

四 现代社会中原始宗教信仰的重建577

参考书目5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