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科学导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系统科学导引
  • 周硕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0109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系统科学导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2

第一章 当代的新兴科学--系统科学4

1.1 整体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4

1.2 系统科学的蓬勃兴起7

1.2.1 系统论8

1.2.2 控制论9

1.2.3 信息论11

1.2.4 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学12

1.2.5 一般生命系统理论与超循环理论14

1.2.6 莫萨洛维克与克勒系统体系15

1.2.7 熵经济学理论与定量社会学16

1.3 系统科学的体系与作用17

第二章 系统21

2.1 系统的概念21

2.1.1 系统的结构21

2.1.3 系统的功能22

2.1.2 系统与环境22

2.1.4 系统的定义24

2.2 系统的分类24

2.2.1 自然与人造系统25

2.2.2 实体与概念系统25

2.2.3 静态与动态系统26

2.2.4 封闭与开放系统26

2.2.5 白箱与黑箱系统27

2.2.6 小型与大型系统28

2.2.7 专业对象系统29

2.3 系统的特性29

2.3.1 综合性29

2.3.2 整体性29

2.3.3 层次结构30

2.3.4 信息联系30

2.3.5 目的性30

2.3.6 学习性30

2.3.8 组织性31

2.3.7 适应性31

第三章 信息33

3.1 信息的科学含意33

3.2 信息的定量表达36

3.2.1 熵与信息36

3.2.2 信道互信息41

3.3 信息资源及其开发44

3.4 信息论与信息方法48

3.5.1 预测方法优劣程度的定量评定50

3.5 信息方法应用实例50

3.5.2 地震前兆台站和手段的效益定量评价53

3.5.3 疑难疾病症状的选择58

第四章 系统的反馈与控制60

4.1 系统与控制60

4.1.1 可能性空间与控制60

4.1.2 反馈与控制61

4.1.3 开环与闭环控制62

4.2 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64

4.3 生物系统的反馈控制66

4.3.1 随意控制系统67

4.3.2 不随意控制系统68

4.4 机器系统中的反馈控制70

4.4.1 生产过程控制系统70

4.4.2 火力控制71

4.5 社会经济系统的反馈控制73

4.6.1 认识误差的衰减、消除与振荡、发散75

4.6 反馈--一种认识模式75

4.6.2 疾病诊断与地震预报中的认识反馈83

4.7 控制的基本类型87

4.7.1 稳定控制87

4.7.2 程序控制88

4.7.3 随动控制88

4.7.4 最优控制88

4.7.5 模糊控制88

4.8 控制论方法93

5.1 串并联结构与功能96

第五章 系统的结构、自组织与演化96

5.2 层次结构与功能98

5.3 开放与自组织系统103

5.3.1 增熵原理103

5.3.2 热寂106

5.3.3 无序、有序与自组织107

5.4 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自组织理论110

5.4.1 贝纳尔涡现象110

5.4.2 耗散结构理论111

5.5 普适的系统自组织理论115

5.5.1 相变与序参量115

5.5.2 协同学理论117

5.6 系统的有序、稳定和突变121

5.6.1 系统的目的、有序与稳定121

5.6.2 稳定与突变理论123

5.7 系统演化过程的性质129

6.7.1 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与混沌129

5.7.2 确定性与随机性的互补133

第六章 整体性与最优化原理138

6.1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138

6.2 系统的最优化原理与方法140

6.3 实例:地震监测预报中的系统整体增益145

6.3.1 整体观测--台阵技术146

6.3.2 整体处理--信息合成148

第七章 模型157

7.1 原型与模型157

7.1.1 相似性、同构与同态158

7.1.2 黑箱、灰箱与功能模拟160

7.2 建模--系统辩识问题163

7.2.1 数学模型的结构类型163

7.2.2 系统辩识步序165

7.3 静态模型与应用实例167

7.3.1 静态模型167

7.3.2 中医学与经济学中的模型171

7.4.1 动态系统的三类模型173

7.4 动态模型与应用173

7.4.2 动态系统的状态变量模型175

7.4.3 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177

7.4.4 流行病等人口状态模型178

7.4.5 自然地理面的能量流模型181

第八章 预测与决策185

8.1 预测--系统功能模型的仿真外推185

8.2 预测原则186

8.2.1 延续原则186

8.2.2 因果原则187

8.2.3 类比原则187

8.2.4 灰箱原则188

8.2.5 组合原则188

8.2.6 概率原则188

8.2.7 效益原则189

8.3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正常动态预测190

8.3.1 正常动态预测--排除干扰与识别异常的可行途径190

8.2.8 跟踪原则190

8.3.2 动态灰箱模型与应用191

8.4 决策197

8.4.1 决策过程与类型197

8.4.2 风险型决策实例199

第九章 人工智能202

9.1 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202

9.2 专家系统与知识工程204

9.3.1 概念205

9.3 模式识别205

9.3.2 统计模式识别206

9.3.3 句法模式识别208

9.4 地震前兆专家系统的研究210

9.4.1 地震前兆信息识别系统210

9.4.2 特征向量样板匹配模型实例213

结语:改变了世界科学图象与当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系统科学219

参考文献223

附录 (中英文名词与人名对照表)227

热门推荐