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云访,岳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662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戴维森-语言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背景1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
三 基本思路和框架8
四 研究方法13
第一章 企业激励机制理论分析15
第一节 企业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15
一 企业激励机制的管理学基础15
二 企业激励机制的经济学分析21
第二节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体系与设计原则24
一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24
二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体系30
第三节 股权激励与企业文化激励32
一 股权激励32
二 企业文化激励35
第二章 国外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比较研究41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激励创新的政策比较41
一 美国的突破性创新政策42
二 日本的增量性创新政策43
三 韩国的综合性创新政策45
第二节 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46
一 硅谷的股权激励47
二 硅谷的企业文化激励53
第三节 日本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55
一 日本科技企业的股权激励56
二 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激励58
第四节 美日两国高科技企业激励机制的比较和启示61
一 美日两国股权激励机制比较61
二 美日两国企业文化激励机制比较62
三 几点启示63
第三章 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现状分析69
第一节 科技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及创新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69
一 科技型企业的基本特征69
二 科技型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74
第二节 与产权改革并行的股权激励模式比较77
一 股权激励形式比较和案例分析78
二 北京、上海、武汉三地的股权激励制度分析88
三 股权激励的五种本土化模式92
四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96
五 我国年薪制“水土不服”现象分析98
第三节 与科技型企业一起成长的企业文化激励模式105
一 温州、深圳、中关村企业文化激励模式比较106
二 科技型企业文化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112
第四章 构建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战略思考116
第一节 产权改革和股权激励协同推进116
一 人力资本的股权激励117
二 我国科技型企业的产权特征123
三 产权改革与股权激励的协同推进126
第二节 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的分类设计129
一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选择130
二 拟上市公司的激励适宜模式选择134
三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适宜模式选择137
第三节 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的阶段性设计143
一 企业初创期股权激励的制度安排143
二 企业成长期股权激励的制度安排146
三 企业成熟期股权激励的制度安排147
四 企业衰退期股权激励的制度安排149
五 企业股权激励阶段性设计比较150
第四节 实施股权激励的基础与条件152
一 股权激励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152
二 完善我国股权激励的制度环境思考162
第五章 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文化激励机制构建169
第一节 创新文化与创新力170
一 企业文化的创新功能170
二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文化激励发展的新趋势172
第二节 企业创新文化的构建173
一 创新文化的构建173
二 创新文化生态环境的营造184
三 企业创新文化激励的具体形式186
四 创新文化的落地生根192
第六章 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实现形式202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02
一 重成果、轻专利,我国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强203
二 企业科研投入不够,人才缺乏,开发组织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知识产权的源头不活204
三 激励机制不完善,专利申请、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动力不足205
四 企业的市场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双缺位”,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外在市场压力不够206
五 我国非市场化的成果驱动机制造成科研与产业脱节,使得科研成果与专利技术的要求相距甚远,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水平不高207
六 法律和信用体系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208
七 发达国家在专利方面的“跑马圈地”正如火如荼,而我国专利工作却门庭冷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208
八 专利交易障碍大,交易手续烦琐,交易成本高210
第二节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实现形式210
一 企业对个人的激励211
二 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激励217
三 市场对企业的激励223
附录1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225
附录2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242
附录3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47
附录4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57
参考文献265
热门推荐
- 97599.html
- 72731.html
- 1218016.html
- 1435161.html
- 2725438.html
- 354513.html
- 781883.html
- 3130212.html
- 42939.html
- 2892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1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3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7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