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程发良,孙成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953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环境概述1
环境的概念1
环境的分类1
环境的功能特性3
1.2环境问题3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3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4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7
中国的环境问题7
1.3环境科学12
环境科学的概念12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3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14
1.4环境思想和环境意识15
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及“天人合一”15
西方环境思想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兴起16
1.5环境伦理观与环境伦理学17
基本概念17
环境伦理观:困惑与争议18
环境伦理准则18
1.6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
环境保护的概念19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
第2章 生态学基础22
2.1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22
生态学定义22
生态学的发展22
2.2生态系统22
生态系统的涵义22
生态系统的组成23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4
2.3生态系统的功能25
食物链(网)及营养级25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8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30
2.4生态平衡31
生态平衡的概念31
生态平衡的破坏31
2.5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2
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3
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33
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34
以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建设34
第3章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8
3.1可持续发展38
文明发展及其特征38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39
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42
3.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43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43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5
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45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9
3.3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50
3.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52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5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53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55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57
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58
第4章 环境与人体健康59
4.1人和环境的关系59
人与环境物质组成的相关性59
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60
4.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62
环境污染物及其分类62
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63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因素65
4.3环境污染的特征和危害66
环境污染的特征66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68
4.4室内环境与健康73
吸烟引起的污染73
居室装修及新家具引起的污染74
生活用品对健康的影响74
食品对健康的影响75
第5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76
5.1概述76
大气圈及其结构76
大气的组成7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78
5.2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类型78
大气污染及其分类78
大气污染源78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79
5.3大气污染的危害84
5.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87
全球气候变暖87
臭氧层被破坏88
酸雨蔓延89
5.5大气污染的防治91
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和措施91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92
第6章 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98
6.1水环境概述98
天然水资源分布98
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99
6.2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作用99
水体污染99
水体自净作用和水环境容量102
水质及水质指标103
6.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及迁移转化103
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模式103
常见水体污染物的转化104
6.4水环境污染的危害109
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的健康109
水污染造成水生态系统破坏109
水污染加剧了缺水状况109
水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110
水污染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10
6.5水环境污染防治110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110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111
第7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18
7.1土壤概述118
土壤及其组成118
土壤的性质118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119
7.2土壤环境污染119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污染特征119
土壤污染类型120
土壤污染物及土壤的自然净化过程120
7.3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121
农药与土壤污染121
重金属与土壤污染123
7.4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127
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127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128
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129
第8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131
8.1概述131
基本概念131
固体废物污染及固体废物的分类131
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原则133
8.2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135
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135
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137
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37
8.3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138
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138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138
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139
第9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143
9.1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43
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143
噪声的评价和检测145
环境噪声的危害150
噪声的控制152
9.2放射性污染与防治156
放射性及其度量单位156
放射性污染源158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60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61
9.3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163
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163
电磁辐射源164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控制165
光污染与防护166
9.4热污染及其防治167
热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67
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168
第10章 环境质量评价170
10.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70
环境质量170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170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171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71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71
10.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17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17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174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4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8
总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81
10.3环境影响评价183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183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184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184
第11章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186
11.1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概述186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的概念186
环境监测的作用及目的187
环境监测的要求和特点188
环境监测的分类190
11.2环境标准191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191
环境标准发展的历史192
环境标准制订的原则193
环境标准物质193
11.3环境监测的组织194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194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95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197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99
样品的预处理203
11.4环境监测主要方法简介205
物理监测方法205
化学监测方法206
生物监测方法210
11.5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213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213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215
第12章 环境保护法规与环境管理216
12.1环境法概述216
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216
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217
12.2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218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18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221
12.3国家对环境的管理224
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224
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225
环境管理机构225
12.4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227
环境保护基本法的概念227
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地位229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主要内容229
第13章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231
13.1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231
国际清洁生产进展231
中国清洁生产进展232
13.2清洁生产的内容与意义232
清洁生产的定义232
清洁生产的内涵233
清洁生产的内容233
清洁生产的意义234
13.3清洁生产的科学方法234
生命周期评价234
生态设计236
绿色化学237
环境标志238
13.4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40
清洁生产审核原理240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242
13.5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243
人类共同面临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244
传统的工业文明和发展模式受到挑战244
13.6循环经济的内涵245
循环经济的含义245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246
循环经济的“3R”原则247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247
13.7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248
循环型企业248
循环型产业园区250
循环型社会252
13.8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254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254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成255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255
第14章 实验257
14.1水样物理性质及其pH值、溶解氧的测定257
第1部分257
第2部分260
14.2氨氮的测定264
纳氏试剂比色法264
电极法266
14.3化学需氧量的测定267
重铬酸钾法(CODcr)267
库仑滴定法269
14.4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微机BOD5测定法)271
基本原理271
测定原理271
仪器和试剂272
测定步骤272
14.5尿液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273
14.6废液中酚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74
14.7大气中SO2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276
14.8大气中CO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79
14.9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80
14.10环境噪声监测281
参考文献283
热门推荐
- 2512280.html
- 1447269.html
- 3381872.html
- 2895940.html
- 754594.html
- 3362430.html
- 432.html
- 2125024.html
- 757842.html
- 3103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2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0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1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1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9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6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