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史纲
  • 李世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0772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年5月~1923年6月)1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社会1

一、皖系军阀的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1

二、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8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3

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5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17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7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胜利2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4

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4

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2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5

第四节 军阀混战和政治经济新危机37

一、华盛顿会议37

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迟滞38

三、军阀混战局面的出现40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3

一、各种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43

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4

第六节 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47

一、中国国民党成立和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斗争47

二、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48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运动52

四、反封建的文化活动的发展53

第二章 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1923年6月~1926年6月)60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形成60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60

二、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3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67

第二节 北京政变和国民会议运动72

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72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74

第三节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75

一、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75

二、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77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建立83

四、蒙、壮、藏族人民的革命和反帝斗争85

第四节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87

一、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87

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94

三、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00

第三章 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1926年6月~1927年7月)106

第一节 北伐前夕的斗争形势106

一、北方政局的变化106

二、人民反奉倒段斗争107

三、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11

第二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115

一、北伐的开始和胜利进军115

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23

三、两湖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126

第三节 国共两党的分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131

一、四一二政变131

二、宁汉对立和武汉政府的北伐138

三、七一五政变和国民革命的失败141

第四节 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151

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151

二、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153

三、对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批判155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工农武装革命的兴起(1927年7月~1931年9月)15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159

一、宁汉合流、“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159

二、国民党的“训政”和政府五院制164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关系166

第二节 工农武装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70

一、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各地武装起义170

二、中国共产党“六大”176

三、毛泽东论中国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179

第三节 新军阀混战和各种政治派别的反蒋活动181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181

二、“国民会议”与《训政时期约法》185

三、中间派别的活动和主张188

第四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194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194

二、“立三路线”的结束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200

三、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203

四、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出现205

第五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1931年9月~1935年1月)209

第一节 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掀起209

一、九一八事变209

二、一二八事变212

三、伪满洲国的成立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215

四、长城抗战和各界人民抗日斗争的继续217

第二节 南京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221

一、国民党政权的法西斯化221

二、中国官僚垄断资本的形成223

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艰难发展226

四、农村经济的破产227

第三节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和红军长征的胜利228

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和苏区的经济文化建设228

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232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234

四、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239

第六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5年1月~1937年7月)242

第一节 华北事变和抗日民主运动的新局面242

一、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242

二、瓦窑堡会议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244

三、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245

第二节 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49

一、两广事变和绥远抗战249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252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56

第三节 南京政府统治下的少数民族斗争258

一、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国民党的民族政策258

二、新疆各族人民的曲折斗争259

三、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263

四、西南少数民族和西北回族的斗争264

第四节 南京政府统治下的文化268

一、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和新生活运动268

二、文化战线上的“围剿”和反“围剿”269

三、哲学、社会科学的论争和成就272

四、科学技术和考古学的成就276

第七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7月~1938年11月)280

第一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80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280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86

三、中间党派的抗日主张和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289

四、各国政府及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态度292

五、华侨的抗日爱国运动294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和国民政府的抗战积极性295

一、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295

二、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303

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和组织国民参政会306

第三节 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309

一、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309

二、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311

三、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314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318

五、中共反对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320

第八章 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1938年11月~1941年12月)325

第一节 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及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325

一、日本改变侵华策略和美英酝酿“远东慕尼黑”阴谋325

二、汪伪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327

三、日本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331

四、沦陷区人民的反日伪斗争和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作战337

第二节 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和相持局面中的正面战场339

一、南岳军事会议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339

二、晋西事变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342

三、相持局面中的正面战场344

四、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和国民党的宪政骗局34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350

一、中共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斗争35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形成和抗日统一战线策略的全面发展352

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355

第四节 皖南事变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363

一、蒋日和谈与“曲线救国”363

二、皖南事变和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365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371

第九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艰苦抗战(1941年12月~1944年1月)375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和中国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375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和中国战区的建立375

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日军对湘鄂浙赣的新进攻378

三、美英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和“平等新约”的签订383

第二节 解放区军民克服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的斗争386

一、日军对解放区的疯狂进攻386

二、中国共产党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政策390

三、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和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398

第三节 大后方的经济发展和滞退402

一、沿海工业的内迁和西部经济的发展402

二、官僚垄断资本地位的加强410

三、民族工商业的滞退和农村经济的凋敝414

第十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4年1月~1945年8月)418

第一节 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和少数民族的抗日抗暴斗争418

一、缅北反攻作战和豫湘桂战役418

二、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420

三、少数民族的抗日和反蒋抗暴斗争422

第二节 抗战后期两种中国之命运的斗争428

一、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发表428

二、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431

三、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433

四、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37

五、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439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441

一、雅尔塔会议和苏联对日宣战441

二、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和日本无条件投降445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448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450

一、抗战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50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解放区文化的成就453

三、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和国统区的文化科技成就455

第十一章 中国人民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年8月~1946年6月)464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三种建国方针之争464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国际形势464

二、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467

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的方针472

四、民主党派的发展和政治主张475

第二节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480

一、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480

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和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483

三、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486

第三节 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协议和解放区准备自卫战争494

一、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协议和部署全面内战494

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准备499

三、国统区反内战争民主运动的发展504

第十二章 全面内战的爆发和两条反蒋战线的开展(1946年6月~1947年6月)507

第一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和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507

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进攻的方针507

二、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510

三、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16

第二节 国共关系的完全破裂和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521

一、国共和谈的终止和两党关系的破裂521

二、国民党召开“国大”和改组政府526

三、《中美商约》的签订和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加深530

第三节 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及第二条反蒋战线的形成536

一、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536

二、台湾、内蒙、新疆各族人民的斗争543

第十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7年6月~1949年10月)551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551

一、三路大军南下作战551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556

三、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558

四、解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561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的严重危机563

一、国民党分区防御战略的失败563

二、美国特使魏德迈来华565

三、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令”和“行宪国大”566

四、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和文化教育危机570

五、中间路线的破产573

第三节 战略决战和蒋介石的“求和”阴谋575

一、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和决战序幕575

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577

三、蒋介石的“求和”阴谋582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584

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584

二、北平和平谈判586

三、解放军渡江作战和国民党败逃台湾587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89

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589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59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伟大意义5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