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刘建国,刘宪权主编;姚宇,卢勤忠,谢如程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9515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9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题 刑法修正案与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疑难问题5
一、在刑法修正案施行前已经颁行的司法解释,对修正案施行后的行为是否适用5
(一)刑法修正案对刑法条文予以修改的情形6
(二)刑法修正案对刑法条文予以补充的情形9
二、在刑法修正案施行后颁行的司法解释对其颁行前的行为是否适用11
(一)刑法修正案施行后,司法解释颁行前,没有相关司法解释的情形12
(二)刑法修正案施行后,司法解释颁行前,已有相关司法解释的情形15
三、刑事司法解释对跨越刑法修正案犯罪行为的适用问题16
(一)继续“跨法犯”17
(二)连续“跨法犯”17
(三)一般“跨法犯”19
第二题 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22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2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范围的理论支撑24
(二)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的具体认定方法27
(三)对案例一和案例二的分析29
二、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29
(一)一般认定方法30
(二)认定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应注意的问题32
三、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33
(一)一般认定方法34
(二)认定中需注意的其他问题38
四、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5
(一)一般认定方法45
(二)认定合同行为产生的法律义务应注意的问题46
(三)认定自愿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应注意的问题48
第三题 职务犯罪停止形态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52
一、某些职务犯罪不存在犯罪中止或未遂52
二、职务犯罪共犯中的部分犯罪人可以单独成立不同的犯罪形态60
三、贿赂犯罪中特殊情况下的“退赃”可以认定为犯罪停止形态64
四、如果确系真实的“受贿济贫”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认定成立犯罪停止形态69
第四题 刑法上因果关系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81
一、对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的批判81
二、一般形态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与双层次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82
三、事实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86
(一)经验判断法86
(二)科学验证法87
四、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91
(一)据的原则91
(二)认定的一般方法94
五、特殊状态下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96
(一)、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96
(二)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98
第五题 超法规犯罪阻却事由的若干疑难问题104
一、被害人过错104
(一)被害人过错是引起行为人实施违反刑法规定行为的原因,没有被害人过错,行为人就不会实施该行为105
(二)被害人过错包括故意和严重过失106
(三)被害人过错只能阻却行为人构成轻罪(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更轻的刑罚),而不能阻却行为人构成重罪108
(四)被害人过错阻却犯罪成立需要司法人员对行为实质违法性的审查108
二、被害人承诺110
(一)被害人对承诺侵害的利益有独立处分权112
(二)被害人有承诺的能力116
(三)被害人承诺出于真实意志,并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为行为人所认识118
(四)被害人的承诺先于或者同时于侵害行为120
三、执行命令行为122
(一)必须是所属上级公务人员发布的命令127
(二)必须是上级公务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发布命令127
(三)上级发布命令的形式和程序必须合法128
(四)命令的内容必须没有明显违法或者犯罪的内容129
第六题 共同犯罪司法认定中的四个疑难问题134
一、如何认定转化犯中非单独犯罪实行犯的刑事责任134
(一)转化犯的非单独犯罪中是否存在各实行犯刑事责任同一情况134
(二)对转化犯的共同犯罪与转化犯的实行过限的辨析138
二、如何判断亲身犯共同犯罪中实行犯所处的犯罪阶段143
三、如何认定以不作为方式参与共同犯罪中的非共同正犯147
(一)不作为与作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149
(二)不作为与作为之间可以成立共同正犯,也可以成立帮助犯151
四、共同犯罪中不同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不同应如何分别定性152
第七题 认定单位自首的疑难问题160
一、单位可以成立自首160
二、单位自首的认定170
(一)单位自首认定的总体标准170
(二)单位自首的具体认定172
三、单位自首对个人自首的影响178
(一)认定个人自首需以单位自首的整体性效应原则为基础179
(二)认定个人自首还应兼顾单位自首的个人态度独立性原则180
(三)这是考虑单位犯罪的特点与提高诉讼效益的需要181
第八题 刑罚适用的几个疑难问题184
一、刑期折抵中的两个问题184
(一)违法执行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可否折抵刑期184
(二)被羁押行为与定罪行为不一时,羁押日期可否折抵刑期188
二、数罪并罚司法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192
(一)同种数罪可否适用并罚192
(二)数罪并罚时是否仍可适用缓刑195
(三)减刑之后发现漏罪如何数罪并罚198
三、量刑情节竞合问题202
(一)数个从轻处罚情节可否变更为一个减轻处罚情节202
(二)一人犯数罪且具有多个减轻处罚情节时,应如何裁量刑罚205
第九题 立功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210
一、对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中“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210
(一)法律适用不仅仅是逻辑判断,更是经验的积累211
(二)《刑法》第68条以及《解释》第5条中的“犯罪行为”并非已经法院判决为有罪的行为,而只是符合犯罪特征的行为212
(三)根据刑法的预测功能,人们可以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必须符合一般人的法律意识213
二、对“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的司法认定214
(一)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是否必须以“抓获”为标准215
(二)对“提供同案犯藏身处”的司法认定218
三、关联性犯罪中立功的司法认定221
(一)对合性犯罪中立功问题的司法认定221
(二)连累犯中立功问题的司法认定223
四、立功行为的成立时间225
(一)从行为人的主观追求看227
(二)从行为人的主体身份看227
(三)从实际操作的客观效果看228
五、对立功“交易”行为的认定229
第十题 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234
一、职务侵占罪主体若干争议问题的司法认定234
(一)国有单位中从事劳务的人员能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234
(二)受委托经手、管理单位财物的人员能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237
(三)私营企业中的职务侵占罪主体的认定241
二、职务侵占罪客观方面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245
(一)如何理解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245
(二)职务侵占罪的未遂形态249
三、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252
(一)职务侵占罪混合主体的共同犯罪如何定性253
(二)职务侵占罪混合主体共同犯罪的数额认定255
第十一题 抢劫罪司法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262
一、抢劫罪对象中的疑难问题262
(一)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262
(二)非随身携带的财物可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266
(三)不动产可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267
二、抢劫罪中暴力、威胁的程度268
三、事后抢劫罪的相关问题270
(一)先行行为是否必须达到犯罪的程度271
(二)先行行为实施的程度273
(三)先行行为与暴力、威胁的关联性274
(四)事后抢劫罪中暴力、威胁的程度276
(五)事后抢劫罪的既遂277
(六)事后抢劫罪的数额278
(七)事后抢劫罪的共犯279
四、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281
(一)如何认定凶器282
(二)如何认定携带283
(三)抢夺的对象是否要求数额较大284
五、加重抢劫罪的相关问题285
(一)加重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285
(二)入户抢劫的认定287
第十二题 盗窃犯罪法律适用若干疑难问题294
一、赃物数额认定及估价鉴定依据的合理性问题294
二、盗窃犯罪的既遂未遂标准的实践把握问题298
三、盗窃对象的演变及价值判断问题305
四、使用型盗窃行为的认定及处理问题309
第十三题 聚众斗殴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318
一、对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解318
(一)关于主体的认定318
(二)关于主观故意问题322
(三)对客观行为的理解328
二、持械聚众斗殴的三个问题333
(一)关于“械”的认定标准问题333
(二)认定持“械”聚众斗殴并不要以显示或使用“械”为必要335
(三)一方中只有部分人持械如何定性337
三、聚众斗殴转化犯罪问题340
(一)转化的条件341
(二)转化的主体341
(三)特殊情况下的转化345
四、聚众斗殴罪未遂问题345
(一)聚众斗殴罪存在未遂形态345
(二)聚众斗殴未遂中“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统一集合或分别通知赶往斗殴地点”346
(三)双方实际未发生斗殴却殃及无辜不属于犯罪未遂348
第十四题 认定国家工作人员的相关争议问题355
一、关于人民团体的判断标准355
二、关于“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范围363
三、为了单位的利益能否构成贪污罪373
第十五题 渎职罪司法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380
(一)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收受贿赂后的渎职行为380
(二)“徇私”不是渎职罪的构成要件381
(三)对收受贿赂并渎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应按牵连犯处断384
一、对收受贿赂并渎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应如何处断386
二、对以“前案”为前提的渎职罪应如何认定389
(一)在渎职案件的侦查、起诉阶段,对“前案”的认定是否应以法院判决为准391
(二)理论上某些渎职罪的成立是否以行为人认识到“前案”可能构罪为必要393
(三)实践中应如何认定行为人具有对“前案”可能构罪的认识395
三、挽回经济损失是否影响对渎职行为的定性397
(一)认定直接经济损失的截止时间400
(二)司法机关挽回的经济损失能否扣除400
(三)行为人和司法机关以外的其他单位挽回的经济损失能否扣除402
(四)致损额是否等同于实际损失额404
第十六题 妨害司法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409
一、伪证罪主体中证人身份之界定409
(一)以捏造的事实为他人开脱罪责是否构成伪证罪主体中的证人身份409
(二)被害人虚假陈述,故意夸大犯罪事实并唆使他人作伪证,其主体身份如何认定412
二、窝藏罪客观特征之认定417
三、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犯罪对象之认定421
第十七题 刑事民事交错案件法律适用疑难问题428
一、刑民交错案件的法律界定428
(一)刑民交错案件的概念与特征428
(二)刑民交错案件的识别432
(三)刑民交错案件的主要类型433
二、刑民交错案件的实体责任明晰435
(一)刑民交错案件实体分析方法435
(二)刑民交错案件的实体分析步骤439
三、刑民交错案件程序冲突及处理442
(一)刑民交错案件的程序冲突442
(二)刑民交错案件程序冲突的处理444
第十八题 刑事自诉若干疑难问题454
一、自诉程序和(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协调454
(一)继续审理符合诉讼经济和效率原则455
(二)“附带”不等于“附属”456
(三)驳回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于法无据457
(四)继续审理有利于及时保障被害人利益457
二、自诉案件的和解处理方式对当事人后续诉讼行为的影响459
三、被害人选择适用自诉或公诉程序的自主权及限制464
(一)自诉人要求公诉后,能否要求撤回控告464
(二)自诉人撤诉后,控诉机关可否追诉466
四、在审理自诉案件过程中法官职权的合理行使问题467
(一)自诉案件中审判人员的调查取证问题468
(二)法官对自诉案件证据的采信标准及认证问题470
五、基层组织、公检机关等审前调解的效力471
(一)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公、检机关启动公诉程序后能否再适用调解472
(二)基层调解组织、公安、检察机关审前调解的效力问题474
第十九题 对涉嫌犯罪的单位、人大代表及未成年人适用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若干疑难问题一、单位犯罪刑事强制措施的司法适用478
(一)单位犯罪强制措施性质和特点479
(二)单位犯罪刑事强制措施的司法适用482
(三)对单位犯罪刑事强制措施的完善的思考488
二、对人大代表适用刑事强制措施的司法问题490
(一)人大许可权的目的和性质491
(二)人大代表机关许可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作496
(三)对于人大代表机关不许可案件的司法处理499
三、未成年人的强制措施适用501
(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强制措施适用的现状501
(二)未成年人保释制度的构建503
第二十题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实践把握——认定案件事实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一、定案证据的适格性515
(一)根据关联性规则,逐一审查涉案证据与刑事案件法定证明对象中某一特定待证事实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516
(二)对于具备关联性的涉案证据,依照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审查其是否具备合法性,有无证据资格518
(三)通过上述审查,对具有关联性、合法性从而具有可采性的涉案证据,还须审查,如采纳或使用该证据是否会导致时间上的不必要耗费、拖延诉讼或类似证据的重复出示等情形523
二、法律推理符合逻辑法则524
三、对证据事实的判断符合经验法则532
第二十一题 刑事赔偿疑难问题544
一、赔偿程序相关问题544
(一)关于司法机关对违法侵权事实的确认544
(二)关于赔偿申请资格:遭受违法扣押财物侵害的案外人是否有资格申请国家赔偿550
二、非典型的赔偿情形:在不符合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情况下,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违法监视居住,是否应视作“错误拘留”而予以赔偿552
三、因证据相关问题引发的国家赔偿问题555
四、对被羁押人免予刑事赔偿的事由560
五、赔偿范围相关问题567
第二十二题 刑事审判监督若干疑难问题575
一、二审程序中,上级检察机关能否以不同于下级检察机关刑事抗诉书内容的抗诉意见出庭支持抗诉575
二、对于以损失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行为法院判决只认定“有犯罪行为”而未认定具体损失额度,导致量刑明显不当的情形,应否提起抗诉582
三、对于超出检察机关法定抗诉期限的被害人的抗诉请求,应如何启动抗诉程序587
四、对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的诉讼监督权,应由检察机关的哪个内设部门行使593
热门推荐
- 692507.html
- 3382599.html
- 555820.html
- 492265.html
- 3681394.html
- 3626312.html
- 2747606.html
- 2832353.html
- 2415080.html
- 318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6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9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5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8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9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0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