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
  • 孙福全,王伟光,陈宝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8023374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3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42页
  • 主题词:产学合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1

一、自组织理论1

(一)耗散结构1

(二)协同学2

二、企业竞争优势与价值链理论2

三、资源依赖理论3

四、交易成本理论4

五、技术学习5

(一)企业技术学习5

(二)合作中的技术学习6

六、网络理论7

第二章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理论分析9

一、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及其组织形式相关理论概述9

二、产业链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12

(一)横向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12

(二)纵向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12

(三)混合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13

三、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13

(一)合作主体的数量13

(二)合作技术14

(三)合作目标14

(四)技术属性15

(五)势差16

(六)政府意向16

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技术联盟17

(一)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17

(二)技术联盟的结构21

(三)产学合作创新成果——产权归属24

五、经济一体化下的产学研合作新趋势27

(一)纵向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跨国化27

(二)横向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技术融合化27

(三)混合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网络化28

第三章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30

一、基于合作方式视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30

(一)技术转让模式30

(二)委托研究模式32

(三)联合攻关模式33

(四)内部一体化模式35

(五)共建科研基地模式36

(六)组建研发实体模式39

(七)人才联合培养与人才交流模式42

(八)产业技术联盟45

二、基于合作主体的数目划分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49

(一)点对点模式49

(二)点对链模式49

(三)网络模式52

三、基于政府作用划分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54

(一)市场自发模式54

(二)政府主导模式54

(三)政府引导模式57

第四章 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的运行机制59

一、文献回顾59

二、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一种概念框架62

(一)运行机制的重新划分与概念界定62

(二)三种机制的作用与关系63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的动态演化64

(一)产学研合作前期的运行机制及其过程64

(二)产学研合作中期的运行机制及其过程67

(三)产学研合作后期的运行机制及其过程68

四、主要结论70

第五章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绩效评价71

一、文献回顾71

(一)绩效评价的方法71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72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72

(四)指标的评分方法与评价标准73

(五)综合评价的方法74

二、产学研联盟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75

三、产学研联盟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78

(一)每位专家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指标权重78

(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专家可信度的权重81

(三)利用群组决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平均综合权重82

(四)产学研联盟绩效的综合评价84

四、主要结论85

第六章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86

一、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态势86

(一)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86

(二)产学研结合日益成为各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87

(三)市场机制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88

(四)产学研结合开始向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推进89

(五)产学研结合形式呈现多样化90

二、当前产学研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91

(一)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不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91

(二)产学研结合缺少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91

(三)产学研结合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92

(四)政府在产学研结合中发挥引导作用不够92

(五)产学研结合缺乏系统稳定的金融支持93

第七章 我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关政策分析94

一、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演变94

(一)以改革推动产学研初步结合阶段(1985~1992年)95

(二)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学研结合新形式阶段(1992~1999年)95

(三)明确提出探索新型产学研协作机制阶段(1999~2006年)97

(四)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阶段(2006年至今)98

二、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现状99

(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99

(二)国家科技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100

(三)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为特征的专项工程100

(四)税收优惠政策101

(五)知识产权制度102

(六)激励和评价制度103

三、促进产学研结合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104

(一)产学研结合政策比较分散104

(二)产学研结合政策内容不完整104

(三)政策偏重于原则性的规定和指导,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规定105

(四)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加以解决106

第八章 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典型做法经验及其启示107

一、引言107

二、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典型做法和经验108

(一)运用科技计划手段对产学研合作给予直接支持108

(二)推动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09

(三)以获取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目标110

(四)以立法形式奠定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基础111

(五)建立和完善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112

(六)加强产学研合作宏观协调机制113

三、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特征及启示113

(一)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手段114

(二)研发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115

(三)制度建设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保障115

(四)制订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措施115

第九章 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计划分析116

一、产学研合作计划的类型116

(一)综合科技计划116

(二)专项科技计划117

二、产学研合作计划的目标导向118

(一)以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计划118

(二)以促进技术转移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计划118

(三)以能力建设为主要目标的产学研合作计划119

三、产学研合作计划的承担主体119

(一)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成立的联合体119

(二)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成立的研发机构119

(三)创新网络120

(四)特色区域120

四、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的管理121

(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121

(二)项目的实施周期122

(三)费用分担122

五、产学研合作计划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122

六、启示123

第十章 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建议125

一、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125

二、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126

三、加大政府资源配置引导和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126

四、加快建设面向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127

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调动地方的积极性127

六、营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良好社会氛围128

主要参考文献129

后记1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