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北省志 民俗志【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河北省志 民俗志
  •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205451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239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河北省-地方志;风俗习惯-河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北省志 民俗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生产习俗6

第一节 农林业6

一、农业6

(一)土地与劳动力6

(二)主要作物与品种8

(三)农具与役畜11

(四)土地耕整与播种15

(五)施肥与灌溉19

(六)田间管理和植物保护27

(七)收获和贮藏30

二、林业35

(一)林木崇拜35

(二)林木种植38

(三)林木养护42

(四)林木采伐和使用43

第二节 畜牧渔猎44

一、畜牧44

(一)犒牲与祭拜44

(二)饲养46

(三)大牲畜的使役和买卖50

(四)繁育和宰杀53

二、渔猎55

(一)渔船渔具55

(二)造船59

(三)行船作业60

(四)捕捞方式62

(五)狩猎66

第三节 手工业 加工业 服务业71

一、手工业 加工业71

(一)八作71

(二)食品加工76

(三)棉纺织和编织业79

(四)土化工82

二、服务业83

(一)饭铺旅店83

(二)茶馆浴池85

(三)理发修脚87

(四)脚行轿行88

(五)帮工佣人及杂业89

三、技艺传承和行会90

(一)传艺途径90

(二)行会行规91

第四节 市商贸易93

一、经商类别93

(一)坐商93

(二)行商94

(三)居间商95

(四)金融典当商96

二、经商标志和场所98

(一)市商标志98

(二)交易场所100

三、交易和经营103

(一)成交方式103

(二)经营手段105

四、行规禁忌107

(一)行规107

(二)禁忌109

第二章 生活习俗112

第一节 服饰112

一、材料与制作112

(一)概说112

(二)材料114

(三)制作114

二、男子服饰117

(一)上衣117

(二)下衣119

(三)帽子、发式与首饰120

(四)鞋袜121

三、女子服饰122

(一)上衣122

(二)下衣124

(三)发式与首饰124

(四)鞋袜124

四、儿童服饰125

五、少数民族服饰126

(一)满族服饰126

(二)回族服饰127

(三)蒙古族服饰127

第二节 饮食128

一、饮食结构与制度128

(一)饮食结构128

(二)食制129

二、食物加工130

(一)粮食加工工具130

(二)炊具130

(三)食具131

三、日常饮食131

(一)蒸制食品131

(二)煮制食品133

(三)烙制食品135

(四)煎制食品135

(五)烤制食品135

(六)炸制食品136

(七)副食136

四、节令饮食138

五、宴席140

(一)摆桌与入席141

(二)宴席141

(三)宴席间的禁忌142

六、婚丧食俗143

七、酒茶饮144

(一)饮酒144

(二)饮茶146

八、酬酢往来147

(一)个人间的酬酢宴饮147

(二)乡社间的酬酢宴饮148

(三)民事调节中的酬酢宴饮149

九、少数民族饮食150

(一)满族饮食150

(二)朝鲜族饮食150

(三)回族饮食151

(四)蒙古族饮食151

十、名特食品151

(一)张家口名特食品151

(二)承德名特食品152

(三)秦皇岛名特食品153

(四)唐山名特食品153

(五)廊坊名特食品153

(六)保定名特食品154

(七)石家庄名特食品156

(八)衡水名特食品157

(九)沧州名特食品158

(十)邢台名特食品159

(十一)邯郸名特食品159

第三节 居住160

一、房屋161

(一)房屋种类161

(二)房屋的形式和布局166

二、庭院173

(一)院落173

(二)门楼174

(三)院墙177

(四)影壁179

三、建房180

(一)建筑材料的选取180

(二)选址和看日子182

(三)宅院设计184

(四)破土奠基187

(五)起墙和压碱189

(六)上梁和钉椽190

(七)盖顶194

(八)装修195

(九)迁入新居197

四、陈设和用具198

(一)居室陈设199

(二)日常器用品200

(三)照明和防护202

第四节 行旅204

一、行旅前的准备204

(一)选日子204

(二)拜神灵205

(三)带镇物206

(四)看征兆206

(五)行李和路费206

(六)行囊和行旅用具207

(七)行旅方式的选择207

(八)辞行告别208

二、旅途中的习俗208

(一)道路的选择208

(二)交通工具使用210

(三)旅途食宿214

(四)通信联络和出行归来215

第三章 乡社家庭217

第一节 宗族家庭217

一、宗族构成与职能217

二、族规与族谱219

(一)族规219

(二)族谱219

三、家长与家庭220

四、分家与继承221

(一)分家221

(二)继承221

五、家庭矛盾222

第二节 家教家风222

第三节 乡社团体223

一、民间宗教组织223

(一)会道门组织223

(二)民间香会组织224

二、行会组织225

第四节 当代家庭226

第四章 人生礼仪227

第一节 生育227

一、孕育227

(一)求子227

(二)怀孕229

二、生产229

(一)生产229

(二)报喜232

(三)洗三232

(四)看月子233

(五)过满月234

(六)过百岁236

(七)过周岁237

(八)祈福237

三、少数民族生育习俗239

(一)满族生育习俗239

(二)回族生育习俗240

(三)蒙古族生育习俗240

第二节 婚姻240

一、婚前241

(一)议婚241

(二)合婚242

(三)定亲243

(四)聘礼245

二、迎娶245

(一)看婚期245

(二)送娶帖246

(三)办嫁妆246

(四)布新房246

(五)催妆247

(六)演礼、下营247

(七)迎亲248

(八)上轿250

(九)下轿250

(十)开脸251

(十一)坐福251

(十二)拜天地251

(十三)入洞房252

(十四)摆喜宴252

(十五)送饭253

(十六)铺炕253

(十七)闹洞房254

三、婚后255

(一)回门255

(二)住对月255

四、新式婚礼256

五、少数民族婚俗256

(一)满族婚俗256

(二)回族婚俗256

(三)蒙古族婚俗257

六、其他婚俗258

(一)童养媳258

(二)换亲258

(三)转房婚259

(四)妹续亲259

(五)招养老女媚259

(六)寡妇再嫁259

(七)亲联亲259

(八)拉帮套259

(九)冥婚259

第三节 祝寿260

第四节 丧葬261

一、初丧261

(一)送终261

(二)小殓262

(三)成服266

(四)报庙268

(五)报丧269

(六)守灵271

二、吊祭272

(一)吊唁272

(二)糊纸扎274

三、发丧275

(一)入殓275

(二)送盘缠278

(三)接三280

(四)出殡280

(五)下葬283

四、葬后285

(一)圆坟285

(二)过七286

(三)百天286

五、新式葬俗286

六、特殊葬俗287

七、少数民族丧俗287

(一)回族丧俗287

(二)朝鲜族丧俗288

(三)满族丧俗288

(四)蒙古族丧俗289

第五章 日常交际290

第一节 相互称谓290

一、规范称谓290

(一)宗族家庭称谓290

(二)亲戚称谓291

二、礼仪称谓294

(一)通称294

(二)尊称296

(三)谦称298

三、地域差异称谓298

第二节 相见仪礼299

一、相见仪礼的形式299

(一)寒暄299

(二)趋步礼302

(三)拱手礼302

(四)握手礼302

(五)合十和叉手303

(六)举手礼303

(七)鞠躬304

(八)作揖304

(九)团拜304

(十)打千和请安305

(十一)长跪305

(十二)跪拜305

(十三)膝行306

二、不同人的相见仪礼306

(一)长幼相见307

(二)同辈人相见307

(三)男女相见308

三、公共场合的相处仪礼308

(一)饭店餐馆308

(二)影剧院308

(三)体育场馆309

(四)车船旅途311

四、书面仪礼——柬帖交往311

(一)名片311

(二)请柬312

(三)封包笺313

(四)贺卡314

(五)仪礼性信函314

第三节 交际往来315

一、亲戚间的交往315

(一)走娘家315

(二)拜舅公317

(三)会亲家317

二、邻里交往318

(一)请帮忙318

(二)送人情319

(三)钱物串借319

(四)邻里结社319

(五)串门321

(六)赶饭场321

三、朋友同事间交往321

(一)拜把子和认干亲321

(二)结团体和奉神灵322

(三)贺建房和乔迁323

(四)贺名号和升迁323

第四节 宾主仪礼325

一、迎宾325

(一)迎客准备325

(二)迎接宾客325

(三)登堂入室326

二、送客326

(一)送客礼因人而异326

(二)送客形式有简有繁327

三、造访328

(一)出访准备328

(二)登门入室329

(三)主客相叙329

(四)做客行为330

第六章 岁时节令331

第一节 农时性节日331

一、基本消失的农时节日331

(一)社日331

(二)立春节332

二、长盛不衰的农时节日334

(一)春节334

(二)中秋节345

三、由盛转衰的农时节日348

(一)天仓节348

(二)冬至节350

第二节 游乐庆贺性节日353

一、基本消失的游乐性节日353

(一)上巳节354

(二)花朝节355

(三)乞巧节355

二、发展变异的游乐性节日356

(一)元宵节356

(二)重阳节361

第三节 祭祀性和纪念性节日364

一、“鬼祭”364

(一)中元节365

(二)寒衣节367

(三)祭神祭圣367

二、祭祖369

(一)治丧370

(二)清明节371

三、纪念性节日372

(一)端阳节372

(二)腊八节 374

(三)寒食节376

第四节 地域性特色节日377

一、范庄龙牌会377

(一)龙牌会的由来377

(二)龙牌会的仪礼378

(三)龙牌会的多元化包容379

(四)龙牌会的感召力379

(五)龙牌会的综合功能380

二、武安的捉黄鬼和拉死鬼381

(一)固义村捉黄鬼381

(二)白府村拉死鬼382

三、新乐的伏羲祭383

(一)伏羲台383

(二)伏羲祭的形成383

第五节 少数民族节日384

一、满族节日384

二、回族节日385

三、蒙古族节日387

四、朝鲜族节日388

第七章 信仰禁忌389

第一节 神祇崇拜390

一、巫教神祇390

(一)自然神的崇拜390

(二)图腾崇拜393

(三)祖先崇拜393

二、道教神祇395

(一)道教尊神395

(二)道教佐神397

(三)道教俗神397

三、佛教神祇400

(一)佛祖菩萨400

(二)护法神祇402

(三)佛教俗神402

四、其他宗教的神祇崇拜404

(一)一神教的神祇崇拜404

(二)泛神教的神祇崇拜404

第二节 人神鬼的沟通404

一、巫教的沟通方式405

(一)甲骨卜405

(二)蓍卜405

(三)跳神和扶乩405

(四)招魂和犯鬼406

(五)压胜和诅咒406

二、道教的沟通方式407

(一)打醮407

(二)符、箓、咒语408

(三)求签和算卦408

(四)相面和揣骨409

(五)测字和圆梦410

三、佛教的沟通方式411

(一)水陆法会411

(二)放焰口411

(三)盂兰盆会411

(四)忏悔和闭关412

(五)讲经和坐禅412

第三节 禁忌413

一、姓名年龄禁忌413

(一)姓名禁忌413

(二)年龄禁忌413

二、身征物兆禁忌414

(一)身征禁忌414

(二)物兆禁忌414

三、时间禁忌414

(一)月份忌414

(二)日子忌415

(三)时辰忌416

四、数字禁忌416

(一)顺序数字喜忌416

(二)合成数字喜忌417

第八章 花会 民间工艺 游戏419

第一节 乐舞花会419

一、鼓乐舞419

(一)战鼓419

(二)八面鼓421

(三)旗鼓421

(四)排鼓421

(五)太平鼓421

(六)讶鼓422

(七)挎鼓422

(八)腰鼓423

(九)蹦鼓子423

(十)招子鼓423

(十一)花钹424

(十二)对花钹424

二、车船道具舞425

(一)小车舞425

(二)跑旱船426

(三)炮打五只船426

(四)十二相427

(五)抬花杠427

(六)跑帏子428

(七)御览转秋千429

(八)大头和尚戏柳翠429

三、彩灯舞429

(一)七巧灯430

(二)花灯舞430

(三)水兽灯430

(四)荷花灯431

(五)花篮灯431

(六)苇子灯431

(七)顶灯舞432

(八)九头灯舞432

(九)九曲黄河灯432

(十)靠山灯433

(十一)祭灯433

四、秧歌434

(一)昌黎秧歌434

(二)大秧歌435

(三)疯秧歌436

(四)高腔秧歌437

(五)蔚县秧歌437

(六)榆林秧歌437

(七)宣化秧歌438

(八)万全秧歌438

(九)万全社火438

(十)安乐秧歌439

(十一)东寺大秧歌439

(十二)蹦达会440

(十三)南皮落子440

(十四)地落子441

(十五)二人台441

(十六)拉花442

(十七)撵花444

(十八)抹牌445

(十九)寸跷445

(二十)地平跷445

(二十一)寸子秧歌445

(二十二)拉碌碡446

(二十三)渔家乐447

(二十四)官伞447

(二十五)腊花448

(二十六)小唱448

(二十七)实贫调448

(二十八)回回舞448

(二十九)扇鼓腔448

(三十)八角鼓449

(三十一)踩鼓449

(三十二)打溜子449

五、模拟禽兽舞450

(一)狮子舞450

(二)龙舞451

(三)摆字龙灯453

(四)绣球龙灯454

(五)跑竹马454

(六)牛斗虎455

(七)跑驴455

(八)水族舞455

(九)花狸虎455

(十)猴打棒456

六、武术杂技舞456

(一)霸王鞭456

(二)踩高跷457

(三)仙鹤童子458

(四)高跷马458

(五)节节高458

(六)二鬼摔跤459

(七)抡轿子459

(八)背哥460

(九)背杆460

(十)挑杆460

(十一)抬阁461

七、模拟神鬼舞461

(一)耍鬼461

(二)五鬼闹判461

(三)赛戏462

(四)傩舞463

(五)跳鬼465

(六)棉花鬼465

第二节 民间工艺465

一、陶器工艺465

(一)定窑瓷器466

(二)磁州窑瓷器466

(三)邢窑白瓷467

(四)黑陶467

(五)唐陶467

二、编织工艺467

三、雕塑工艺468

(一)曲阳石雕469

(二)易水古砚469

(三)贝雕470

(四)木雕470

(五)面塑470

(六)泥塑471

四、印画工艺472

(一)木版年画472

(二)印布473

(三)内画473

(四)吊挂474

(五)布糊画475

五、剪刻工艺475

(一)民间剪纸475

(二)皮影制作477

六、纸扎工艺477

七、织绣工艺479

第三节 游戏479

一、季节游戏479

二、杂艺游戏480

(一)抓子儿480

(二)扔沙袋480

(三)跳圈踢瓦480

(四)杠子480

(五)盘杠子480

(六)过家家480

(七)掏个火481

(八)盘脚栏481

(九)拉大锯481

(十)抽陀螺481

(十一)滚铁环481

(十二)跳绳481

(十三)跳皮筋481

(十四)跳房子482

(十五)弹蓖麻籽482

(十六)弹球482

(十七)弹杏核482

(十八)背张哥482

(十九)举石担482

(二十)玩石锁482

(二十一)游泳483

(二十二)爬绳483

三、智能游戏483

(一)绕口令483

(二)七巧板483

(三)猜谜483

(四)丢手绢儿484

(五)捉迷藏484

(六)老鹰捉小鸡484

(七)猫捉老鼠484

(八)翻花484

(九)天下太平484

(十)拽包儿484

四、助兴游戏485

五、博戏485

(一)骰戏485

(二)骨牌485

六、竞技游戏485

(一)夹毛儿485

(二)踢毽子486

(三)打尜486

(四)碰拐486

(五)跳马486

(六)拔河487

(七)荡秋千487

(八)摔跤487

(九)扳腕子487

(十)集糖纸487

(十一)走子488

七、斗赛游戏488

(一)斗蟋蟀488

(二)耍蝈蝈489

附录:民俗研究490

一、民俗研究组织机构490

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490

河北省民俗学会491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491

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492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492

二、民俗研究活动493

耿村民间故事家群及其作品研讨会493

河北省民俗活动及理论研讨会493

河北省民俗民间文化研讨会493

中国耿村民间故事家群及作品和民俗现象国际学术讨论会493

中国千童城徐福千童国际学术研讨会494

19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494

伏羲文化国际研讨会494

河北省首届龙文化博览暨学术研讨会494

七夕文化研讨会494

首届女娲文化研讨会495

河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论证会495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495

河北武强年画古版挖掘新闻发布会495

河北民俗文化发展战略和龙文化研讨会496

女娲文化和摩崖刻经学术研讨会496

首届封龙山文化研讨会496

石头文化研讨会496

首届河北省九九重阳敬老节暨理论研讨会496

河北民间文化遗产的力量学术研讨会496

河北省散文与民俗研讨暨封龙山笔会497

三、民俗研究成果497

学术著作497

民俗调研基地498

田野考察498

后记5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