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民法典修正案.I【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总则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本民法典修正案.I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日本民法典修正条文案一览 总则编7
第一编 总则7
第一章 通则7
第二章 权利的主体8
第一节 人8
第一款 权利能力8
第二款 意思能力9
第三款 行为能力10
第一目 未成年10
第二目 监护12
第三目 保佐13
第四目 辅助15
第五目 判决保护制度的相互关系17
第六目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相对人的保护17
第四款 意思表示的受领能力18
第二节 法人19
第三章 权利的客体23
第一节 总则23
第二节 物的分类23
第四章 权利的变动24
第一节 总则24
第二节 法律行为24
第一款 总则24
第二款 意思表示25
第三款 代理29
第一目 有权代理29
第二目 无权代理33
第三目 表见代理等35
第四款 无效及撤销36
第一目 无效36
第二目 撤销37
第五款 条件及期限39
第一目 条件39
第二目 期限41
第三节 时效42
第五章 权利的实现47
附表 定义用语一览49
附论(总则编以外)“第三编 债权:第三章 无因管理等:第二节 法定财产管理”的新增以及“法令通则法”的制定提案51
第三编 债权52
第三章 无因管理等52
第一节 无因管理52
第二节 法定财产管理52
法令通则法55
第一章 总则55
第二章 法令的公布及施行55
第三章 习惯法56
第四章 住所56
第五章 期间的计算56
第六章 通过公示传达58
第一节 行政程序中的公示送达58
第二节 基于公示的意思表示59
第二部 日本民法典修正条文案对照表 总则编63
第一编 总则63
第一章 通则63
第二章 权利的主体64
第一节 人64
第一款 权利能力64
第二款 意思能力66
第三款 行为能力68
第一目 未成年68
第二目 监护71
第三目 保佐73
第四目 辅助77
第五目 判决保护制度的相互关系81
第六目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相对人的保护82
第四款 意思表示的受领能力84
第二节 法人84
第三章 权利的客体96
第一节 总则96
第二节 物的分类97
第四章 权利的变动98
第一节 总则98
第二节 法律行为98
第一款 总则98
第二款 意思表示99
第三款 代理106
第一目 有权代理106
第二目 无权代理112
第三目 表见代理等115
第四款 无效及撤销117
第一目 无效117
第二目 撤销118
第五款 条件及期限121
第一目 条件121
第二目 期限124
第三节 时效125
第五章 权利的实现134
附论(总则编以外)“第三编 债权:第三章 无因管理等:第二节 法定财产管理”的新增135
第三编 债权135
第三章 无因管理等135
第一节 无因管理135
第二节 法定财产管理135
“法令通则法”的制定提案140
法令通则法140
第一章 总则140
第二章 法令的公布及施行140
第三章 习惯法141
第四章 住所141
第五章 期间的计算142
第六章 通过公示传达144
第一节 行政程序中的公示送达144
第二节 基于公示的意思表示145
第三部 日本民法典修正案制定的基本方针149
第一章 民法修正的基本精神149
一、导论149
二、民法修正的基本精神——“为国民而进行民法修改”149
三、民法典的现代化——判例法之可视化151
四、回归民法典作为私法综合法典的属性——导入准据规定152
五、民法典之构成153
六、强制性规定与任意性规定的修改157
七、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民法修正159
第二章 日本民法典修正案的基本框架167
一、力争成为利于国民的民法典167
二、法典构成应有之义167
三、规范内容之构成与条文规定之方法172
四、民法、商法、消费者法之关系182
五、现有立法技术规则之审视185
第三章 日本民法典修正案公布之前的历程189
一、民法修正作业之开端189
二、日本私法学会草案的提出190
三、法曹提交案之公布191
四、“国民有志案”之公布191
五、本民法修正案的公布195
第四部 日本民法典修正条文案修正理由 总则编199
第一编 总则199
序章 总则编的构成199
一、本民法修正案与现行民法典的体系比较199
二、本民法修正案中重大修改202
第一章 通则204
【前注】204
【条文案】205
【修正理由】206
一、法典最开头的“新”第1条和“新”第2条206
二、人格权不可侵之规定208
三、“新”第3条诚实信用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211
四、本民法修正案中未规定的一般原则——“情势变更原则”与“权利失效原则”214
第二章 权利的主体217
【前注】217
一、第二章“权利的主体”的基本构造217
二、“权利能力”规定的集约、整序217
三、关于商人、消费者、事业者等的概念——“人的属性”不作规定217
第一节 人219
【前注】219
一、第一节“人”的基本构造219
二、关于条文内容的规则性和整序——迈向“使国民通俗易懂的民法典”的道路220
第一款 权利能力221
【条文案】221
【修正理由】222
一、权利能力平等的原则222
二、权利能力的“始期”和“终期”223
三、胎儿的处理223
四、删除“外国人权利能力”的规定——明治时期排外主义的《民法》第3条第2款225
五、“推定同时死亡”的规定226
六、宣告失踪的判决227
七、撤销失踪宣告的判决229
八、“善意”等定义的规定235
第二款 意思能力235
【前注】235
一、新设“意思能力”的规定——摆脱恶劣的省略主义235
二、“意思能力”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236
三、欠缺意思能力的效果——从“无效”到“可撤销”238
【条文案】239
【修正理由】240
一、撤销权人240
二、撤销权者的限定和能够对抗“撤销”的范围——导入类似“原因自由行为”的观点240
三、“意思表示”的撤销与“法律行为”的撤销240
四、意思能力欠缺者的相对人的催告权等241
第三款 行为能力242
【前注】242
一、行为能力的体系性位置242
二、行为能力制度的体系化243
三、要件、效果的一体化规定244
四、“同意权”和“代理权”的并置245
五、撤销权人的明示246
六、判决的非裁量性的明示——从“可以判决”到“应当判决”“须判决”246
七、正常化社会的扩张与差异化248
八、用词调整248
九、未来的课题——民法如何反映障碍者权利公约249
第一目 未成年250
【条文案】250
【修正理由】252
一、导论——基本方针252
二、成年年龄252
三、撤销权与代理权256
四、未成年人单独可行的法律行为的规定的整理256
五、成年拟制258
六、关于“未成年”的各种提案260
第二目 监护263
【条文案】263
【修正理由】265
一、导论265
二、监护规定的修正之处265
三、零散规定的合理化和简明化268
第三目 保佐268
【条文案】268
【修正理由】270
一、导论270
二、保佐规定的修正之处270
第四目 辅助274
【条文案】274
【修正理由】276
一、导论276
二、辅助规定的修正之处277
第五目 判决保护制度的相互关系278
【条文案】278
【修正理由】278
第六目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相对人的保护278
【条文案】278
【修正理由】279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相对人的催告权279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欺诈手段280
第四款 意思表示的受领能力280
【条文案】280
【修正理由】281
一、意思表示的受领能力的法体系定位——能力规定的一览性281
二、“意思表示”相关规定的纯化281
第二节 法人282
【前注】282
一、关于法人制度,恢复民法典作为“私法一般法”的属性282
二、法人制度的基本框架283
三、民法的法人规定与一般法人法、公司法的关系284
四、从章到节——“法人制度”的定位284
五、法人的目的的范围与交易安全284
【条文案】286
【修正理由】290
一、何谓法人290
二、公益法人、营利法人二分论残渣的剔除290
三、法人的设立291
四、法人的组织与“法人的能力”291
五、法人的消灭292
六、法人登记292
七、外国法人293
第三章 权利的客体297
【前注】297
一、民法总则中设置“物”的规定的经过297
二、从第四章“物”到“新”第三章“权利的客体”298
三、无体物与权利的客体298
四、概括性财产、金钱性价值的规定299
五、法国民法的动向299
第一节 总则299
【条文案】299
【修正理由】300
一、作为总则性规定的“权利的客体”的条文引进300
二、“物”的概念301
第二节 物的分类301
【条文案】301
【修正理由】303
一、动产、不动产303
二、主物、从物303
三、天然孳息、法定孳息304
四、非有体物之准用304
第四章 权利的变动305
【前注】305
第一节 总则305
【条文案】305
【修正理由】305
第二节 法律行为306
第一款 总则306
【条文案】306
【修正理由】307
一、法律行为的开头规定307
二、公序良俗、强制性规定、任意性规定307
三、与任意性规定不同的习惯309
四、本民法修正案未采纳的有关法律行为的修正提议311
第二款 意思表示316
【前注】316
一、第二款“意思表示”的构成316
二、意思表示的体系论——“无效、撤销‘原因’的认定基准”的提出317
三、撤销权人之明示317
【条文案】317
【修正理由】321
一、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第二款“意思表示”的开头规定321
二、真意保留324
三、虚假表示325
四、错误326
五、不实表示与不提供信息332
六、欺诈333
七、胁迫334
八、意思表示的基础理论——“无效、撤销”的理论335
九、善意第三人、善意无过失的第三人保护规定的统合337
十、关于双重效等341
十一、外观法理342
十二、本民法修正案中未规定的“复合性撤销权”——因复合性瑕疵而撤销意思表示345
第三款 代理347
【前注】347
一、代理制度的基本构造347
二、无权代理、表见代理的顺序349
三、用语的统一349
第一目 有权代理349
【条文案】349
【修正理由】354
一、有权代理的整体构造354
二、代理权的发生原因354
三、代理权的范围356
四、代理行为的要件及效果357
五、未表明是为本人而为的意思表示359
六、自我合同、双方代理以及利益相反行为360
七、代理人的行为能力等361
八、与代理人相关的事由的效力365
九、复代理368
十、代理权的消灭373
十一、商行为的代理374
第二目 无权代理374
【前注】374
一、导论——无权代理的定位374
二、是“合同”的无权代理还是一般“意思表示”的无权代理374
三、合同的无权代理——民法的无序规定方法的整序375
四、单独行为的无权代理——民法的无序规定方法的整序375
【条文案】375
【修正理由】377
一、因无权代理而不发生法律效果377
二、从本人的立场看合同的无权代理380
三、从相对人的立场看合同的无权代理381
四、无权代理人的责任382
五、单独行为的无权代理385
第三目 表见代理等387
【前注】387
一、新设表见代理一目387
二、三种表见代理中保护程度的差异390
三、从“第三人”到“无权代理行为的相对人”392
【条文案】392
【修正理由】394
一、由越权行为引发的表见代理394
二、代理权消灭后的表见代理395
三、通过代理权授予表示进行的表见代理等396
四、表见代理规定的重叠适用403
五、名义借贷人的责任404
第四款 无效及撤销406
【前注】406
一、规定的分节化406
二、无效的基本构造406
三、撤销的基本构造406
第一目 无效406
【条文案】406
【修正理由】407
一、法律行为的无效407
二、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409
三、无效法律行为的追认410
第二目 撤销411
【条文案】411
【修正理由】414
一、撤销的开头规定414
二、追认致使撤销权消灭417
三、撤销权的消灭事由418
四、撤销权的行使期间420
第五款 条件及期限423
【前注】423
第一目 条件423
【条文案】423
【修正理由】425
一、条件的开头规定425
二、附条件权利的处理426
三、条件的“视为成就、不成就”——“视为条件不成就”条款的新设427
四、附特殊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效力429
第二目 期限431
【条文案】431
【修正理由】432
一、期限的开头规定432
二、期限利益及其放弃和丧失433
第三节 时效434
【前注】434
一、本民法修正案的时效制度特色434
二、时效制度的再构成——概况436
【条文案】438
【修正理由】443
一、时效的一般原则443
二、取得时效445
三、消灭时效449
四、有关时效完成的法律行为的效力455
五、从“时效的停止”到“时效完成的推迟”457
六、“时效中断”的再构成——“时效援用的限制”与“时效的再次进行与权利的承认”458
七、未被采纳的时效修改建议案467
第五章 权利的实现471
【前注】471
【条文案】471
【修正理由】472
一、规定的整体构造及与现行民法的关联472
二、因任意履行导致的权利和请求权消灭472
三、履行的强制474
四、禁止自力救济规定的新增475
五、形成权的规定476
第六章 “附表 定义用语一览”的新增477
【前注】477
附表 定义用语一览478
附论 日本民法典修正条文案及修正理由480
第一章 序论:伴随民法总则编修正的法律修正——债权编的修正以及“法令通则法”的制定480
一、导论480
二、“不在者的财产管理”的修正提案480
三、“法令通则法”的制定提案481
第二章 债权编“第三章 无因管理等:第二节 法定财产管理”的新增483
【前注】483
一、现行民法“不在者的财产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其无因管理的属性483
二、不在者的财产管理制度与无因管理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一章中两节构成的背景484
三、在哪里规定不在者财产管理的核心规范——民法典还是家事程序法485
四、不在者财产管理的三阶段构造——法定管理人与受托管理人487
五、明确“判决”性488
【条文案】489
第三编 债权 第三章 无因管理等 第二节 法定财产管理489
【修正理由】492
一、导论492
二、管理人及家庭法院的参与493
三、法定管理人的选任及其权限494
四、受托管理人与法定管理人的财产管理495
五、财产目录的制作义务496
六、受托管理人和法定管理人的担保提供及报酬497
第三章 “法令通则法”的制定提案499
【前注】499
一、“法令通则法”的制定目的499
二、“法令”的公布与实施499
三、《法律适用通则法》与国际私法的纯化502
四、删除部分现行民法规定——“住所”“基于公示的意思表示”“期间的计算”504
【条文案】505
法令通则法505
第一章 总则505
第二章 法令的公布及施行506
第三章 习惯法506
第四章 住所506
第五章 期间的计算507
第六章 通过公示传达508
第一节 行政程序中的公示送达508
第二节 基于公示的意思表示509
【修正理由】509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509
二、关于第二章“法令的公布及施行”510
三、关于第三章“习惯法”514
四、关于第四章“住所”515
五、关于第五章“期间的计算”516
六、关于第六章“通过公示传达”517
热门推荐
- 885221.html
- 261017.html
- 178962.html
- 2435095.html
- 3083862.html
- 1989877.html
- 3688782.html
- 104636.html
- 378256.html
- 3524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3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1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7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82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9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8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4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