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亚热带战创伤基础与临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正国,裴国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166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803页
- 文件大小:379MB
- 文件页数:835页
- 主题词:军事医学-创伤-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亚热带战创伤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对军事医学的影响1
第二节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卫勤保障1
一、卫勤保障高技术化2
二、卫勤保障立体化2
三、卫勤保障机动化2
四、卫勤保障综合化2
五、卫勤保障军民一体化3
第三节 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新武器及其致伤特点3
一、战术核武器3
二、爆炸性武器3
三、高速轻武器3
四、燃料空气炸药武器3
五、激光武器4
六、微波武器4
七、次声武器4
八、动能武器5
九、贫铀弹5
第四节 现代战争的战伤特点5
一、冲击伤增多5
二、机械伤和多发伤增多5
三、烧伤增多5
四、复合伤增多5
五、地雷伤增多6
六、精神创伤增多6
七、其他新武器伤6
第五节 未来战争中环境对战伤救治的影响6
第六节 战伤救治中的组织体制和工作特点6
一、救治体制的基本原则7
二、我军现行战伤救治体制和工作特点7
第2章 亚热带对人体生理和健康的影响9
第一节 亚热带与热环境9
一、亚热带及基本气候特点9
二、热环境及其特点9
第二节 亚热带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11
一、体温调节11
二、水盐代谢12
三、消化系统13
四、循环系统13
五、神经系统13
六、神经内分泌反应14
七、呼吸与能量代谢14
八、生化与免疫功能14
九、其他15
第三节 亚热带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5
一、环境温度过高的影响15
二、高温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16
三、高温环境中过多水盐丢失对健康的影响16
四、高温环境对着装的影响17
五、体温过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17
六、热环境下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20
七、热环境与热应激22
八、热环境与疾病25
第3章 亚热带热习服29
第一节 热习服的概念29
第二节 热习服的机制与作用29
一、热习服的基本机制29
二、HSP70的作用与机制29
三、热习服的形成与作用32
第三节 热习服方法36
一、体能锻炼热习服36
二、着防护装备体力锻炼的热习服37
第4章 亚热带心理疾病特点及防治39
第一节 亚热带气候对人心理的影响39
一、高温对人情绪的影响39
二、高温对人认知的影响40
第二节 特殊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40
一、热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40
二、边远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41
三、海洋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42
四、海岛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44
第三节 亚热带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44
一、焦虑障碍44
二、抑郁障碍47
三、军事应激反应51
第5章 亚热带战创伤的基础研究54
第一节 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形态学特点54
一、大体观察54
二、病理学变化55
三、湿热环境火器伤病理形态学变化规律57
四、湿热环境下火器伤病理变化的机制探讨58
五、实验结果对临床处理的指导意义58
第二节 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组织能量代谢特点58
一、ATP、ADP、AMP的变化59
二、能荷(EC)的变化62
三、湿热环境火器伤伤道能量消耗的机制探讨63
第三节 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细菌学特点64
一、大体观察64
二、体温变化64
三、细菌学定量变化65
四、变化的主要机制66
五、湿热环境为火器伤细菌感染提前的机制探讨67
六、湿热环境火器伤感染提前的临床意义68
第四节 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免疫学特点68
一、湿热环境免疫学指标的确立68
二、湿热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中性粒细胞CD11a、CD11b表达的变化及机制69
三、湿热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外周血CD4/CD8的变化及机制71
第五节 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生理学特点72
一、体温变化情况72
二、伤道周围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73
三、血液黏滞度随时间变化情况75
四、主要特点77
第六节 湿热环境及肢体火器伤对机体应激的影响78
一、湿热环境下战创伤后体内热休克蛋白HSP70的变化78
二、湿热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机体激素变化80
三、高温高湿应激对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82
四、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后组织SOD、MDA及TNF-α含量的变化83
第6章 亚热带战伤救治的组织与工作88
第一节 战伤救治的环境与工作特点88
一、战时军事体制及作战行动特点88
二、亚热带地区战场环境特点89
三、战伤伤员特点89
四、战伤救治工作特点90
第二节 战伤救治工作的基本原则90
一、分级救治90
二、时效救治91
三、整体治疗92
四、精确高效93
第三节 战伤救治的组织体制94
一、我军战伤救治组织体系的构建94
二、医疗后送机构的救治任务区分96
三、各级救治机构战伤救治技术范围96
四、对战伤救治工作的基本要求97
第四节 伤员分类与处置顺序99
一、伤员分类的基本形式和工作要求99
二、伤员分类信息及伤势判定100
三、伤员处置分类及处置优先顺序104
四、伤员信息载体及其使用105
第五节 伤员后送106
一、伤员后送医疗的基本特点106
二、伤员后送工具与后送方式107
三、伤员后送的组织与工作108
第7章 亚热带湿热环境卫生装备的需求与发展111
第一节 亚热带湿热环境战创伤卫勤保障特点及要求111
一、强化战(现)场抢救能力111
二、突出救治前伸和快速立体后送能力112
三、增强综合救治能力112
四、重视卫材补给能力113
第二节 亚热带卫勤保障特点对卫生装备的总体需求114
一、救护装备简易化和可靠化114
二、后送装备立体化、网络化和救护连续化114
三、骨干和成套卫生装备机动化、集装化和可空投化114
四、卫生防疫防护装备配套化、自动化和小型化115
第三节 湿热环境下卫生装备的品种需求115
一、湿热环境下阶梯救治体系的变化115
二、新体系的可行性116
三、湿热环境下卫生装备的品种需求117
第四节 亚热带渡海登岛作战卫勤保障特点118
一、战场急救和紧急救治是保障关键118
二、后送和治送结合是保障难点119
三、卫生防疫和卫生防护是保障重点120
四、卫材携带和及时补给是保障基础120
五、卫勤协同是保障瓶颈121
第五节 亚热带渡海登陆作战卫勤保障特点对卫生装备的总体需求121
一、滩头和海上救护装备应简易、可靠、实用121
二、后送装备应立体、快速和实时122
三、卫勤指挥通讯装备应智能化和实效123
四、骨干卫生装备应机动、集装和可空投123
五、卫生防疫防护装备应配套、小型和多元124
第六节 亚热带渡海登陆作战不同阶段对卫生装备的不同需求124
一、集结登船阶段125
二、海上航渡阶段125
三、突击上陆阶段126
四、扩大登陆场阶段126
第七节 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卫生装备的发展与应用126
一、概述126
二、信息化战争对卫勤保障的影响127
三、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卫生装备的发展方向128
第8章 亚热带海岛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健康的影响132
第一节 概述132
第二节 亚热带海岛地理和气候特点133
第三节 亚热带海岛环境对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134
一、体温调节134
二、水盐代谢135
三、心血管系统136
四、消化系统137
五、呼吸功能与能量代谢138
六、神经内分泌系统138
七、血液139
八、泌尿系统139
第四节 亚热带海岛气候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39
一、空气负离子140
二、太阳辐射(日照)140
三、可见光141
四、气温141
五、气压和风142
第五节 亚热带海岛军事作业卫生学问题及其防护142
一、供水与海上生存142
二、营养与作战口粮143
三、战斗应激与作战疲劳144
四、晕动病145
五、单兵负荷146
六、环境热病和创伤性疾病146
七、下肢温水浸泡伤和皮肤病147
八、地方病和传染病148
第六节 亚热带海岛海洋生物伤及其防治150
一、亚热带海岛常见的海洋生物致伤150
二、海洋生物致伤伤口处理的一般原则154
三、海洋生物中毒处理的一般原则155
第9章 亚热带渡海登岛作战卫勤保障问题159
第一节 亚热带渡海登岛作战战场环境情况159
一、陆战场环境159
二、海战场环境160
三、空战场环境161
第二节 亚热带渡海登岛作战卫勤保障特点与要求162
一、卫勤保障特点162
二、卫勤保障要求164
第三节 亚热带渡海登岛作战卫勤保障主要工作165
一、伤病员医疗后送165
二、卫生防疫168
三、卫生防护169
四、药材保障170
第四节 亚热带渡海登岛作战卫勤保障组织与实施171
一、联合火力打击阶段的卫勤保障171
二、海上航渡阶段的卫勤保障175
三、突击上陆阶段的卫勤保障178
四、岛上进攻阶段的卫勤保障182
第10章 海战伤186
第一节 海战伤特点186
第二节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187
一、海水的理化性质及细菌学特点187
二、海水浸泡特点188
三、部位伤合并海水浸泡特点189
第三节 海上战伤救治特点和救治体系190
一、海上战伤救治特点190
二、海上战伤救治体系190
第四节 淹溺与低体温救治191
一、淹溺191
二、急性低体温症192
第五节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防治原则193
一、预防措施193
二、综合性救治措施193
三、部位伤早期救治原则194
四、烧伤195
五、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95
第11章 亚热带战伤急救197
第一节 战(现)场急救原则197
一、迅速脱离敌方火力威胁197
二、止血是急救的首要任务197
三、重视对张力性气胸的急救198
第二节 急救基本技术198
一、止血198
二、通气201
三、包扎203
四、固定208
五、搬运210
第三节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213
一、口对口(鼻)人工呼吸213
二、胸外心脏按压213
第12章 亚热带战创伤的初期外科处理215
第一节 肢体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方法215
一、初期外科处理的基础研究215
二、初期外科处理与抗生素的应用216
三、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选择217
第二节 几种常用初期外科处理方法在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中的应用比较217
一、概述217
二、致伤2h后三种外科处理方法效果的比较218
三、致伤4h后三种处理方法的比较221
第三节 有限清创、一期闭合持续冲洗引流术在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中的应用226
一、概述226
二、伤后4h处理226
三、伤后8h处理228
第四节 湿热环境肢体火器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初步观察232
一、伤口愈合情况233
二、伤口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233
三、伤道局部细菌数233
四、外周血细菌内毒素水平测定234
五、致伤及术后伤口转归图示234
六、分析236
第13章 亚热带战创伤休克的特点及治疗239
第一节 亚热带战创伤休克的特点与临床类型239
一、亚热带战创伤休克的特点239
二、战创伤休克的发病因素与临床类型239
第二节 战创伤失血性休克240
一、病理生理变化240
二、临床表现242
三、诊断与监测243
四、预防与治疗245
第三节 感染/脓毒性休克250
一、术语及定义250
二、感染/脓毒性休克的致病因素250
三、感染/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51
四、内毒素休克的发生机制253
五、感染/脓毒性休克的防治255
第14章 亚热带战创伤免疫及其调控258
第一节 概述258
第二节 高温高湿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58
一、高温高湿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258
二、高温高湿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259
三、高温高湿对其他免疫功能的影响259
第三节 亚热带战创伤后的免疫改变260
一、战创伤后免疫功能的变化260
二、亚热带环境中战创伤后的免疫功能状态261
第四节 亚热带战创伤后免疫紊乱的调理措施262
一、严重战创伤及脓毒症时机体自身的调控反应262
二、人工干预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策略262
三、常用的免疫调理药物264
第15章 亚热带战创伤感染的特点及防治268
第一节 战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268
一、主要病原体的演变268
二、战创伤感染病原体的来源及入侵途径269
三、菌量计数的临床意义269
第二节 亚热带战创伤感染的基本特点269
一、新的罕见致病菌出现270
二、感染率高,表现为感染提前、感染加重270
第三节 战创伤后化脓性感染27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0
二、临床表现271
三、诊断271
四、预防271
五、治疗272
第四节 战创伤后肠源性感染27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2
二、临床表现272
三、防治273
第五节 战创伤后脓毒症27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4
二、诊断274
三、防治276
第六节 战创伤后破伤风27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7
二、临床表现277
三、诊断278
四、预防278
五、治疗279
第七节 战创伤后气性坏疽27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9
二、临床表现280
三、诊断280
四、预防280
五、治疗281
第八节 战时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281
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81
二、治疗性应用抗生素282
第16章 亚热带战创伤的组织修复与愈合285
第一节 现代战伤的致伤特点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285
一、损伤的广泛性285
二、伤道的复杂性285
三、损伤的多发性286
四、感染的严重性286
第二节 亚热带气候特点及其对战创伤愈合的影响287
第三节 创面愈合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287
一、创面愈合的主要分期287
二、创伤愈合的基本类型288
第四节 影响战创伤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289
一、全身因素289
二、局部因素291
第五节 促进战创伤局部组织修复和愈合的几种方法292
一、氧疗与战创伤愈合293
二、新型敷料与战创伤愈合293
三、生长因子与战创伤愈合294
四、负压吸引与战创伤愈合294
五、新型药物与战创伤愈合295
六、中医药的开发与战创伤愈合295
七、激光、电磁等辅助治疗措施与战创伤愈合295
八、酶学清创与战创伤愈合296
九、组织工程技术和产品与战创伤愈合297
第17章 亚热带战创伤麻醉299
第一节 气候与环境的特点及对战创伤救治的影响299
一、对机体的影响299
二、对麻醉的影响300
第二节 亚热带战创伤麻醉药品、装备与器材的特殊要求300
一、药品的理化特性与储存条件300
二、麻醉相关的装备与器材300
第三节 战创伤伤员的麻醉前准备303
一、术前评估303
二、早期救治措施304
三、麻醉前用药306
第四节 战创伤伤员的麻醉307
一、常用麻醉方法307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310
三、不同部位创伤的麻醉处理310
第五节 战创伤伤员的监测312
一、基本监测313
二、脏器功能的监测313
第18章 亚热带战创伤输血与战时输血组织315
第一节 亚热带战创伤输血315
一、输血适应证315
二、输血方法316
三、各种血液成分及其临床应用316
四、输血反应及其处理322
第二节 战时输血组织325
一、野战血库326
二、流动血库328
第19章 亚热带软组织火器伤的创伤弹道学330
第一节 致伤机制330
一、直接损伤330
二、压力波损伤330
三、瞬时空腔损伤331
四、水粒子加速损伤332
第二节 影响伤情的因素332
一、投射物的致伤能力332
二、组织器官的结构特性335
第三节 局部损伤、伤道外损伤和全身反应336
一、局部损伤336
二、伤道外损伤339
三、全身反应341
第四节 火器伤的清创处理原则341
一、早期清创341
二、延期缝合341
三、充分显露伤道342
四、全面了解伤情342
五、不必清创的火器伤342
六、各类组织的清创原则342
七、感染伤口的清创原则343
八、金属异物的处理原则343
第20章 水下冲击伤345
一、概述345
二、水下冲击波的物理特性345
三、水下冲击波的物理参数与伤情的关系348
四、水下冲击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350
五、水下冲击伤的诊断和治疗352
六、水下冲击伤的卫生防护358
第21章 亚热带地区烧伤的治疗361
第一节 亚热带气候特点及对烧伤治疗的影响361
一、亚热带气候特点361
二、亚热带烧伤创面干燥方法361
第二节 亚热带地区烧伤治疗的特点364
一、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方案364
二、烧伤休克的治疗364
三、三度烧伤创面的处理365
第22章 亚热带化学武器伤367
第一节 概论367
一、化学武器的分类367
二、使用化学武器的军事目的368
三、化学战剂及其分类368
四、化学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原则369
第二节 亚热带神经性毒剂中毒的防治370
一、临床表现370
二、诊断371
三、预防、急救和治疗372
第三节 亚热带糜烂性毒剂中毒的防治374
一、芥子气中毒特点374
二、芥子气中毒机制374
三、芥子气中毒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375
四、芥子气中毒的临床表现376
五、芥子气中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78
六、芥子气中毒的预防、急救和治疗379
第四节 亚热带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381
一、临床表现381
二、诊断和防治382
第五节 亚热带窒息性毒剂中毒383
一、中毒机制383
二、毒理作用384
三、临床表现385
四、诊断385
五、预防和救治386
第六节 亚热带失能性毒剂中毒387
一、毒理作用387
二、临床表现388
三、诊断388
四、预防、急救和治疗389
第23章 亚热带核武器伤390
第一节 概述390
第二节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及其防护391
一、核武器的杀伤作用391
二、核武器伤害的防护394
第三节 急性放射病394
一、发生条件和分型、分度394
二、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395
三、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预防397
第四节 核爆炸复合伤399
一、发生情况及伤类399
二、放射复合伤400
三、烧冲复合伤401
四、复合伤的诊断401
五、复合伤的急救和治疗402
第24章 亚热带复合伤405
第一节 复合伤的分类405
第二节 常规战争的复合伤类型406
一、爆炸武器复合伤406
二、反装甲攻坚武器复合伤407
三、化学战剂、毒剂复合伤408
四、海水浸泡复合伤408
第三节 几种主要复合伤特点及救治409
一、创伤复合伤特点及救治409
二、贫铀武器复合伤特点及救治411
三、化学战剂复合伤特点及救治412
四、海水浸泡复合伤特点及救治413
第25章 颅脑伤416
第一节 亚热带条件下颅脑火器伤的基础研究416
一、亚热带环境的概念416
二、亚热带环境对脑组织的损害416
三、亚热带环境下的颅脑火器伤417
四、亚热带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治疗的基础研究425
第二节 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427
一、概述427
二、火器性颅脑损伤分类427
三、创伤弹道特点427
四、火器性颅脑伤的病理改变428
五、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病理生理特点428
六、临床表现特点429
七、诊断429
八、救治430
第26章 亚热带口腔颌面部伤433
第一节 概述433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伤伤员的急救434
一、防治窒息434
二、止血435
三、抗休克436
四、伴发颅脑损伤的急救436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437
一、颌面部软组织伤的损伤类型437
二、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损伤的处理特点438
第四节 颌骨骨折439
一、解剖学特点439
二、临床表现440
三、诊断442
四、治疗442
第五节 颧骨及颧弓骨折452
一、颧骨颧弓骨折的分类452
二、临床表现452
三、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452
四、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453
第六节 眼眶骨折454
一、解剖学特点454
二、临床表现454
三、诊断455
四、治疗455
第七节 全面部骨折456
一、临床表现456
二、诊断457
三、治疗457
第八节 口腔颌面部战伤459
一、临床特点459
二、治疗459
三、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460
第27章 亚热带眼部伤463
第一节 概述463
第二节 眼战伤的伤因和伤类463
一、眼战伤的伤因463
二、眼战伤的伤类464
第三节 眼、眼附属器钝挫伤466
一、眼前段钝挫伤466
二、眼后段钝挫伤467
三、眼球破裂伤468
四、眼附属器挫伤468
第四节 眼球穿孔伤469
一、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469
二、并发症及其处理470
第五节 眼异物伤470
一、球外异物470
二、眼内异物471
第六节 化学性眼损伤471
一、酸、碱化学性眼损伤472
二、化学毒剂性眼损伤473
第七节 其他类型的眼战伤474
一、眼爆震伤474
二、眼部热烧伤及低温性损伤475
三、眼部辐射性损伤475
四、应激性眼部损伤477
第八节 眼战伤的救治477
一、眼战伤的检查477
二、急救原则477
三、救治措施478
四、处理注意事项478
五、分级治疗478
第28章 亚热带耳鼻部创伤480
第一节 耳部创伤480
一、外耳创伤480
二、中耳创伤481
三、颞骨骨折482
四、听器爆震伤483
第二节 鼻部创伤484
一、鼻骨骨折484
二、鼻窦骨折485
三、创伤性鼻出血486
第29章 亚热带颈部伤488
第一节 概述488
第二节 颈部血管损伤493
第三节 颈部喉、气管损伤497
第四节 咽和颈部食管损伤498
第五节 颈部神经损伤499
第六节 颈部异物500
一、异物的定位500
二、异物的处理原则500
第30章 亚热带胸部伤502
第一节 概述502
第二节 肋骨骨折506
第三节 胸骨骨折507
第四节 创伤性气胸508
一、闭合性气胸508
二、开放性气胸508
三、张力性气胸509
第五节 创伤性血胸510
第六节 创伤性乳糜胸512
第七节 肺实质损伤513
一、肺挫伤513
二、肺爆震伤514
三、肺裂伤515
第八节 气管及支气管损伤515
一、穿透性气管及支气管损伤515
二、闭合性气管及支气管破裂516
第九节 食管穿孔518
第十节 创伤性膈肌破裂520
第十一节 心脏损伤521
一、钝性心脏损伤521
二、穿透性心脏损伤523
第31章 亚热带腹部伤525
第一节 概述525
一、病因525
二、临床表现526
三、诊断526
四、治疗528
第二节 腹壁损伤529
一、临床表现529
二、诊断530
三、治疗530
第三节 肝损伤531
一、损伤机制531
二、分类531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532
四、治疗533
第四节 肝外胆管损伤535
一、病因及分类535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35
三、治疗536
第五节 胰腺损伤537
一、病因及分类537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38
三、治疗539
第六节 脾损伤541
一、病因及分类541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42
三、治疗543
第七节 胃损伤544
一、分类544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45
三、治疗545
第八节 十二指肠损伤546
一、病因及分类546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47
三、治疗547
第九节 小肠损伤549
一、病因及分类549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50
三、治疗550
第十节 结肠损伤551
一、分类551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52
三、治疗552
第十一节 直肠肛管损伤553
一、分类554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54
三、治疗554
第十二节 腹膜后血肿及腹部大血管损伤556
一、分类556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57
三、治疗558
第32章 亚热带四肢骨与关节损伤562
第一节 亚热带四肢骨与关节火器伤的清创与处理原则562
一、清创562
二、处理原则566
第二节 开放性关节损伤567
一、损伤特点567
二、治疗要求568
第三节 上肢骨折治疗569
一、肱骨干骨折治疗569
二、尺、桡骨干骨折治疗573
三、手部骨折治疗576
第四节 下肢骨折治疗578
一、股骨骨折的髓内钉治疗578
二、胫骨骨折治疗581
第33章 亚热带脊柱脊髓损伤589
第一节 概述589
一、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589
二、脊柱脊髓损伤的分类、部位统计589
第二节 亚热带脊柱损伤590
一、颈椎损伤590
二、胸椎、腰椎损伤598
第三节 亚热带脊髓损伤605
一、脊髓损伤的机制及病理改变605
二、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607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分类608
四、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610
五、鉴别诊断611
六、脊髓损伤的治疗613
七、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614
八、亚热带脊柱脊髓伤的康复治疗617
第34章 亚热带骨盆部损伤620
第一节 骨盆骨折620
一、骨盆应用解剖621
二、骨盆生物力学621
三、致伤原因及机制626
四、分类627
五、临床表现631
六、诊断631
七、治疗637
第二节 髋臼骨折650
一、应用解剖650
二、致伤机制与伤情特点650
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652
四、骨折分类653
五、临床表现655
六、诊断655
七、治疗660
八、并发症及相应处理668
第35章 亚热带泌尿生殖系损伤671
第一节 概述671
第二节 肾损伤671
一、发病情况及一般特点671
二、病理672
三、分类672
四、诊断673
五、治疗675
六、并发症及预后678
第三节 输尿管损伤678
一、致伤原因678
二、病理679
三、诊断679
四、治疗680
第四节 膀胱损伤681
一、致伤原因681
二、损伤机制和类型681
三、诊断682
四、治疗683
第五节 男性尿道损伤684
一、致伤原因及损伤特点684
二、病理特征685
三、诊断依据686
四、治疗687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损伤688
一、阴茎损伤688
二、阴囊损伤689
三、睾丸损伤690
四、精索损伤691
第七节 女性尿道及生殖器损伤692
一、致伤机制692
二、诊断依据692
三、治疗692
第36章 亚热带周围血管伤694
第一节 伤后病理生理特点及分类694
第二节 检查及诊断695
第三节 急救696
第四节 处理697
第37章 亚热带周围神经损伤702
第一节 概述702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702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702
第二节 治疗原则704
一、初期治疗原则704
二、二期治疗原则705
第三节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707
一、臂丛神经损伤707
二、腋神经损伤709
三、肌皮神经损伤710
四、正中神经损伤711
五、尺神经损伤711
六、桡神经损伤712
七、坐骨神经损伤713
八、胫神经损伤714
九、股神经损伤715
十、腓总神经损伤716
第四节 灼性神经痛716
一、诊断717
二、治疗717
第38章 亚热带战创伤并发症719
第一节 战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19
一、命名和定义719
二、病因及危险因素719
三、发病机制720
四、病理生理721
五、诊断标准721
六、临床表现721
七、治疗722
第二节 战伤后急性心功能不全724
一、定义724
二、病因724
三、发病机制725
四、临床表现726
五、诊断726
六、治疗726
第三节 战创伤后急性肾衰竭728
一、定义728
二、病因729
三、发病机制729
四、临床表现730
五、诊断731
六、治疗732
第四节 战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33
一、定义734
二、病因及诱因734
三、发病机制734
四、病理生理735
五、临床表现736
六、诊断736
七、治疗737
第五节 战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738
一、定义及基本概念738
二、发病机制及病因739
三、MODS的诊断742
四、MODS的防治743
第39章 亚热带战创伤伤员的代谢营养支持747
第一节 战创伤伤员营养状况评定747
一、目前应用的营养检测方法747
二、目前尚未普及和尚待完善的营养监测方法750
第二节 战创伤伤员代谢变化751
一、战伤伤员高代谢751
二、战创伤伤员蛋白质氨基酸代谢752
三、战伤伤员糖代谢753
四、战伤伤员脂肪代谢754
第三节 战伤伤员营养素需量及营养支持原则756
一、营养素需量756
二、营养支持原则760
第四节 肠内营养761
一、适应证761
二、肠内营养制剂761
三、途径方法762
四、并发症防治763
第五节 肠外营养764
一、肠外营养制剂764
二、途径和方法765
三、常见并发症防治768
第40章 亚热带多发伤的特点和救治773
第一节 临床特点773
一、生理紊乱严重773
二、伤死率高773
三、休克发生率高774
四、严重低氧血症774
五、容易漏诊及误诊774
六、处理矛盾多774
七、并发症多774
第二节 病理生理775
一、二重打击775
二、高炎症反应性——SIRS776
三、低炎症反应性——CARS776
四、激活级联反应系统777
五、急性期反应778
六、白细胞募集和氧应激778
七、微循环障碍779
八、缺血/再灌注损伤779
九、神经内分泌反应和代谢改变780
十、内毒素血症和肠道细菌移位781
十一、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781
第三节 伤情评估781
第四节 诊断782
一、详尽地了解受伤史782
二、体格检查782
三、辅助检查782
第五节 治疗784
一、院前急救784
二、救治的组织实施784
三、救治程序785
四、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785
五、各部位伤的治疗原则786
六、损害控制性手术在多发伤的应用787
七、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防治787
第41章 亚热带战伤救治展望791
彩图793
热门推荐
- 1439094.html
- 3708773.html
- 2130079.html
- 315328.html
- 3625993.html
- 2608124.html
- 1676419.html
- 2672629.html
- 1963061.html
- 122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0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9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2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1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2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0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2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3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2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