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构司法精神医学 法律能力与精神损伤的鉴定【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重构司法精神医学 法律能力与精神损伤的鉴定
  • 何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8228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9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司法精神病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构司法精神医学 法律能力与精神损伤的鉴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内司法精神医学概况第一节 简史3

一、中国古代的立法及实践情况3

二、近代5

三、解放后至今5

第二节 重要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进展变化8

一、刑事领域11

二、民事领域18

三、行政领域19

第三节 司法精神疾病鉴定的种类和评定标准及技术方法21

一、司法精神疾病鉴定的种类21

二、司法精神疾病鉴定的评定标准24

三、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26

第二章 英美两国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判的变迁第一节 英国35

一、精神病人的辨认能力35

二、精神病人的控制能力50

第二节 美国53

一、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的精神病辩护规则53

二、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的精神病辩护规则57

第三章 我国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制度的改革第一节 鉴定程序的启动和举证责任67

一、鉴定程序的启动67

二、精神病辩护的举证责任70

第二节 鉴定次数76

第三节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主体82

一、国内法律定位于鉴定人是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主体82

二、其他法治国家或地区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主体是法官或陪审团84

三、改革89

第四节 危险性评估92

一、危险评估的具体内容93

二、危险评估的方法96

三、确认危险评估结论的主体97

四、国内开展对精神病人危险评估的前景97

第五节 与司法精神医学改进的相关问题研究100

一、因果关系100

二、学科名称的变动102

三、精神病的伪装103

四、法律精神病的含义106

第四章 与受审能力及其他能力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第一节 建立与受审能力相关的法律法规109

一、受审能力鉴定不足引发的弊端110

二、其他法治国家受审能力的具体规定和实施情况115

三、我国受审能力的分类等级和举证责任121

第二节 与服刑能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122

一、服刑能力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现实基础122

二、借鉴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126

三、构建我国监狱在管理精神病人方面的设想127

四、服刑能力的评定标准问题探讨132

第三节 性自卫能力的评定和法规完善133

一、对国内关于性自卫能力法律规定的比较分析133

二、分类141

三、作性自卫能力评定时要同时考虑婚姻法的相关规定144

四、女性精神病人主动“性攻击”异性的能否认定为犯罪147

第五章 对违法精神病人的处理第一节 国内目前对违法精神病人的处理155

第二节 几个法治国家对违法精神病人的处理159

一、美国162

二、英国170

三、加拿大175

四、德国178

五、荷兰180

六、瑞士185

第三节 我国对违法精神病人处理的完善187

一、呈漏斗形的层层分向转移188

二、对危险性高的违法精神病人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统一管理188

三、建立精神病人的社区网络199

第六章 与鉴定人和司法人员有关的问题研究一、司法精神医学的独立性和辅助性203

二、交叉性和复合性209

第一节 与鉴定人有关的问题研究211

一、鉴定人的角色转换211

二、鉴定人的工作范围214

三、鉴定人对基础材料的分析和判断215

四、鉴定人的告知义务219

五、出庭前的准备和出庭时的应对技巧219

第二节 疑病从无和疑病从有的原则222

一、“疑病从无”的原则223

二、“疑病从有”的原则225

第三节 与司法人员有关的问题研究228

一、刑警如何收集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资料228

二、法官如何采信鉴定人的结论235

第七章 常见精神症状与法律能力评定的关系第一节 可影响辨认能力的精神症状253

一、感知觉障碍与法律能力评定的关系253

二、思维障碍259

三、注意和记忆障碍269

四、智能障碍271

五、意识障碍274

六、自知力280

第二节 控制障碍282

一、情感障碍282

二、意志和意向障碍286

第八章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完善及能力评定第一节 探讨民法对精神病人行为能力的相关规定291

一、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欠缺的宣告制度291

二、现行的监护制度304

第二节 完善民法对精神病人行为能力的相关规定307

一、其他国家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改良307

二、其他国家对监护制度的改革310

三、国内相关制度的完善312

第三节 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318

一、对民事行为能力划分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细分318

二、各类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319

第九章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第一节 相关的刑法基本理论333

一、犯罪的主体要件333

二、犯罪主观要件335

第二节 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标准338

一、评定标准的类型338

二、当今混合式标准的三种立法模式342

三、我国刑事责任能力的实然评定标准346

四、我国刑事责任能力的应然评定标准356

第十章 人格障碍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第一节 概述367

一、人格367

二、人格障碍368

三、国外对与人格障碍问题有关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369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和人格障碍的类型375

一、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375

二、人格障碍的类型376

第三节 对人格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396

一、国外评定人格障碍者为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基础397

二、国外主张放宽对人格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理论基础398

三、国内对人格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重新定位404

四、建议国内侦查阶段增加人格调查的项目407

第十一章 控制一类精神障碍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第一节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413

一、类型413

二、临床表现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415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及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422

一、易性癖423

二、恋物癖或恋物症426

三、异装癖430

四、露阴癖或露阴症433

五、窥阴症或窥阴癖434

六、摩擦癖435

七、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435

八、恋童癖439

九、恋尸癖439

十、同性恋440

第三节 短期的或阵发性的控制障碍444

一、惊恐发作444

二、病理性情绪447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的医学和法律问题研究第一节 应激相关障碍的医学和法律问题研究455

一、急性应激障碍456

二、急性应激性精神病458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466

四、适应障碍469

五、气功所致精神障碍472

第二节 癔症的法律问题研究473

一、类型和临床表现474

二、癔症所涉及的法律问题477

第十三章 内因性精神病的表现和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概况487

一、概述487

二、临床表现489

三、诊断标准492

四、精神分裂症的类型493

第二节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496

一、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案概况496

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499

第三节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关民事问题的研究515

一、精神分裂症所涉及的民事赔偿问题515

二、精神分裂症的民事行为能力评定517

第四节 心境障碍518

一、临床学518

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522

第五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529

一、定义529

二、诊断标准529

三、与偏执型分裂症的鉴别诊断530

四、法律能力评定531

第十四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医学和法学问题第一节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医学和法学问题539

一、癫痫性精神障碍的类型540

二、与癫痫有关的法律问题研究544

第二节 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552

一、头部损伤的类型和表现555

二、头部损伤所涉及的法律问题562

第三节 精神发育迟滞576

一、分类和诊断标准576

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578

第十五章 酒精中毒者和吸毒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第一节 急性酒精中毒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583

一、醉酒的类型和临床表现583

二、国内对醉酒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标准584

三、其他国家对醉酒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相关情况595

第二节 探讨评定醉酒者刑事责任能力的立法模式600

一、美国对醉酒者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600

二、德国对醉酒者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601

三、两种立法模式的对比603

四、我国对醉酒者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607

第三节 精神活性物质慢性中毒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614

一、依赖综合征和人格改变614

二、精神病性障碍615

三、戒断综合征618

四、智能障碍(痴呆)和遗忘综合征619

五、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6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