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再造中国银企关系 论银行债权约束与国有企业治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再造中国银企关系 论银行债权约束与国有企业治理
  • 王继康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3355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再造中国银企关系 论银行债权约束与国有企业治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篇 银企关系的理论框架3

第一章 银企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3

第一节 银行的资源配置与经济控制职能3

一、商业银行对资源的配置职能4

二、商业银行的经济控制职能6

第二节 银企关系的理论分析8

一、平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银企关系的市场理论分析8

二、契约式债权关系:银企关系的信用理论分析10

三、相对稳定的交易关系:银企关系的信息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12

一、融资模式的一般类型划分17

第二章 银企关系与融资模式的对应关系17

第一节 现代公司融资模式的类型划分及其运行基础17

二、融资模式的主导类型划分19

三、现代公司融资模式运行的制度环境与市场基础21

第二节 融资模式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27

一、融资模式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的历史与逻辑27

二、融资模式与银企关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31

中篇 银企关系的历史嬗变:从非债权约束到准债权约束51

第三章 非债权约束:传统体制下中国银企关系的历史考察51

第一节 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传统银企关系的制度基础51

一、非债权约束:传统银企关系的特征分析53

第二节 非债权约束:传统银企关系的行政化构造及其后果53

二、传统银企关系的运行效应55

第四章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市场化演变的基础及其悖反57

第一节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演变的前提与基础57

一、金融体制改革:多元金融主体形成与银行中介功能增强57

二、国民储蓄主体位移:财政主导投资的格局难以为继58

三、银行负债结构剧变:由对政府负债转化为对居民负债61

四、储蓄一投资功能分离与权力、利益主体形成64

五、银行中介功能强化:信贷资金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主要支点65

第二节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的双重归向71

一、双重身份:市场主体与政府附庸——银行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71

三、双重职能:经济调节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银企关系的行政性倾向仍未根本扭转72

二、双重约束:债务硬约束与债权软约束——银企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债权债务关系72

四、双重渠道:资金的借贷制与供给制——银企间的资金“统管”与“供养”并未消除73

五、双重纽带:市场纽带与行政纽带——企业、银行与政府的行政纽带还未割断,银行资金财政化倾向仍继续存在74

第五章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准债权约束假说75

第一节 悖论与假说75

第二节 准债权约束的基本特征77

一、准市场主体77

二、准交易规制77

三、准市场价格机制78

第三节 准债权约束的基本态势: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状态透视78

一、社会资金环流(运行):高储蓄、高负债、高风险、高成本与低效益78

二、对银行间接融资过度倚重与银企双双陷入 “资金供应陷阱”86

三、企业“风险短缺”后遗症:粗放经营、投资扩张和经济低效率89

四、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以及 “银企合谋”:对国有资产造成严重威胁,导致信贷资金大量流失92

第四节 准债权约束的形成机理94

一、既存体制框架与利益格局未获实质性突破:真正意义的银行主体和企业主体均未形成97

二、银企产权关系的同质性与交易关系的非市场化倾向:银企始终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101

三、破产清算制度有欠成熟与实施进展缓慢:难以对债务人构成潜在压力和威胁105

四、相关金融交易规制建设滞后与监管手段落后:债权约束缺乏应有的制度性保护107

五、经理人才市场发展滞后:缺乏人力资本评价与价格确定的市场基础,经理人员完全没有来自市场竞争的约束和潜在压力112

第六章 准债权约束与政府、企业(银行)行为变异115

第一节 政府与企业(银行)行为的一般考察115

一、银行与企业:以利润为主的多重行为目标115

二、政府:政治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统一118

第二节 政府、企业、银行行为变异与准债权约束120

一、政府、企业(银行)行为目标相互异化121

二、“强政府”、“弱银行”:地方政府行为边界过大与金融资源的条块纵横分割123

三、“合约失灵”与银企行为变异130

四、盈利至上:银行行为偏离“三性”统一的准则137

五、金融资产变异:信贷资金财政化145

第三节 三维债务危机:政府、企业、银行行为变异与关系错乱的现实印证149

一、财政、银行和企业三维债务危机的表征是银企债务危机149

二、银企债务危机的背后隐含的却是国家财政危机163

三、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最终表现为居民与国家的债权债务关系163

第七章 内部人控制:准债权约束下国有企业行为失范的特殊表现165

第一节 现代公司“代理问题”的一般分析165

第二节 内部人控制:准债权约束下国有企业 “代理问题”的特殊表现169

下篇 债权约束与银企关系再造179

第八章 债权约束:银企关系再造的制度基础及运行机制179

第一节 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中国银企关系再造的制度基础179

一、经济发展阶段与金融创新次序:资本市场的功能及其现阶段定位181

二、路径依赖与融资模式选择:融资模式选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86

第二节 债权约束型银企关系的运行机制195

一、建立并完善以银行债权约束为主导的相机治理机制195

二、银行可转换债权的作用机制197

三、规范与完善主办银行制度198

四、必须的经济法律制度准备204

第一节 银行的作用:债权约束与转轨时期企业治理206

第九章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银企债务重组206

第二节 债权主体再造:对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若干要求210

一、重任难胜:金融体制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211

二、约束与激励:商业银行必须成为真正的权力与利益主体214

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模式217

第三节 银企改革联动与对接:不良债务重组与纾解218

一、银企债务重组的不同方案及评价218

二、银企债务重组的两步纾解法构思222

结语226

附录:文献综述229

参考文献240

后记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