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科学与大学生环境素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科学与大学生环境素质
  • 张敬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0604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环境科学-青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科学与大学生环境素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的定义1

1.2 环境的类型与构成2

1.2.1 环境的类型2

1.2.2 环境要素15

1.3 环境的特性与功能16

1.3.1 环境的特性16

1.3.2 环境功能17

1.4 环境质量与评价指标19

1.4.1 环境质量19

1.4.2 环境背景值19

1.4.3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20

1.5 环境质量标准21

1.5.1 水环境质量标准21

1.5.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4

1.5.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7

1.5.4 环境噪声质量标准28

阅读材料29

参考文献32

第2章 环境问题33

2.1 环境问题33

2.1.1 环境问题的概念33

2.1.2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38

2.1.3 环境问题研究理论39

2.1.4 环境问题的实质41

2.2 全球环境问题41

2.2.1 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特点41

2.2.2 全球环境问题的实质42

2.2.3 针对全球热点环境问题的探讨43

2.3 中国环境问题46

2.3.1 中国环境问题的产生46

2.3.2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47

2.4 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49

2.4.1 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50

2.4.2 中国环境问题治理任重而道远50

2.4.3 解决中国环境问题途径52

阅读材料55

思考题57

参考文献57

第3章 环境科学59

3.1 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59

3.1.1 环境科学的概念59

3.1.2 环境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59

3.2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61

3.2.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61

3.2.2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61

3.2.3 环境科学的思想和方法62

3.3 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分支63

3.3.1 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及其学科分支64

3.3.2 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交叉及其学科分支65

3.3.3 环境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及其学科分支65

阅读材料66

思考题68

参考文献69

第4章 环境生态70

4.1 环境生态学与生态环境70

4.1.1 环境生态学70

4.1.2 生态系统71

4.2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80

4.2.1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80

4.2.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84

4.3 生态工程84

4.3.1 生态工程技术及特征84

4.3.2 生态系统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功能85

4.3.3 污水生态工程土地处理技术86

4.3.4 大气污染防治的生态工程89

4.3.5 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90

4.3.6 污染土壤修复生态工程91

阅读材料92

思考题93

参考文献94

第5章 环境物理学95

5.1 环境物理学的起源95

5.2 环境物理学的发展96

5.3 物理性污染控制的原理98

5.3.1 环境声学98

5.3.2 环境振动学基础102

5.3.3 环境电磁学基础103

5.3.4 环境放射学105

5.3.5 环境热学107

5.3.6 环境光学109

5.4 物理性污染及其危害110

5.4.1 噪声污染及其危害110

5.4.2 振动污染及其危害111

5.4.3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113

5.4.4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16

5.4.5 光污染及其危害118

5.4.6 热污染及其危害120

阅读材料122

思考题123

参考文献123

第6章 环境化学124

6.1 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124

6.1.1 环境化学的起源与发展124

6.1.2 现代环境化学简介127

6.2 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131

6.2.1 挥发和吸附131

6.2.2 溶解和沉淀134

6.2.3 水解和配合134

6.2.4 氧化和还原136

6.3 环境中的化学过程137

6.3.1 大气中污染物的化学过程137

6.3.2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141

6.3.3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148

阅读材料152

思考题154

参考文献154

第7章 环境毒理学与人体健康155

7.1 环境毒理学简介155

7.2 环境毒理学的毒性作用157

7.2.1 基本概念157

7.2.2 毒性作用的类型157

7.2.3 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159

7.2.4 环境因素对毒性的影响159

7.3 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160

7.3.1 环境中化学性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60

7.3.2 环境中生物性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68

7.3.3 环境中物理性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70

阅读材料170

思考题170

参考文献171

第8章 环境与经济172

8.1 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172

8.1.1 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172

8.1.2 效益理论177

8.1.3 外部性理论与市场失灵180

8.2 费用效益分析183

8.2.1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183

8.2.2 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184

8.3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187

8.3.1 直接评估法188

8.3.2 间接成本法190

8.4 绿色核算193

8.4.1 国民经济核算193

8.4.2 环境与资源的核算方法195

8.5 环境审计195

8.5.1 环境审计的概念196

8.5.2 环境审计的类型197

8.5.3 环境审计的依据197

8.5.4 环境审计的程序198

8.5.5 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的措施199

8.6 环境会计199

8.6.1 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00

8.6.2 环境会计的概念200

8.6.3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和方法202

8.6.4 绿色会计的实施程序203

阅读材料204

思考题205

参考文献205

第9章 环境法学207

9.1 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207

9.1.1 环境问题与环境法的产生207

9.1.2 环境法的发展历史208

9.2 环境法的基本框架210

9.2.1 环境法的含义210

9.2.2 环境法的体系212

9.2.3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215

9.3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218

9.3.1 环境保护基本法218

9.3.2 环境污染防治法222

9.3.3 自然资源保护法224

9.3.4 国际环境保护法228

阅读材料235

思考题238

参考文献238

第10章 环境监测239

10.1 环境监测简介239

10.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239

10.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原则240

10.2 环境监测技术241

10.2.1 水与废水监测241

10.2.2 大气与废气监测244

10.2.3 固体废物监测250

10.2.4 土壤污染监测253

10.2.5 噪声监测256

10.3 实验室质量保证258

10.3.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258

10.3.2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261

10.3.3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262

阅读材料264

思考题268

参考文献268

第11章 环境评价270

11.1 概述270

11.1.1 环境评价的目的270

11.1.2 环境评价如何实施270

11.2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272

11.2.1 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272

11.2.2 环境现状的调查273

11.2.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77

11.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78

11.3.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278

11.3.2 单项环境要素质量现状评价282

11.4 环境影响评价282

11.4.1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283

11.4.2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283

11.4.3 环境影响预测中的技术和方法285

11.4.4 单项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287

11.5 我国环境评价制度的发展290

11.5.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290

11.5.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291

阅读材料292

思考题295

参考文献296

第12章 环境规划297

12.1 概述297

12.1.1 环境规划的内涵297

12.1.2 环境规划的任务与内容298

12.1.3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299

12.1.4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300

12.2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300

1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300

12.2.2 环境承载力理论301

12.2.3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理论302

12.2.4 空间结构理论303

12.2.5 循环经济理论303

12.3 环境规划的方法与技术304

12.3.1 预测方法304

12.3.2 总量控制技术306

12.3.3 可持续发展评判方法309

12.3.4 循环经济构建技术311

12.3.5 “3S”技术集成311

12.4 环境规划的内容312

12.4.1 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312

12.4.2 环境规划的评价和预测315

12.4.3 环境功能区划316

12.4.4 环境规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317

阅读材料319

思考题321

参考文献321

第13章 环境污染控制322

13.1 环境污染控制目标与类型322

13.1.1 环境污染及其特征322

13.1.2 环境污染控制目标322

13.1.3 环境污染控制类型323

13.2 水污染控制技术324

13.2.1 我国水污染现状324

13.2.2 物理法324

13.2.3 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325

13.2.4 生物处理法327

13.3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29

13.3.1 大气主要污染物329

13.3.2 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329

13.3.3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334

13.4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336

13.4.1 植物修复技术336

13.4.2 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339

13.4.3 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339

13.4.4 原位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340

13.4.5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340

13.5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341

13.5.1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341

13.5.2 有机固体废物的堆肥化342

13.5.3 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343

13.5.4 垃圾的热解炼油处理344

13.6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344

13.6.1 噪声污染控制344

13.6.2 电磁辐射控制技术345

13.6.3 热污染控制技术346

阅读材料346

思考题350

参考文献350

第14章 环境管理与政策351

14.1 环境管理政策概述351

14.1.1 环境管理的概念351

14.1.2 我国环境管理政策发展历程352

14.1.3 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353

14.1.4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内容354

14.2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内容、机构及标准354

14.2.1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354

14.2.2 环境管理的内容355

14.2.3 中国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356

14.2.4 中国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359

14.3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360

14.3.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60

14.3.2 中国的环境管理政策体系361

14.4 环境管理政策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364

14.4.1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64

14.4.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369

14.4.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370

14.4.4 环境治理政策要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371

阅读材料373

思考题374

参考文献374

第15章 环境事故应急救援375

15.1 事故应急救援简介375

15.1.1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概述375

15.1.2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378

15.2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379

15.2.1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379

15.2.2 应急救援预案380

15.2.3 应急训练和演习380

15.2.4 应急救援行动380

15.2.5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381

15.2.6 事故后的恢复381

15.3 事故应急救援的运作381

15.4 国外重大环境事故应急系统简介384

15.4.1 美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384

15.4.2 英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385

15.4.3 澳大利亚重大事故应急系统388

15.5 中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救援系统进展389

15.5.1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特征389

15.5.2 现有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390

15.5.3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系统392

思考题393

参考文献394

附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394

第16章 环境教育与公民环境素质406

16.1 环境教育概述406

16.1.1 环境教育的定义及内涵406

16.1.2 国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407

16.1.3 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409

16.1.4 我国环境教育的机遇与挑战410

16.2 环境教育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411

16.2.1 环境教育的目标与特点411

16.2.2 环境教育的内容412

16.2.3 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415

16.3 环境素质及其主要内容416

16.3.1 环境素质的由来和基本概念416

16.3.2 环境素质的理论内涵417

16.3.3 环境素质的分类及构成417

16.4 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418

16.4.1 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方法的国外研究现状418

16.4.2 公众环境素质与评估方法的国内研究现状419

16.4.3 国内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测量方法423

阅读材料426

思考题430

参考文献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