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寂寞中的复兴 论当代新儒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黄克剑,周勤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10912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寂寞中的复兴 论当代新儒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梁漱溟——佛格中的儒者52
一、在“究元决疑”的生命进路上52
(一)父亲人格品操的熏炙52
(二)从利害分辨到苦乐研索53
(三)“再转而归落到中国儒家思想”56
(四)“佛”,还是“儒”?57
二、文化伦理学:“世界文化三期重现”60
(一)“意欲”——文化的“一本源泉”61
(二)“人生三路向”63
(三)“三方生活之真解”65
(四)“世界文化三期重现”68
三、文化心理学:“理性”为体,“本能”、“理智”为用71
(一)“人心是宇宙生命本原的最大透露”71
(二)“心”——“理性”为体,“本能”、“理智”为用73
(三)“解一解中国的迷”75
(四)理性早启的中国人的品性77
四、中国的“第二度生命”:“从老根上发新芽”79
(一)“我们一向的错误”79
(二)两条不通的路81
(三)乡村建设——民族自救的东方取向84
五、结语:一份问题的遗产87
熊十力——从返本体仁到乾坤索隐94
一、“道之将废也,文不在兹乎”94
(一)儒者的慧根95
(二)从佛家的“性”、“相”到儒家的“体”、“用”98
(三)“摄用归体”与“摄体归用”101
二、宇宙论:“体用不二”105
(一)实体与本心106
(二)翕辟与生灭110
(三)在宇宙大生命的浑沦之流中114
三、人生论:“天人不二”118
(一)人与仁119
(二)“本心”与“习心”123
(三)“工夫即本体”127
四、治化论:“道器不二”131
(一)“德治”与“法治”131
(二)“小康”与“大道”135
(三)“返本”与“开新”142
唐君毅——“花果飘零”的悲情与“灵根自植”的寻索152
一、探向“文化意识宇宙”的心路历程152
(一)“心之能自觉”的自觉153
(二)“我感故我在”155
(三)从“心光内照”到“内圣外王”157
二、“道德理性”为“体”,“文化意识”为“用”159
(一)宇宙:从物质、生命到人文160
(二)人生:从个体生存到真、美、善162
(三)文化:“道德活动之各种化身”165
三、“人”与“文”张力下的中西对勘172
(一)时代的向度和民族的向度172
(二)西方文化的价值:“非人文”与“超人文”180
(三)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人文主义”187
四、融合之道中的三教归极198
(一)理想的与现实的198
(二)执末返本与立本起末202
(三)生命心灵的“三观”与“九境”207
五、在人类文化生死兴衰的忧患中214
牟宗三——“圆善”祈向下的“生命”探求225
一、在“生命的学问”中安顿生命225
(一)“生命的核心”的发现226
(二)“生命的学问”的气质230
(三)哲人的“五十而知天命”233
二、时代的悲情与民族的现代化237
(一)道德理想与人文整全237
(二)“道统”:返回“根源的文化生命”241
(三)“学统”:“转出知性主体”245
(四)“政统”:时代的政轨在于民主250
三、“生命”的究极关切与儒教文化主位性254
(一)人性中的神性与物性255
(二)玄理玄智中的道家智慧258
(三)佛性空理中的佛家境界265
(四)性智性理中的儒家心灵270
四、儒家“圆教”笼罩下的中西融通276
(一)“中西融通之桥梁乃在康德”276
(二)“执的存有论”与“无执的存有论”281
(三)“时代之判教”与“哲学原型”288
五、圆善论:新儒家文化思致的吊诡294
徐复观——“一个中国人在文化上的反抗”309
一、在学术与政治之间309
(一)“农村的儿子”的情结309
(二)歧路徘徊中的读书生活311
(三)新儒家的“和”而不“同”314
二、人性与文化317
(一)“文化是人性对生活的一种自觉”318
(二)文化的个性与共性321
(三)文化的承传与超越323
(四)文化的“进步”与“回归”327
三、“心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之“统”330
(一)中国文化的人性论底蕴331
(二)儒家人性论与中国道德教化333
(三)道家人性论与中国艺术精神337
(四)儒、道的政治观与中国政治342
四、“时代的新生”——“物”的问题与“人”的问题346
(一)西方文化的检讨347
(二)中国文化的新生350
(三)心灵真切处的歧误353
热门推荐
- 656588.html
- 1876586.html
- 3456063.html
- 2647152.html
- 674999.html
- 2094624.html
- 3840548.html
- 2903297.html
- 903480.html
- 1693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0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0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7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6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9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0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