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广西元宝山科学考察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广西元宝山科学考察研究
  • 宁世江,李锋,何成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80763409x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200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广西元宝山科学考察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总论3

1 地理位置3

2 地质地貌3

2.1 地质概况3

2.2 地貌概况4

3 陆地水文5

3.1 河流水系5

3.2 河流径流量与水能蕴藏量5

3.3 河流水质5

4 气候5

4.1 气温与热量5

4.2 降水量与相对湿度5

4.3 主要气候要素垂直变化6

5 土壤6

5.1 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6

5.2 各类土壤分布特性6

6 植被7

6.1 植被现状特点7

6.2 主要植被类型8

7 植物区系12

7.1 蕨类植物区系12

7.2 种子植物区系12

7.3 植物区系特点分析14

8 资源植物15

8.1 资源植物特点15

8.2 主要资源植物16

9 大型真菌18

9.1 大型真菌种类组成18

9.2 大型真菌分布与植被的关系18

9.3 大型真菌资源特点18

10 陆栖脊椎动物19

10.1 两栖类动物19

10.2 爬行类动物19

10.3 鸟类20

10.4 兽类21

11 昆虫21

11.1 昆虫种类组成特点21

11.2 昆虫区系特征22

11.3 昆虫垂直分布特点22

11.4 特有与珍稀昆虫22

11.5 昆虫资源22

12 生态旅游资源23

12.1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23

12.2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24

12.3 旅游景点25

13 综合评价及保护管理建议26

13.1 主要环境要素现状评价26

13.2 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27

13.3 物种多样性评价29

13.4 元宝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位32

13.5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建议34

下编 各学科专业考察研究报告83

第1章 地质地貌83

1.1 地质概况83

1.1.1 地层、岩性83

1.1.2 岩浆岩85

1.1.3 地质构造86

1.1.4 地质发展史86

1.2 地貌概况87

1.2.1 区域概况87

1.2.2 地貌类型及成因87

1.2.3 地貌特征87

1.2.4 新构造运动与地貌演化史87

1.3 地质地貌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88

第2章 陆地水文89

2.1 河流水系概况89

2.1.1 主要河流89

2.1.2 河流径流量90

2.1.3 水能蕴藏量90

2.2 河流水文特征90

2.2.1 年径流量分配90

2.2.2 河流水质90

2.2.3 河流含沙量91

2.2.4 河流汇流时间91

2.3 水资源保护措施91

第3章 气候93

3.1 日照与太阳辐射93

3.1.1 日照时数93

3.1.2 太阳辐射93

3.2 气温和积温94

3.2.1 气温94

3.2.2 积温94

3.3 降水量与相对湿度95

3.3.1 降水量95

3.3.2 空气相对湿度95

3.4 风速与风向频率95

3.5 主要气候要素的垂直差异95

3.6 主要气象灾害95

3.6.1 暴雨洪涝95

3.6.2 干旱96

3.6.3 大风、冰雹96

3.6.4 低温与霜冻96

3.7 气候资源评价96

3.7.1 光能资源96

3.7.2 热量资源96

3.7.3 水资源97

第4章 土壤98

4.1 土壤形成条件98

4.1.1 气候98

4.1.2 母岩98

4.1.3 地形98

4.1.4 植被98

4.2 土壤形成过程特点99

4.2.1 生物物质循环99

4.2.2 淋溶作用99

4.2.3 脱硅富铝化作用99

4.3 土壤概况100

4.3.1 土壤类型100

4.3.2 土壤分布100

4.3.3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101

4.4 各类土壤性态特征101

4.4.1 山地红壤101

4.4.2 山地红黄壤102

4.4.3 山地黄壤102

4.4.4 山地黄棕壤103

4.4.5 山地草甸土103

4.5 土壤综合评价104

4.5.1 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04

4.5.2 土壤评价105

第5章 植被106

5.1 植被的组成特点106

5.1.1 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106

5.1.2 植被的外貌特征112

5.1.3 层次结构115

5.2 植被分布规律115

5.3 植被分类116

5.3.1 分类原则和分类单位116

5.3.2 植被分类系统117

5.4 植被类型各论121

5.4.1 针叶林121

5.4.2 阔叶林177

5.4.3 竹林269

5.4.4 灌丛272

5.4.5 草丛275

5.5 植被评价与合理利用建议277

5.5.1 植被现状评价277

5.5.2 植被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279

第6章 植物区系282

6.1 蕨类植物282

6.1.1 蕨类植物区系组成282

6.1.2 蕨类植物科的统计分析282

6.1.3 蕨类植物属的统计分析284

6.1.4 蕨类植物区系特点286

6.2 种子植物286

6.2.1 种子植物区系组成286

6.2.2 种子植物科的统计分析286

6.2.3 种子植物属的统计分析291

6.3 与邻近区系的关系295

6.4 特有现象297

6.4.1 元宝山分布的东亚与中国特有科、特有属298

6.4.2 元宝山分布的广西特有属、特有种299

6.5 珍稀濒危植物299

6.6 调查新发现301

6.7 结论302

6.7.1 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植物众多302

6.7.2 植物区系成分起源古老302

6.7.3 植物区系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向温带性质过渡的特点302

第7章 植物资源304

7.1 植物资源概况304

7.1.1 植物资源种类304

7.1.2 植物资源蕴藏量304

7.1.3 植物种质资源304

7.2 植物资源分述305

7.2.1 材用植物305

7.2.2 纤维植物305

7.2.3 鞣料植物305

7.2.4 芳香植物305

7.2.5 胶用植物305

7.2.6 色素植物306

7.2.7 树脂植物306

7.2.8 油脂植物306

7.2.9 淀粉植物306

7.2.10 蜜源植物306

7.2.11 食用植物306

7.2.12 饲料植物306

7.2.13 园林观赏植物306

7.2.14 药用植物307

7.3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议308

7.3.1 继续深入调查,掌握植物资源家底308

7.3.2 加强保护管理,杜绝破坏行为发生308

7.3.3 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08

第8章 大型真菌310

8.1 大型真菌种类组成310

8.2 大型真菌分布与森林植被类型的相关性311

8.2.1 竹林中的大型真菌311

8.2.2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311

8.2.3 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311

8.3 大型真菌分布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311

8.3.1 低海拔(海拔800m以下)林带中的大型真菌311

8.3.2 中高海拔(海拔800~1800m)林带中的大型真菌312

8.3.3 高海拔(海拔1800m以上)林带中的大型真菌312

8.4 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征312

8.4.1 木腐菌类型312

8.4.2 可食菌313

8.4.3 药用菌313

8.4.4 毒菌313

第9章 陆栖脊椎动物315

9.1 研究概况315

9.2 两栖类316

9.2.1 两栖动物种类组成316

9.2.2 两栖动物区系特征分析316

9.2.3 新分布种和珍稀濒危种类317

9.3 爬行类318

9.3.1 爬行动物种类组成318

9.3.2 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分析320

9.3.3 珍稀濒危保护种类321

9.4 鸟类321

9.4.1 鸟类种类组成321

9.4.2 鸟类区系特征分析327

9.4.3 迁徙鸟类的生态习性分析328

9.4.4 新分布与重点保护鸟类330

9.5 兽类332

9.5.1 兽类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332

9.5.2 兽类动物区系特征332

9.5.3 珍稀濒危保护种类334

9.6 陆生脊椎动物的生态分布335

9.6.1 山顶矮林生境335

9.6.2 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生境335

9.6.3 常绿阔叶林生境335

9.6.4 竹林生境336

9.6.5 稀树灌丛草坡生境336

9.6.6 农田耕作区及人工植被生境336

9.7 资源评价及保护与合理利用337

9.7.1 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337

9.7.2 动物资源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337

9.7.3 保护和合理利用建议339

第10章 昆虫341

10.1 研究简况341

10.2 昆虫区系成分341

10.2.1 昆虫种类组成341

10.2.2 昆虫区系特征342

10.3 昆虫分布特点343

10.3.1 优势种343

10.3.2 垂直带分布343

10.4 特有与珍稀昆虫344

10.4.1 特有昆虫344

10.4.2 珍稀昆虫345

10.5 昆虫资源345

10.5.1 传粉昆虫345

10.5.2 药用昆虫345

10.5.3 观赏昆虫346

10.5.4 天敌昆虫346

10.5.5 食用昆虫346

10.5.6 有害昆虫347

10.6 结论347

第11章 生态旅游资源349

11.1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349

11.1.1 地质地貌景观349

11.1.2 森林与生物景观350

11.1.3 气象景观351

11.2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351

11.2.1 文物古迹351

11.2.2 民族风情352

11.3 旅游景点354

11.4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355

11.4.1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评价355

11.4.2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评价355

11.4.3 生态旅游气候环境评价355

11.4.4 生态旅游区位优势分析356

11.5 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建议356

第12章 社区经济357

12.1 周边社区概况357

12.1.1 周边乡村、人口、民族357

12.1.2 土地资源357

12.1.3 交通状况357

12.1.4 通信状况358

12.1.5 文化教育事业358

12.1.6 医疗卫生状况358

12.2 社区各业生产现状358

12.2.1 种植业生产358

12.2.2 林业生产359

12.2.3 畜牧业生产359

12.3 社区经济结构360

12.4 社区与保护区之间的关系360

12.5 社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360

12.5.1 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60

12.5.2 社区经济发展建议362

附录364

附录Ⅰ 元宝山野生维管束植物名录364

附录Ⅱ 元宝山大型真菌名录394

附录Ⅲ 元宝山昆虫名录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