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
  • 胡翼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474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传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传播学的母题、视野与方法1

一、关于传播学的母题1

二、关于传播学的视野3

三、关于传播学的方法4

第一章 传播学研究的世纪回眸6

第一节 传播学的发轫6

一、传播学发轫的社会条件7

二、传播学发轫的学科条件12

三、传播学的奠基者们16

第二节 经典传播学的二元对立: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25

一、传统学派的兴盛25

二、批判学派的兴起28

三、经验主义与批判主义之争31

四、传播学范式的成型36

第三节 对当代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反思39

一、缺乏系统性39

二、缺乏理论创新与应变性42

三、缺乏危机感45

第二章 传播革命:来自现实的挑战48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来临48

一、信息社会及其特征48

二、信息社会的社会变迁53

三、信息社会中传播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7

第二节 对网络媒介的传播学思考60

一、作为传媒的网络61

二、网络与三大传媒的关系63

三、网络的媒体定位与其传播学特征68

第三节 网络对传播实践的再造70

一、以网络为平台的媒介系统消解了以往传播研究的类型划分71

二、网络消解了以往传播研究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定含义72

三、网络传播改变了以往传播学对传播过程的描述73

四、网络传播形成了一个纯粹的虚拟社会75

第三章 经验主义范式缺陷:来自学科内部的挑战78

第一节 方法论的危机79

一、科学主义方法论的主张79

二、传播学经验主义范式的方法论缺陷86

三、经验主义量化研究方法的缺陷91

第二节 范式研究框架的危机95

一、拉斯韦尔模式的危机96

二、传播的经济功能研究100

三、传播的隐性功能研究107

第三节 经验主义传播学宏观研究视角的危机114

一、经验主义发展传播学的发展历程115

二、发展传播学经验主义范式的危机与修正123

第四章 经典传播学诸研究领域的危机与困境130

第一节 控制研究的危机130

一、控制研究的两项里程碑131

二、网络的控制体制与把关人137

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两难境地144

一、经验主义范式受众研究的理论发展144

二、网络的受众及其对传统受众理论的冲击147

第三节 效果研究面临挑战153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百年历程154

二、网络时代效果理论的嬗变161

第五章 技术主义范式的兴起170

第一节 技术主义范式的思想脉络171

一、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172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174

三、梅罗维茨的媒介决定论178

四、技术主义范式的成型181

第二节 技术主义范式的二元结构183

一、乐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184

二、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187

三、对两种技术决定论的反思191

第三节 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193

一、研究核心的分歧194

二、研究方法的分歧196

三、受众理论的分歧197

四、效果研究的分歧198

第六章 传播学研究新范式的崛起202

第一节 回归主体性202

一、经验主义的人本主义转向203

二、技术主义范式的人本主义转向208

第二节 传统与批判两大学派的融合213

一、两大学派融合的多种努力213

二、“使用—满足理论”——两大学派结合的契入点217

第三节 新人本主义范式:传播学的未来与出路219

一、新人本主义范式雏形的理论假设220

二、对当前人本主义传播学的批判231

第七章 “信息人”:新人本主义范式的研究核心237

第一节 对其他学科人性假设的考察238

一、“经济人”假说240

二、管理学人性假设的演变242

第二节 “信息人”的本体意义244

一、信息与人245

二、“信息人”的本体意义248

第三节 “信息人”的界说252

一、对“信息人”概念的界说252

二、“信息人”的静态界说254

三、“信息人”的动态界说257

四、“信息人”概念的理论意义259

第八章 多元方法论:新人本主义范式的研究路径262

第一节 方法论的融合263

一、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张263

二、两大倾向的对立与融合265

三、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方法论的融合267

四、人本主义范式方法论的二重性268

第二节 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融合271

一、质的研究界说271

二、质与量的研究方法的融合276

三、新人本主义范式中质与量的研究方法的统合279

第三节 二次跨学科:学科一体化研究方法的出现281

一、跨学科研究的历史贡献281

二、二次跨学科的时代背景285

第九章 中国传播学:危机与出路288

第一节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历程289

一、起步阶段290

二、发展与挫折阶段291

三、繁荣阶段293

第二节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危机295

一、学科理论缺乏原创性295

二、缺乏应有的理论积累297

三、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影响甚微301

第三节 关于传播学本土化的讨论304

一、关于传播学本土化的不同理解304

二、对中国传播学未来定位的认识308

后记312

主要参考文献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