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债券增信【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债券增信
  • 周沅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753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债券-资本市场-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债券增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1

1.2 债券增信的意义及主要增信方式3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0

1.4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理论难点与创新21

第2章 信用风险及债券增信的经济学分析24

2.1 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理论分析24

2.2 西方融资担保理论42

第3章 我国债券市场增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0

3.1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增信体系变化50

3.2 我国债券增信法律制度、现状、问题及原因60

第4章 完善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重要意义——实证角度的分析84

4.1 完善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宏观意义84

4.2 完善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的微观意义105

第5章 债券市场增信体系国际经验与借鉴129

5.1 美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129

5.2 英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161

5.3 德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166

5.4 日本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173

5.5 韩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研究177

5.6 国际债券市场增信体系经验借鉴184

第6章 债券市场增信体系方案设计189

6.1 总体方案框架189

6.2 主要增信方式增信原理分析189

第7章 企业(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增信213

7.1 第三方担保215

7.2 抵/质押担保224

7.3 案例分析238

第8章 含权设计债券增信256

8.1 可转换公司债券256

8.2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60

8.3 可交换债券264

8.4 案例分析269

第9章 准地方政府债券增信275

9.1 准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状况275

9.2 美国市政债券发展经验借鉴282

9.3 我国准地方政府债券增信状况284

9.4 完善准地方政府债券增信体系的必要性300

9.5 完善准地方政府债增信体系的建议301

9.6 案例分析306

第10章 中小企业债券增信371

10.1 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发展状况及完善增信体系的必要性371

10.2 韩国集合债券(P-CBO)发行与增信经验借鉴374

10.3 我国集合债券与韩国P-CBO的比较384

10.4 完善中小企业债券增信体系的建议386

10.5 案例分析387

第11章 资产证券化增信394

11.1 结构融资基本原理394

11.2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398

11.3 完善资产证券化增信体系的必要性402

11.4 完善资产证券化增信体系的建议404

11.5 案例分析405

第12章 金融债券增信411

12.1 金融债券定义及发展概况411

12.2 金融债券增信情况413

12.3 完善金融债券增信的建议414

12.4 发行全覆盖债券的法律环境418

12.5 全覆盖债券增信423

12.6 全覆盖债券发行方案探讨427

12.7 案例分析439

第13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441

13.1 研究结论441

13.2 政策建议442

13.3 研究展望444

参考文献446

附录459

附录1 保险公司债券投资信用级别限制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459

附录2 可交换债券创新及发展研究465

附录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增强路径探讨473

附录4 国内企业债券资料479

附录5 2009年我国已发行债券跟踪评级债券和主体信用等级调整情况504

附录6 我国各类债券发行条件511

附录7 4.2.1部分实证分析样本514

附录8 4.2.3部分实证分析样本518

附录9 国外债券市场相关数据524

附录10 标准普尔增信标准541

附录11 穆迪理想的违约累计概率分布与理想的预期损失的累计分布544

附录12 全球公司违约相关数据546

附录13 国外债券收益率相关数据553

法律法规索引555

后记560

表2.1 一次性博弈得益矩阵38

表2.2 重复博弈得益矩阵38

表3.1 我国与各类债券相对应的法规53

表3.2 2009年全市场债券交易情况54

表3.3 截至2009年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55

表3.4 2009年我国主要债券产品发行情况69

表3.5 2009年企业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变动情况70

表3.6 2009年企业债券信用等级分布情况70

表3.7 2009年企业债券发行期限情况71

表3.8 2009年采用组合增信的债券情况72

表3.9 2009年我国公司债券发行情况73

表3.10 2009年公司债券信用等级分布情况73

表3.11 我国中期票据发行基本情况74

表3.12 “09中石油USD1”和“09中化USD1”发行基本情况75

表3.13 我国有担保中期票据发行基本情况76

表3.14 担保公司担保债券79

表3.15 我国各种债券的监管情况81

表4.1 各种流动性度量指标的侧重点及使用范围85

表4.2 实证分析样本88

表4.3 主要指标描述性统计89

表4.4 模型的系数值及相应的t统计值89

表4.5 各信用等级下债券价格收益率数据的正态性检验94

表4.6 各信用级别下市场收益率数据的异方差检验94

表4.7 EGARCH(1,1)模型回归结果95

表4.8 样本期各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序列估计值统计分析结果95

表4.9 不同主体信用级别的不同增级方式效果比较96

表4.10 不同主体信用级别发行人采用增级方式比例结构97

表4.11 信用等级变动引起金融债券到期收益率变动百分比(?)100

表4.12 不同情形下存量国开债给投资人带来的损失(∑△V)101

表4.13 AA+级别组有无担保条款与利差相关性分析107

表4.14 AA级别组有无担保条款与利差相关性分析107

表4.15 利差t检验分析107

表4.16 不同期限不同级别企业(公司)债票面利率平均值(1/n n∑j=1 rj)109

表4.17 债券增信所引起的平均票面利率的下降情况(?)110

表4.18 债券增信所引起的平均票面利率的下降幅度情况(?)110

表4.19 主要指标描述性统计113

表4.20 回归结果113

表4.21 2006年和2007年美国寿险公司投资种类116

表4.22 2003—2007年美国寿险公司金融资产分布116

表4.23 2002—2006年美国非寿险公司金融资产分布117

表4.24 AMG数据服务公司统计的4289个收税债券基金的投资种类情况118

表4.25 2008年1—3季度各种信托与基金对美国各种高信用债的净购买额情况118

表4.26 2008年1—3季度储蓄机构与商业银行投资美国高信用债券净购买情况119

表4.27 按地域划分2008年1—3季度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资金流动情况120

表4.28 按投资主体划分2008年1—3季度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资金流动情况120

表4.29 2008年1—3季度美国高信用债券市场其他投资者净购买情况120

表4.30 全球不同信用等级公司的违约率123

表4.31 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指标体系124

表4.32 1926—1997年美国三种资产的风险—收益及相关系数数据127

表4.33 不同风险偏好水平下最优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128

表4.34 不同风险偏好水平下最优投资组合的权重比例128

表5.1 2008年美国主要债券保险公司及其市场份额135

表5.2 AMBAC 2008年年末投资于各类证券的金额143

表5.3 2007年次级抵押债券发行量居首的机构147

表5.4 次贷危机中债券保险公司净利润变化153

表5.5 次贷危机后国际评级机构对三大债券保险公司的评级情况154

表5.6 美国可交换债券发行情况158

表5.7 美国可交换债券按交割方式的分类158

表5.8 2003—2008年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债券市场总量179

表6.1 第三方担保与抵/质押担保比较191

表6.2 违约概率各种测度方法的特征比较194

表6.3 LossCalcTM模型变量结构197

表6.4 处理违约相关性的方法 203

表6.5 5年期债券信用等级与违约概率关系206

表6.6 发行5年期债券企业之间的最大违约相关系数206

表6.7 发行5年期债券企业之间的违约相关系数206

表6.8 5年期有担保债券的违约概率207

表6.9 5年期有担保债券信用等级 207

表6.10 理想的抵/质押资产价值覆盖率 210

表6.11 中国银行业抵押贷款平均抵押率211

表7.1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企业(公司)债券增信情况214

表7.2 我国债券市场互保案例 217

表7.3 “09铜城投债01”与“09铜城投债02”债券发行情况比较218

表7.4 我国试点再担保公司设立情况221

表7.5 交通银行抵押资产分类 229

表7.6 最近3年需评级债券品种发行情况234

表7.7 2009年我国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评级市场占有率情况235

表7.8 “07红豆债”发行概况 238

表7.9 “08中冶美利债”发行概况 241

表7.10 “09宜华债”发行概况 242

表7.11 “08福煤债”发行概况244

表7.12 “08泰达债”发行概况 245

表7.13 “08晋煤债”发行概况 247

表7.14 “08湘有色债”发行概况 248

表7.15 “09华菱债”发行概况 248

表7.16 “08蒙路债”发行概况 250

表7.17 “08蒙路债”偿债本金提取方式 251

表7.18 “07湘泰格债”发行概况 252

表7.19 “山东省诸城市2009年度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概况 254

表7.20 “山东省诸城市2009年度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各发债主体情况 254

表8.1 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257

表8.2 我国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261

表8.3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区别263

表8.4 海马转债发行概况269

表8.5 王府转债发行概况271

表8.6 厦工转债发行概况 272

表8.7 “08国电债”发行概况273

表8.8 “09长虹债”发行概况274

表9.1 地方财政收支缺口276

表9.2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准地方政府债发行概况277

表9.3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债券应收账款质押增信情况289

表9.4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土地使用权抵押增信债券概况291

表9.5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土地使用权抵押增信债券概况297

表9.6 政府偿债基金增信案例 299

表9.7 美国1940—1994年市政债券违约统计表300

表9.8 “08合肥建投债”发行概况 306

表9.9 《BT协议》应收账款各期明细表 307

表9.10 “09春华债”发行概况 326

表9.11 “09春华债”投资建设款及投资利息支付表 326

表9.12 “08天保投资债”发行概况 333

表9.13 区管委会每年应支付天保投资账款金额334

表9.14 “08诸城企业债”发行概况 335

表9.15 “08连云发展债”发行概况 354

表9.16 “08嘉城投债”发行概况 356

表9.17 回购资金支付情况357

表9.18 “09绵阳投控债”发行概况358

表9.19 “09津滨投债”发行概况 359

表9.20 “08渝交通债”发行概况 360

表9.21 “09渝水投债”发行概况 360

表9.22 “08甬交投债”发行概况362

表9.23 “09甬城投债”发行概况362

表9.24 “08西基投债”发行概况 363

表9.25 “08铁岭债”发行概况 364

表9.26 “09邕水务”发行概况 367

表9.27 南宁市财政局向南宁水务偿付安排情况368

表10.1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已发行的四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情况372

表10.2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已发行的四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人概况372

表10.3 韩国P-CBO发行概况375

表10.4 P-CBO优先层债券在10家企业违约时的现金流状况表379

表10.5 各违约情景出现概率及损失情况380

表10.6 SBC组织发行的P-CBO基本情况381

表10.7 韩国企业累积违约率情况 381

表10.8 历次P-CBO的风险分担情况383

表10.9 P-CBO标的资产组合情况383

表10.10 “03高新债券”发行概况 388

表10.11 “03高新债券”担保人情况 388

表10.12 “07深中小债”发行概况 389

表10.13 “07中关村债”发行概况 390

表10.14 “09大连中小债”391

表10.15 “09大连中小债”各发债主体情况 391

表11.1 两种资产证券化体系对比 400

表11.2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 402

表11.3 “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概况 406

表11.4 招元2008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发行概况 407

表11.5 东元2006-1优先级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概况 409

表12.1 CB与ABS特征比较表 416

表12.2 欧洲部分国家全覆盖债券法律框架比较表 426

表12.3 近年来各国新发行全覆盖债券的期限结构比较 429

表12.4 欧洲全覆盖债券发行人分类 433

表12.5 国内金融机构金融债券发行条件 434

表12.6 欧盟CRD的资产的合格性标准 434

表12.7 对抵押财产和质押权利的规定 436

表12.8 各国资产监督人的确定 437

表12.9 各国LTV及资产百分比 438

表12.10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债券第一期”发行概况 439

表12.11 “2009年宁波银行金融债券”发行概况 440

附表1 2008年6月国内主要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的资产投资情况 459

附表2 保监会从债券主体级别和债项级别方面对保险公司投资债券的主要规定 460

附表3 实证检验结果符号假设 463

附表4 模型回归结果 464

附表5 美国企业发行的可交换债券情况 465

附表6 美国可交换债券按交割方式的分类 466

附表7 香港红筹股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情况 467

附表8 2000年日本可交换债券发行实例 468

附表9 企业信用能力评价指标 474

附表10 企业品格评价指标 475

附表11 路径一程序 476

附表12 路径二程序 477

附表13 路径三程序 478

附表14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及增信情况479

附表15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及增信情况495

附表16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及增信情况 497

附表17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中期票据发行及增信情况498

附表18 2009年我国已发行债券跟踪评级债券信用等级调整情况504

附表19 2009年我国已发行债券跟踪评级主体信用等级调整情况505

附表20 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511

附表21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511

附表22 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512

附表23 企业债券发行条件 512

附表24 短期融资券发行条件 513

附表25 中期票据发行条件 513

附表26 金融债券发行条件 513

附表27 4.2.1部分实证分析样本514

附表28 4.2.3部分实证分析样本518

附表29 1997—2008年各国债券市场规模524

附表30 2005—2008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债券市场结构525

附表31 2001—2004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债券市场结构528

附表32 1997—2000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债券市场结构531

附表33 1993—1996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债券市场结构534

附表34 1989—1992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债券市场结构537

附表35 各主要经济体融资来源分配540

附表36 担保方与被担保方相关度高(达25%),不同信用等级组合后的增级等级541

附表37 担保方与被担保方相关度一般(20%~25%),不同信用等级组合后的增级等级542

附表38 担保方与被担保方相关度低(低于15%),不同信用等级组合后的增级等级543

附表39 担保方与被担保方相关度的度量543

附表40 穆迪理想的违约累计概率分布544

附表41 穆迪理想的预期损失的累计分布545

附表42 全球不同信用等级公司的违约率 546

附表43 2008年全球违约率的描述统计 546

附表44 全球公司违约概况 547

附表45 年度公司评级变化概况 548

附表46 不同地区投机等级公司年度违约率 549

附表47 1991—2008年全球公司平均信用等级转移矩阵 550

附表48 1981—2008年全球公司累计平均违约率 552

附表49 美国公司债券的平均收益率(长期债券收益率)553

附表50 中国台湾5年期银行债券的平均收益率 554

附表51 信用等级变动所引起的债券平均收益率变动情况554

图1.1 2009年12月31日我国债券市场构成情况2

图1.2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2

图1.3 优先/次级结构安排8

图3.1 1997—2009年我国债券市场构成情况 52

图3.2 1997—2009年我国债券余额占GDP比重情况52

图3.3 中国债券市场格局54

图3.4 2008年和2009年各机构持有量比较55

图3.5 2009年各机构持有量占比56

图3.6 2009年城投债发行人行政分类 71

图3.7 2009年企业债券增信方式结构分布 72

图3.8 2009年公司债券增信方式结构分布 74

图3.9 2009年我国中期票据期限结构分布情况 74

图3.10 2009年我国中期票据信用等级分布情况75

图4.1 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国不同增信措施增信效果比较97

图4.2 2000—2009年我国企业贷款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 98

图4.3 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转型对股票市场的影响99

图4.4 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高信用债券和高收益债券的标准普尔综合价差101

图4.5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美国公司债利率相对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的价差变化情况102

图4.6 可口可乐公司AAA级债券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的收益率走势103

图4.7 同心能源资本公司AAA级债券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的债券收益率走势103

图4.8 花旗银行BBB级债券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的债券收益率走势 104

图4.9 香港债券市场上AA级债券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的债券收益率走势 104

图4.10 增信与债券利差之间的关系图106

图4.11 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公司)债票面利率情况109

图4.12 2008年1—3季度美国市政债券投资资金来源115

图5.1 1996—2008年美国债券市场结构130

图5.2 1996—2008年美国抵押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余额情况130

图5.3 2000—2008年美国债券余额占GDP比重情况131

图5.4 美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131

图5.5 1994—2007年美国债券保险公司业务情况136

图5.6 债券保险的运作模式138

图5.7 美国市政债券被保险和未被保险的利差比较140

图5.8 AMBAC承保债券比例142

图5.9 AMBAC承保各类级别债券比例142

图5.10 2001—2008年一季度美国房价增速145

图5.11 1995—2006年美国各年次贷发放额145

图5.12 2001—2006年美国次贷占抵押贷款的比重145

图5.13 非标准类按揭增长速度146

图5.14 2003—2007年美国未偿还按揭住房贷款总额146

图5.15 2003—2007年美国LTV147

图5.16 2007年年末美国高级别CDOs持有结构148

图5.17 2007年年末美国低级别CDOs持有结构148

图5.18 2003—2006年可调节利率抵押贷款发放情况148

图5.19 2003—2007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加权平均值149

图5.20 2007年美国优先级房贷和次级房贷违约率变化图149

图5.21 次贷危机形成机理及传导机制150

图5.22 次贷危机影响债券保险公司过程图153

图5.23 美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161

图5.24 1996—2008年英国债券市场结构162

图5.25 2000—2008年英国债券余额占GDP比重情况162

图5.26 2000—2008年英国抵押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余额163

图5.27 英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163

图5.28 1996—2008年德国债券市场结构167

图5.29 2000—2008年德国抵押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余额167

图5.30 2000—2008年德国债券余额占GDP比重情况168

图5.31 2003—2008年德国全覆盖债券市场存量及发行量情况170

图5.32 1996—2008年日本债券市场结构173

图5.33 1998—2008年日本资产证券化余额174

图5.34 2000—2008年日本债券余额占GDP比重情况174

图5.35 日本国债市场投资者结构174

图5.36 1996—2008年韩国债券市场结构178

图5.37 2000—2008年韩国资产支持证券与抵押支持证券余额情况179

图5.38 2000—2008年韩国债券余额占GDP比重情况179

图5.39 2000—2002年韩国公司债券发行企业182

图5.40 2001—2007年韩国有担保公司债券和无担保公司债券余额情况183

图5.41 1980—1997年韩国债券市场担保债券与无担保债券占比变化188

图6.1 我国债券市场增信体系建设框架190

图6.2 保证担保债券信用评级流程200

图6.3 有担保债券发行人和担保人联合违约概率201

图6.4 违约相关性 202

图6.5 抵/质押担保债券信用评级流程 208

图7.1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中期票据增信情况214

图7.2 第三方担保风险分散体系215

图7.3 “07湘泰格债”资产抵押及监管流程图253

图8.1 1998—2009年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数及发行规模258

图8.2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限情况258

图8.3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等级分布258

图8.4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增信方式结构分布 259

图8.5 各信用等级下可转换公司债券与企业(公司)债券发行利率比较260

图8.6 1998—2009年我国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数及发行规模 262

图8.7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限情况262

图8.8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等级分布262

图8.9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增信方式结构分布 262

图8.10 各信用等级下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与企业(公司)债券发行利率比较 264

图8.11 可交换债券结构图265

图9.1 2009年度我国准地方政府债券与普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对比301

图9.2 “08合肥建投债”各相关方关系308

图9.3 “08铁岭债”增信流程365

图10.1 CBO的基本交易结构376

图10.2 SBC首次组织发行的P-CBO交易结构377

图10.3 虚拟的P-CBO分层结构379

图10.4 引入第三方担保后P-CBO的交易结构382

图10.5 “07深中小债”交易结构 385

图10.6 P-CBO同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交易流程比较385

图11.1 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图397

图11.2 近几年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与托管量情况399

图11.3 近几年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情况 401

图11.4 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结构404

图11.5 招元2008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交易安排 408

图12.1 1997—2009年我国金融债券市场规模及构成情况 412

图12.2 1997—2009年我国金融债券余额占GDP比重情况413

图12.3 2009年7月31日AAA级商业银行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及国债到期收益率比较414

图12.4 2007年全覆盖债券普遍获得AAA等级415

图12.5 全覆盖债券对政府债券的超额收益指数图428

图12.6 法国BNPP模式431

图12.7 华盛顿相互银行CB发行结构简图431

图13.1 一般企业(公司)债券增信体系设计443

附图1 中小企业直接向贷款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 476

附图2 中小企业向信用担保机构提出贷款申请 477

附图3 由监管部门、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联合组建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中心4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